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冀教版一年级下册第6单元 认识图形 备课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小学数学冀教版一年级下册第6单元 认识图形 备课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7.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5-19 11:07: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6单元 认识图形(二)
第1课时 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
【教学内容】
教材第66,67页的例题及第68页练一练第1,2,3,4题。
【教学目标】
1.经历描立体图形,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等直观认识图形的过程。
2.能辨认长方形、正方形,初步了解长方体、正方体6个面的特征。
3.体验长方形、正方形与长方体、正方体的关系,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从实物抽象图形,能描述出各图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
  体会“形”与“体”的联系。
【教学准备】
  PPT课件、长方体、正方体模型。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玩积木分类:挑一挑,将学过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积木挑出来。
1.小组活动,分积木。
学生可以搭一搭、摸一摸。
2.各自汇报分的方法(可按不同的标准分类)。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一)教学例1。
1.摸一摸。
学生用手摸一摸挑出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并说说有什么感觉(可自由发言)。
2.印一印。
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各面蘸印印在纸上。
3.描一描。
印的同时沿着边描一描。
4.比一比。
收集印、描出的图片比一比,有什么感受。
5.分一分。
按自己的感受把这些图片分一分,明确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名称。
6.议一议。
结合教材第66页图形。
联系生活,议一议哪些物品的面的形状是长方形的,哪些物品的面的形状是正方形的。
(二)教学例二。
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说一说。
(1)长方体有几个面,各是什么形状的,正方体有几个面,各是什么形状的。
(2)你是怎么知道是正方形的。
结合前面的一些活动让学生摸一摸、数一数,并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说明自己的想法。
三、练习巩固、启发思维
练一练(教材第68页)。
第1题,师:现在请同学们来参观小明家的厨房,用大家用善于观察的眼睛,找出哪些物品的面是长方形的,哪些物品的面是正方形的?
(1)学生独立找,并与同桌说一说。
(2)学生反馈。
第2题,在方格纸中描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1)教师说明题意。
(2)学生独立完成,个别展示、集体交流。
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应用创新,体验生活
练一练第4题,教师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再让学生说一说。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六、布置作业
完成《全科王·同步课时练习》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
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
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
长方体:有6个面,相对的面相等。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本节课我以“探究活动”贯穿整节课,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通过摸一摸、印一印、描一描、比一比、分一分、议一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不足之处] 为了让学生能够多发现一些方法来验证,在研究的过程中过于强调让每个组的学生都去想多种方法,因而造成验证的时间过长,影响了后面的练习。
[再教设计] 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在指导、引导、协助学生学习数学时,善于调配学生活动的步伐,善于调控数学活动的时间。
第2课时 认识三角形和圆
【教学内容】
教材第69,70页的例题及第71页练一练第1,2,3题。
【教学目标】
1.经历把图形分类、观察、想象等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圆的过程。
2.能辨认三角形、圆,初步了解圆柱、球的一些特征。
3.感受球形、圆柱的关系,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能辨认三角形、圆,初步了解圆柱、球的一些特征。
【教学难点】
  体验三角形、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感受身边丰富的图形世界。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美术老师做剪纸时,剩下许多好看的纸片。这些纸片的形状有很多不同,还能拼出许多种图案呢?下面我们把这些纸片按你喜欢的标准分一分。(教材第69页图形)
生:小组活动、分一分图形。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总结学生的分法。
汇报自己分的标准。
2.展示按形状不同分出的图形。
讨论按形状的标准分出的图形各叫什么?
3.尝试说出各图形的名称。
给长方形、正方形之外的图形也取一个名字,认识三角形和圆。
学生尝试给图形取名字。数一数各种图形有几个?
4.体验。
你知道哪些物品的面的形状是三角形的,哪些物品的面的形状是圆形的?
男生和女生打擂,一对一的说。可以结合教室、身边的物品,也可以结合家中或自己看见过的物品。
5.研究球和圆柱。
(1)出示球,摸一摸球,你有什么感觉?
