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高三一轮复习检测卷(15) 细胞的分化、衰老和死亡(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新教材高三一轮复习检测卷(15) 细胞的分化、衰老和死亡(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77.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05-19 21:02: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8 页
新教材高三一轮复习检测卷
(十五) 细胞的分化、衰老和死亡
一、单项选择题
1.(2020·东海县模拟)有研究表明,细胞凋亡以“触发波”的形式发生,首先半胱氨酸蛋白酶被激活,然后由它们去激活其他蛋白酶,使其开始裂解细胞,直到整个细胞被摧毁。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年幼的生物个体中也存在细胞凋亡
B.被病毒感染的细胞的清除属于细胞凋亡
C.细胞凋亡启动后不再有蛋白质的合成
D.癌细胞的发生可能是“触发波”的传播受到了阻滞
解析:选C 年幼的生物个体中也存在细胞凋亡,A正确;被病毒感染的细胞的清除属于细胞凋亡,B正确;细胞凋亡启动后也会有蛋白质的合成,如凋亡蛋白,C错误;据题干信息可知,癌细胞的发生可能是“触发波”的传播受到了阻滞,D正确。
2.(2020·杜集区模拟)科研人员利用蓝色光脉冲开启了一种名为Brn2的基因,当Brn2蛋白足够多时,干细胞就会快速转化为神经元。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Brn2基因在神经细胞的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B.该实验证明了蓝色光脉冲可以促使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
C.干细胞和神经元这两种细胞中,蛋白质的种类不完全相同
D.蓝色光脉冲使Brn2基因的碱基序列发生了改变
解析:选D 据题意可知:蓝色光脉冲通过开启Brn2基因使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神经细胞),故Brn2基因在神经细胞形成过程中有重要作用,A、B正确;干细胞和神经元这两种细胞中,既有相同的蛋白质(如呼吸酶等),此外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又有不同种类的蛋白质,故两者蛋白质的种类不完全相同,C正确;蓝色光脉冲的作用是诱导基因表达,而不是诱导基因突变,因此,Brn2基因的碱基序列没有发生改变,D错误。
3.(2020·浙江模拟)关于人体体细胞的分化和凋亡的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的正常分化过程中遗传物质不会发生改变
B.神经系统发育过程发生神经细胞的大量凋亡
C.人受精卵发育形成原肠胚的过程中没有发生细胞分化
D.细胞癌变是细胞异常分化的结果
解析:选C 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因此细胞的正常分化过程中遗传物质不会发生改变,A正确;神经系统发育过程发生神经细胞的大量凋亡,B正确;囊胚期开始出现细胞分化,因此人受精卵发育形成原肠胚的过程中发生了细胞分化,C错误;细胞癌变是细胞异常分化的结果,D正确。
4.(2020·延庆区一模)抗体-药物偶联物(ADC)通过将细胞毒素类药物与单克隆抗体结合,实现了对肿瘤细胞的选择性杀伤,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ADC可通过主动运输进入肿瘤细胞
B.抗体进入细胞后激活溶酶体酶,导致细胞凋亡
C.单克隆抗体携带细胞毒素与肿瘤细胞特异性结合
D.肿瘤细胞凋亡是细胞主动死亡的过程,所以不会产生新蛋白质
