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内…………○…………装…………○…………订…………
○…………线…………○…………
)
土壤的组成和性状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将土壤浸出液进行过滤,收集滤液,放入蒸发皿中,用酒精灯加热蒸干水分,蒸发皿上会残留下白色固体物质。这说明土壤中含有(???
)
A.?水分?????????????????????????????????B.?有机质?????????????????????????????????C.?腐殖质?????????????????????????????????D.?无机盐
2.小刚为了探究土壤成分,先取一定质量的干燥土壤,放在如图装置的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加热,等土壤白烟冒尽后,冷却至室温,称量质量,分析质量变化,你认为小刚是在探究土壤中的(???
)
A.?有机物含量????????????????????B.?空气体积分数????????????????????C.?土壤生物数量????????????????????D.?无机盐含量
3.在“测定土壤空气体积分数”时,某同学取一块干燥的正方体土壤和一块正方体铁块,分别放入两只烧杯中,再往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土壤和铁块的体积要相等????????????????????????????????????B.?两只烧杯规格要相同
C.?加入烧杯中水的体积要相同????????????????????????????????D.?土壤和铁块都要刚好浸没
4.做土壤渗水实验时,必须控制条件相同的是(
???)
①取用砂粒和黏粒的体积相同
②加入的水量一定要相同
③漏斗的形状要完全相同
④漏斗里放入的脱脂棉花要一样多
⑤锥形瓶的大小应完全相同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C.?①②③⑤??????????????????????????D.?②③④⑤
5.下列实验能说明土壤中含有无机盐的是(???
)
A.???????????????B.???????????????C.???????????????D.?
6.某同学与父母去旅游时对青山绿树底下的“红土”很好奇,“红土”与家乡的“黑土”相比,除颜色不一样外,其它性状还有什么不一样呢?于是他采样后带了一块回家,并做了如下实验。从图中的对照实验看,他在探究两种土壤中的(
???)
A.?有机物含量????????????????????B.?空气体积分数????????????????????C.?土壤生物数量????????????????????D.?无机盐含量
7.某村民承包了一个鱼塘,清理鱼塘时深挖出很多黏土,并想要用这些黏土整理成一块菜地,要使蔬菜生长良好,他首先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
A.?多浇水???????????????????????????B.?少浇水???????????????????????????C.?掺入适量的砂石???????????????????????????D.?施化肥
8.蚯蚓在土壤中生活,能松土,对这种现象认识有错误的是(??
)
A.?增加土壤中的含氧量???????????????????????????????????????????B.?有利于空气进入土壤
C.?促进植物根的呼吸作用???????????????????????????????????????D.?使植物光合作用增强
9.雨后天晴,有经验的农民常给农作物中耕松土,其主要作用是(??
)
A.?增加土壤中的水分?????????B.?增加土壤中的空气?????????C.?增加土壤中的肥力?????????D.?减少土壤中的生物
10.月球表面有月壤。月壤主要由月球岩石碎屑、粉末、角砾、撞击熔融玻璃等物质组成,其中绝大部分颗粒在30微米到1毫米之间,摸上去和面粉一样细腻,但不适合植物生长。科学家设想:人类移民月球的时候,把月壤改造成类似地球上的土壤来栽培植物。改造过程中,不需要提供的是(??
)
A.?空气????????????????????????????????????B.?水????????????????????????????????????C.?腐殖质????????????????????????????????????D.?矿物质
11.在土壤漫长的形成过程中,标志着土壤最终形成的是(??
)
A.?最低等生物出现???????????B.?地衣、苔藓植物出现???????????C.?森林和草地出现???????????D.?低等动物的出现
12.王敏同学将盛满水,盖紧瓶盖的玻璃瓶放到冰箱的冷冻室内,放置一天后发现水结成了冰,而玻璃瓶已破裂。这一过程与自然界哪一现象的原理是一致的(??
)
A.?水流冲击岸边的岩石,岩石向内凹陷??????????????????B.?冷水浇到高温岩石表面,岩石破裂
C.?冬天,雨水结冰使岩石碎裂????????????????????????????????D.?水和二氧化碳共同作用,使岩石溶解成溶洞
13.下列各项中,在土壤样本观测记录表中不需要记录的是(??
)
A.?天气状况???????????????????????????B.?土壤温度???????????????????????????C.?土壤密度???????????????????????????D.?土壤湿度
14.没有参与土壤形成过程的外力作用是(??
)
A.?水???????????????????????????????????????B.?风???????????????????????????????????????C.?闪电???????????????????????????????????????D.?阳光
15.小敏同学将盛满水、盖紧瓶盖的玻璃瓶放在冰箱的冷冻室内,放置一天后发现水结成了冰,而玻璃瓶已破裂。下列自然现象中,与这一过程的原理一致的是(??
