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复习课件(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复习课件(2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5-19 08:15: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主要内容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第13课 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各民族共同繁荣,“一国两制”、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海峡两岸的关系和交流情况。
内蒙古
新疆
西藏
广西
宁夏
香港
澳门
台湾
思维导图
民族团结
国家统一
时空概念
学科素养
定义: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前提),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设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在自治区域内,由当地民族当家做主,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核心)。注意:自治区的自治权不是主权,自治权要服从国家主权。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意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1949年
1954年
1984年
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定下来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载入宪法
《共同纲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新中国后,少数民族地区取得如此巨大成就的原因:
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为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指明了方向。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各民族团结奋斗,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直接原因。
民族区域自治
内蒙古——新疆——广西——宁夏——西藏
5个自治区
30个自治州
120个自治县(旗)
一个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前提和基础
两制并存:社会主义制度——国家的主体
资本主义制度——从属和派生
高度自治:港澳台地区回归后,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和平谈判:以和平协商的方式解决历史遗留的问题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1997年7月1日0时0分0秒,香港正式回归祖国
1999年12月20日0时0分0秒,澳门正式回归祖国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一国两制”
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意义:
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耻辱,使祖国统一大业迈进了重要一步;
促进了港澳地区繁荣稳定与发展,为国际和平解决争端创立了典范。
原因:
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
“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正确指导;
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
④中国与英国、中国与葡萄牙共同努力。
台湾问题的实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只能通过两岸人民自主解决
海峡两岸的交往
台湾问题
党和政府不同时期对台政策
大事记
新中国成立初
毛泽东
50年代中期
改革开放
邓小平
江泽民
胡锦涛
习近平
武装解放
和平解放,和为上计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八项主张
四点意见、《反分裂国家法》
两岸共同实现民族复兴
1979年
真正停火
1987年
打破坚冰
1992年
九二共识
1993年
汪辜会谈
2005年
胡连之会
2008年
两岸三通
2015年
习马会晤
两岸关系的发展
有利因素
不利因素
台湾问题的解决
根本保证
历史依据
政策保障
榜样借鉴
人心所向
国际反华势力
岛内台独势力
海峡现状
实现祖国的统一是
民心所向,大势所趋
台湾问题的解决
{10A1B5D5-9B99-4C35-A422-299274C87663}类别
经济特区
民族自治区
特别行政区
不同点
指导原则
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一国两制”
不同点
解决问题
经济发展、对外开放
解决我国的民族问题
实现祖国和平统一
实施地区
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岛
少数民族聚居区
香港、澳门
社会制度
社会主义制度
社会主义制度
资本主义制度
主要作用
引进外资、外国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
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有利于地区经济的发展;维护国家统一
保持港澳地区的稳定、繁荣;对港澳地区有效管辖,有利于祖国和平统一
相同点
都是从国情出发、从实际出发的产物;三者都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范围内、中央政府统一管辖下的地方行政区域,不具有任何独立主权实体性质;都促进了所实施地区经济的发展。
比较:经济特区、民族自治区与特别行政区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采取的促进西藏地区发展的措施?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一五”计划期间修建了川藏、青藏、新藏公路。
1959年,西藏实行以土地改革为中心的民主改革,使西藏摆脱农奴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1965年设立西藏自治区。
20世纪末,中央决定进行西部大开发。
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
国家实施兴边富民行动。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共同繁荣发展
优势体现
制度保障
民族团结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祖国统一
“一国两制”
海峡两岸的交往
香港回归
澳门回归
构想
趋势
指导
实践
借鉴
巩固
促进
单元小结
典型例题
1.(2020·扬州中考改编)中华民族是多元一体的大家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五十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实行团结互助……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为各民族友好合作的大家庭。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一系列的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
改造……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
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发展概况
材料三: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
{616DA210-FB5B-4158-B5E0-FEB733F419BA}  总产值
年份
农业(亿元)
工业(亿元)
1952年
46.5
11.4
1978年
155.6
212.1
2014年
11352.3
64369
(1)依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答: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为解决民族问题所确立的基本政策。写出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的名称及成立时间。
答:基本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名称:内蒙古自治区。时间:1947年。
(3)依据材料二,指出新中国成立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的原因。
答:进行一系列的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国家采取许多优惠政策,进行西部大开发。
(4)依据材料三,谈谈应如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答: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典型例题
典型例题
2.1949年以来,中国共产党、中国政府、中国人民始终把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作为矢志不渝的历史任务。国家强大、民族复兴、两岸统一的历史大势,是任何人任何势力都无法阻挡的! 祖国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
材料一: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以来,“一国两制”实践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功。事实证明,“一国两制”是解决历史遗留的香港、澳门问题的最佳方案,也是香港、澳门回归后保持长期繁荣稳定的最佳制度。
(1)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的“最佳制度”是什么制度?这一制度的提出者是谁?含义是什么?
答:一国两制;邓小平;“一国两制”就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2)香港、澳门分别是什么时间回归的?港澳回归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答:香港:1997年7月1日;澳门:1999年12月20日。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典型例题
(3)请结合海峡两岸交流的史实,在空白处填写答案。
{616DA210-FB5B-4158-B5E0-FEB733F419BA}时间
交往史实
对两岸关系的影响
1987年
台湾当局调整“①_____”政策
隔绝状态被打破,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1992年
海基会和海协会达成
“②_________”
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2005年
胡锦涛会见③_____
促进了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④_____年
习近平同马英九会面
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
三不
九二共识
连战
2015
材料二: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愿望,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必须继续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我们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尊重台湾现有的社会制度和台湾同胞生活方式,愿意率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的机遇。将扩大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实现互利互惠……
——习近平在十九大上的报告
(4)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你认为应如何推进两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答:措施:实行“一国两制”的方针,促进其快速发展;坚持在一个中国原则下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坚决反对分裂,维护统一;坚持改革开放,增强国家综合国力,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坚实的物质条件;加强经济、科技、文化、旅游等方面的交流,积极发展两岸关系等。(言之有理即可)
结束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