学生观察,用手摸,发表自己的感受。使学生体验到球没有平平的面。
(2)我们爱吃西瓜,猜猜西瓜切成两半,它的切面是什么形状呢(近似的形状)?
(3)想一想,如果把球切成两半,那么它的切面的形状会是什么样子呢?
先让学生猜想,然后展示球切开的面的形状,验证学生的猜想。
小组讨论、交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尽情地发挥想象,也可简要说明自己猜想的理由。
(4)摸一摸圆柱的上面和下面是什么形状的?
小组想办法验证上面和下面的大小关系。
三、练习巩固、启发思维
练一练(教材第71页)。
第1题,在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
第2题,涂上你喜欢的颜色。
第3题,摆一摆。
(1)用摆一个三角形。
(2)摆两个三角形最少用几根小棒,摆三个呢?
(3)扩展:摆四个、五个…… 最少用几根小棒?其中有什么规律?(可放在课下去探索)
四、应用创新,体验生活
游戏:七巧板拼图游戏。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六、布置作业
完成《全科王·同步课时练习》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
认识三角形和圆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本节课从学生学习的实际出发,将简单的平面图形进行分类的教学活动,在分类的过程中认识三角形和圆。最后,通过观察球、圆柱等活动,使学生直观认识球的切面、圆柱的上、下面的特点。
[不足之处] 在猜想球的切面时,部分学生想象不到球的切面是圆形。
[再教设计] 提前准备能切的球体,让学生看到实物,帮助理解球的切面。
第3课时 折、剪、拼
【教学内容】
教材第72,73页例题。
【教学目标】
1.经历动手把长方形、正方形折、剪、拼成其他简单图形的过程。
2.能按要求动手操作,能用语言描述自己操作的结果。
3.感受相关图形的联系和变化,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
  对简单图形进行分解和组合。
【教学难点】
  对简单图形进行分解和组合。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出示各种图形组成的图案,说说自己的感受。
学生看图讲故事,并分辨其中学过的图形。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先让学生亲自折一折。
(1)拿一张正方形纸,把它折成相等的两部分。
(2)拿一张正方形纸,把它折成相等的4部分。
操作:说一说折的方法,变成什么图形。(对角折、对边折)方法同上。
(3)拿一张长方形纸,把它折成相等的两部分,怎么折?
操作:说一说,怎样折和验证的方法(对角折、对边折、量一量,画线折多种方法)。
(4)探索自己方法的可行性。鼓励学生自己想办法验证折成的两部分大小是否一样。
独自操作,交流做法,说出你是怎么知道的?
2.剪一剪、拼一拼。
(1)把一张长方形纸剪成两个一样的三角形,用这两个三角形拼成一个三角形。
小组合作,先说说怎样剪下来,再去拼。 交流拼成的图形,让同桌看看,并说明自己的做法。
(2)把一张正方形纸剪成4个一样的三角形,用这4个三角形拼成另外一个形状。
学生充分展示和交流自己的拼图,可以拼成学过的图形,也可以按自己的想法去拼,交流时,向同学说明自己的想法。
三、练习巩固、启发思维
1.师:刚才,我们动手经过折一折,剪一剪,拼出了许多不同形状的图案,老师利用这些图形拼成了一个可爱的小熊。
师:现在,请同学们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用现在的图案拼一拼,比一比哪些同学拼成的图案最有意思。
学生利用桌面上的一些图形动手拼一拼,最后集体交流。
2.数学冲浪(教材第73页)。
学生先自己试着找一找,再小组交流。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大家觉得有趣吗?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折、剪、拼
对角折
对边折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在拼组活动中,描述图形的变换,让学生说明是用什么形状的图形拼成了什么新的图形,由此体会图形间的变换关系。运用生动的课件,使孩子在浓厚的兴趣中不知不觉地学会图形的变化与拼组。
[不足之处] 教学活动中,只呈现了一些简单的范例,没有出示更多的实际范例。
[再教设计] 以后教学中,可以组织丰富的有层次的活动,让学生体会图形间的变换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