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内…………○…………装…………○…………订…………○…………线…………○…………
)
水的三态变化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的热现象中,属于熔化现象的是(
??)
A.?冬天树叶上结霜
B.?夏天小草上凝露珠
C.?壶嘴上方冒白气
D.?初春冰雪消融
2.魔术师把手伸进一锅沸腾“油”,1分钟2分钟……再把手拿出来——没事!对这一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A.?魔术师有特异功能
B.?是因为手上沾由水吸收了“油”的热
C.?“油”在沸腾时的温度不断升高
D.?是因为“油”的沸点低
3.在一些洗手间装有热风干手器,洗手后用它可以很快把手烘干,如图所示。关于图中利用了哪几种方法加快水的蒸发,以下选项中正确、全面的是(
??)
①提高液体的温度
②增大液体的表面积
③加快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①②③
4.如图所示为海波的熔化图像,根据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海波开始熔化到全部熔化用时6min
B.?48?C时的海波是液态
C.?海波在CD段是气态
D.?海波在BC段温度不变,不需要加热
5.下列实例中,为了减慢蒸发的是(
???)
A.?将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
B.?把新鲜的蔬菜装入保鲜袋中
C.?雨后,用扫帚将操场上的积水扫开
D.?用电热吹风机将头发吹干
6.2020年12月14日的一场人工降雪让同学们兴奋不已。在空中喷洒干冰是人工增雨(雪)的一种方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空气温度骤降
B.?“人工降雨”中降落下来的雨水是干冰熔化形成的
C.?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小冰粒是凝华过程
D.?空气中的小水珠变成小冰粒是凝固过程
7.科学课上,老师用镊子夹取一大块干冰放入装有凉水的烧杯中,观察到水立刻剧烈“沸腾”,内部产生大量气泡,水面上方出现大量白雾。关于上述实验,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干冰升华要放出热量
B.?气泡内主要是水蒸气
C.?气泡内主要是二氧化碳气体
D.?白雾是水沸腾产生的大量水蒸气汽化形成的
8.如图是某网友拍摄的雪景:积雪初融后,在某停车场上出现了一个个“雪馒头”,甚为奇特。雪堆正下方是方形地砖,每块方形地砖周围是条形砖。气象专家调研发现:四周条形砖比中间方形地砖具有更好的导热性和渗水性。关于形成“雪馒头”景观的解释肯定不合理的是(??
)
A.?空气温度较低是“雪馒头”得以保留的原因之一
B.?方形地砖导热性差是形成“雪馒头”景观的原因之一
C.?条形砖上方的雪比方形地砖上方的雪更易熔化是因为太阳光在两种砖上的照射强度不同
D.?地表热量易通过条形砖及四周缝隙传递,使条形砖上的雪更易熔化
9.我国是严重缺水的国家。水资源人均占有量是世界的25%,是世界上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了解地球的水循环知识,提高节水意识,培养良好的用水习惯,是我们每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关于地球的水循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海水吸热,汽化成水蒸气????????????????????????????????????B.?水蒸气与冷空气接触,熔化成水滴
C.?小水滴遇到更冷的气流,凝华成小冰珠???????????????D.?小冰珠在降落过程,液化成雨水
10.异丁烷和甲基丙烷作为新的制冷剂,已经代替氟利昂成为电冰箱中新的热量“搬运工”(较多的氟利昂会破坏大气中的臭氧层)。当液态制冷剂进入电冰箱的冷冻室后,吸走热量,变为气态时,制冷剂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汽化????????????????????????????????????B.?液化?????????????????????????????????????C.?凝固????????????????????????????????????D.?熔化
11.利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的主要过程是: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在高空中直接变成气体,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冰晶,冰晶下落时变成雨。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A.?干冰直接变成气体是升华过程?????????????????????????????B.?干冰直接变成气体是放热过程
C.?水蒸气直接变成冰晶是凝华过程?????????????????????????D.?冰晶下落时变成雨是吸热过程
12.在试管中放少量碘,塞紧盖子放入热水中。当固态碘变为紫色的碘蒸气并充满试管后,将试管从热水中取出,放入凉水中,碘蒸气又会变为固态碘附着在试管内壁上。关于物质碘的物态变化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先放热升华后吸热凝华???????????????????????????????????????B.?先吸热升华后放热凝华
C.?先放热熔化后吸热凝固???????????????????????????????????????D.?先吸热熔化后放热凝固
13.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
??)
