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什么》教学设计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这是什么》
是否属于
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
否
学科
音乐
学段: 小学低段
年级
二年级
相关
领域
核心内容:歌曲的演唱
辅助内容:音乐的表现要素、音乐的情绪情感
相关内容:识读乐谱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一)指导思想:
新课程指出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自主探究的方式学习。用正确的方法演唱歌曲《这是什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同时理解歌曲蕴含的道理。
(二)理论依据:
《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音乐教学要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重视音乐实践,通过丰富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和创造能力,并丰富情感体验。
在设计本节课时,我围绕课标,依据学生身心特点、认知规律,设计了丰富的教学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参与聆听、识谱、演唱、编创等实践活动。在理解和分析音乐中,让学生获得音乐审美体验。
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这是什么》是一首富有童趣的创作歌曲,由朱德诚作曲,儿音作词。歌曲短小流畅,闹钟的音乐形象鲜明。词作者利用谜语作为歌词,激发孩子的学唱兴趣,同时,歌曲中的“嘀嗒”和“当当”声生动的模仿了钟表走动的机械声和报时声,启发孩子的形象思维,教育小朋友要珍惜时间,要有时间观念。
歌曲为F宫调式,2/4拍,四个乐句构成一段体结构。歌曲旋律明快活泼,在跳音及八分休止等有规律的节奏配合下旋律轻松、跳跃。
第一、二乐句为平行乐句,相似关系,第三乐句由两个完全重复的小节构成,第四乐句是个带有扩展的尾句,平稳的落在主音“do”上,给人以完整的结束感。
第三乐句
第一乐句
第四乐句
第二乐句
(二)学生情况分析
二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具有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身心特点。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设计符合其特点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获得知识。
本班大部分学生具有简单的识谱能力,初步建立移动do概念,能够进行结构短小的旋律听辨和模唱。同时具备一定的音乐表现力,大部分学生能够利用简单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因此,根据这首歌曲的音乐特点,我鼓励和引导学生加入适合的乐器为歌曲伴奏。
这是一首谜语歌曲,歌词富有童趣和教育意义,因此鼓励学生根据歌曲内容创编动作来表现,大部分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歌曲表演当中,并能充分的表现自己。
(三)教学方式与手段说明
教学方法:听唱法、旋律比较法、示范法、演示法等。
教学手段:把信息技术和音乐学科有效整合,电教多媒体贯穿课堂教学始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展开音乐教学活动,通过对比聆听旋律的不同,结合律动和各种形式的演唱,充分理解歌曲的音乐情绪及所表达的主要内容。通过加入打击乐器和身体律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其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为创造合作提供了条件,使学生在各个配合过程中比较顺利地完成歌曲的表演,并加深对歌曲的印象。
(四)技术准备
1. baidu下载关于钟表的相关图片,用Powerpoint制作PPT演示文稿。
2. 用overture打谱软件制作歌曲五线谱并插入PPT演示文稿。
3. 磁贴五线谱、磁扣
4. 钢琴、打击小乐器
(五)前期教学状况、问题与策略
根据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都已确定,但是通过思考我感觉学生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学生有时不够关注音乐表情记号的作用,例如前两乐句中出现的的跳音记号和八分休止符。二是对歌曲节奏的掌握,特别是第四乐句重复出现的附点节奏型 “X. X ”节奏型的准确演唱。
我准备采取下面的办法:一是通过聆听,对比跳音记号在音乐中的作用,感受小闹钟指针走动的声音特点,建立形象思维,鼓励学生用轻快有弹性声音表现出来。同时鼓励学生自己扮演调皮灵活的小闹钟,清楚自己的角色及何时进入,对于做得好的学生及时表扬和鼓励。二是引领学生观察乐谱,知道附点节奏音符的时值长短后,先鼓励学生自己分析节奏,尝试拍读,教师进行对比示范,再引导学生通过节奏与节拍的对比练习,感知和建立节拍概念。
教学目标(内容框架)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喜欢歌曲的音乐形象“小闹钟”,并乐于参与歌曲的学唱与表现活动,使学生体会到时间的宝贵并懂得珍惜时间。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先运用节奏、填词,听唱、自学等方法学会歌曲前两个乐句,然后在第三四乐句中重点感受附点节拍的作用,最后在教师引导下用运恰当的乐器为歌曲伴奏,并结合律动表现歌曲。
(三)“知识与技能”目标:
