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二年级下册第5单元 四边形的认识 备课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冀教版二年级下册第5单元 四边形的认识 备课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0.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5-19 15:12: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5单元 四边形的认识
第1课时 长方形的特征
【教学内容】
教材第41~42页例1及练一练第1,2题。
【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验证、交流等探索长方形特征的过程。
2.认识长方形的长和宽,知道长方形的对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
3.积极参加数学活动,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掌握长方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
探索长方形特征的过程。
【教学准备】
PPT课件,师生各准备两张长方形的纸,学生准备直尺、三角板、剪刀。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问题情境
1.教师拿出数学书,让学生观察,说一说发现了什么。得出:数学书的面是长方形的,长方形有4条边,4个角。
师:同学们,数学书是我们学习数学的好朋友,谁能说一说我们数学书的封面是什么形状的?
教师在黑板上贴上一个长方形。
师:你们还能说出什么?
如果学生说出4个直角,给予肯定:不错,发现了直角。
师:你能指出它的4条边和4个角吗?
让学生指一指。
2.提示:长方形的4条边一样长吗?学生回答后,介绍长方形有2组对边。师:课本的封面有4条边、4个角,也就是这个(指着贴出的长方形)长方形有4条边,4个角。
再来看长方形的4条边,它们一样长吗?
师:长方形的2条长边和2条短边,在数学上分别叫做对边,也就是说长方形有2组对边。
二、合作探究
1.让学生观察长方形的边和角有什么特点,鼓励学生大胆猜想长方形边和角的特点。得出:2组对边可能相等,4个角可能是直角。
师:请同学们拿出准备的长方形纸,仔细观察一下长方形的边和角,大胆猜测一下,长方形的边和角有什么特点?
如果在交流中学生说出两条长边可能相等,2条短边可能相等,教师启发学生说出“对边相等”。同时,提示学生用“可能”相等。
2.提出同桌合作,利用学习工具验证长方形特征的要求。鼓励学生用合适的方法验证,并提出先验证长方形的对边是否相等。
师:同学们猜测的对不对呢?现在,请同桌合作,利用手里的学习工具用自己的方法来验证我们猜测的长方形的这些特征是否正确,先来验证一下两组对边是否分别相等。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了解所有学生的验证方法,为下一步汇报交流做好准备,并对方法、操作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必要的指导。
3.全班交流。说一说怎样验证长方形对边相等,给学生充分交流不同方法的机会,得出结论:长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相等。
师:请同学们把你们的验证方法和大家交流一下,说一说你们是怎样验证长方形对边相等的。
学生如果还有其他方法,只要对就肯定。
4.提出:怎样验证长方形4个角是不是直角?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验证。然后交流验证方法,得出结论:长方形4个角都是直角。
师: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验证出长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相等。那么,怎样验证长方形的四个角是不是直角呢?请同桌两人用不同的方法验证一下。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师:说一说你是怎样判断4个角都是直角的。
学生若还有其他验证方法,只要合理就给予肯定。
5.师生共同归纳出“长方形的对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这个结论。最后,用不同方式描述角的特征。
师:刚才同学们通过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等许多方法,验证了前面大家的猜想,得出了长方形的特征,长方形的对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板书,让学生读一读)
师:长方形4个角都是直角,还可以怎样描述?
6.教师介绍长方形的“长”和“宽”,然后提问:长方形有几条长边,几条短边?它们分别有什么关系?
师:为了能更好地区别它的长边和短边,我们给长方形的2组对边分别取个名字,长边的长叫长方形的“长”,短边的长叫长方形的“宽”。(在图上板书:长和宽)
师:因为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所以只在一条长边、一条短边标出就可以了。谁来说一说,长方形有几条长、几条宽?它们分别有什么关系?
三、课堂练习
1.教材第42页“练一练”第1题,让学生说一说判断的理由。
师:我们知道了长方形的特征,下面我们看课本练一练第1题,用自己的方法判断下面的图形哪些是长方形,哪些不是长方形,为什么?
