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理解评价体系,转变高考备考理念-2021年广东新高考备考的思考(共10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深入理解评价体系,转变高考备考理念-2021年广东新高考备考的思考(共10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新课标A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5-20 21:42: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01张PPT)
深入理解评价体系,转变高考备考观念
——
2021年新高考新题型新课标新教学
目前,中国的经济正在转型。
人才转型背后,说到底是教育的转型。
而教育转型的背后,
是思想观念、教育内容、教育方式、人才培养模式和
教育评价方式的改变与更新。
前言
Introduction


CONTENTS
评价体系下的高考命题实践
新高考模式下的备考新观念
深入学习理解高考评价体系
01.
02.
03.
佛山教研
深入学习理解高考评价体系
PART
01
为什么考
考什么
怎么考
考查载体
情境
一核
四层
四翼
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新时代的教育改革任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育改革任务中,如果说立德树人是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最终目的,那么实现的路径就是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教育公平和素质教育共同构成定位新时代高考的坐标系。
在2018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的要求。
新时代的高考定位:公平优质教育的关键环节
新时代的高考定位:公平优质教育的关键环节
新时代的高考定位:公平优质教育的关键环节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的同时,要求教书育人必须在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增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等方面下功夫。这些要求紧扣新时代青少年成长特点,反映了党和国家对青少年的期望和成才要求,进一步丰富了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指向更清晰,可操作性更强。高考内容改革要贯彻“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进一步完善覆盖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求的考试内容体系。
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为指导,把立德树人贯穿到考试中,根据学科内容和特点,将理想信念、爱国主义情怀、品德修养、知识见识、奋斗精神、综合素质等方面的要求有机融入到试题中;通过试题素材的呈现和设问,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评价体系的高考体现
六个下功夫和五育并举
体美劳作为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反映教育规律、体现时代精神、富有时代气息、代表时代方向的育人内容,高考内容改革要将其纳入考查体系,引导基础教育把强身健体、崇尚劳动、涵养人文和审美意识融入到学生发展成长之中。要根据高中教学要求和不同学科以及纸笔考试的特点,系统设计考查方式,明确考查目标、考查重点、呈现形式,通过优化试卷结构和题型,把健康观念和意识、审美能力和修养、劳动精神和实践等方面的内容纳入考查范围,加强考查实验操作技能和社会实践能力方面的试题设计,引导学生重视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引导基础教育教学破除“唯智”的不良倾向,夯实学生全面成长的基础,促进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不是考试大纲,也不是界定考试范围的规范性文件,而是综合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而形成的考试评价理论框架。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是深化新时代高考内容改革的基础工程、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南,符合素质教育全面发展要求的、用于指导高考内容改革和命题工作的测评体系,对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高考评价体系:新时代高考内容改革的实施路径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明确了“一核”“四层”“四翼”的概念及其在素质教育发展中的内涵:
“一核”为考查目的,即“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是对素质教育中高考核心功能的概括,回答“为什么考”的问题;
“四层”为考查内容,即“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是素质教育目标在高考中的提炼,回答“考什么”的问题;
“四翼”为考查要求,即“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是素质教育的评价维度在高考中的体现,回答“怎么考”的问题。