1. 能够用轻巧、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这是什么》,体现小闹钟活泼可爱的音乐形象。
2.知道歌曲乐句间的规律,并识谱演唱第一、二乐句。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用轻巧、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这是什么》。
2.知道歌曲乐句间的规律,重点学唱一、二乐句。
教学难点:
1.第一二乐句音乐记号的准确演唱。
2.第四乐句附点节奏型的准确演唱。
3.学生能自主运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和律动表现。
教学过程(文字描述)
(一)常规练习
【环节目标】
从问好、发声练习入手,创设优美生动的音乐情景,增加兴趣,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
活动1.1——师生问好
学生跟钢琴伴奏演唱歌曲《早上好》,并加入自己喜欢的动作,以热身的方式开启音乐之旅。
设计意图:
《早上好》是本学期学习的一首新歌,作为师生问好方式,既能使学生很快就融入到音乐的氛围之中,又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
活动1.2——听唱练习
环节目标:本课为五声音阶,F宫调式。其中,d m s为歌曲的主和旋,出现次数最多。因此采用游戏的方式,打乱顺序,听觉为先,模唱紧跟,反复训练,强化对本课音准的掌握。
师:分别弹奏三音组组合,请生模唱,采取手指谱和磁扣的方式进行。
C大调 dms|smd|mds|
F大调 dms|smd|mds|
设计意图:通过发声练习,把本课的音准问题,由浅入深串在一起,让学生从立体的直觉上理解掌握音的高低。
(二)游戏导入
活动2.1——课件出示谜语: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
师有节奏的读出谜语,边读边做动作。
活动2.2——师生讨论钟表的声音。
设计意图:通过猜谜游戏,激发学生演唱兴趣,引发学生思考,猜出音乐主题——钟表,并引入主题,渗透节拍。
(三)学唱歌曲
【环节目标】学会演唱歌曲《这是什么》
活动3.1——聆听歌曲
教师提出问题:
“请你听一听,音乐里的钟表发出了什么声音?这些声音又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仔细聆听范唱,引导学生听出指针摆动的“嘀嗒”声和整点报时的“当当”声。
活动3.2——节拍游戏,自学一二乐句
分别呈现:
2/4 嘀嗒 嘀嗒 嘀嗒 嘀嗒
254000180975
-4947285147955
教师引导学生拍读节奏,并请生聆听出后两小节,感受八分休止符与四分音符的区别。
设计意图:通过准确拍读,渗透八分休止符,为演唱一二乐句做节奏铺垫。
活动3.3——学唱一二乐句
聆听旋律,模唱音高、
识读乐谱。
认识“跳音”记号,巩固演唱。
设计意图:重点学习第一二乐句,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节奏、感受旋律,进而自主加歌词演唱。同时让学生感受到钟表跳跃、有弹性的声音,进而使学生了解这一特点是由跳音形成的,激发学生演唱兴趣。
活动3.4——复听歌曲,学唱三、四乐句
(1)师生轮唱第三乐句,学生感受两个半句之间的“相同”关系
(2)通过教师范唱,引入附点节奏,并引导学生自主演唱。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谱例,找出乐句间的关系,使学生直观地感受歌曲。
活动3.5——完整演唱歌曲
(1)跟钢琴伴奏有表情的,用自然、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2)多种形式练习演唱歌曲(音准、发声、跳音、力度、休止符)
(3)分组展示演唱歌曲并进行评价
(四)歌曲拓展
环节目标:学生能以小组合作的形式,选用打击乐器:双响筒和三角铁为歌曲伴奏,同时让学生自主创编加入律动表现歌曲。
?活动4.1——打击乐器伴奏
通过引导学生聆听乐器,分辨其音色,鼓励学生自主为歌曲加入打击乐器伴奏。
活动4.2——律动表现
(1)鼓励学生自主创编加入律动,丰富歌曲表现形式,培养学生合作能力。
(2)选出优秀的两组表演,学生评价。
(3)统一动作,歌曲前两个乐句加打击乐,后两个乐句做动作,完整表现歌曲。
(4)集体表演,师生评价。
设计意图:运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并结合舞蹈律动,培养学生的自主编创能力,激发学生演唱兴趣。
(五)课堂小结
师生交流:通过这节课你收获到了什么?
教师总结时间的重要性,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做时间的小主人!
设计意图:回顾课堂,总结主题,激发学生从小养珍惜时间的意识。
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本课的学习评价包括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两种方式。
(一)教师评价
教师评价贯穿教学全过程,以鼓励性语言在学唱过程中从音准节奏、词曲对应无误、识谱游戏等方面进行客观准确的评价。
(二)学生评价
学生评价主要是在歌曲的学唱及表演过程中,针对个别学生演唱时歌唱信心上进行自评和互评。
本教学设计与以往或其他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300-500字数)
(一)听唱练习
通过听唱发声练习,把本课的常用音符的音准问题,由浅入深串在一起,让学生从立体的直觉上理解掌握音的高低。既避免了相对乏味的传统发声练习,又培养了学生的乐感。
(二)打击乐器与舞蹈律动相结合
运用打击乐器与舞蹈律动相结合的音乐实践活动,充分体现出小闹钟的音乐形象,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演唱兴趣及表现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