解析:选C ADC可通过胞吞的方式进入肿瘤细胞,A错误;抗体进入细胞后,溶酶体裂解,释放药物,导致细胞凋亡,B错误;单克隆抗体携带细胞毒素与肿瘤细胞特异性结合,C正确;肿瘤细胞凋亡是细胞主动死亡的过程,由于存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也会产生新蛋白质,D错误。
5.(2020·江苏模拟)人体的成熟红细胞经过几个阶段发育而来,部分阶段细胞特征如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细胞 名称 红系祖
细胞 原红
细胞 网织红
细胞 成熟红
细胞
细胞 特征 无血红蛋白,有较强的分裂能力  核糖体丰富,开始合成血红蛋白,有分裂能力 核糖体等细胞器逐渐减少,分裂能力逐渐减弱 无细胞核,无核糖体等细胞器,血红蛋白含量高,无分裂能力
A.原红细胞有同源染色体但无联会、分离现象
B.表中能合成血红蛋白的细胞有原红细胞和网织红细胞
C.细胞分裂能力减弱消失与成熟红细胞执行特定功能无关
D.从红系祖细胞到成熟红细胞的过程包括细胞增殖与分化
解析:选C 原红细胞有同源染色体但其不会发生减数分裂,因此无联会、分离现象,A正确;红系祖细胞无血红蛋白;原红细胞开始合成血红蛋白;网织红细胞中核糖体等细胞器逐渐减少,但仍能合成血红蛋白;成熟红细胞无核糖体,不能合成血红蛋白。因此表中能合成血红蛋白的细胞有原红细胞和网织红细胞,B正确;细胞分裂能力减弱消失与成熟红细胞执行特定功能有关,C错误;从红系祖细胞到成熟红细胞的过程包括细胞增殖与分化,D正确。
6.(2020·青羊区模拟)线粒体中的[H]与氧气结合的过程需要细胞色素c的参与。细胞可通过不同的信号传递系统传递凋亡信号引起细胞凋亡。其中一条途径如下:细胞接受凋亡信号后,线粒体中的细胞色素c 可转移到细胞质基质中,并与Apaf?1蛋白结合引起细胞凋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细胞色素c位于线粒体内膜,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有关
B.细胞色素c功能丧失的细胞也可能合成ATP
C.若Apaf?1蛋白功能丧失,细胞色素c将不会引起该细胞凋亡
D.没有线粒体的真核细胞不会发生细胞凋亡
解析:选D 细胞色素c位于线粒体内膜,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有关,A正确;细胞色素c功能丧失的细胞也可能进行无氧呼吸合成ATP,B正确;若Apaf?1蛋白功能丧失,细胞色素c将不会引起该细胞凋亡,C正确;没有线粒体的真核细胞也会发生细胞凋亡,D错误。
7.(2020·齐齐哈尔二模)研究发现,来自胎盘的称为CDK2细胞的干细胞能够在心脏病发作后再生健康的心脏细胞,CDK2细胞除了具有胚胎干细胞的所有蛋白,还具有其他的蛋白,这使得它们能够直接迁移到损伤部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CDK2细胞仍然保留有分裂和分化的能力
B.CDK2细胞中蛋白质的合成需多种核酸—蛋白质复合物参与
C.CDK2细胞的迁移过程可能与细胞骨架有关系
D.肌细胞能代替CDK2细胞培养出健康的心脏细胞
解析:选D CDK2细胞仍然保留有分裂和分化的能力,A正确;CDK2细胞中蛋白质的合成需多种核酸—蛋白质复合物参与,B正确;CDK2细胞的迁移过程可能与细胞骨架有关系,C正确;肌细胞属于高度分化的细胞,不能培养出健康的心脏细胞,D错误。
二、不定项选择题
8. (2020·济宁三模)人体骨髓中存在少量属于多能干细胞的间充质干细胞(MSC),如图为体外诱导MSC分裂、分化成多种组织细胞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MSC能分化成不同的组织细胞是由于不同的环境因素影响
B.MSC能分化成多种组织细胞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
C.MSC分化成肌细胞和脂肪细胞过程中表达的基因部分相同
D.MSC具有强大的增殖能力是由于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