核心价值是学生的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和思想方法的综合体现,是学生面对现实的问题情境时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一考查内容的提出,是为了更加鲜明地体现高考立德树人的核心功能和积极导向作用,体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育人目标。核心价值在“四层”考查内容中处于首要位置,其他3个维度均以核心价值为引领。
学科素养是学生在面对生活实践或学习探索问题时,能够在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指导下,合理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方法,有效地整合学科相关知识,运用学科相关能力,高质量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品质。
关键能力是学生在面对与学科相关的生活实践或学习探索问题情境时,能够有效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所必须具备的能力。
语言解码能力、符号理解能力、阅读理解能力、信息搜索能力、信息整理能力。
知识获取能力群
实践操作能力群
思维认知能力群
01
02
03
实验设计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信息转化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应用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形象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归纳概括能力、演绎推理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
数学关键能力
运算求解能力
空间想象能力
数学建模能力
逻辑思维能力
创新能力
物理关键能力
理解能力
模型构建能力
实验探究能力
推理论证能力
创新能力
基础性
高考命题的基础性,要求以生活实践与学习探索中最基本的问题情境作为任务创设与知识能力运用的载体,考查对学科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技能和思想方法的掌握和应用程度。
综合性
从学科内容选择的角度看,综合性要求以多项相互关联活动的复杂问题情境作为载体,能够反映学科知识、能力内部的整合及其综合运用,考查对知识、能力、素养之间的整合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水平。
应用性
高考命题的应用性,要求试题以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贴近时代的生活实践和学习探索情境为载体,联系国家社会发展、科学技术进步、生产生活实际、生态环境保护等现实问题,考查学生迁移课堂所学内容、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水平。
创新性
高考命题的创新性,要求创设合理问题情境,设置新颖的试题呈现方式和设问方式,考查学生在新颖的或陌生的情境中主动思考,完成开放性或探究性的任务,发现新问题、找到新规律、得出新结论的能力和水平。
高考评价体系提出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的考查要求,一方面体现了高校对人才选拔的要求,另一方面也体现了素质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
高考评价体系中的“情境”即“问题情境”,指的是真实的问题背景,是以问题或任务为中心构成的活动场域。
情境
生活实践情境
与日常生活以及生产实践密切相关,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产实践中的问题的能力。
复杂的情境活动
涉及的是复杂的认知活动,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能力应对复杂问题的水平。
学习探索情境
源于真实的研究过程或实际的探索过程,涵盖学习探索与科学探究过程中所涉及的问题。
简单的情境活动
需要启动的是单一的认知活动,即面对问题时只需要调动某一知识点或某种基本能力便可解决。
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由信息性阅读、文学性阅读和古代诗文阅读3方面的能力构成。
表达能力
表达能力包括语言策略与技能、写作能力
2
个方面。
语文
语文关键能力是语文科外显功能的集中体现,是落实命题立意的平台和中枢;是可以通过“做题”来检测或推断学生应对复杂情境,解决非规则、不确定性真实问题的“做事”能力。
基础性
要求学生具备符合高校人才选拔要求、社会生活实践需要、终身发展需要的语文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通过对语文各领域基本概念、原理、思想方法的考查,引导学生将所学的语文知识和方法内化为自身的素养和能力。
综合性
突出考查学生掌握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不同知识间的交叉与渗透,引导学生全面完整认识问题的复杂性与动态性,综合运用语文学科的知识、方法,灵活调动阅读与表达策略,以有效解决复杂情境中的各种语文任务
应用性
通过设置新颖的问题情境,将学科内容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社会生活实际等紧密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增强语文联系实际的能力,善于观察、体验,主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创新性