交流时,说一说怎样判断的。图①和图③是长方形,重点了解学生是否能通过测量长方形的边和角来说明判断的理由。
2.教材第42页“练一练”第2题,指出长方形的“长”和“宽”,再由学生自己测量,并把数据记录下来。师:分别指出数学课本封面的长和宽,分别测量并记录下来。
学生测量,教师巡视,及时了解学生测量的方法和结果是否正确。
四、布置作业
完成《全科王·同步课时练习》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
长方形的特征
  长方形的对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
长边的长叫长方形的“长”,短边的长叫长方形的“宽”。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来解决问题,不仅提高了学习效率,节省了很多时间,而且学生的学习兴趣始终保持着兴奋的状态。在整堂课中,学生通过量一量、折一折、拼一拼、数一数等一系列活动,已一步步自己总结出长方形的特点,使课堂充满着探索的气息,让学生很轻松地在“玩”中学习。
[不足之处] 让学生动手实践时老师没有及时而高效地引导,还有在学生回答时引导不够,对于课堂中的情况预设不够,处理泛泛,由于前边学生动手操作时用的时间过多导致后边的习题没有全部完成。
[再教设计] 课堂的设计对我来说还需要多学习、多反思,从反思中提高自己的课堂效率。
第2课时 正方形的特征
【教学内容】
教材第43~44页例1及练一练第1~3题。
【教学目标】
1.经历自主探索、总结正方形特征的过程。
2.认识正方形的边长,知道正方形的4条边都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
3.在验证、讨论的数学活动中,进一步丰富数学活动经验,获得自主探索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
认识正方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
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学准备】
学生每人准备一张正方形纸和一张长22厘米、宽15厘米的纸,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复习引入
教师提出“长方形有什么特征?可以用什么方法验证”的问题,鼓励学生回顾已学的知识和方法。
师:上节课,我们研究了长方形的特征,你能说出它的特征是什么吗?可以用什么方法验证?
二、自主探究
1.让学生每人拿出一张正方形纸,提出“正方形可能有什么特征”的问题,鼓励学生猜想。
师:说得很好!这节课我们来探索正方形的特征。
板书课题。
师:现在,请大家每人拿出一张正方形纸。认真观察这个正方形,你发现它可能有什么特点?
教师不必提示学生,也不要给学生任何限制,记录下学生的猜想,注意打上“?”。
2.验证正方形的边角特征。让学生独立动手操作。师:咱们观察估计的对不对呢?下面请同学们自己想办法验证一下。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给学生充分的表达不同验证方法的机会,总结归纳出正方形的边、角特征。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验证的?
教师认真听取学生交流,随机进行点评。
师:同学们,刚才大家用不同的方法验证出:正方形的4条边都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看来大家用眼睛观察猜想是对的。(教师把黑板上的“?”擦掉,写上一个“!”)
4.认识正方形的“边长”。老师可直接告诉学生:正方形每条边的长叫做边长。
师:认识了正方形的特征,我们也来认识一下正方形边的名称。因为正方形4条边的长度都相等,所以正方形每条边的长都叫做边长。
师:刚才你量的那个正方形边长是多少?
