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4张PPT)
。
声声慢
导(
分钟)
3
金兵南侵,北宋灭亡,志趣相投的丈夫也病死在任上,南渡避难时夫妻俩收藏的金石文物又丢失殆尽。这一连串的打击使李清照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从此以后,李清照孤身一人辗转漂流于杭州、越州、金华一带,独处异乡,品尝着背井离乡之苦和国破家亡之悲,在孤苦中度过了晚年。《声声慢》就是这种深愁惨痛的最真实写照。
读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问题导读
1.翻译文中重点诗句。
(1)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2)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3)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4)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2.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三句历来为人所称道,你能说说这是为什么吗?
3.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4.词中用“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结尾有哪些妙处?
(1)戚戚:悲伤、哀愁的样子
(2)乍暖还寒:
忽暖忽寒,天气变化无常
(3)将息:调养、保养
(4)敌:对付、抵挡
(5)旧时相识:
作者以北方人流寓南方,大雁也从北方飞来,故说旧时相识
(6)憔悴损:枯萎,凋零殆尽
(7)怎生得黑:
怎样挨到天黑
(8)次第:光景,状况
评(
分钟)
7
(1)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苦苦地寻寻觅觅,却只见冷冷清清,怎不让人凄惨悲戚。
(2)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虽然虽然喝了几杯淡酒,也无法抵挡傍晚时秋风的寒气。
评(
分钟)
7
(3)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满地上落花堆积,菊花已经枯黄陨落,如今还有谁忍心去摘?
(4)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细雨细雨敲打着梧桐,此正是黄昏,一点一滴落著。
评(
分钟)
7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三句历来为人所称道,你能说说这是为什么吗?
①连用七组叠字,音韵和谐,读来朗朗上口,富有节奏美。
②这些叠字表达出了词人复杂而深细的感情。“寻寻觅觅”表现了词人由于远离故乡、漂泊异地而产生的一种前路渺茫和孤立无援的失落感;“冷冷清清”描写了词人在丈夫去世后,只身度日的孤单、清苦的生活状况;“凄凄惨惨戚戚”则是对自己内心情感的直接抒发。
③从精神状态到生活处境,再到整体内心世界,层次清晰地概括了靖康之难后,词人的不幸经历和生活状况,以及身体和心灵上所受到的摧残。
评(
分钟)
7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①运用了触景生情的手法。
②词人避居江南,远离故土,看到北来的大雁便认为这是家乡来的大雁,勾起了词人的“怀乡之思”。
③大雁再度飞过,自己的丈夫却已亡故,心生物是人非之痛。
评(
分钟)
7
评(
分钟)精评
7
词中用“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结尾有哪些妙处?
①词人用口语的形式,脱口而出:这情形、这光景,又怎么是一个“愁”字能包括得了、承担得了、说明得了的?
②“这次第”三字极其有力,一笔收住,总括上述种种情景;除了悲欢离合的个人“私”愁外,更有时代的、民族的、国家的“公”愁在。“怎一个愁字了得”又放开一步,开拓出一种含蓄的境界,让人想象,引人深思。
③这结尾,既是收,又是放:既是对前文的概括,又把诗意推进一层,使通篇余音袅袅,言尽而意不尽,从而扩大并深化了主题。
知识归纳
检(
分钟)
3
默写《声声慢》全词
再
见(共14张PPT)
醉花阴
李清照
导(
分钟)
3
公元1101年(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十八岁的李清照嫁给太学生赵明诚,婚后不久,丈夫便“负笈远游”,深闺寂寞,她深深思念着远行的丈夫。
公元1103年(崇宁二年),时届重九,人逢佳节倍思亲,便写了这首词寄给赵明诚。
读
准确并有感情的朗读全词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1.翻译文中重点诗句。
(1)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2)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3)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4)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2.“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词人是如何渲染愁苦之情的?
3.元代伊士珍《琅嬛记》:“易安以重阳《醉花阴》词函致明诚。明诚叹赏,自愧弗逮,务欲胜之,一切谢客,忘食忘寝者三日夜,得五十阕,杂易安作以示友人陆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曰:‘只三句绝佳。’明诚诘之,答曰:‘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正易安作也。”请赏析“人比黄花瘦”的妙处。
4.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有我之境,则物皆著我之色彩”,试分析《醉花阴》中物我相融的意境美。
(1)永昼:漫长的白天
(2)瑞脑:一种香料,又称龙脑
(3)金兽:兽形的铜香炉
(4)玉枕:宋代一种青白如玉的瓷枕
(5)纱厨:纱帐
(6)东篱:代赏菊之处
(7)暗香盈袖:清淡的香气充满衣袖
(8)销魂:灵魂离开肉体,形容极度的悲伤、愁苦或极度的欢乐
(9)黄花:菊花
评(
分钟)
7
(1)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天空阴沉又有薄雾笼罩,我发愁如何消磨这漫长的白天。瑞脑香在兽形的铜香炉中焚烧着。
(2)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又到了重阳佳节,卧在纱帐中,枕在玉枕上,半夜的凉气刚将全身浸透。
评(
分钟)
7
(3)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黄昏后,我独自在东篱边饮酒,淡淡的菊花清香溢满双袖。
(4)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此时此地怎么能不令人伤感呢?西风卷起珠帘,帘内的人儿比那黄花还要瘦弱。
评(
分钟)
7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词人是如何渲染愁苦之情的?
①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借“薄薄的雾”“浓浓的云”“缭绕的香烟”,营造出一种孤独、愁苦、凄凉的氛围,表达了词人
因思念丈夫而产生的愁苦之情。
②运用了烘托的手法。“瑞脑销金兽”,看着瑞脑香在金色兽形的香炉里慢慢地烧尽。既写出了时间的漫长,烘托出了环境的凄寂,更写出了词人的百无聊赖的愁情。
评(
分钟)
7
元代伊士珍《琅嬛记》:“易安以重阳《醉花阴》词函致明诚。明诚叹赏,自愧弗逮,务欲胜之,一切谢客,忘食忘寝者三日夜,得五十阕,杂易安作以示友人陆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曰:‘只三句绝佳。’明诚诘之,答曰:‘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正易安作也。”
请赏析“人比黄花瘦”的妙处。
评(
分钟)
7
①运用了
类比的修辞手法。
②把人和菊花进行类比,用菊花细长的花瓣、金黄的颜色,来比喻词人身形消瘦、容颜憔悴③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词人刻骨铭心的思念之情。
评(
分钟)
7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有我之境,则物皆著我之色彩”,试分析《醉花阴》中物我相融的意境美。
①运用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手法。
②词人把满怀愁绪寄托在笔下的景物上,从“薄雾浓云”的天气、焚烧着瑞脑香的金兽,到帘内的“玉枕纱厨”和帘外菊花,这些景物都因词人的心绪而显现出凄冷、悲凉的特点。
③词中物与“我”相交融,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产生了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知识归纳
检(
分钟)
3
默写《醉花阴》全词
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