解析:选BD MSC能分化成不同的组织细胞是由于不同的环境因素影响,A正确;MSC能分化成多种组织细胞,但没有形成完整个体,因此不能体现细胞的全能性,B错误;MSC分化成肌细胞和脂肪细胞过程中表达的基因部分相同,如都会表达细胞呼吸酶基因,C正确;MSC具有强大的增殖能力是因为分化程度低,而不是由于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D错误。
9.(2020·泰安一模)二甲双胍(Met)是广泛应用于临床的降血糖药物,近年来发现它也可降低肿瘤发生的风险。为探究Met对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用含不同浓度Met的培养液培养肝癌细胞,结果如图1所示。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各组处于不同时期的细胞数量,结果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细胞发生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发生突变
B.图1实验的自变量是二甲双胍(Met)的浓度和处理时间
C.由图2结果可推测二甲双胍(Met)可将肝癌细胞的增殖阻滞在S期
D.由实验结果可推测Met通过抑制DNA复制进而抑制肝癌细胞的有丝分裂
解析:选BD 细胞发生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A错误;图1实验的自变量是二甲双胍(Met)的浓度和处理时间,B正确;据图2分析,与对照组相比,两种Met浓度处理后的G1期的细胞都增多了,而S期、G2期和M期的细胞都减少了,说明Met可将肝癌细胞的增殖阻滞在G1期,C错误;由图2推测Met通过抑制DNA复制,抑制肝癌细胞的有丝分裂,D正确。
10.(2020·江苏模拟)如图表示细胞凋亡的过程,图中Dnase为核酸内切酶,能将DNA切割成许多的片段;Caspase是一类蛋白水解酶,负责选择性地切割某些蛋白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Dnase通过破坏DNA分子中的氢键,而使基因失去功能
B.Caspase通过直接破坏蛋白质的空间结构而使蛋白质丧失功能
C.凋亡基因表达通过内质网实现,凋亡细胞的分解与溶酶体有关
D.细胞的凋亡是外界环境因素和机体内相应基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解析:选ABC Dnase为内切核酸酶,破坏DNA分子的磷酸二酯键,从而形成DNA片段,使正常基因失去功能,A错误;Caspase是一类蛋白酶,因此Caspase能够破坏特定蛋白质中的肽键,从而形成多肽片段,导致蛋白质失活,B错误;凋亡基因的表达通过转录和翻译过程来实现,翻译的场所是核糖体,吞噬细胞以胞吞方式吞噬凋亡细胞,因此与凋亡细胞分解密切相关的酶是溶酶体酶,C错误;细胞的凋亡是外界环境因素和机体内相应基因共同作用的结果,D正确。
三、非选择题
11.(2020·重庆模拟)2019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让我们获知细胞适应氧气变化的分子机制。人们对氧感应和氧稳态调控的研究开始于一种糖蛋白激素——促红细胞生成素(EPO),EPO作用机理如图所示:当氧气缺乏时,肾脏分泌EPO刺激骨髓生成新的红细胞,调控该反应的“开关”是一种蛋白质——缺氧诱导因子(HIF)。研究还发现,正常氧气条件下,细胞内的HIF会被蛋白酶降解,缺氧环境下,HIF会促进缺氧相关基因的表达,使人体细胞适应缺氧环境。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分析,红细胞数量与EPO的分泌量之间存在________调节机制。
(2)人体剧烈运动一段时间后,人体细胞产生HIF________(填“增多”或“减少”),引起缺氧相关基因的表达,这个过程需要的原料有____________________。
(3)青海多巴国家高原体育训练基地海拔2 366米,中长跑运动员在比赛前常常到该基地训练一段时间,从氧稳态调控角度分析中长跑运动员前去训练的原因是:该训练基地海拔较高氧气稀薄,刺激运动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保证比赛时细胞得到足够的氧气和能量供给。