通过设计开放性和探究性的情境与设问,培养学生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敢于创新,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结论,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从不同角度加以探讨,对同一问题或现象得出不同的结论
高考语文科发挥语文作为基础学科的作用,考查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突出语文的综合性、实践性、通用性,重点考查阅读素养、表达素养,以及进入高等学校继续学习的潜能。
会对问题或资料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与概括;会用演绎、归纳和类比进行推理;能准确、清晰、有条理地进行表述。
逻辑推理能力
01
02
03
04
05
会根据概念、法则、公式进行正确运算、变形和数据处理;能根据问题的条件,寻找与设计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能根据要求对数据进行估计和近似计算。
运算求解能力
能根据条件画出正确的图形,根据图形想象出直观形象;能正确地分析出图形中的基本元素及其相互关系;能对图形进行分解、组合;会运用图形等手段形象地揭示问题的本质。
直观想象能力
能在实际情境中从数学的视角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建立模型,求解模型,检验结果、改进模型;能对现实问题进行数学抽象,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用数学方法构建模型解决问题。
数学建模能力
能结合日常生活、其他学科、学习实践中的素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灵活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思想方法,独立思考、探索和研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创新能力
基础性
强调数学的通用性和工具性,关注学生未来工作、学习必须具备的知识基础
和学科主干内容,通过全面系统地考查核心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使学生形成牢固的知识根基,掌握解决问题的工具
综合性
强调融会贯通,强调各分支内容和学科之间的联系,既包括学科知识的内部联系,也包括与其他学科的紧密结合,促进学生从整体上建构知识框架,形成合理的认知结构
应用性
强调学以致用,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运用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进而解决问题,通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的试题情境设计,考查学生有效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能力
创新性
强调对知识的灵活运用,通过命制开放性试题、结构不良试题,发挥选拔功能
数学科考试根据学科特点,细化共同要求,制定了学科化的考查要求,具有鲜明的学科性和时代性。
听力理解
1)获取具体信息。2)理解主旨要义。3)理解说话人的观点和态度。4)理解说话人的目的。5)推断。
口语表达
口语表达包含语音语调、词汇语法、语言组织和互动交际
阅读理解
1)理解词汇。2)理解具体信息。3)理解主旨要义。4)理解观点、态度。5)理解目的。6)推断。7)理解文章结构、类型。
书面表达
书面表达包含内容、词汇语法、篇章结构和写作规范。
听力理解
书面表达
阅读理解
口语表达
高考英语科的关键能力包括听力理解、阅读理解、书面表达和口语表达4种能力。
四翼中各学科关于创新性的表述
个人体验情境、学科认知情境、社会生活情境
课程学习情境、探索创新情境、生活实践情境
人与自我情境、人与社会情境、人与自然情境
语文
数学
英语
情境
各学科关于考查载体情境的分类
简单情境、一般情境、复杂情境
简单情境、综合情境、复杂情境
生活实践情境、学习探索情境
政治
历史
地理
情境
各学科关于考查载体情境的分类
生活实践问题情境、学习探索问题情境
日常生活情境、生产环保情境、学术探索情境、实验探索情境、化学史料情境
生活、学习和实践情境,科学实验和探究情境,生命科学史情境
物理
化学
生物
情境
各学科关于考查载体情境的分类
生活实践问题情境
一:与大自然中物理相关的现象,如彩虹、日食等
二:与生产生活紧密联系的物理问题,如与体育运
动相关的情境(乒乓球、篮球、滑雪)等
三:科技前沿,如国家重大科技工程(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大飞机、北斗导航系统)等
学习探索问题情境
一:物理学史问题情境。通过考查学生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产生和发展过程、物理学家探索发现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过程、研究方法等内容的了解,鉴别考生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程度,反映考生的科学素养水平
二:课程标准和教材中的典型问题情境,引导教学
遵循课程标准,回归课堂教材
三:科学探究的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物理科情境
高考数学科情境
生活实践情境
探索创新情境
课程学习情境
数学概念建构、数学原理习得、数学运算学习、数学推理学习等问题情境,关注已有知识的基础和准备程度。