)
A.?水流冲击岸边的岩石,岩石向内凹陷??????????????????B.?冷水浇到高温岩石表面,岩石破裂
C.?冬天,雨水结冰使岩石碎裂????????????????????????????????D.?水和二氧化碳共同作用,使岩石溶解形成溶洞
16.构成土壤的非生命物质的状态有(??
)
A.?固态??????????????????????????????B.?液态??????????????????????????????C.?气态??????????????????????????????D.?固态、液态、气态
17.在有关“土壤中含有有机物”的验证实验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土壤应充分干燥??????????????????????????????????????????????????B.?土壤应含有较丰富的有机物
C.?实验中的铁丝网孔径要小????????????????????????????????????D.?土壤干燥时应放在火上直接烧烤
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自生物的排泄物和死亡的生物体??????????B.?构成土壤的物质有固体和气体两大类
C.?土壤中不存在微生物???????????????????????????????????????????D.?土壤中腐殖质占固体部分的95%
二、填空题
19.????
??????????
(1)土壤中存在无机盐的证据是________。
(2)土壤中的________可以为土壤动物提供食物,也可以为绿色植物提供养分,土壤中的________是植物生长的必需条件,________是植物根呼吸和微生物生命活动所需氧气的来源,土壤中能溶于水,但不能燃烧的物质是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
20.小科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探究泥土中是否有微生物,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实验刚开始时,装置A和B之间唯一的区别是________。
(2)经过一段时间后,预计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
(3)该实验能证明泥土中含有微生物的理由是________。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
D
分析:土壤是指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的物质,由各种颗粒状矿物质、有机物质、水分、空气、微生物等组成,能生长植物。土壤由岩石风化而成的矿物质、动植物、微生物残体腐解产生的有机质、土壤生物(固相物质)以及水分(液相物质)、空气(气相物质)、氧化的腐殖质等组成。
解答:土壤浸出液加热蒸干后残留白色固体是无机盐;
故答案为:D。
2.
A
分析: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源于生物的排泄物和死亡的生物体。这些有机物在土壤生物的作用下,可以形成腐殖质,储存在土壤中。
解答:有机物具有可燃性。通过将干燥土壤放在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加热,土壤中的有机物燃烧会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从而使得燃烧后土壤的质量减少,所以A说法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3.
C
分析:土壤能吸收水分,固定植物体,还能为植物生长提供水分、空气和无机盐.据此解答。
解答:
A、设计一个与土块体积相同的铁块进行实验是为了保证变量唯一,A不符合题意。
??B、对照实验: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所以两只烧杯规格要相同,B不符合题意。
?C、加水的方法是“开始时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水注入,当快要浸没土块或铁块时,再换用滴管向烧杯内滴水”,故并非加入烧杯中水的体积要相同,C符合题意。?
?D、加水的方法是“开始时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水注入,当快要浸没土块或铁块时,再换用滴管向烧杯内滴水”,目的使试验数据准确,故土壤和铁块都要刚好浸没,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
4.
B
分析:1、土壤渗水实验中,对渗水有影响的因素有:土壤自身因素和一些外部因素;
2、此实验装置可以分为两部分,漏斗部分为滤水装置。锥形瓶为接水装置。漏斗部分会对渗水有影响;
3、做土壤渗水实验时,只能使土壤的种类不同,其余条件都要相同。
解答:①取用砂粒和黏粒的体积相同,不同体积会对渗水有影响,要控制相同,正确;
②加入的水量一定要相同,最后是根据渗出水的多少来比较土壤的渗水性的,所以水量要相同,正确;
③漏斗的形状要完全相同,漏斗形状的大小不同,会使土壤与漏斗壁的接触面积不同,会有影响,正确;
④漏斗里放入的脱脂棉花要一样多,棉花多少不同会影响渗水的实验,正确;
⑤锥形瓶的大小应完全相同,锥形瓶是接水的装置,对渗水无影响,错误。
所以B选项正确,A、C、D错误。
故选B
5.
B
分析:土壤是指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的物质,由各种颗粒状矿物质、有机物质、水分、空气、微生物等组成,能生长植物。
解答:A、为了证明土壤存在空气,A不符合题意;
?
B、土壤浸出液就是用水溶解的土壤中能溶于水的物质,比如一些无机盐等等,故图示中的操作能够说明土壤中含有无机盐,B符合题意;
?
C、通过灼烧的现象,证明土壤中存在腐殖质,C不符合题意;
?
D、为了证明土壤中存在水分,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6.
