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科学第一章对环境的察觉测试卷(2012.3.10)

文档属性

名称 七下科学第一章对环境的察觉测试卷(2012.3.10)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9.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2-03-23 10:17:48

文档简介

七年级科学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2分/题,共5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B D A C B A B D D A C D B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B B A B C D D B B C D B
二、简答题(1分/空,共25分)
1、长 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
2、50 上升
3、光的折射 甲
4、远离凸透镜 AC
5、20 18 6、25:16 7、3.84×108
8、弹性势能(势能) 动能
9、900~1350 10、红色或黑色 白色 11、振动 音色
12、凸透镜光屏 同一高度 成像在光屏中央 倒立放大实 左
三、作图题(每图2分,共10分)
答案略
四、分析计算题(共15分)
1.1)器材:放大镜、纸
(2)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在透镜的另一侧不断地移动纸屏,直到纸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这一点为焦点,当温度达到一定值,纸会自燃。
(3)凸透镜对光具有会聚作用。
2.80米
3.(1)5分钟 (2)20米/秒
4.30米/秒
光电屏
液面七年级科学答题卷
一、选择题(2分/题,共5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二、简答题(1分每空,共25分)
1.
2.
3.
4.
5.
7、
8、
9、
10、
11、
12、
三、作图题(每图2分,共10分)
1、在下列图a中作出它们相应的折射光线。
2、一束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在图b中画出相应的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图a 图b
3、在图c中画出AB在平面镜中成的像。
4、 根据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在图d内画出适当类型的透镜。
图d
图c          图d
四、分析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共15分)
1.
2.
3(1)
(2)
4.七下科学测试卷(2012.3.10)
温馨提示:同学们请仔细审题,认真答题,相信你一定会很出色!
选择题(2分/题,共50分)
1.舌的不同部位对酸、甜、苦、咸的敏感性不同,对甜味最敏感的区域是
A.舌根 B.舌尖 C.舌两侧 D.舌的全部区域
2.少先队员们正在湖边进行篝火晚会以庆贺自己的节日,在一片银白色的月光照耀下,燃起了一堆篝火。少先队员们的目光中流露出莫大的喜悦。以下能称得上光源的是
A.少先队员们的目光 B.一片银白色的月光
C.湖面上映出的篝火 D.在湖边燃烧的篝火
3.据报道,1999年5月17日下午3时许,一片彩云飞快飘过深圳赛格广场工地上正在建设着的一幢高为291.6米的大楼的上空,突然有人惊呼“楼要倒了”这引起了邻近数千人惊慌失措地狂奔。造成这种判断的失误,是由于观察者选用的参照物是
A.彩云 B.地面 C.观察者自己 D.楼房
4.甲、乙、丙三人各乘一架直升机,甲看到地面的高楼和丙机都在匀速上升,乙看到甲机也在匀速上升,丙看到乙机在匀速下降,则甲、乙、丙三架飞机相对于地面的运动无法确定的是
A.甲飞机 B.乙飞机 C.丙飞机 D.都无法确定
5.教室里的电风扇在转动的过程中,消耗的能量是
A.机械能 B.电能 C.化学能 D.声能
6.“女高音歌唱家”和“男低音歌唱家”,这里的“高”与“低”指的是
A.音调高低 B.音色好坏 C.响度大小 D.都有可能
7.光线从空气进入某种液体,它的传播速度
A.增大 B.减小 C、保持不变 D.可能减小,也可能增大
8.下列情况中,指平均速度的是
A.上海磁悬浮列车设计的最高速度为430千米/小时
B.小时同学参加百米赛跑时,冲过终点的速度是8米/秒
C.汽车司机通过速度表可以看到汽车行驶的速度D.平时说汽车的速度比自行车的速度快
9.下列关于声音的理解中,正确的是
A.只要物体振动,就能听到声音 B.耳朵能听到声音,是由于声波激起人体的神经振动
C.声音在水中传播最快 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可以大于或小于340米/秒
10.春游时,全班准备照张集体像,站队后,发现两侧均有人在画面外,为使每个人都能进入画面,下列措施中符合要求的是
