人音版(五线谱) (北京) 二年级下册音乐 第三单元 小雨沙沙沙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人音版(五线谱) (北京) 二年级下册音乐 第三单元 小雨沙沙沙 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其它版本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1-05-18 21:14: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 题
小雨沙沙沙
1.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一)指导思想
本课设计以学生的学为中心,从学生的实际能力出发,结合二年级学生年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把歌唱好为目标,在提高学生歌唱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视唱、模唱乐谱的能力,并设计简单有趣的音乐活动,加入二声部固定音型伴唱和打击乐器,让学生更加直观形象的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感受春天景象的美好。
(二)理论依据
基于《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能够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的演唱……”及“要更加重视并着力加强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的音乐的丰富表现力”为理论依据。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音乐能力和认知特点,在师生的互动学习和学生音乐实践活动中唱好歌曲,在多声部歌唱中,使学生在歌唱与表演中感受音乐情绪与形象进行教学设计。
2.内容分析
1.教学内容
核心内容:《小雨沙沙沙》的演唱。
本领域相关内容:音乐表现要素、音乐情绪与情感。
它领域相关内容:识读乐谱、演唱和综合性艺术表演”。
2.教学内容的分析:
(1)对全套教材的分析:
本课是九年义务教育(人音版)小学音乐二年级下册第3课中的一首乐曲
(2)对乐曲的分析:
《小雨沙沙沙》是一首天真、活泼的儿童歌曲,降E大调,2/4拍,全曲是四个乐句构成的单乐段结构。其中第一乐句与第三乐句完全相同,第二乐句与第四乐句除了句末结束音不同外其他旋律完全相同。每个乐句开始的旋律都是下行,紧接着采用同音反复的八分音符旋律,映衬出轻巧、活泼的情绪。
3.学习者分析
(一)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掌握的音乐基础知识较少,个体差异较大,但活泼、好动,喜欢接受新知识,上学期所学的二分音符、四分音符、两个八分音符组合、四个十六分音符组合及四分休止符,基本上有70%的学生能划拍自己读出。本学期刚刚学习移动do,学生能根据移动do的位置视唱简单的乐句,但视谱较慢。能用科尔文手势表示音高。本班学生未涉及过二声部教学。学习乐器的有三人,其中两人学钢琴,一人学古筝,但都处于初学阶段。
(二)前期教学状况、问题与对策
在前期的教学中,我很注重培养学生的听音能力、节奏能力和视谱能力。学生能听唱re、mi、soi、la四音组的音高唱名。节奏能力较强,能自己划拍读出常见节奏。音准较好,但视谱较慢。通过感受能够描绘出音乐的情绪,对音乐的力度有一定的分辨能力。欣赏过合唱歌曲,但未尝试过分声部演唱。
问题一:不能快速识别bE大调曲谱。
对策:通过演唱C大调引出bE大调,再利用移动do视谱。
问题二:第二乐句与第四乐句的结尾处容易混淆。
对策:将第二、第四乐句的不同画出来,带学生单独练习视唱。
4.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能用轻巧、弹跳的声音演唱歌曲,体会春景象的美好。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模仿、体验、合作的学习中,提高学生聆听、演唱、表现音乐的能力。
(三)知识与技能目标:
1.利用移动do的识谱方式,识读bE大调乐谱。
2.能用固定音型为歌曲添加简单的二声部,初步建立二声部听觉,感受和声的美妙。
3.能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能用移动do视唱乐谱。