B
分析:土壊中空气体积分数的测量,验证和测量方法步骤如下:1、长、宽、厚分别相同的红土和黑土各一块,另取一块相同规格的铁块,分别放入3只相同的大烧杯中。
2、分别沿烧杯壁缓慢地向3只烧杯内注水,开始时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水注入,当快要浸没土壤或铁块时,再换用滴管向烧杯内注水,直到水把土壊和铁块刚好浸没为止。
3、记录向两个烧杯注入的水量:盛有红土的烧杯注入的水有多少毫升;盛有黑土的烧杯注入的水有多少毫升,盛有铁块的烧杯注入的水有多少毫升。
4、当向盛有土壤的烧杯内加水时,会看到土壤块表面产生了许多气泡,这是因为土壊颗粒之间有空隙。同样体积的铁块和土壤,加入的水量不同的原因是土壤中含有空气而铁块没有。
5、根据你的实验结果,计算土壊中的空气约占土壤体积的体积分数。
解答:题中所给的三幅图,1与2对比可探究红土土壊中空气的体积分数;1与3对比可探究黑土土壊中空气的体积分数。对照后可知上述实验是为探究测量土壊中空气的体积分数。
故答案为:B
7.
C
分析:黏土是含沙粒很少、有黏性的土壤,水分不容易从中通过才具有较好的可塑性。
解答:粘土具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但其透水性和透气性较差;所以为了让蔬菜生长良好,需要增加土壤透水性和透气性,则掺入部分砂石即可;故C符合;
故答案为:C。
?
8.
D
分析:根据蚯蚓的生活对环境的影响知识解题即可。
解答:解:A.蚯蚓在土壤中运动,能够疏松土壤,有利于空气进入土壤,增加土壤中的含氧量;是正确的;
???
B.蚯蚓在土壤中运动,能够疏松土壤,有利于空气进入土壤,是正确的;
???
C.蚯蚓在土壤中运动,能够疏松土壤,有利于空气进入土壤,故可以促进植物根的呼吸作用;是正确的;
??
???
D.增强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措施有提高光照的强度、延长光照的时间、合理密植、原料充足等;和蚯蚓在土壤中生活没有关系;故D错误;
故答案为:D。
9.
B
分析:根据提高植物呼吸作用的方法解题即可。
解答:解:中耕松土主要目的是将土板结的土壤打碎,让空气能够进入到土壤颗粒之间;提高土壤的含氧量,从而提高根的呼吸作用;
故答案为:B。
10.
D
分析:土壤由岩石风化而成的矿物质、动植物,微生物残体腐解产生的有机质、土壤生物(固相物质)以及水分(液相物质)、空气(气相物质),氧化的腐殖质等组成。
解答:月球上没有水、空气,并且月球上没有生物的存在,所以也不存在腐殖质,而空气、水、腐殖质是植物生存必不可少的物质,改造月球土壤时需要提供,而月壤中存在较多的岩石,即存在矿物质;故D符合;
故答案为:D。
?
11.
C
分析:成土过程也叫土壤形成过程,是指在各种成土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土壤发生发育的过程。它是土壤中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的总和,包括岩石的崩解,矿物质和有机质的分解、合成,以及物质的淋失、淀积、迁移和生物循环等。
解答:土壤最终形成的标志是出现高等的生物,即森林和草地的出现;故C符合;
故答案为:C。
?
12.
C
分析:热胀冷缩是指物体受热时会膨胀,遇冷时会收缩的特性。由于物体内的粒子(原子)运动会随温度改变,当温度上升时,粒子的振动幅度加大,令物体膨胀;但当温度下降时,粒子的振动幅度便会减少,使物体收缩。
解答:王敏同学将盛满水,盖紧瓶盖的玻璃瓶放到冰箱的冷冻室内,放置一天后发现水结成了冰,而玻璃瓶已破裂,
这是由于水由液态到固态过程中水的体积增大导致玻璃瓶破裂;
A.水流冲击岸边的岩石,岩石向内凹陷,
是外力作用压缩导致岩石凹陷;故A错误;
B.冷水浇到高温岩石表面,岩石破裂,
高温岩石温度骤降导致岩石收缩,导致岩石破裂;故B错误;
C.雨水结冰使岩石碎裂,
雨水结冰后体积增大,导致岩石破碎;故C正确;
D.水和二氧化碳共同作用,
形成酸腐蚀岩石导致溶洞形成;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
13.
C
分析:土壤样本观测记录实验中,在有花卉和农林作物生长的土壤中,选取一个土壤样本。把土样选取地点及该地当时的气温、湿度等天气状况和土壤温度等环境特点记录下来。
解答:土壤密度与研究土壤生物的分布没有什么关系,不需要记录。
故答案为C.
14.
