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5张PPT)
初中语文教科书八年级
二十五课
杜甫诗三
首
石
壕
吏
杜甫
杜甫诗三首
石壕吏
杜甫,字
,
代伟大的
诗人,他的诗作总体上反映了唐王朝有盛而衰的变化过程,号称
“
”,他本人也被后世尊称为
“
”。
因一度在长安城南少陵附近居住,曾自称“
”,世称“
”
,又因一度挂着检校工部员外郎的官衔,后人也称之为“
”,著有《
》
忆一忆
杜甫,字
子美
,唐
代伟大的
现实主义
诗人,他的诗作总体上反映了唐王朝有盛而衰的变化过程,号称
“诗史
”他本人也被后世尊称为
“
诗圣”。因一度在长安城南少陵附近居住,曾自称“
少陵野老
”,世称“
杜少陵
”
,又因一度挂着检校工部员外郎的官衔,后人也称之为“
杜工部
”,著有《
杜工部集集》
忆一忆一
石壕吏
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自学课堂
1、从内容看这是一篇_____诗,记叙的时间、地点、事件分别是什么?
2、写作顺序是什么?
3、为什么是“捉人”还是“夜晚”?
4、最终抓到人没有?
5、这两个人物出场各自态度反应如何?
时间:晚上
地点:老妇人家里(百姓)
事件:官吏抓壮丁。
时间顺序
夜晚老百姓都在家里,白天躲避战乱和抓丁。
抓走了老妇人,到河阳军中做饭。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6、思考妇人交代的内容,可分几层意思?幻灯片
15
7、自请服役时老妇人心理真实想法是什么?
8、有人读完文章说显然老妇人致辞的三层意思是一口气表达出来的,你怎么认为?
幻灯片
16
三层:战争惨烈;家境困难;自请服役。
自请服役也暗示掩护老翁和儿媳的心理。
不是,是官吏再三逼迫的
疏通诗歌大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傍晚
投宿
差役
抓壮丁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喊,叫嚷
多么
哭
悲苦,凄苦
越过
跑,逃跑
傍晚我投宿在石壕村,正碰上有差役在趁夜抓壮丁。老翁吓的翻墙逃跑了,老妇赶忙出门察看。
差役的叫嚷的多么暴怒!老妇哭的又是多么悲苦!
疏通文意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上前
儿子
防守
捎信回来
新近,刚刚
幸存的,活着的
苟且的活着
永远的完结
只听见老妇上前对差役说话:“我三个儿子都到邺城防守了,一个儿子托人捎信回来说两个儿子最近战死了。幸存的暂且苟且的活着,死去的人就永远的完结了。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指男人
没有完整的衣服。裙,这里泛指衣服。
老妇
跟从
应征
兵役
还能够
因为“有孙”,所以“母未去”
家里实在没有能打仗的男人了,只有一个吃奶的孙子。因为有孙子,所以他的母亲还没有离去,(可怜)她进进出出连件完整的衣服都没有。我虽然年老力衰,但请您让我跟您连夜归营,赶快去应征河阳的兵役,还能来得及给军营准备早饭呢。
石壕吏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指夜深
好像
低声的哭泣
指向前赶路
到了深夜,说话的声音没有了,“我”好像听到有人低声的哭泣。天亮登程赶路的时候,只同那个老头儿告别。(老妇已被差役抓去服役了。)
暮投( )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 )墙走( ),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 )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 )致词( ):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
)战死。存者且偷生(
),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
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
)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
)河阳役,犹得(
)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
),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
)与老翁别。
译一译
投宿
越过
跑
多么
上前
说话
最近
苟且的活着
吃奶的孩子
老妇
应征
能够
断绝
只
一个满了苦难的老妇人
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丧子之苦
------困窘之苦
------应征之苦
插上想象的翅膀:
老妇的话不是一口气说出来的,而是吏一步步逼问出来的。试据此想象吏与老妇对话的情景。
观吏之怒
对话中的特色
藏问于答是古典诗词中常用的手法,也叫寓问于答,最通俗的解释应该是省去问话,问从答知。
人物形象分析
1.老妇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她善良、凄苦、机智、有胆略,爱护家人
问题:
2.
