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语文 参考答案 与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 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本题共 3小题, 9分)
1. 【参考答案】 C( 3分)
【解析】 A. 强加因果。 B. 传统史学更具有专业性,且专业化水平较高,无中生有。
D. “ 改变了传统的、单向的读者与作者、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关系 ” 的不是 “ 数
字史学 ” ,而是数字媒体。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主要信息的理解能力。
2.【参考答案】 A( 3分)
【解析】 不是对比。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主要信息的理解能力。
3.【参考答 案】 C( 3分)
【解析】“到图书馆去查阅某珍本孤本史料”属于传统式史学研究。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主要信息的理解能力。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本题共 3小题, 12分)
4.【参考答案】 C( 3分)
【解析】 王志刚只解释了举国体制的内涵。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主要信息的理解能力。
5.【参考答案】 B( 3分)
【解析】王志刚回答了记者提出的两个方面共五个问题。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主要信息的理解能力。
6.【参考答案】 ( 6分 )①本文是就国家科技工作进行的专题报道,围绕特定问题问答,
突出 专题性;②本篇专访针对会议的重点内容和重点任务提问,
内容具有针对性;③受访者是熟悉该领域工作的代表性人物,回
应了社会关注的具有代表性的问题。 (每点 2分。)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信息筛选和归纳的探究能力。
(三 )文学类文本阅读 (本题共 3小题, 15分)
7.【参考答案】 B( 3分)
【解析】故事内容的整合错误;应属于插叙。
【命题立意】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分析的能力。
8.【参考答案】 ( 6分 )内容上:①揭示了用足够剂量的砒霜治好小女儿恶性疟疾的原
因;
结构上:②照应前文有关内容,使结构紧凑自然;③为托付小
语文试题答案第 1页(共 5页)
女儿给他出版《误诊记》作了铺垫;④形成了情节的高潮,并
引导读者深入思考;
人物上:⑤表现了“父亲”勇于出版自己误诊病例以福泽业界
的光明磊落的性格特点;
主题上:⑥丰富了小说的主题。(每小点 1分)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鉴赏和分析能力。
9.【参考答案】( 6分) ①情节曲折:指出情节如何曲折并加以分析即可。
②细节生动:文本一中有多处细节描写,(举一个例子即可)
比如父亲病倒后嘴里说着“黄芪”“白术” 等,生动刻画出一个
一心扑在医学事业上的医者形象。父亲要求出版误诊病例的时候
看着她,眼神明亮坚定,生动地刻画出一个不计个人名利得失,
一心造福于人的医者形象。《误诊记》封面的梨花,象征了父亲
的清白品格。( 每点 3分, 先示例,后分析,意思对即可。)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作品鉴赏评价能力。
二、古代诗文阅读 ( 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小题, 19分)
10. 【参考答案】 B( 3分)
【解析】原文为“后得傅书,乃戒福使持重,毋轻进。洙以傅文吏,无军责而死于
行阵,又为时所诬,遂作《悯忠》《辨诬》二篇。”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
11. 【参考答案】 A( 3分)
【解析】 召试并不是殿试。
【命题立意】识记文学常识。
12. 【参考答案】 B( 3分)
【解析】给皇帝献上攻守计策的是夏竦。
【命题立意】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13.【参考答案】( 10分)( 1)范仲淹素来忠诚坚贞,我与他在道义上是师生兼朋友的关
系,也就是范仲淹的党羽。(句意 3分,“忠亮”“义”各 1分)
( 2)尹洙多次上疏论述战事,并修习研究开宝年以前用兵作
战的旧事,特别作出英明的决策,来加强对边事的谋划。(句
意 3分,“故实”“睿断” 各 1分)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与翻译的能力。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小题, 9分)
14. 【参考答案】 B( 3分)
语文试题答案第 2页(共 5页)
【解析】“其目的”内容表述错误。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赏析能力。
15. 【参考答案】( 6分)①尉佗能够审时度势,一统南海;②他顾全大局,称臣汉朝,
带来了长久的和平稳定;③他恩泽越地,受到越人爱戴和后人
怀念。(每 点 2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诗歌内容和赏析思想感情的能力。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小题, 6分)
16.【参考答案】( 6分)( 1)各抱地势 钩心斗角