A. 使照相机镜头离人远些,同时使镜头到底片的距离减小些
B. 使照相机镜头离人远些,同时使镜头到底片的距离增大些
C. 使照相机镜头离人近些,同时使镜头到底片的距离增大些
D. 使照相机镜头离人近些,同时使镜头到底片的距离减小些
11.平面镜竖立光滑的桌面上,一小球从距平面镜2m 处,以0.2m/s的速度垂直向镜面滚去,经过3s,小球与它在镜中所成的像之间的距离是
A.1.2m   B.1.4m C.2.8m D.3.4m
12.下列现象中,对关于紫外线应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人民币的防伪利用了紫外线的荧光作用
B.适当照射太阳光可以促使人体合成维生素D
C.经常在太阳光下晒晒衣物,可以起到杀菌消毒作用
D.电视机的遥控器可以发出不同的紫外线,来实现对电视机的遥控
13.关于远视眼的成因分析正确的是
A.来自近处的物体成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前方
B.一般是由于人随着年龄的增长,睫状体对晶状体的调节能力减弱
C.晶状体太厚,或是晶状体的前后径太长 D.需要戴凹透镜进行矫正
1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透过红玻璃,看蓝布是黑色的,这是因为红玻璃几乎全部吸收掉蓝布反射的色光
B.晚上对植物照射绿光比照射红光有利于植物生长
C. 雨后天空出现的彩虹 是由于光的色散形成的
D. 在暗室的红灯下,看白纸写的红字是看不清楚的
15.人耳结构中对声音有放大作用的部位是
A.耳廓 B.听小骨 C.鼓膜 D. 耳蜗
16.某房间只有向南开的窗户和门,在室内无其它光源的情况下,某人用平面镜照自己的脸,为看清自己的脸,则他应该面向
A.南方 B.北方 C.东方 D.都可以
17.在儿童乐园,摄影师给卡通人照相,在对焦时,发现毛玻璃上卡通人像的位置如图甲所示。为了使毛玻璃上卡通人像的位置如图乙所示,摄影师应当将镜头适当地
A.向下并且向左移 B.向下并且向右移
C.向上并且向左移 D.向上并且向右移
18.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我们发现像距v和物距u是一一对应的,右图是某同学某次实验时作出的像距v和物距u图像,当物体置于如图a点所示的位置时,物体所成的像是
A.倒立等大实像 B.倒立放大实像
C.倒立缩小实像 D.正立放大虚像
19.光线通过透镜的光路图在图1中哪个是错误的?
20.一个物体沿平直公路第1秒运动了10米的路程,第2秒、第3秒所通过的路程都为10米,则该物体在3秒内的运动
A.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 B.一定是变速直线运动
C.可能是匀速曲线运动 D.可能是匀速直线运动
21.先轻敲一下大钟,然后再用力敲一下大钟,两次听到大钟发出的声音
A.音调改变了 B.响度改变了 C.音色改变了 D.传播速度改变了
22.下列选项属于生命运动的是
A.风车的转动 B.鸭跖草放在水里生长 C.用水能磨磨 D.流星划过天空
23.岸上的人观察到的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光的反射的是
A.水中月 B.水中楼的倒影 C.水中的鱼 D.水中的彩霞
24.甲、乙两车从同地出发做匀速直线运动,甲车的速度是10米/秒,乙车的速度是甲车速度的1.5倍,甲车出发1分钟后,乙车才出发去追甲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车的速度是25米/秒 B.乙车出发时距甲车60米远
C.乙车追上甲车需用6分钟 D.乙车追上甲车时离出发点1.8千米
25.一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已知它在前一半时间的速度为8米/秒,后一半路程的速度为12米/秒,则它的平均速度为
A.10米/秒 B.9.6米/秒 C.11米/秒 D.无法确定
二、简答题(1分/空,共25分)
1.夜晚,某同学在放学回家的途中,从一路灯下远离时,他看到自己影子的长度变______,这种现象可以用光的_____ ___来解释。
2.有一光电控制液面高度的仪器,它是通过光束在液面上的反射光线反射到光电屏上的光斑位置来判断液面高低的。如图所示光路中,一光束与液面的夹角为400,则反射角的大小为_______;当光电屏上的光斑由S1移到S2时,液面__ _(选填“上升”或“下降”),请在答题卷上作出光斑照到S2的水面位置和光路图。
3.古诗中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美诗句,诗人观察到的落日并非太阳的实际位置,如图所示,而是光线经过不均匀的大气时发生了      而成的像,太阳实际在图中      位置(选填“甲”或“乙”)