A.?春天的早晨,公园里弥漫在山间的白雾???????????????B.?夏天的早晨,湿地公园里小草上形成的露珠
C.?秋天的早晨,大草原牧草叶子上形成的霜???????????D.?冬天的午后,银杏树上慢慢消融的冰凌
14.“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的青睐,下列对古诗文中涉及的物态变化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雾凇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B.?“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C.?“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冰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D.?“螣蛇乘雾,终为土灰”——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15.诗词是我们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些诗词还包含着神奇的科学原理。《汉·乐府·长歌行》“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中,关于露的形成;《魏·曹丕·燕歌行》“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中,关于霜的形成。下列判断中正确的(
??)
A.?前者是汽化放热,后者是凝华放热??????????????????????B.?前者是凝华吸热,后者是升华吸热
C.?前者是液化放热,后者是凝华放热??????????????????????D.?前者是液化吸热,后者是凝固放热
16.对甲、乙两种物质同时持续加热,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物质的沸点一定是80℃???????????????????????????????????B.?乙物质的熔点一定是60℃
C.?甲物质在4~6min内一定持续吸收热量???????????????D.?乙物质在6~10min内一定是固液共存态
17.如图所示,甲、乙分别是酒精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熔化和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固态酒精的熔点是0℃?????????????????????????????????????????B.?在-117℃时,酒精处于液态
C.?酒精温度计可以用来测量沸水的温度??????????????????D.?酒精在沸腾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
18.如图所示,用水壶烧水,水烧开后能看到壶嘴周围有“白气”产生,其中a、b两位置有一处“白气”较浓。以下关于“白气”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它是水蒸气,a处较浓?????????????????????????????????????????B.?它是水蒸气,b处较浓
C.?它是小水滴,a处较浓?????????????????????????????????????????D.?它是小水滴,b处较浓
二、填空题
19.当一个白炽灯泡用久后,与同型号新灯泡比较会发现它里面的钨丝变细了,且灯泡内壁变黑,说明钨丝工作时温度高,先发生________,后在停止工作时遇冷发生________(以上两格选填物态变化名称)。
三、解答题
20.如图,是我们烧开水时的情景。
(1)我们看到的白气是________?(选填“水蒸气”或“小水珠”)。
(2)当水壶里的水沸腾时,为什么靠近壶嘴的一段看不见“白气”,而在上面一段能够看见?
四、实验探究题
21.小凡同学在4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进行如下图所示的实验探究,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水的表面积和水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有关.
(1)通过A、B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________有关.
(2)通过________两图的对比,可
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有关.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
D
分析: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A.冬天树叶上结霜,是水蒸气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发生的凝华现象,故A错误;?
B.夏天小草上凝露珠,是水蒸气由气态变成液态发生的液化现象,故B错误;?
C.壶嘴上方冒白气,是水蒸气由气态变成液态发生的液化现象,故C错误;?
D.初春冰雪消融,是冰雪由固态变成液态发生的熔化现象,故D正确。
故选D。?
2.
D
分析:液体在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这就是液体的沸点,它是液体能够到达的最高温度,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手伸进油锅内,长时间不被烫伤,说明油温比较低。由于里面的油已经沸腾,因此说明油的沸点比较低,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3.
D
分析:根据影响蒸发的因素分析判断。
解答:热风干手器吹出热风,可以提高液态的温度、增大液体的表面积,加快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从而加快蒸发,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4.