师:现在每个人都拿起你的正方形纸,给你的同桌指出它的边长,说一说正方形有几条边,它们有什么关系。
三、归纳整理
提出议一议“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的问题,让学生讨论。
让学生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及它们的不同点。
师:我们分别探索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那么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现在,请同桌两人先讨论一下。
学生同桌讨论,教师巡视。
师:谁来说一说你们总结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找到的相同点可能是“它们都有4个直角”;不同点可能是“长方形只是两组对边分别相等,正方形是四条边都相等”。
如果学生说正方形和长方形都是“对边相等”也是相同点,教师要让他们说说是怎样想的,使学生认识到:长方形是对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对边一定相等。学生说不出,不作提示。
四、课堂练习
1.教材第44页“练一练”第1题,由学生独立完成。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翻到第44页,请你在第1题的方格纸上画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先想想怎样画,再动手。
学生动手在书上独立试画后展示。
2.教材第44页“练一练”第2题,先用教师准备的长方形纸边剪、边想、边算,然后请学生自己完成书上的第2题。
师:现在请大家拿出老师发给你们的长方形纸,量一量,它的长和宽各是多少?然后自己试着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
学生剪完后,交流。
学生剪完后,让学生再实际量一量。最后,让学生自己完成课本上的第2题。
3.补充练习。教师PPT课件出示“机器人”图,让学生观察、交流发现了什么。
使学生了解这个“机器人”都是由长方形和正方形组成的。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神秘”的朋友,想知道它是谁吗?
出示“机器人”图。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机器人身上的这些零件,你有什么发现呢?
师:有几个长方形,几个正方形呢?
4.教材第44页“练一练”第3题,要求数一数有几个长方形,几个正方形,并提示学生量一量。
师:知道了机器人身上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再来看练一练第3题,这个图形中一共有几个长方形,几个正方形呢?请同学们数一数,用尺子量一量。
学生完成后,重点说一说是怎样判断,怎样数的。
五、布置作业
完成《全科王·同步课时练习》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
正方形的特征
  正方形的特征:正方形的4条边都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相同点:都有四条边,都有4个直角。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不同点:长方形只是两组对边分别相等,正方形是四条边都相等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这节课我采用猜想——验证——总结——练习的教学结构,让学生通过动手猜一猜,量一量,比一比,拼一拼的方法认识正方形的特点,再把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进行比较,体会相互之间的联系。
[不足之处] 学生在数学课堂上,不应该仅仅获得一些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学习的方法。在总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异同点时,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回顾,让学生自主完成总结。
[再教设计] 今后教学中应注重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去体验、感悟、发现正方形的特征,并且在动手实践前,首先让学生大胆猜测,再进行探索验证,在此基础上进行交流。
第3课时 认识平行四边形
【教学内容】
教材第45~47页例1、例2及练一练第1~4题。
【教学目标】
1.在对简单图形分类的过程中,经历认识四边形以及平行四边形的过程。
2.知道四边形和平行四边形,能在方格纸上画平行四边形。
3.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常见事物中的平行四边形,初步体会平行四边形的作用。
【教学重点】
通过分类认识四边形,辨认平行四边形。
【教学难点】
了解四边形的特征及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直尺、彩笔、剪刀和几张长方形的纸;教师准备:机器人图、三角板、长方形框,为每个学生准备一张主题图片,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创设情境
1.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图形纸卡,认真观察,先说一说认识哪些图形,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师:同学们,我们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并且和它们成了好朋友,今天我们继续到图形王国去参观。请大家拿出老师发的有图形的纸片,认真观察一下,哪个图形是你认识的?说出它的名字。
2.观察这些图形的边和角,你发现了什么?给学生充分交流不同发现的时间。
学生说的只要正确、合理就要给予肯定。
二、认识四边形
1.提出“把图形按边或角的特征分成两类”的要求,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并提示学生要注意安全。
师:大家有这么多发现。你能把这些图形按边或角的特征分成两类吗?从纸卡上剪下图形试着分一分。要注意用剪刀时不要伤到自己或同学。
学生分类,教师巡视,特别了解学生是否有按边分类的。
2.全班交流不同的分类方法和结果。要给学生充足的展示时间。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类的?
如果学生没有出现按三角形、四边形分类的方法,教师可作为参与者交流这种分类结果。
3.在交流的基础上,教师介绍有四条边的图形叫做“四边形”,并让学生观察图形的边数和角数有什么特点。
师:刚才同学们按边的条数分,有三条边的图形我们知道叫三角形,那么有四条边的图形叫什么呢?像这样的有四条边的图形都叫做“四边形”。(板书:四边形)
师:同学们观察一下,三角形、四边形的边数和角数有什么特点?