(4)肿瘤的生长需要生成大量的血管以供应营养,肿瘤快速生长使内部缺氧,诱导HIF的合成,从而促进血管生成和肿瘤长大。请据此提出治疗肿瘤的措施: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据图分析,当红细胞数量增多时,血液中氧分压升高会抑制肾脏中氧感受器产生兴奋,进而抑制了EPO的分泌量,显然红细胞数量与EPO的分泌量之间存在反馈调节机制。(2)人体剧烈运动一段时间后,由于缺少氧气,则细胞产生的HIF增多,引起缺氧相关基因的表达,即基因通过转录和翻译指导蛋白质生成的过程,在该过程中需要的原料依次为核糖核苷酸、氨基酸。(3)根据题意分析,中长跑运动员在比赛前常常到海拔较高的训练基地训练,可能是因为该地海拔较高,氧气稀薄,刺激运动员产生更多的促红细胞生成素,促进机体产生更多的红细胞,提高血液运输氧气的能力,保证比赛时细胞得到足够的氧气和能量供给。(4)根据题意分析,诱导HIF的合成会促进血管生成和肿瘤长大,则可以研制药物降低癌细胞内HIF的含量,进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
答案:(1)反馈 (2)增多 核糖核苷酸、氨基酸
(3)产生更多的促红细胞生成素,促进机体产生更多的红细胞,提高血液运输氧气的能力 (4)研制药物降低癌细胞内HIF的含量
12.(2020·山东模拟)脑缺血会引起局部脑神经缺氧导致轻度受损,甚至造成脑神经细胞死亡而产生不可逆损伤,最终导致患者永久性残疾甚至死亡。骨髓基质细胞(M)是存在于骨髓中具有多种分化潜能的干细胞,它可以诱导生成心肌细胞、成骨细胞、神经细胞等。运用干细胞疗法有可能实现对缺血坏死神经结构与功能的修复和重建,将成为缺血性脑损伤治疗的有效策略。
(1)脑缺血所导致的神经细胞死亡属于________(选填“细胞凋亡”或“细胞坏死”)。
(2)干细胞的主要特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M可通过____________,增加神经细胞的数量和种类,在脑缺血的治疗中发挥作用。
(3)研究发现,M的线粒体可转移到缺氧损伤脑神经细胞(N)中,实现细胞供能机制的修复。为进一步探究M的线粒体转移对N的影响,进行了如下实验。
分组 第1组 第2组 第3组
处理 方法 用含有M线粒体的培养基对N进行培养 用不含线粒体的培养基对N进行培养 用不含线粒体的培养基对?进行培养
①第3组为正常对照组,请将实验补充完整:__________________。
②检测得到各组神经细胞内的ATP水平相对值如图。由图分析比较可知,第1组神经细胞内ATP水平________正常水平,第2组在实验中起________作用。
③根据上述实验结果,推测M对脑缺血损伤后恢复的可能作用机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而细胞坏死是由外界不利因素引起的细胞被动死亡,因此脑缺血所导致的神经细胞死亡属于细胞坏死。(2)干细胞的主要特点有分裂能力强,全能性高,具有分化成多种细胞甚至完整个体的潜能。M可通过增殖来增加细胞的数量,通过分化来增加细胞的种类。(3)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M的线粒体转移对N的影响,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培养基是否含有M线粒体以及脑神经细胞是否正常。①第3组为正常对照组,则培养的应该是正常脑神经细胞。②第3组的ATP水平属于正常水平,则第1组神经细胞内ATP水平高于正常水平;第2组在实验中起对照作用。③根据上述实验可知M的线粒体转移可提高N的ATP水平,由此可推测M对脑缺血损伤后恢复的可能作用机制为:M的线粒体可转移到脑缺血神经细胞中,增加损伤细胞中线粒体数量,使有氧呼吸加强产生更多ATP,为损伤细胞修复提供充足的能量。
答案:(1)细胞坏死 (2)分裂能力强,全能性高,具有分化成多种细胞甚至完整个体的潜能 增殖和分化 (3)①正常脑神经细胞 ②高于 对照 ③M的线粒体可转移到脑缺血神经细胞中,增加损伤细胞中线粒体数量,使有氧呼吸加强产生更多ATP,为损伤细胞修复提供充足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