A
分析:(1)图像中横线对应的时间就是熔化时间;
(2)根据晶体在熔点时的状态分析;
(3)根据图像确定各个阶段海波的状态;
(4)根据晶体熔化的条件判断。
解答:A.根据图像可知,海波6min时开始熔化,12min时熔化结束,那么熔化用的时间为:12min-6min=6min,故A正确;
B.48℃时海波的温度保持不变,那么这就是海波的熔点。如果熔化刚刚开始,那么海波为固态;如果熔化已经结束,那么海波为液态;如果熔化正在进行,那么海波为固液混合态,故B错误;
C.海波在AB段为固态,BC段为固液混合态,CD段为液态,故C错误;
D.海波在BC段温度不变,正在熔化,仍然需要不断加热,故D错误。
故选A。
5.
B
分析:影响蒸发的三要素:①液体的温度;②液体的表面积;③液体上方空气的流速,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A.将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此处空气流速大且温度高,可以加快蒸发,故A错误;
B.把新鲜的蔬菜装入保鲜袋中,可以减小蒸发的表面积和空气流速,从而减小蒸发,故B正确;?
C.雨后,用扫帚将操场上的积水扫开,通过增大液体的表面积而加快蒸发,故C错误;?
D.用电热吹风机将头发吹干,通过增大空气流速和温度而加快蒸发,故D错误。
故选B。
6.
B
分析: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需要吸热;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需要放热,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A.干冰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升华吸热,使周围空气温度骤降,故A正确不合题意;?
B.“人工降雨”中降落下来的雨水是水蒸气液化而成的,故B错误符合题意;
C.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小冰粒是凝华过程,故C正确不合题意;?
D.空气中的小水珠变成小冰粒是凝固过程,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7.
C
分析:(1)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升华需要吸热;
(2)(3)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
(4)根据液化的知识分析。
解答:A.干冰升华要吸收热量,故A错误;
BC.气泡内是干冰升华变成的二氧化碳气体,故B错误,C正确;
D.水面上方的水蒸气放热,由气态变成液态发生液化现象,因此“白雾”就是形成的小水珠,故D错误。
故选C。
8.
C
分析:根据熔化的条件和热传递的条件分析判断。
解答:“雪馒头”熔化是需要吸热的,因此空气温度低是形成“雪馒头”的原因之一,故A正确不合题意;
方形地砖导热性差,下面的热量不易传导到上面,所以“雪馒头”不易熔化,故B正确不合题意;
停车场被雪覆盖后,各区域接受太阳的照射应该一致,故不是太阳光照射强度不同导致雪的熔化状况不同,故C错误符合题意;
地表热量易通过条形砖及四周缝隙传递,使条形砖上的雪更易熔化,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9.
A
分析:物质由液体变成气态叫汽化,有气态变成液体叫液化;由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由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据此分析。
解答:A.海水吸热,由液态变成气态发生汽化现象,变成水蒸气,故A正确;
B.水蒸气与冷空气接触,由气态变成液态发生液化现象,变成水滴,故B错误;
C.小水滴遇到更冷的气流,由液态变成固态发生凝固现象,变成小冰珠,故C错误;
D.小冰珠在降落过程中吸热,由固态变成液态发生熔化现象,变成雨水,故D错误。
故选A。
10.
A
分析: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叫汽化,汽化需要吸热,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液态制冷剂吸收热量从液态变成气态,此过程为汽化过程,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11.
B
分析:根据升华、凝华和熔化的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因此干冰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二氧化碳的过程,叫升华,需要吸热,故A正确不合题意,B错误符合题意;
水蒸气直接变成冰晶,其实就是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属于凝华现象,故C正确不合题意;
冰晶下落时,由固态变成液态发生熔化现象,应该是吸热过程,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12.
B
分析: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液态发生升华现象,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发生凝华现象,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碘由固态变为碘蒸气,是升华现象,需要吸收热量;碘蒸气遇到较冷的试管内壁会放出热量直接变成固态的碘,这是凝华现象,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13.