官吏又怎样?
.凶狠、蛮横无理、没有同情心
3.作者在文中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怎样?
.对战争的厌恶,对劳动人民的深切的同情。
我来当编剧:补齐对话
石壕吏:______________
老妪: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
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石壕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妪:室中更无人。
石壕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妪:惟有乳下孙。
石壕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妪: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石壕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妪: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
阳役,犹得备晨炊。幻灯片
13
汝家有男丁否?
__________
尚有他人否?
内室是何人?
一定还有人!
还有他人否?
添一添
情景剧表演
(剧本如下)
[“老妇出门看”,差吏便扑进门来,四处搜索,却找不到一个男人,扑了个空。
于是怒吼道]
:“你家的男丁都到哪儿去了?快交出来!”
[老妇急忙禀告]:三男邺城戍。
[差吏东张西望]:都上前线了?]
[老妇提起伤心事,悲从中来,哭诉]: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差吏不相信]:老婆子,谁知道你说的是不是真的。]
[老妇拿出信来交县吏看,希望博得差吏同情]: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差吏颇觉失望、又大发雷霆]:难道你家里再没有别人了?]
[老妇慌忙回答]:室中更无人。
[差吏隐约听见里屋隐约有哭声,犯狐疑,威逼]:房里怎么有人哭呢?]
[老妇急忙解释]:惟有乳下孙。
差吏:“你竟敢撒谎!有吃奶的娃娃,一定还有个娘吧!还不把她交出来!”[准备去里屋搜查]
[老妇不得已移身阻拦,孙儿嗷嗷待哺,媳妇才没有改嫁,又怎能被抓走呢?]:有孙母未去。
[差吏推开老妇]:年轻女子也能做点杂事。
[老妇扯着差吏的衣袖哀告]:出入无完裙。
[差吏自然不甘罢休]
[老妇生怕守寡的儿媳被抓,饿死孙子,只好挺身而出,更加急切地哀求]: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差吏回头打量]:老婆子你行吗?
[老妇坚决地应承]: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差吏勉强同意]:那就走吧!
在这苦难的现场,杜甫做了些什么?从文中哪些诗句可以看出?
察作者之情
听----夜久、幽咽、独
言简意深,凄清绵绵无尽
诗人为什么不站出来?是怯弱还是什么原因?
忧国忧民
嫁女与征夫,不知弃路旁。
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新婚别》
子孙阵亡尽,焉用身独完----------《垂老别》
国事危急需添兵,然而丁壮殆尽,兵员枯竭,全诗即在这矛盾中展开了历史画卷。
察:作者的苦闷
通过我们对诗文的理解,我们能够看出:
差役是(
)的
老妇是(
)的
战争是(
)的
作者对老妇一家是(
)的
作者对战争是(
)的
凶恶、蛮横
可怜
残酷
同情
憎恶
诗歌主旨
全诗通过诗人的见闻,详写老妇的痛苦申诉,描绘出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揭露了官吏的蛮横,表露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写作特色
1、语言精练:言简意深
“其事何其长,其言何其简!”
2、藏问于答的写作手法
3、把诗人的爱憎寄寓在叙事之中(没有发表抒情和议论)
拓展延伸
残酷的战争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耶娘
一作:“爷”)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兵马行》
《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诗中最有名的是:“朱门酒肉臭(xiu),路有冻死骨。”
读《石壕吏》,要读到情难自抑,涕泪满襟,我们才真正读懂了“诗史”的含义;读杜甫,要读到悲天悯人、忧患苍生的情怀,我们才真正读懂了“诗圣”的份量!
同学们,让我们带着对课文、对杜甫的理解,再一次诵读课文。
石壕吏
杜甫
齐读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男齐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女齐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齐读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诵一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