2.用固定音型为歌曲添加简单的二声部。
教学难点:
用固定音型,为歌曲添加二声部演唱。
5.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可附教学流程图,含板书设计)
5.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一)音阶导入 分解难度
环节目标:熟悉移动do在第一条线的位置,视唱歌曲骨干音。
设计说明:演唱C大调音阶,引出bE大调音阶,用移动do演唱歌曲中出现的骨干音,为视唱bE大调曲谱分解难度。
活动1.1——熟悉bE大调音阶,视唱歌曲骨干音。
(1)学生唱C大调音阶,引出移动do演唱bE大调音阶。
(2)熟悉歌曲骨干音并视唱,用钢琴纠正音准。
活动1.2——出示歌曲旋律,结合曲谱、音频,观察歌曲特点并视唱。
(1)结合谱例、音频观察谱例特点,寻找异同。
(2)师生接唱,学生视唱相同乐句第一乐句和第三乐句。教师视唱第二乐句和第四乐句。
(3)学生视唱第二句与第四乐句的不同部分。
(4)师生接龙,教师唱二、四句的前两小节,学生唱剩余部分。
(5)学生跟琴完整视唱全曲。
活动2【活动】(二)创设情境 感受音乐
环节目标:初步感受歌曲情绪,能根据歌词情境为歌曲起名字,并能用轻巧的声音模仿下雨的声音“沙沙沙”。
设计说明:老师播放ppt,创设情境,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并通过让学生为歌曲起名字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能真正抓住歌曲精髓“小雨沙沙沙”。并能用轻巧的声音演唱“沙沙沙”。
活动2.1——播放ppt,创设情境,学生初步聆听。
(1)教师播放ppt,创设情境,学生仔细聆听小雨发出的声音。
(2)为歌曲起名字,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活动2.2——师生接唱第一乐句,引导学生用轻巧弹跳的声音演唱“沙沙沙”。
(1)教师用轻巧弹跳的声音演唱“沙沙沙”,学生对比、模仿。
(2)师生接龙第一句,引导学生用轻巧弹跳的声音模仿下雨的声音“沙沙沙”。
活动3【活动】(三)学习歌词、处理歌曲
环节目标:记住歌曲歌词,能跟随老师伴奏演唱歌曲,并用轻巧的声音演唱“沙沙沙”。
设计说明:再次聆听,通过提问 “小雨落到了哪里?谁比较高兴?”使学生集中注意力记忆歌词,边听边辅以动作,通过动作辅助学生更快的记住歌词。老师、学生分段示范演唱歌曲,并将三段歌词以图片形式贴到黑板上,进一步加深巩固学生对歌词的记忆。
活动3.1——再次聆听歌曲,回答小雨落到了哪里,谁比较高兴。
(1)再次聆听歌曲,学生边听,老师边辅以动作,通过动作加深对歌词的记忆。
(2)学生回答小雨都落到了哪里,谁比较高兴。
(3)第一段教师范唱,第二段找个别学生以唱的形式回答老师问题,第三段全体学生一起唱着回答老师的问题,并将三段歌词以图片的形式贴黑板上。
活动3.2——学生通过动作、图片记忆歌词,并演唱。
(1)教师伴奏,学生看歌词、图片演唱歌曲,并辅以简单的动作。
(2)引导学生用轻巧的声音演唱“沙沙沙”。
(3)将ppt歌词擦掉,学生完整背唱歌曲,教师伴奏。
(4)找几个同学到台前表演。
活动4【拓展】(四)表演歌曲,丰富和声
环节目标:在唱好歌的基础上为歌曲填加二声部伴唱,能用碰钟、沙蛋为歌曲伴奏。
设计说明:通过为歌曲填加二声部伴唱“沙沙,沙沙”,来增加歌曲情趣,建立学生二声部的听觉感受。同时增加打击乐器碰钟、沙蛋为歌曲伴奏,让学生真正体验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抒发对春景的赞美之情。
活动4.1——用“沙沙,沙沙”为歌曲进行二声部伴唱。
(1)学生演唱歌词,老师在长音处加入模仿雨声的二声部“沙沙,沙沙”。

(2)教师演唱第一段歌词,学生看老师指挥尝试加入二声部伴唱“沙沙,沙沙”。
(3)分组合作,一组学生唱歌词,一组学生用“沙沙,沙沙”伴唱,第二段交换,第三段老师唱歌词,学生伴唱。
活动4.2——加入打击乐器,为歌曲营造活泼、欢快的气氛,感受春景的美好。
(1)在学生分声部演唱时,教师为歌曲加入打击乐器碰钟、沙蛋。
(2)请个别学生尝试用碰钟、沙蛋为歌曲伴奏。
(3)完整表演歌曲,分组合作, 一组唱词,一组二声部伴唱,一组打击乐伴奏。
体会歌曲情绪。
活动5【小节】(五)总结延伸 再度感受
环节目标:聆听感受其它描写春雨的歌曲。
设计说明:聆听其它描写春雨的歌曲,再度感受春雨景象的美好。
欣赏拓展歌曲《春雨蒙蒙的下》。
结语:希望同学们在春雨的滋润下,在春天里茁壮成长!