D
分析:在六种物态变化中,熔化、汽化和升华,都是吸热的;而凝华、凝固和液化,都是放热的,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A.雾的形成属于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故A不合题意;
B.小草上形成的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液化放热,故B不合题意;
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凝华放热,故C不合题意;
D.慢慢消融的冰凌是冰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熔化过程,熔化吸热,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4.
D
分析:根据升华、凝固、凝华和液化的定义判断。
解答:冬季时气温很低,空气中的水蒸气向外放热,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发生凝华现象。如果发生在树枝上,这就是雾凇;如果发生在树叶、地面和房顶上,这就是霜,故A、B错误;
水向外放热,由液态变成固态发生凝固现象,从而形成冰,故C错误;
空气中的水蒸气向外放热,由气态变成液态发生液化现象,从而形成雾,故D正确。
故选D。
15.
C
分析:根据液化和凝华的知识判断。
解答:空气中的水蒸气向外放热,由气态变成液态发生液化现象,形成的小水珠附着在物体表面形成露水;如果气温很低,那么水蒸气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发生凝华现象,形成的小冰晶附着在物体表面形成霜,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16.
C
分析:(1)液态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做沸点;
(2)晶体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做熔点;
(3)温度升高,物体吸收热量;温度降低,物体放出热量;
(4)根据图像确定物质的状态。
解答:晶体的熔化状态和液态的沸腾状态时温度都保持不变;由于不能确定甲、乙物质的初始状态,所以无法确定6~10min内两物质处于沸腾还是熔化状态,因此既不能确定80℃(或60℃)是甲(或乙)的沸点还是熔点,故A、B、D错误;
根据图像可知,在4-6min内,甲的温度在不断上升,肯定是吸收热量了,故C正确。
故选C。
17.
D
分析:(1)晶体熔化时不变的温度叫熔点;
(2)在熔点以下,物质为固态;在熔点和沸点之间,物质为液体;在熔点时,物质可能为固态、液态或固液混合态;
(3)将酒精的沸点与水的沸点进行比较;
(4)根据沸腾的特点判断。
解答:A.读图甲可知,固体酒精的熔点是-117℃,故A错误;
B.在-117℃时,酒精处于熔化状态,可能为固态,可能为液态,可能为固液共存状态,故B错误;
C.由图乙可知,酒精的沸点为78℃,低于1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100℃,所以不能用酒精温度计来测量沸水的温度,故C错误;
D.酒精在沸腾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故D正确。
故选D。
18.
C
分析: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发生液化现象,液化现象需要放热,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水蒸气是看不到的,我们看到的“白气”已不是水蒸气,而是由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小水滴是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远离壶嘴处温度较低,液化现象更明显,所以a处较浓,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二、填空题
19.
升华;凝华
分析:物质有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有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灯丝工作时温度很高,钨丝吸热,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发生升华现象变成钨蒸汽;
灯泡的外壁温度较低,钨蒸汽在内壁上放热,直接由气态变成固态发生凝华现象,因此灯泡内壁发黑。
三、解答题
20.
(1)小水珠
(2)因为靠近壶嘴处温度较高,水蒸气没有液化成小水珠,所以看不见,而在上面一段因温度较低,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所以出现“白气”
分析:(1)水蒸气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我们根本看不到。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放热,由气态变成液态发生液化现象,形成大量的小水珠,这就是我们看到的“白气”。
(2)发生液化现象的前提是水蒸气遇到低温的物体向外放热,据此分析壶嘴附近空气的温度高低即可。
解答:(1)我们看到的白气是小水珠。
(2)因为靠近壶嘴处温度较高,水蒸气没有液化成小水珠,所以看不见,而在上面一段因温度较低,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所以出现“白气”。
四、实验探究题
21.
(1)表面积
(2)AC
分析:(1)分析A、B两图中哪个因素不同即可;
(2)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选择对照实验。
解答:(1)比较A、B两图可知,两个水滴的表面积不同,因此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表面积有关。
(2)探究水蒸发快慢与温度有关时,需要控制空气流速和表面积相同而改变温度,故选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