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地理八下第九章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第2课时教案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是青藏地区的概述,主要讲述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以及自然环境对生产胜过的影响。本节教材主要有两个标题:“世界屋脊”从青藏地区的地形入手,介绍青藏地区自然环境的突出特征——高寒。“高寒牧区和河谷农业区”,主要介绍了在高寒的自然环境下青藏地区农牧业和人们生活、生产的特色。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在地图上指出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地形组成,总结青藏地区自然地理特征及带来的影响。
(2)了解青藏地区受高寒影响农牧业生产生活特色。
2.过程与方法:
(1)读青藏地区地形图,描述青藏高原的位置、范围及“高原”为特色自然地理特征。通过课堂活动,说出青藏高原牧区的类型、主要畜种。
(2)读青藏地区农牧业分布图,结合教材文字资料,知道自然特征对农业区分布的影响,说出青藏地区生产生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3)通过模拟旅游活动学生体会气候特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青藏地区独特的环境及在特殊环境影响下形成的人们的生产生活特色形成人地和谐的世界观。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青藏地区特殊的位置、地形地势、气候、等自然地理要素。探究青藏地区特殊的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及本区自然与人文地理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探究青藏地区特殊的位置、地形地势、气候、等自然地理要素。探究青藏地区特殊的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及本区自然与人文地理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
讨论法、读图分析法、探究法、逻辑推理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景导入:
播放视频《青藏高原景观差异》
提出问题:1.说一说,青藏高原景观有什么差异?
2.哪些地方森林密集,哪些地方是农业主要分布区?
观视频答问题:
大部分地区是雪山景观,还有大片的草原,东南部是原始森林等
利用影像资料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活动一:因地制宜谋发展—高寒牧业
1.出示青藏高原上毡房和成群的牦牛图片,提出问题:这样的景观说明了这里发展了怎样的产业?
2.出示中国四大畜牧业区分布图:
回答问题:分析青藏地区的自然条件,
请找出青藏地区主要的牧区?
总结:在独特的高寒条件下,青藏地区耐寒草甸广泛分布,生活着适应高寒、缺氧、低气压等特殊高原环境的牲畜。
3.出示青藏地区主要农业分布图,引导学生找出青藏地区优良畜种?
依次出示牦牛、河曲马、藏绵羊、藏山羊土图片
4.这样的生产模式下,能提供给人们哪些美食呢?
出示牦牛肉、酥油茶、青稞酒、糌粑等。我们不仅能吃到牦牛肉,还能品尝到这样的美食。
补充:糌粑(zān
ba)是西藏自治区的一种特色小吃,也是藏族牧民传统主食之一,它是藏族人民天天必吃的主食。糌粑是将青稞洗净、晾干、炒熟后磨成的面粉,食用时用少量的酥油茶、奶渣、糖等搅拌均匀,用手捏成团即可。它不仅便于食用,营养丰富、热量高,很适合充饥御寒,还便于携带和储藏。
追问:这样的饮食结构说明了什么问题?
1.读一读,说一说:本地区主要发展畜牧业。
2.读图分析:
分布在青藏高原上的牧区主要有:青海牧区、西藏牧区
这里海拔高,气温低,牧草矮小
3.读图分析:
青藏高原的优良畜种主要有:牦牛、藏绵羊、藏山羊等
欣赏图片,加深对各种动物的认识
4.说一说:牛肉、羊肉等
这说明了该地区不仅有发达的畜牧业,还有种植业的分布。
引导学生学会读图,析图,总结归纳,引导学生独立去完成简单的任务探究
通过畜牧业的学习和饮食结构对应,建立物产影响人类生活的概念
活动二:因地制宜谋发展—河谷农业
1.
青藏高原高寒的气候环境,有没有种植业的发展呢?
出示农业分布图:
引导学生合作探究:
(1)青藏地区种植业的主要分布地区?
(2)这些地区发展种植业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是什么?
(3)主要农作物?
2.案例探究:分析雅鲁藏布江谷底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
(1)阅读图9.5,以拉萨为例概括雅鲁藏布江中游谷地发展农业所具备的热量条件。
(2)分析雅鲁藏布江谷地发展农业的水源条件?
(3)从日照和温差等条件,分析雅鲁藏布江谷地农产品品质优良的原因。
3.引导学生展示交流:
河谷地带发展种植业的有利条件?
追问:发展农业的不利条件?
总结:青藏高原发展农业海拔高,气温低,热量不足。
4.理解不同海拔高度适合种植的农作物:
5.补充材料:青稞的高产地区
雅鲁藏布江河谷主要种植青稞和小麦。这里日照时间长,有利于光合作用;气温低,作物的生长期长;昼夜温差大,有利于作物养分的积累。因此,这里种植的青稞和小麦穗大粒饱。
6.自然环境影响人类的生活:
引导学生列举青藏高原的衣食住行等人类生活。
(1)碉房:青藏高原土层浅薄,林木稀少,当地人们在建造房屋时,往往就地取材,主要以石块为原料,房屋墙体厚实。
毡房:抵御寒冷;避免烈日照射;适应游牧生活
(2)历史上的青藏高原是个交通不便的区域,西藏解放以前没有公路,也没有一座现代桥梁。从拉萨到四川成都,翻雪山,越深谷,要走好几个月,冬季大雪封山,对外交通就完全中断。
列举:云梯溜索独木桥、羊肠小道猴子路
到现代化的公路、青藏铁路
追问:青藏铁路通车的意义是什么?
青藏铁路修建面临的问题有哪些?
1.合作探究与展示交流:
观察发现:
种植业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带—雅鲁藏布江谷地和湟水谷地。
不利条件:气温低
主要农作物:青稞、小麦、豌豆等
2.案例探究:阅读下面的图文资料,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雅鲁藏布江谷地发展农业的条件。
3.展示交流:气温较高
光照充足;气温日较差大;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不利条件:地势高,气温较低,不利于农作物生长
4.归纳总结:雅鲁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海拔低,气温较高,土质肥沃,适宜喜温凉的青稞、小麦等农作物生长。
5.读一读:青藏高原有利的条件: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6.举例说明:
(1)列举:藏袍——昼夜温差大
食物来源与青稞等农作物
(2)思考交流:促进青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有利于各民族之间的团结与合作。
高寒、冻土、缺氧、生态环境脆弱
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积极参与
采用案例式探究,明确目的方向,以举例的形式总结规律
利用图示引导学生知道作物生长的环境,易于学生理解
适当补充材料,拓展学生的视野
将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在旧知识新用的过程中升华、内化知识
课堂总结:
课堂达标
1.下列农业区属于青藏地区的是(
)
A.河套平原、宁夏平原
B.河西走廊、新疆绿地
C.藏南谷地、湟水谷地
D.成都平原、江汉平原
2.下列事务中,与青藏铁路沿线看到的景观特征不相符的是(
)
A.经济发达,人口稠密
B.藏民欢歌,青稞片片
C.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D.列车供氧
3.青藏高原是我国独特的地理单元。下列现象与其“高”、“寒”特征无关的是
(
)
A.
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B.
日照强烈、太阳能丰富
C.
地热资源丰富、分布广
D.
种植业以河谷农业为主
4.下列语句中,符合青藏地区的描述是(
)
A.旱地麦浪大豆香
B.山清水秀稻花香
C.雪山青稞奶茶香
D.椰林婆娑菠萝香
5.青藏地区适宜种植的农作物有( )
A.青稞、油菜、长绒棉
B.葡萄、哈密瓜、荔枝
C.玉米、大豆、高粱
D.青稞、小麦、豌豆
随堂练习,巩固基础,课堂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