( 2)小学而大遗 吾未见其明也
( 3)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古代诗文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三、语言文字运用( 20分)
17. 【参考答案】 C( 3分)
【解析】第一空,“喜闻乐见”强调经常听到或者见到,而结合语境可知此处应该
重在强调节目的新颖,所以选“耳目一新”。第二空,“式微”指事物由
兴盛而衰落。“衰败”强调景象的衰落和破败,与“传统文化传播”不相
搭配。第三空,“峰回路转”比喻事情经历挫折失败后, 出现新的转机。
“否极泰来”指坏情况到了尽头,好情况就会到来。与意境不符。第四空,
“简明扼要”一般形容语言,与该句的主语“中华美学”不搭配。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熟语)的能力。
18. 【参考答案】 D( 3分)
【解析】 A项,前后句是顺承关系,而非因果; B、 C两项与前文的表述主体不同一。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 语句衔接 的能力。
19. 【参考答案】 D( 3分)
【解析】 A项,“不仅”一词位置不当,且与“既”重复。 B、 C “以……为背景”
更准确,并符合语境意;都残缺了“提升”的中心词。
【命题立意】本题 主要考查学生辨析和修改病句的能力。
20. 【参考答案】( 6分) ①而是他勤于诵读
②眼睛不停地在看
③逐句逐字都记 (每写出一处给 2分,意思对即可。)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语言运用中语句衔接的能力。
21. 【参考答案】( 5分) ① 要勤奋专注
② 要用心领会
③ 要有选择地细读 (答对一点得 2分,答对 2点得 4分,
答对 3点得满分。意思对即可。)
语文试题答案第 3页(共 5页)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
四、写作( 60分)
22.( 60分) 略。
附:作文评分标准:
一等 二等 三等 (10— 6 四等 (5— 0
(20— 16分 ) (15— 11分 ) 分 ) 分 )
基本符合题
符合题意 符合题意 偏离题意
意
中心基本明 中心不明
中心突出 中心明确
确 确
内容
( 20 内容充实 内容较充实 内容单薄 内容不当
分) 思想基本健 思想不健
思想健康 思想健康
康 康
基
感情基本真
础 感情真挚 感情真实 感情虚假
实
等
符合文体要 符合文体要 基本符合文 不符合文
级
求 求 体要求 体要求
结构基本完
结构严谨 结构完整 结构混乱
表达 整
( 20
语言基本 通 语言不通
分) 语言流畅 语言通顺
顺 顺,语病多
字迹基本清 字迹潦草
字迹工整 字迹清楚
楚 难辨
个别语句
深刻 较深刻 略显深刻
有深意
发 个别内容
特征 丰富 较丰富 略显丰富
展 较好
(20
等 个别语句
分) 有文采 较有文采 略有文采
级 较精彩
个别地方
有创意 较有创意 略有创意
有新意
注 : 1.发展等级为四项 16个评分点,不求全面,可根据若干突出点按等级评分;
2.发展等级应按要求评分,再参照基础等级的分数适当量分;
3.基础等级内容、表达两项都在四等的作文,发展等级只能在四等给分。
【“扣分”的注意 事项】
1.3个错别字扣 1分,重复的不计,最多扣 3分;
语文试题答案第 4页(共 5页)
2.字数不足 800字的,每少 50个字扣 1分,最多扣 5分;
3.标点:错 3-5处扣 1分, 6处以上扣 2分,最多扣 2分。
4.注意文体要求、写作对象以及场合,对不合要求的作文可降低一个等级。
附:【参考译文】
尹洙字师鲁,河南人。年轻时与哥哥尹源都以儒学出名。考取进士,调任正平县主
簿。改任伊阳知县,才干出名。因为大臣的推荐,被皇帝召回朝面试,任馆阁校勘。适
逢范仲淹被贬官,皇帝在朝堂中宣读诏谕,告诫百官不要结党营帮。尹洙上奏说: “ 范
仲淹素来忠诚坚贞,我与他 在道 义上 是师生兼朋友的关系,也就是范仲淹的党羽。 如今
范仲淹因为结党营帮被治罪,我也不能苟且免罪。 ” 宰相发怒,革了他馆阁校勘的职。
赵元昊反叛,大将葛怀敏征用尹洙任经略判官。尹洙虽被葛怀敏征召,但更为韩琦所常
识。不久,刘平、石元孙战败,朝廷用夏竦做经略、安抚使,范仲淹、韩琦任副职,仍
用尹洙做判官。 尹洙多次上疏论述战事,并修习研究开宝年以前用兵作战的旧事,特别
作出英明的决策,来加强对边事的谋划 。 又请求裁并营寨堡垒,招募地方部队,减少骑
兵,增加步兵。当时皇帝下诏询问攻守的计策,夏竦提出了两条计策,命韩琦同尹洙上
京奏给皇 帝。皇帝采取了夏竦进攻的计策,任命尹洙为集贤校理。尹洙于是赶赴延州谋
划出兵,但范仲淹坚持认为不可出兵。回到庆州,适逢任福在好水川战败,尹洙于是 调
发 庆州部将刘政的精锐部队几千人赶赴救援,还未到,敌人已撤兵。夏竦上奏弹劾尹洙
擅自发兵,尹洙被降职任濠州通判。当时舆论说任福的失败,是由于参军耿傅督战太急
迫。 后来得到耿傅的信,内容是告诫任福叫他保持镇定,不要冒险轻进。尹洙因为耿傅
是一个文官,没有军事责任而死在战场上,又被当时人冤枉,于是写了《悯忠》《辨诬》
两篇文章。 不久,尹洙又上奏说: “ 当今不仅四方外夷为患,而且朝政 日益腐败但陛下
不能察觉,人心日益危急但陛下还不了解。所以我希望先改正朝廷内部,再去改下外部。
只有深刻地考察秦朝、隋朝厌恶听忠言而灭亡的原因,效法古代汉朝君主不忌讳讲国家
危亡得以维持统治的原因。 日益革新仁德,让民众改变当初的看法,那么全下天就有幸
了。 ” 宋仁宗赞许并采纳了他的意见。尹洙被改任太常丞、知泾州。尹洙感染疾病,带
着到均州上任的文牒到南阳访求医生,后去世,年仅四十七岁。尹洙为人内刚外和,博
学多识,尤其精通《春秋》。自唐末经过五代,文风 卑 弱。到宋朝初年,柳开开始做古
文,尹洙与穆修又发展了这种文风。他的文章 简练而有法,著有文集二十七卷。
语文试题答案第 5页(共 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