教学资源:
(1)上网搜集各种有关资料。
(2)用Audacity软件截取《小雨沙沙沙》各段的音响。
(3)用Overtrue打谱软件制作乐谱。
(4)用PowerPoint制作相关的演示文稿。
(5)制作题目卡片。
板书设计:
小雨沙沙沙
花园里
鱼池里
田野里
6.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一)形成性评价
1.在教学中利用自评、互评、生生互评、师生互评的评价手段,根据评价情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检验教学效果。
2.关注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的参与态度、参与程度、合作愿望及协调能力,培养学生音乐的体验与模仿能力、表现力。
3.通过评价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逐步提高审美能力。
(二)评价量规:
评价要点
A优秀 B良好 C一般
自 评
互 评
师 评
歌曲演唱:音准,节奏,词曲结合。
歌曲表现:用亲切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小雨沙沙沙》。
能够积极主动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7.教学设计特色说明与教学反思(300-500字)
在本课的设计中主要体现以下四方面特点:
第一、紧密围绕音乐设计教学环节,采用二声部来辅助歌曲学习。
歌曲《小雨沙沙沙》为单声部歌曲,曲调简单,我为歌曲创编了二声部固定音型,增加合唱训练内容以提高深度、丰富音乐形象。
二声部的加入丰富了歌曲的内容。学生首次接触二声部,即兴奋又欣喜。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吸引学生积极主动的参加二声部合唱,并可以从合作中培养集体意识,体会与他人合作的乐趣。另外,碰钟和沙蛋的的加入使音效变得更为丰富,对学生的歌唱速度与节奏有提示作用。
第二、突出个体、关注全体分层教学。
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分层教学。在用移动do视唱曲谱时,请有能力的学生视唱旋律,并带领全班同学一起唱,既突出了能力较强的同学,也关注到了全体同学,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第三、图片记忆,生动形象,帮助学生巩固歌词。
将三段歌词中出现的“花儿”“鱼儿”“苗儿”以图片的形式展出,生动形象的帮助学生记忆巩固歌词。
第四、提炼歌曲骨干音,分解视唱难度。
通过唱C大调音阶引出bE大调音阶,再在bE大调的基础上,提炼歌曲中出现的音进行识读,为后面视唱歌曲曲谱做好了铺垫,分解了视唱曲谱的难度。
教学反思:
优点:1.本课从学生平时经常练习的音阶入手,在演唱C自然大调音阶的基础上平稳过渡到bE大调,自然引出移动do演唱bE大调音组,既歌曲中出现的骨干音,利用钢琴随时校正音准,再辅以科尔文手势直观形象的帮助学生辨识并唱准歌曲骨干音,为视唱歌曲的旋律分解了难度,环节之间衔接紧凑自然。
3743960254002.为了丰富歌曲,我为歌曲编配了简单的固定音型
为歌曲伴奏,对培养学生的二声部听觉起了很大的作用,也使学生在相互合作中体会到了合唱艺术的魅力。
不足:最后为歌曲加入打击乐器伴奏时,学生的关注点放在了打击乐器上,再加上老师为学生伴奏,没人指挥,个别学生注意力转移,导致分声部演唱时配合不够默契。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