推演数学命题、数学探究、数据分析、数学实验等问题情境,关注与未来学习的关联和数学学科内部的更深入的探索。
需要考生将问题情境与学科知识、方法联立联系,应用学科工具解决问题,是考查学生数学应用素养、理性思维素养和数学文化素养的重要载体。
要求学生在充分理解材料的基础上,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能精准地反映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拓展应用的渠道
区分甄选的手段
检验基础的标尺
数学科情境与四层四翼的关系
高考内容改革的原则:统筹推进和协调发展
评价体系下的高考命题实践
PART
02
素养导向
关键能力
真实情境
教考衔接
五育并举
立德树人
全面发展
科学防疫
02
01
03
05
06
04
2015初步认识
2015年高考语文全国卷的试题,体现了《实施意见》的改革方向和“立德树人”的要求
2020关键能力
2020年高考语文试题贴近时代、贴近学生,关注学生的思想导向、情感熏陶、人格养成,试卷结构和难度稳定,设计友好
2019真实情境
2019年高考语文试题鲜明体现“培养德智体美
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目标,健全高考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持续推进高考语文内容改革,探索德智体美劳全面育人方法
2016深化认识
2016年是高考改革的“深化年”,高考语文试题贯彻落实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展现了我国社会发展的时代精神,体现出改革方向
2017一核探索
2017年是高考改革的全面推进之年。2017年的高考语文命题秉承立德树人教育“一堂课”、考试改革“一面旗”、社会时代“一扇窗”、为国选“一把尺”的功能指向,紧密围绕高考“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核心任务,在“为什么考”
“考什么”和“怎么考”三个关键问题上下足功夫
2018核心价值
学科素养
2018年高考语文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将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融入高考命题,并找准它们与语文考查的契合点,优选考核内容,优化呈现方式,帮助学生把握祖国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提高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评价体系下的命题实践—2019年语文
坚持立德树人导向,致力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精准落实高考评价体系,持续深化语文科考试内容改革
评价体系下的命题实践—2019年语文
强化体美劳教育引导,贯彻全面发展理念
评价体系下的命题实践—2019年语文
培根铸魂,彰显立德树人导向
评价体系下的命题实践—2020年语文
科学考查,突出语文关键能力
评价体系下的命题实践—2020年语文
守正创新,确保改革稳步推进
评价体系下的命题实践—2020年语文
稳字当头,坚定学生作答信心
评价体系下的命题实践—2020年语文
强调联系实际:一减一增
评价体系下的命题实践—2018年数学
评价体系下的命题实践—2018年数学
突出关键能力:一多一少
评价体系下的命题实践—2018年数学
培养创新意识
创新试题呈现方式
创新试题设问方式
答案开放不唯一
创设时代气息试题
评价体系下的命题实践—2018年数学
探索内容改革:一合一分
增强文化浸润
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一中
一外
1
2
3
吸收世界数学精华文化
胸怀祖国,放眼世界
评价体系下的命题实践—2018年数学
增强文化浸润
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一中
一外
1
2
3
吸收世界数学精华文化
胸怀祖国,放眼世界
评价体系下的命题实践—2019年数学
明确方向,落实“五育并举”方针
评价体系下的命题实践—2019年数学

发挥学科特点,展现德育要求

强调理性思维,重点考查智育

合理创设情境,体现体育教育

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劳动教育

结合学科知识,展示数学之美
固本强基,夯实发展基础
高考数学全国卷强调对主干内容的重点考查,体现了对数学知识考查的全面性、基础性和综合性
稳中有变,助力破解僵化的应试教育
在试题排列顺序上依然是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在整体平稳的基础上,有了适当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主观题的设计上。
对重点内容的考查,在整体符合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要求的前提下,在各部分内容的布局和考查难度上可以进行动态设计
突出重点,灵活考查数学本质
评价体系下的命题实践—2019年数学
情境真实,综合考查应用能力
评价体系下的命题实践—2019年数学
将体美劳的要求融入高考试题,要贯穿试题素材的选取、情境的构造、问题的提出等试题设计的各个环节进行,要进一步明确数学学科在融合德智体美劳方面,特别是体美劳方面的结合点和结合形式,创新题目形式,选准设问角度,明确考查要求,制定评价标准.
评价体系下的命题实践—2019年数学
评价体系下的命题实践—2019年数学
体现数学在解决体美劳中的价值和作用,确保背景公平.在涉及体育的试题中,力图选取公众喜欢的项目和在我国比较普及的项目,避免冷僻的体育运动和规则复杂的项目.美育方面体现对美的表现和对美的欣赏,避免雕塑、绘画、作曲、演唱等专业的知识和特殊的技巧.对劳动观念的考查重在引导和教育,避免专门的劳动技能和复杂的劳动操作.