4.如图所示为研究视力矫正问题的实验。小明和小华同学用凸透镜和光屏模拟眼睛,凸透镜看作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眼睛的视网膜。小华将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水平桌面上,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放在水平桌面上,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位置和高度,使烛焰中心、透镜中心、光屏中心大致为于同一直线上,且三者高度相同。
(1)小明将远视眼镜放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移动光屏的位置,直至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取走眼镜,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此时要使光屏上的像变清晰,应向_______(填“凸透镜”、“远离凸透镜”或“竖直向下”)方向移动光屏。
(2)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近视成像情况和矫正做法是图的图分别
是______。
5.火车的速度是72km/h,合_________m/s;自行车的速度是5m/s,合_________km/h。
6.甲、乙两物体都作匀速直线运动,已知两物体运动速度之比为4:5,通过的路程之比为
5:4,则甲、乙两物体运动所用时间之比为______。
7.晴朗的月夜,在“海上田园”赏月,已知池塘里的水深2米,月球到地球的距离为3.84×105千米,赏月人低头看到水中月亮的像与水面的距离为 米。
8.“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诗句表达了诗人苏轼期望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拉弯的弓把箭射出去,这一过程中能量的转化情况是弓的________能转化为箭的_______能.
9.一束光线以跟水面成45°角的方向从空气斜射到水面, 则此光线经水面反射后的反射光线与进入水中的折射光线之间的夹角范围是 。
10.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照在红色纸上,则人们看到纸的呈现的颜色是__________。一张纸几乎将所有色光全部反射,则纸是______颜色。
11.唐诗《枫桥夜泊》中的诗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在枫桥边客船里的人听到了寒山寺的钟声,是因为寒山寺里的大钟受到僧人的撞击,产生 而发出的,客船上的人能辨别出传来的是“钟声”而不是“鼓声”或其他声音,实际上他是根据声音
的 来判别的。
12.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应先将蜡烛、________________依次放在光具座上,调节它们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与烛焰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  ,这是为了___________。如果实验用的凸透镜焦距是5厘米,当烛焰离透镜8厘米时,光屏应在透镜另一侧移动,直到观察到一个清晰的________________ 像。当一位同学将烛焰沿平行与光具座方向的左方吹时,他看到烛焰的像朝光具座的 (填“左” 或“右”)方向飘动。
三、作图题作图题(每图2分,共10分)
1.在下列图a中作出它们相应的折射光线
图a 图b 图c 图d
2.一束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在图b中画出相应的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3.在图c中画出AB在平面镜中成的像。
4.根据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在图d内画出适当类型的透镜。
四、分析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共15分)
车 号: 深B—T8888乘车日期: 2004—04—18上车时间: 10:00下车时间: 10:05单 价: 2.00元/km里 程: 6.0km金 额: 16.00元
1.烈日下,小明和几个同学到海滩游玩、烧烤,等到点火时,却发现忘记带火柴了,他们几个的包中只有绳子、玻璃、放大镜、镜子、纸等物品,请你帮他们想一想,可选用什么器材,用什么方法取火,并简述这样的理由。(3分)
2.某人在山崖前大吼一声,4秒钟后听见回声,这个人距山崖的距离大约有多少米?(声音的传播速度以340m/s计,3分)
3.一次张先生外出办事,他乘坐的出租车在平直
公路上匀速行驶,右图为他乘车到达目的地时车
上电脑自动计费器打印出的车费发票。求:
出租车行驶的时间。(3分)
租车行驶的速度。 (3分)
4.一辆车向通向某山脚的平直公路上作匀速直线运动,在山崖前1110米处按一下喇叭,经过6秒听到回声,求汽车的行驶速度多大?(已知此时声音的传播速度为340米/秒,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