三、认识平行四边形
1.让学生观察除长方形、正方形以外的4个四边形,鼓励学生找出这些图形的共同特征。然后揭示“平行四边形”的名称。
师:同学们,请认真观察这6个四边形,正方形和长方形是我们认识的,还有哪些图形能找出一点共同的特征?
如果学生说不出,教师直接介绍“平行四边形”。
师:像图②和图⑧这样的四边形我们把它们叫做“平行四边形”。(板书:平行四边形)
2.教师出示方格纸上的平行四边形,让学生认真观察,并说说发现了什么。得出: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相等。
师:刚才有的同学说看着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可能相等,这个观察对不对呢?现在,看老师在方格纸上画了一个平行四边形。请同学们认真观察。
教师出示方格纸上画的平行四边形。
师:观察这个平行四边形,你发现了什么?
3.教师将长方形变形成平行四边形,让学生开动脑筋,大胆想象:发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给学生充分发表不同想法的机会,并给予激励性评价。
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适当的评价。
4.教师介绍现实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平行四边形,让学生观察活动拉门、篱笆,从中找出平行四边形。
师:我们认识了平行四边形,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经常见到平行四边形,请看教材上的两幅图,你发现了什么?
5.让学生找生活中见到的平行四边形,给学生充分的交流机会。师: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平行四边形?
由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形状为平行四边形的物品较少,因此教师可作为参与者多说几种。如:篱笆、楼梯护栏……
6.学生描出事物中的平行四边形。师:同学们看教材第46页的图,请你从电动伸缩门和篱笆上找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并描出来。
学生做完后,同桌互相交流、欣赏。
四、课堂练习
1.教材第47页“练一练”第1题。先让学生判断出哪个是平行四边形,再涂色。师:同学们初步了解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下面我们来看练一练的第1题,先判断哪个图形是平行四边形,再涂色。
涂色后集体订正,说一说是怎样判断的。
2.教材第47页“练一练”第2题,让学生在格子纸上画一个同样的平行四边形。师:看练一练第2题,方格纸上有一个平行四边形,你能在方格纸上画一个同样的平行四边形吗?试一试!
如果个别学生有困难,教师可以指导。
3.教材第47页“练一练”第3题,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大一点的平行四边形。师:练一练第3题有一点挑战性,要画出一个比已知图形大一点的图形。
只要学生画出的比原来的图形大就行,不要求按原图的比例画,但如果有学生能画出按比例放大的图形,那么教师要给予鼓励。
4.教材第47页“练一练”第4题,学生独立操作,然后交流个性化的剪拼方法。师:看练一练第4题,请同学们拿出一张长方形纸独立完成。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做的?
当出现有新意和富有个性化的拼剪方法时教师应予以鼓励和肯定。
五、布置作业
完成《全科王·同步课时练习》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
认识平行四边形
  四边形:有四条边
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 对角相等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学得积极主动,不仅参与面广,热情高,而且培养了学生独立探讨问题的能力和全面观察问题的思维方式。
[不足之处] 课堂生成的处理部分不到位,学生活动后的教师评价语言有待加强,在今后的教学中有待进一步改善。
[再教设计] 让学生快乐地学数学,自信地学数学,是每个小学数学教师的光荣使命,也是一项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教学任务!
第4课时 七巧板拼图
【教学内容】
教材第48~49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经历认识七巧板并用七巧板拼图的过程。
2.知道七巧板是由七块图板组成的,会用七巧板拼出自己喜欢的图案。
3.培养想象力和观察力,感受用七巧板拼图的乐趣和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
【教学重点】
能自己设计简单的图案,增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难点】
构想并设计简单的图案。
【教学准备】
每名学生准备一副七巧板,介绍七巧板的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新课导入
教师谈话,由喜欢看电视和交流“七巧板”节目中的有趣事情,引出了解“七巧板”的问题。
师:同学们,老师知道大家都喜欢看电视。那你们看过“七巧板”节目吗?谁来给大家讲一件节目中有趣的事情?
