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冀教版一年级下册总复习 备课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小学数学冀教版一年级下册总复习 备课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29.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5-19 11:05: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总复习
第1课时 数与代数
【教学内容】
教材第3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第4单元认识人民币、第5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以及第7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教学目标】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认、读、写100以内的数,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结合具体物品,感受100以内数表示的量;会用“<”“=”“>”等符号和词语来描述100以内数的大小。
2.能运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在发现规律、猜数等数学活动中,发展初步的数学思维能力。
3.结合生活中的购物等活动,学习元、角、分的简单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结合熟悉的事物和情境体会加法的意义,知道加减
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会口算100以内简单的加减法。
5.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会解决简单的加减法问题。
6.经历尝试、探索和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激发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使每个人都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能认、读、写100以内的数,运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教学难点】
  从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会解决简单的加减法问题。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复习导入
1.课前要求学生自己尝试做出本册书中有关数与代数的思维导图,本节课交流展示。
2.学生拿出自己的作品,交流汇报,全班同学补充,直至完善数与代数的内容。
3.教师适时板书:
4.教师及时总结学生交流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帮助学生做好复习工作。
二、练习巩固、启发思维
1.在○里填上“>”“<”或“=”。
(1)89○98      (2)72-8○60     (3)53○39+9
(4)87-25○87-20 (5)60+9○59+9 (6)88-80○88-8
(7)1元○100分 (8)4角8分○50分 (9)1角1分○9分
2.填空。
(1)78里面有(  )个一和(  )个十。
(2)92十位上的数是(   ),表示(  )个十,个位上的数是(  ),表示(  )个(  )。
(3)比(  )多1,比69少11的数是(  )。
(4)最大的两位数是(  ),最大的一位数是(  ),最大的两位数比最小的两位数多(  )。
(5)和79相邻的两个数是(  )和(  )。
3.解决问题。
(1)在收废电池的活动中,丽丽收了35节,明明收了20节,婷婷收了16节。他们3人一共收了多少节废电池?
(2)秦老师昨天买了4串香蕉,每串有5根,秦老师一共买了多少根香蕉?
三、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大家有没有新的收获呢?谈谈自己的想法吧!
四、布置作业
完成《全科王·同步课时练习》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
数与代数
数第3单元 100以内数的认识1.用不同的方法数数2.100以内数的组成3.100以内数的读、写法4.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第4单元 认识人民币第5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1.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2.整十数加减两位数3.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4.两位数加减一位数(进位、退位)5.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第7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1.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2.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进位、退位)3.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估算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本节课让学生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展开复习,学生们非常喜欢,并积极地展示自己的作品,在学生做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已经复习了一遍知识,课堂上孩子们互相交流补充,又进行了一遍复习,更加深了印象。
[不足之处] 由于时间关系,课堂上没有让更多的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再教设计] 尽量让更多的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第2课时 图形与几何
【教学内容】
教材第1单元位置、第6单元认识图形(二)。
【教学目标】
1.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能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简单图形;会用它们拼图;能对简单图形进行分类;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感受位置、简单图形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能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简单图形。
【教学难点】
  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图形进行比较和排列。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复习导入
1.课前要求学生做出本册书中有关图形与几何的思维导图,分别是教材第一单元位置、第六单元认识图形,本节课交流展示。
2.学生拿出自己的作品,交流汇报,全班同学补充,直至完善图形与几何的内容。
3.教师适时板书:
图形与几何第1单元 位置1.左右2.前后3.上下第6单元 认识图形1.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2.认识三角形和圆3.折、剪、拼
4.教师及时总结学生交流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帮助学生做好复习工作。
5.教师需要强调,上节课已经学习了思维导图的方法,本节课要注重观察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并及时解决,同时需要多多鼓励学生们的方法。
二、练习巩固、启发思维
1.数一数,填一填。
  ?有(  )个  ○有(  )个
□有(  )个  △有(  )个
  2.下图一共有(  )个小正方体。
3.看图填“前”“后”。
在的(   )面,在的(   )面。
在的(   )面,在的(   )面。
4.填数字。
(1)一共有 (   )种水果。
(2)从左数在第 (   )个;从右数在第 (   )个。
(3)前面有(   )个水果,后面有(   )个水果。
三、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大家有没有新的收获呢?谈谈自己的想法吧!
四、布置作业
完成《全科王·同步课时练习》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
图形与几何
图形与几何第1单元 位置1.左右2.前后3.上下第6单元 认识图形1.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2.认识三角形和圆3.折、剪、拼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本节课思维导图的学习,学生们的积极性仍然高涨,争先恐后地展示自己的作品和表达自己的想法。
[不足之处] 由于大家沉浸在展示自己的作品中,导致练习的时间减少。
[再教设计] 合理把握时间,有讲有练。
第3课时 综合实践与应用
【教学内容】
教材第2单元认识钟表、第8单元探索乐园。
【教学目标】
1.会看整时,知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2.知道“大约几时”的含义,能根据钟面上分针的位置判断并描述大约几时。
3.会看半时,知道半时分针指着6。
4.能发现并运用语言描述事物中的规律,能解决有关简单规律的问题。
5.积极参加数学探索活动,获得愉快的体验和初步的数学思维方法。
【教学重点】
  认识钟表上表示的“几时刚过”“快几时了”和“大约几时”等,认识钟表上如何表示半时。能发现给定事物中的简单排列规律,发现和欣赏生活中有规律的美。
【教学难点】
  认识钟表上表示的“几时刚过”“快几时了”和“大约几时”等,认识钟表上如何表示半时。能发现给定事物中的简单排列规律,发现和欣赏生活中有规律的美。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复习导入
1.课前要求学生做出本册书中有关综合实践与应用的思维导图,分别是教材第二单元认识钟表、第八单元探索乐园,本节课交流展示。
2.学生拿出自己的作品,交流汇报,全班同学补充,直至完善综合实践与应用的内容。
3.教师适时板书:
综合实践与应用第2单元 认识钟表1.认识整时2.大约几时3.认识半时第8单元 探索乐园1.图形的排列规律2.找数字之间的规律
4.教师及时总结学生交流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帮助学生做好复习工作。
5.教师需要强调,已经学习了思维导图的方法,本节课要重视学困生的问题,重点关注他们存在的问题,并及时鼓励。
二、练习巩固、启发思维
1.钟面上的又细又长的针叫(  )针,又短又粗的针叫(  )针。
2.时针走一圈是(  )小时,分针走一圈是(  )小时,时针走一格是(  )小时。
3.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的时间是(    ), 也就是走一大格的时间是(    )。
4.下面钟面上的时间是几时。
5.自己涂出有规律的颜色。
★ ★ ☆ ★ ★ ☆ ☆ ☆ ☆ ☆ ☆ ☆
◇◇◆◇◇◆◇◇◆◇◇◇
三、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大家有没有新的收获呢?谈谈自己的想法吧!
【板书设计】
综合实践与应用
综合实践与应用第2单元 认识钟表1.认识整时2.大约几时3.认识半时第8单元 探索乐园1.图形的排列规律2.找数字之间的规律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经过三节课的练习,学生们的思维导图制作进步非常大,内容也更丰富。
[不足之处] 部分学生对12:30和6时整还是有些分不清。
[再教设计] 课堂中要时刻关注学困生,帮助学困生更好地融入到复习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