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山》教案
教学目标:
1、在采山活动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有感情地演唱歌曲《采山》。
2、使孩子从歌曲中感受劳动的愉快,培养孩子爱劳动的好习惯。让学生明白劳动光荣的道理,从而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
教学重、难点:
掌握十六分音符和八分休止符的节奏。引导学生根据歌词内容,通过模仿和创编律动来合作表演《采山》的快乐与童趣。
教材分析:
《采山》是一首民歌风的创作歌曲,采用2/4拍,徴调式,一段体结构。这首歌曲欢快、活泼、清新、别致。歌曲的旋律大跳和级进音程的交替进行,节奏鲜明,紧凑,使歌曲具有朝气并富有动力感。歌中描述了山中的小朋友在濛濛小雨中去采山的愉快心情,表现了小朋友光着小脚丫采山时灵巧的身影,灵活的手指,采来蘑菇、木耳、野果、山菜,丰收的喜悦香甜在心的感受,连梦中都要笑出声来。这首歌的词曲结合紧密,形象生动,能深深打动每一个演唱它的人,是一首适合儿童学唱的好歌。但在学习中老师应抓住歌曲的节奏难点首先进行突破,使学生在游戏中自然的学会歌曲。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组织教学。
1、播放《采山》的音乐,让学生踏着节拍进教室。
【设计意图】
在耳朵聆听音乐的同时,用身体感受音乐世界的快乐。
2、师生问好!
3、(出示课件)练习2/4拍的C大调音阶和节奏模仿练习。
【设计意图】
有效的使学生进入到音乐课的课堂氛围中,也为新课教学做了铺垫。
二、情景创设、导入新课
师:我们班有山里来的同学吗?山里是什么样子呀?(回答)
那你知道山里都有哪些宝贝?(回答)
我带大家去山里看看。(展示课件)
【设计意图】
为将学生带入乡村山野的田间山头,我用情景创设法创设“山中的宝贝”“山中的物产”这一情景,并要学生思考讨论山中有哪些宝贝?引导启发学生思考讨论并回答,同时展示课件图片,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鼓励学生思考,顺着这一思路去山中寻宝,引入歌曲《采山》,自然的过渡到下一个环节。
师:其实,山里还有更多更多的宝贝,我们刚才看到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你还能想起进教室时听到的音乐吗?(也就是刚才看山里的宝贝时的音乐),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新歌,叫《采山》,
师:放《采山》音乐(展示课件)
生:听音乐
师:同学们,小女孩起了个大早到大山里采到许多野果、山菜,心里特别愉快。当然我们也替她高兴,让我们一起来为她祝贺吧!
师:(1)歌中的小朋友在采山的过程中寻到了什么宝贝?
(2)歌曲表达了她采山过程中什么样的情绪?
师:这次听的时候,我们要做个游戏,就是书上的图示,用跺脚和拍手来为歌曲打节奏。
【设计意图】
孩子们在兴趣十足的听赏中回答问题,这时我趁机请他们尝试用拍手和跺脚的方法把书上的图示正确的用跺脚和拍手来为歌曲打节奏,然后自然的进入下一个环节。
(边听音乐边拍手和跺脚)
师:小女孩唱得好听吗? 生:好听!
【教唱歌曲】
师:请同学们读第一段歌词好吗? 生:好!
(读的时候注意吐字和发音)
师:看歌词,老师弹一句,你能不能吧歌词填进歌谱中啊?(重点教唱XXXX)
生:(能)
(完整走一遍,把比较难的句子重点练习)
师:现在请同学们读第二段歌词好吗?
生:好!
(过程同第一段)
师:小女孩唱得好听吗?
生:好听!
师:现在老师弹琴,你们完整的唱一遍。你们唱的也一定很好?
生:(有感情地唱)
师:同学们唱得很好,真棒!
【设计意图】
请同学们朗读歌词,指导学生的吐字和发音,请他们在老师琴声伴奏下试着将歌词填进歌谱中,在学生大胆尝试下培养乐感和自学歌曲的能力。然后我再分别把较难的乐句和把握不好的地方加以强调练习。最后请同学们在准确节奏下带着感彩用自然流畅的声音演唱歌曲。通过循序渐进的学习,孩子们掌握了歌曲演唱
【歌曲欣赏】
师:同学们,下面我们欣赏两首歌曲。好不好?(展示课件)
生:好
师:劳动给你带来了什么?你喜欢什么样的劳动?
生:(回答)
师:你们平时参加劳动吗?都干些什么啊?
(学生回答:打扫教室、擦玻璃、拖地板……)
师:(课堂小结)你们真能干!看来大家跟今天我们歌中的小姑娘一样,都是爱劳动的好孩子。那今后你还会继续帮家人干活吗?(会的)为什么?我想一定是因为劳动能带给我们快乐!今后你们也会更加的爱劳动,热爱生活,爱护大自然!是吗?(是)下面我们再欣赏一下山里的自然风景(展示课件)
【设计意图】
当孩子们对音乐产生强烈情绪时,就可以潜移默化的提高他们的道德情操和思想境界,美化学生的心灵。于是,我抓住时机对孩子们进行思想教育:大自然带给我们丰富的体验和新奇,更给予我们快乐与享受,我们应该更加热爱生活,爱护大自然!结束本课。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