学生讲,教师也可以参与。
师:你们知道什么是“七巧板”吗?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个介绍七巧板的PPT课件。(播放PPT课件)
二、探究新知
1.播放介绍七巧板的PPT课件,让学生交谈从PPT课件中了解到的知识。要给学生充分的交流时间。
师:看了介绍七巧板的PPT课件,说一说你了解到了哪些关于七巧板的知识。
学生回答。
师:七巧板是我国人民创造的一种智力玩具,这样简单的七块图板,可以千变万化,非常有趣,外国人把它叫做“唐板”,非常赞赏。我们作为一个中国人,应该感到自豪。鞠萍姐姐主持的“七巧板”节目,就是希望同学们都成为一个聪明的、能创造的人。这节课,我们大家就用七巧板来拼图,看谁拼的图最棒。(板书:七巧板拼图)
2.让学生观察七巧板,了解七巧板中有哪几种图形。
师:为了更好地拼图,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一下七巧板,说一说七巧板中都有哪些图形。
3.拼图形。
(1)提出“用七巧板可以拼出哪些学过的图形”的问题,鼓励学生大胆尝试。
师:同学们了解了七巧板中图形的特征,那么,用七巧板中的图形可以拼出哪些我们学过的图形呢?自己试一试。
学生动手拼一拼,教师巡视了解拼图情况。
(2)交流学生拼图的结果。要给每个学生充分展示不同拼法的机会。
师:把你拼出的图形给大家展示一下,说一说用了七巧板中的哪几种图形,拼成的是什么图形。
学生汇报,展示。
如果学生拼不出教材第48页用七块图拼成的大三角形,教师参与介绍。
三、巩固新知
1.让学生看教材第49页上的图(1),先说一说是什么,是用什么图形拼出来的,再照样子拼图。
师:同学们拼出了这么多的图形,真了不起!我们教材第49页有几个用七巧板拼出的有趣的图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学生看书。
2.出示教材第49页图(2)较为复杂的七巧板拼图,先让学生说说像什么,再让学生动手拼一拼。
师:看一看,这些拼图都是用什么图形拼出来的?像什么?
学生回答问题。
师:请你照样子把你最喜欢的那个图形拼出来,好吗?然后和同桌互相欣赏一下。
教师巡视,对动手操作有一定困难的学生予以一定指导。
拼完后全班交流。
四、达标反馈
让学生看教材第49页下面图案的轮廓图,然后交流。
师:除了刚才欣赏的图形,还有更漂亮的呢!我们把书翻到第49页,观察教材上最下面的图案,看一看它们像什么。
在这里,学生可能会对个别图形有不同的认识,教师不必统一答案,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即可。
师:请你照着书中的样子,把你喜欢的图形拼一拼吧!
教师在这里要注意进行个别指导和激励性评价。
拼完后全班交流。
五、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中大家积极动手、动脑,仿照书中的图拼出了漂亮的图形。下课后请你们自己也设计几个图案,拼出来给大家欣赏,好吗?
六、布置作业
完成《全科王·同步课时练习》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
七巧板拼图
  1.七巧板由5块三角形、1块正方形,1块平行四边形组成。
2.用七巧板拼图。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在教学中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教学,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良好的交流情境,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和全班交流中,认识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全班交流时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同伴交流,开展自评和互评,培养学生从多角度欣赏他人的良好心态,以及自我监控,自我调节的能力。
[不足之处] 在教学中,应将语文、数学、美术、音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再教设计] 在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最大限度地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让学生的智慧潜能迸发出来,使学生真正地成为创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