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五线谱) (北京) 四年级上册音乐 第二单元 我是草原小骑手|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音版(五线谱) (北京) 四年级上册音乐 第二单元 我是草原小骑手|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6.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其它版本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1-05-19 10:56: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我是草原小骑手
——小学四年级唱歌课教学设计

题:
《我是草原小骑手》

级:
四年级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一)指导思想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在教学中通过听赏、体验、演唱等多种表现形式,调动学生参与音乐学习活动,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并能用自然欢快的声音表现歌曲的情感。
(二)理论依据
根据“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使学习内容生动有趣、丰富多彩”的教学理念,努力实现学生艺术能力全面发展的目标。采用聆听、模仿、编创合作等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感受与体验节奏、节拍等音乐要素,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歌曲情绪,提高演唱和表现能力,获得丰富的音乐审美体验和感受。充分激发学生学习音乐兴趣,培养学生热爱音乐,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背景
(一)教学内容分析
1.作品分析:
《我是草原小骑手》是一首神气、自豪的蒙古族民歌。词作者以质朴、精炼的语言,表述了大草原上蒙古族儿童的生活情趣。曲作者根据歌词内容选用民族羽调式,采用明快的节奏,生动的表现了蒙古族儿童勇敢、乐观的豪爽性格。在第六和第十四小节运用了七度和八度大跳,并在结束中采用了富有蒙古族特色的衬词,即“啊哈嗬伊”,进一步抒发了草原儿童的自豪感。
(三)教学方式与手段说明
教学方式:
本节课教学方式采用启发式、谈话式、提问式、讨论式。教师启发学生在感受、体验草原骑手的性格特征,引导学生调动自身的热情,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实践活动。
(四)技术准备:
制作结合歌词内容的图片,制作课件,通过音乐软件为歌曲范唱、伴奏降速。
三、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能用欢快自豪的情绪演唱歌曲,并用歌声表现草原小骑手爽朗、自豪的个性。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聆听、演唱、律动表演等方式激发学生情感,启发学生在感受、体验草原骑手的性格特征,引导学生调动自身的热情,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实践活动。
(三)“知识与技能”目标:
能用欢快自豪的情绪演唱歌曲,掌握附点节奏、能够在歌曲中准确运用,掌握七度八度音程的准确演唱。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难点:
(一)教学重点
1、能学会演唱歌曲,能主动参与歌曲表现。
2、感受歌曲的基本情绪,并能参与音乐表现活动。
(二)教学难点
1、唱准歌曲中七度和八度大跳音程。
2、掌握附点节奏、能够在歌曲中准确运用
五、教学过程
(一)感知共享
激趣导入
1、谈话导入
2、播放视频资料(蒙古风光、习俗介绍)
(设计意图:课件呈现的草原风光和老师介绍、交流的蒙古族,不仅能给学生生临其境的感觉,而且能让学生初步感受蒙古族音乐的豪放等特点。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把学生的视角转向对整个蒙古族音乐的认识,播放歌曲伴奏作为背景音乐,为学习歌曲作铺垫)
(二)课前铺垫
1、介绍蒙古族大会盛况,初听歌曲。
2、旋律模仿,难点讲解。
阶段目标:通过旋律模仿活动,为歌曲学唱铺垫。
设计说明:在聆听模仿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善于聆听的习惯,激发学生兴趣,为后面歌曲学习做下铺垫。
活动2.1——教师哼唱旋律,学生模仿
(三)聆听歌曲,分段学唱
阶段目标:学会聆听歌曲情绪,感受节拍与节奏间的关系,并拍击歌曲的节奏。
设计说明:聆听歌曲,重点感受歌曲情绪及节奏特点。
活动3.1——聆听歌曲范唱,感受歌曲情绪。
1.聆听歌曲范唱。
教师活动:播放歌曲录音,引导学生说感受。
学生活动:学生听歌曲说感受。(欢快,自豪地)
2.歌谱学习
【环节目标】聆听、视唱,用音乐感受歌曲旋律。
活动3.2——学习听唱
1.视唱曲谱,认识音符
教师活动:黑板上摆放磁扣
学生活动:认识音符
2.出示课件,学唱歌曲前俩句旋律
(1)教师哼唱旋律,看谱例找规律。
(2)教师标记出歌曲相同的部分。
3.出示课件,第三乐句学习
(提示学生找出与课前练习旋律相同)
4.填词演唱第一段
师:旋律已经熟悉了,现在让我们带着歌词一起来唱歌曲的第一段。教师伴奏,学生唱第一段。
活动3.3——难点解决
1、“6.i
2和6.i
1”七度和八度大跳音程
主要通过模唱、比较和教师的手势来引导。
师:我们熟悉了歌曲,知道了曲作者运用了大量重复的手法,加深了我们脑海中对小骑手的印象,歌词是怎样描写小骑手的呢?指导学生演唱歌词。(指导歌曲中的衬词的唱法和咬字吐字的方法,以及歌词结尾处的甩腔唱法。)
