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唐诗三首——石壕吏》课件(共3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4课《唐诗三首——石壕吏》课件(共3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5-18 20:13:39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共35张PPT)
初中语文教科书八年级
二十五课
杜甫诗三




杜甫
杜甫诗三首
石壕吏
杜甫,字

代伟大的
诗人,他的诗作总体上反映了唐王朝有盛而衰的变化过程,号称

”,他本人也被后世尊称为

”。
因一度在长安城南少陵附近居住,曾自称“
”,世称“

,又因一度挂着检校工部员外郎的官衔,后人也称之为“
”,著有《

忆一忆
杜甫,字
子美
,唐
代伟大的
现实主义
诗人,他的诗作总体上反映了唐王朝有盛而衰的变化过程,号称
“诗史
”他本人也被后世尊称为

诗圣”。因一度在长安城南少陵附近居住,曾自称“
少陵野老
”,世称“
杜少陵

,又因一度挂着检校工部员外郎的官衔,后人也称之为“
杜工部
”,著有《
杜工部集集》
忆一忆一
石壕吏
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自学课堂
1、从内容看这是一篇_____诗,记叙的时间、地点、事件分别是什么?
2、写作顺序是什么?
3、为什么是“捉人”还是“夜晚”?
4、最终抓到人没有?
5、这两个人物出场各自态度反应如何?
时间:晚上
地点:老妇人家里(百姓)
事件:官吏抓壮丁。
时间顺序
夜晚老百姓都在家里,白天躲避战乱和抓丁。
抓走了老妇人,到河阳军中做饭。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6、思考妇人交代的内容,可分几层意思?幻灯片
15
7、自请服役时老妇人心理真实想法是什么?
8、有人读完文章说显然老妇人致辞的三层意思是一口气表达出来的,你怎么认为?
幻灯片
16
三层:战争惨烈;家境困难;自请服役。
自请服役也暗示掩护老翁和儿媳的心理。
不是,是官吏再三逼迫的
疏通诗歌大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傍晚
投宿
差役
抓壮丁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喊,叫嚷
多么

悲苦,凄苦
越过
跑,逃跑
傍晚我投宿在石壕村,正碰上有差役在趁夜抓壮丁。老翁吓的翻墙逃跑了,老妇赶忙出门察看。
差役的叫嚷的多么暴怒!老妇哭的又是多么悲苦!
疏通文意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上前
儿子
防守
捎信回来
新近,刚刚
幸存的,活着的
苟且的活着
永远的完结
只听见老妇上前对差役说话:“我三个儿子都到邺城防守了,一个儿子托人捎信回来说两个儿子最近战死了。幸存的暂且苟且的活着,死去的人就永远的完结了。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指男人
没有完整的衣服。裙,这里泛指衣服。
老妇
跟从
应征
兵役
还能够
因为“有孙”,所以“母未去”
家里实在没有能打仗的男人了,只有一个吃奶的孙子。因为有孙子,所以他的母亲还没有离去,(可怜)她进进出出连件完整的衣服都没有。我虽然年老力衰,但请您让我跟您连夜归营,赶快去应征河阳的兵役,还能来得及给军营准备早饭呢。
石壕吏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指夜深
好像
低声的哭泣
指向前赶路
到了深夜,说话的声音没有了,“我”好像听到有人低声的哭泣。天亮登程赶路的时候,只同那个老头儿告别。(老妇已被差役抓去服役了。)
暮投(  )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    )墙走( ),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  )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  )致词(  ):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
 
)战死。存者且偷生(
     ),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
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  
)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  
 
)河阳役,犹得(
)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
),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
)与老翁别。
译一译
投宿
越过

