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瓜恰恰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木瓜恰恰恰》
教材分析:《木瓜恰恰恰》是印度尼西亚流传很广的一首歌曲。通过欢快、活泼的旋律唱出了卖瓜人的喜悦心情。由于歌曲运用了恰恰恰的节奏,使歌曲显得非常活泼并富有情趣。歌曲分三段体,大调式。歌词非常生活化,表现了卖瓜人挑着瓜到城里去卖的过程。歌词非常生活化,表现了卖瓜人挑着瓜担到城里卖瓜的过程。有介绍瓜的品种和吆喝声,富有情趣,特别是衬词“恰恰恰”的运用是这首歌曲最富情趣的亮点,同时也表现了卖瓜人喜悦的心情。
教学目标:????
?????1、德育目标
①了解印度尼西亚的风土人情,热带水果等,加深学生对印度尼西亚音乐的印象。
② 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中不自觉地体会到劳动人民的辛苦,同时感受到劳动的辛苦和快乐,从小养成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果实的良好品德。
2、技能目标
①能够听辨歌曲的情绪,准确地掌握弱起小节、切分节奏,能够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②了解叫卖调;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表现歌曲。
基本理念:
《木瓜恰恰恰》的教学从歌曲的节奏欣赏入手,学习演唱歌曲,最后到设计情景,进行叫卖歌曲的处理演唱。整个过程用通过聆听歌曲节奏律动,同时还对印尼风情进行介绍。这样,很好地突破了歌曲学习的难点。
教学重难点:
1、聆听、感受歌曲的情绪和结构,能够完整地、有表情地演唱、表现歌曲。
2、准确地掌握弱起小节、切分节奏。
3、能够为歌曲设计打击乐器伴奏。
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球采风——走进印度尼西亚
导语:同学们,在今天的学唱歌曲之前,老师先来为大家来表演一段舞蹈,大家来猜一猜,老师跳的的哪一首歌曲的舞蹈呢?
学生:是小苹果
教师:同学们说的非常好!那么今天呢老师来再次教大家一首新的有关于水果的歌曲叫做《木瓜恰恰恰》请同学们把书翻开第30页。
设计意图:引起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自然导入新课。
三、聆听感受
(1)教师弹唱《木瓜恰恰恰》,学生分析歌曲情绪情感以及分析段落
(2)教师再次弹唱歌曲《木瓜恰恰恰》,学生聆听,介绍恰恰舞步的律动感受,初步感受歌曲的结构情绪。学生边聆听边加小声跟唱恰恰恰。并说出各个段落中哪些节奏比较有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连续的、多遍的切分节奏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切分节奏。初听音乐,开发学生想象思维,从听觉入手,感受歌曲速度、节奏旋律等特点。
四、学唱歌曲
(1)跟随音乐朗读歌词。用节奏的形式来读歌词,了解歌曲内容并为学习歌曲打基础。(恰恰恰属于衬词,暂时不读)一组学生读歌词,一组学生读恰恰恰。
(2)教师讲解切分音×××,弱起小结××新授。
(3)设计九宫格节奏游戏,提高学生的好胜心,激起学生的求知欲(4)教师弹琴,学生完整表现并跟唱。
(5)分组演唱。可以运用多种表现形式。
一组演唱,一组表演;一组演唱,一组伴奏;一组唱歌词,一组加恰恰恰;一组演唱,一组跳恰恰等等。
设计意图:通过趣味化的活动交替安排,在审美体验的过程中解决了教学中的重难点。采用对比聆听的方法来感悟音乐要素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从而更能深刻的理解和表现歌曲及声情并茂地演唱歌曲。
五、介绍歌曲风格 国家
木瓜恰恰恰是民间风格歌曲的一种,只是吆喝以招徕顾客,它是在叫卖调的基础上
印度尼西亚,意为“水中岛国”,是一个由17508个大小岛屿组成的群岛国家,又称为“千岛之国”。由于火山活跃,又被称为“火山之国”。地跨赤道,属于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湿度大。印度尼西亚位于东南亚,是热带国家,盛产很多水果。
介绍水果,让我们一起认识一下这些水果:有木瓜、芒果、香蕉、番石榴、菠萝、榴莲、苹果、桔子。并用节奏读出水果。
设计意图:挖掘学生已有经验,增加课堂信息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歌曲中的附点四分音符节奏“×·??×”是本课的新知,我把它融入果农叫卖水果的生活场景中来教学,生动、形象、易学。
设计意图:开阔学生视野,理解多元文化。
六、总结:
今天同学们收获真不小,了解了印度尼西亚,还了叫卖调,老师希望你们能继续延续这节课学习歌曲的精神,以后学习的新课都可以深刻挖掘它的内在知识,多了解,多钻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