2、第一段歌曲艺术处理。
师:孩子们,如果你就是那位神气的小骑手,正策马扬鞭在草原上奔跑,心情怎样?(骄傲、自豪)就带着这种情绪来演唱前4个乐句。我停下了马儿,眼前的美景令我陶醉,此时的心情我们用下面的2句衬词来演唱,抒情一点,为生活在这样一块美丽的土地上感到骄傲和自豪,让我们放声高歌,一起唱最后一句。
活动3.3——第二、三段填词演唱
1、自学歌曲2、3段。
2、学生跟原唱全班齐唱歌曲,评价自学情况。
(设计意图:学生自学歌曲,在于培养学生的独立自学能力和对他人的演唱做出评价的能力,给他们提供一个敢于展示自己的空间,营造一种民主、活跃的课堂气氛。)
3、合作、表现、创编歌曲
师导语:同学们唱得真好你们想不想真正的成为一名小骑手?你们想用什么方式更好地表现这首歌曲呢?下面就请同学们分组设计简单的歌曲表演律动。
(四)、拓展延伸
阶段目标:这堂课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我是草原小骑手”这首歌,更重要的是借这个机会让学生多了解一些草原的音乐,多了解音乐中寄托的草原儿女的情感。
设计说明:聆听牧歌,感受长调民歌节奏特点。
活动4.1——聆听长调民歌《牧歌》,感受歌曲情绪。
1.聆听歌曲《牧歌》。
教师活动:播放歌曲录音
学生活动:学生聆听感受
2.师作小结
草原人的生活是如此的多姿多彩。同样,草原儿女创作的音乐也丰富多彩,有热烈奔放的,有优美抒情的,也有深沉感人的。长调民歌是反映蒙古族游牧生活的牧歌式体裁,有较长大的篇幅,节奏自由,气息宽广,情感深沉,并有独特而细腻的颤音装饰。长调民歌用蒙古语歌唱,其节奏舒缓自由,字少腔长,且因地区不同而风格各异。
活动4.2---演唱歌曲,走出教室。
1.我们跟随小骑手体会到了蒙古族人民的热情豪爽,我们在牧歌中感受了草原儿女抒情优美的情感。让我们和蒙族小朋友再次唱起这首欢乐的歌。
2.跟伴奏演唱歌曲,走出教室。
评价方式:
本课的学习评价方式主要采用教师即时评价的方式,以鼓励性语言为主,在学唱及演唱歌曲过程中,及时评价学生的演唱,并通过学生自评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歌曲表现的认识和理解,以达到较理想的演唱效果,注重表现环节中的评价,通过学生单独的表演起到示范、引领作用。从而促进各环节预设目标的达成。
评价量规:
评价层面
目标评定
等级
感知层面
感受歌曲的情绪,角色的特点。
很好
理解层面
能准确拍击歌曲节奏,唱出歌曲旋律。
很好
表现层面
通过声音表现音乐情境,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优秀
七、教学设计的特点
1、关注音乐课堂兴趣的培养
音乐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指出:“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生活的前提。”也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堂上学生能否集中注意力,专心听教师讲课,能否乐意接受新知识、并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开展一系列的学习活动,关键在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需要音乐教师了解学生的音乐学习心理特点,并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习心理特征安排音乐教学内容。
2、关注学生自主探索学习能力的培养。
教师不是简单地教学生学唱歌曲,而是通过一些有效教学方法和策略的运用,提供给学生更大的思考和探索空间。让学生在听听、看看、猜猜、唱唱、玩玩中学会了歌曲。
3、关注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课堂上应不失时机的、充分利用这段时间对学生进行音乐即兴创作教育,引导学生在教学中即兴创编律动、歌词,让学生在音乐课中尽情地“动”起来、“活”起来,激发学生创造出一个个属于自己的音乐小天地!相信学生即兴创作音乐的潜能,充分重视学生的天性和兴趣,用适合学生的即兴创作方法与他们愉快的合作。那样便会发现学生与音乐为伴是相当的其乐无穷,学生与即兴创作为伴是相当的兴趣盎然。
八、教学反思
《我是草原小骑手》歌曲生动有趣,活泼欢快,耐人回味。我将这堂音乐课设置在了一个那达慕大会的情景中,把孩子们带到了一个热情洋溢的情境里,提高了学生学习歌曲的兴趣。将参加蒙古草原那达慕盛会这条主线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
这本节课基本达到了既定的教学目标,学生能用欢快自豪地情绪完整地演唱歌曲,歌曲的节奏难点也基本掌握。在课程环节的安排上也比较清楚,过渡自然,重难点突出。本节课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上完课我自己对整节课进行了回顾与反思,有待改进之处:
1、课堂评价不到位。对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活动,虽然也有教师评价,但明显存在评价简单化的倾向。对学生关注不够,有的乐句节奏音准学生出现了问题,教师并没有及时的指出并给予纠正。而是忽略代过。
2、自学指导不具体,老师包办代替。有些时候,还会出现自学指导不够具体,自学时间不够充分,不敢不能放手让学生自学的情况,老师不自觉地讲的又多了,很多本该有学生完成的任务由老师包办代替了。
3、自身教学经验不足,这节课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内容也很多,所以我也显得不太从容,同时深感教学经验的重要性。
作为新一代的年轻教师,我会尽快成长起来,不会怕挫折和困难,会敢于面对。我会不断努力、不断进取、不断反思,不断充实自己,积累经验,再实践中感悟新课程理念,让我的课堂更精彩。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