多么
上前
说话
最近
苟且的活着
吃奶的孩子
老妇
应征
能够
断绝

一个满了苦难的老妇人
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丧子之苦
------困窘之苦
------应征之苦
插上想象的翅膀:
老妇的话不是一口气说出来的,而是吏一步步逼问出来的。试据此想象吏与老妇对话的情景。
观吏之怒
对话中的特色
藏问于答是古典诗词中常用的手法,也叫寓问于答,最通俗的解释应该是省去问话,问从答知。
人物形象分析
1.老妇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她善良、凄苦、机智、有胆略,爱护家人
问题:
2.
官吏又怎样?
.凶狠、蛮横无理、没有同情心
3.作者在文中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怎样?
.对战争的厌恶,对劳动人民的深切的同情。
我来当编剧:补齐对话
石壕吏:______________
老妪: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
   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石壕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妪:室中更无人。
石壕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妪:惟有乳下孙。
石壕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妪: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石壕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妪: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
   阳役,犹得备晨炊。幻灯片
13
汝家有男丁否?
__________
尚有他人否?
内室是何人?
一定还有人!
还有他人否?
添一添
情景剧表演
(剧本如下)
[“老妇出门看”,差吏便扑进门来,四处搜索,却找不到一个男人,扑了个空。
于是怒吼道]
:“你家的男丁都到哪儿去了?快交出来!”
[老妇急忙禀告]:三男邺城戍。
[差吏东张西望]:都上前线了?]
[老妇提起伤心事,悲从中来,哭诉]: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差吏不相信]:老婆子,谁知道你说的是不是真的。]
[老妇拿出信来交县吏看,希望博得差吏同情]: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差吏颇觉失望、又大发雷霆]:难道你家里再没有别人了?]
[老妇慌忙回答]:室中更无人。
[差吏隐约听见里屋隐约有哭声,犯狐疑,威逼]:房里怎么有人哭呢?]
[老妇急忙解释]:惟有乳下孙。
差吏:“你竟敢撒谎!有吃奶的娃娃,一定还有个娘吧!还不把她交出来!”[准备去里屋搜查]
[老妇不得已移身阻拦,孙儿嗷嗷待哺,媳妇才没有改嫁,又怎能被抓走呢?]:有孙母未去。
[差吏推开老妇]:年轻女子也能做点杂事。
[老妇扯着差吏的衣袖哀告]:出入无完裙。
[差吏自然不甘罢休]
[老妇生怕守寡的儿媳被抓,饿死孙子,只好挺身而出,更加急切地哀求]: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差吏回头打量]:老婆子你行吗?
[老妇坚决地应承]: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差吏勉强同意]:那就走吧!
在这苦难的现场,杜甫做了些什么?从文中哪些诗句可以看出?
察作者之情
听----夜久、幽咽、独
言简意深,凄清绵绵无尽
诗人为什么不站出来?是怯弱还是什么原因?
忧国忧民
嫁女与征夫,不知弃路旁。
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新婚别》
子孙阵亡尽,焉用身独完----------《垂老别》
国事危急需添兵,然而丁壮殆尽,兵员枯竭,全诗即在这矛盾中展开了历史画卷。
察:作者的苦闷
通过我们对诗文的理解,我们能够看出:
差役是(
)的
老妇是(
)的
战争是(
)的
作者对老妇一家是(
)的
作者对战争是(
)的
凶恶、蛮横
可怜
残酷
同情
憎恶
诗歌主旨
全诗通过诗人的见闻,详写老妇的痛苦申诉,描绘出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揭露了官吏的蛮横,表露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写作特色
1、语言精练:言简意深
“其事何其长,其言何其简!”
2、藏问于答的写作手法
3、把诗人的爱憎寄寓在叙事之中(没有发表抒情和议论)
拓展延伸
残酷的战争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耶娘
一作:“爷”)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兵马行》
《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诗中最有名的是:“朱门酒肉臭(xiu),路有冻死骨。”
读《石壕吏》,要读到情难自抑,涕泪满襟,我们才真正读懂了“诗史”的含义;读杜甫,要读到悲天悯人、忧患苍生的情怀,我们才真正读懂了“诗圣”的份量!
同学们,让我们带着对课文、对杜甫的理解,再一次诵读课文。
石壕吏
杜甫
齐读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男齐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女齐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齐读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诵一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