C
分析:最初,地球外层的地壳是由岩石组成的,并没有土壤。岩石就是在长期的风吹雨打、冷热交替和生物的作用下,逐渐风化变成了石砾和砂粒等矿物质颗粒,最后经各种生物和气候的长期作用才形成了土壤。
解答:岩石就是在长期的风吹雨打、冷热交替和生物的作用下,逐渐风化变成了石砾和砂粒等矿物质颗粒,最后经各种生物和气候的长期作用才形成了土壤。所以,水、风和阳光都参与岩石的形成,只有闪电没有参与土壤形成。
故答案为C.
15.
C
分析:自然界土壤形成的过程中,雨水积聚在岩石的缝隙里,如果气温降低到零度以下,水就会结冰,使它的体积增大,从而促使岩石的缝隙加宽,最终使岩石裂成小碎块。
解答:将盛满水、盖紧瓶盖的玻璃瓶放在冰箱的冷冻室内,放置一天后发现水结成了冰,而玻璃瓶已破裂。这一过程与自然界土壤形成的“冬天,雨水结冰使岩石碎裂”这一过程原理相同。
故答案为C.
16.
D
分析:构成土壤的物质有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类。土壤的固体部分主要由矿物质颗粒和腐殖质组成,其中矿物质颗粒占固体部分的
95%
左右。
解答:构成土壤的非生命物质的状态有固态、液态、气态。D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7.
D
分析:(1)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源于生物的排泄物和死亡的生物体。这些有机物在土壤生物的作用下,可以形成腐殖质,储存在土壤中。腐殖质可以为土壤动物提供食物,也可以为绿色植物提供养分。(2)在“土壤中含有有机物”的验证实验中:取经充分干燥的土壤
,先用天平称得其质量,然后把它们放在细密的铁丝网上,用酒精灯加热。
解答:在“土壤中含有有机物”的验证实验中:土壤应充分干燥,土壤应含有较丰富的有机物,实验中的铁丝网孔径要小,土壤放在细密的铁丝网上用酒精灯加热。D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8.
A
分析:(1)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源于生物的排泄物和死亡的生物体。这些有机物在土壤生物的作用下,可以形成腐殖质,储存在土壤中。腐殖质可以为土壤动物提供食物,也可以为绿色植物提供养分。(2)构成土壤的物质有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类。土壤的固体部分主要由矿物质颗粒和腐殖质组成,其中矿物质颗粒占固体部分的
95%
左右。(3)除了肉眼可见的动物,土壤中还存在着大量的微生物,如细菌、真菌、放线菌等。我们把生活在土壤中的微生物、动物和植物等称为土壤生物。
解答:A.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源于生物的排泄物和死亡的生物体。A不符合题意。
B.构成土壤的物质有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类。B不符合题意。
C.除了肉眼可见的动物,土壤中还存在着大量的微生物,如细菌、真菌、放线菌等。C不符合题意。
D.土壤的固体部分主要由矿物质颗粒和腐殖质组成,其中矿物质颗粒占固体部分的
95%
左右。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二、填空题
19.
(1)加热蒸发过滤后的土壤浸出液会有固体残留物
(2)腐殖质;水分;空气;无机盐
分析:根据土壤中含有的营养物质及营养物质的功能等知识解题即可。
解答:(1)取土壤样品少量,用水溶解,然后将土壤浸出液滴在玻片上;再将玻片放在火焰上加热;若玻片上有固体残留物,则证明土壤中含有无机盐;若没有固体残留物,则证明没有无机盐;
(2)土壤中的小动物,主要以土壤中的腐殖质为食物;土壤中的水和无机盐是植物生长所必须的营养物质;土壤颗粒之间储存的氧气,是植物根呼吸和微生物生命活动所需氧气的来源,土壤中能溶于水,但不能燃烧的物质是无机盐;
故答案为:(1)加热蒸发过滤后的土壤浸出液会有固体残留物;(2)腐殖质、水分、空气、无机盐。
三、实验探究题
20.
(1)纱布袋内的泥土是否经过强热处理
(2)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微生物的呼吸作用会产生CO2
分析:本题为实验探究题,通过分析题中信息,可以初步得出答案。生活在土壤中的微生物、动物和植物等称为土壤生物。土壤中的动物有蚯蚓、蜈蚣、蟋蟀等等,土壤中还存在着大量的微生物,如细菌、真菌、放线菌等。
解答:(1)
通过题图可知,实验刚开始时,装置A和B之间唯一的区别是纱布袋内的泥土是否经过强热处理。(2)
未经加热的泥土中含有土壤生物,经过一段时间后,土壤生物可以通过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所以预计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3)
该实验能证明泥土中含有微生物的理由是微生物的呼吸作用会产生CO2。
故答案为:(1)纱布袋内的泥土是否经过强热处理;(2)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3)微生物的呼吸作用会产生C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