评价体系下的命题实践—2020年数学
发挥学科特色,“战疫”科学入题
评价体系下的命题实践—2020年数学
突出理性思维,考查关键能力
评价体系下的命题实践—2020年数学
坚持立德树人,倡导“五育”并举
评价体系下的命题实践—2020年数学
坚持探索创新,推进高考内容改革
2018
2017
2020
2019
理性思维
2017年高考数学试卷体现了考试内容的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试题坚持能力立意的命题原则,突出了对“核心素养”的考查,体现了数学的科学价值和理性价值
素养导向
科学选拔各类人才,适应社会发展对多样化高素质人才的需要,是高考的重要功能之一;同时高考通过考能力、考素养,引导学生注重能力培养。2018年高考数学努力发挥学科特点,科学设计试题,较好地发挥了选拔优秀学生和引导素质教育发展的功能
真实情境
2019年高考数学试卷注重考试内容的基础性、综合性和全面性,重点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求解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探究意识,体现数学的科学价值和理性价值
关键能力
2020年高考数学试题着重考查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综合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创新试题设计,优化试卷结构,很好地把握了稳定与创新、稳定与改革的关系,对推进高考综合改革、引导中学数学教学都将发挥积极作用。
评价体系下的命题实践—2020年历史
评价体系下的命题实践—2020年历史
评价体系下的命题实践—2020年历史
评价体系下的命题实践—2018-2020年物理
评价体系下的命题实践—2020年物理
评价体系下的命题实践—2020年物理之关键能力
评价体系下的命题实践—2018-2020年地理
评价体系下的命题实践—2020年地理
发挥立德树人功能,彰显学科育人价值
评价体系下的命题实践—2020年地理之关键能力
发挥服务选才功能,助力学生终身发展
评价体系下的命题实践—2020年地理之关键能力
发挥引导教学功能,促进教学内容优化
2018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思想、贯彻绿色发展理念、
“倡享”美丽中国是高考地理试题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有效鉴别地理学科关键能力和思维品质是地理试题的发展方向。
2019
2020
2019
年高考地理充分发挥立德树
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核心功能,落实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要求,进一步优化考查内容和难度结构,加强试题的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
通过搭建丰富多样的学习探究情境和生活实践情境,精心创设新颖问题,着重考查学生的地理信息整理与加工能力、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辩证思维与批判性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树立弘扬生态文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和崇尚劳动的意识,促进中学地理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学科素养。
评价体系下的命题实践—地理
深入学习高考评价体系,强化教考衔接,推进育人方式转变
深刻理解立德树人的内涵,在教学中重视落实“六个下功夫”
1
2
特别重视学科关键能力与三个能力群之间的联系,强化学科协同培养
3
重视围绕着“问题驱动”和“任务驱动”来开展课堂教学设计与教学
4
新高考模式下的新备考模式
PART
03
系统规划
加强学习
强化研究
注重节奏
改进教学观念
突出单元设计
重视资源整合
学科协同育人
实施高考综合改革的背景、需求是什么
考试招生制度是国家教育基本制度
高考
改革
回复全国统一高考40多年来,初步形成了相对完整的考试招生体系,为学生成长、国家选才、社会公平做出了历史性贡献,这一制度总体上符合国情,权威性、公平性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研究解决。
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作为党中央确定的重大政治任务
是党中央,国务院直接领导和推动的重大改革。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对高考综合改革作出全面、系统的部署,明确要求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探索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学生考试多次选择、学生依法自主招生、专业机构组织实施、政府宏观管理、社会参与监督的运行机制,从根本上上解决“一考定终身”的弊端。
高考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出台的政策逻辑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
2010年
2013年
2014年
2018年
2017年
2014年
首批:上海、浙江
二批:北京、天津、山东、海南
三批: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
广东省新高考模式:3+1+2模式
语文、数学、英语三科必考科目
物理、历史选择一门作为选考科目
生物、化学、地理、政治选择两门作为选考科目
3
1
2
新高考模式由“3+3”的20种组合变为“3+1+2”的12种组合,组合减少,学生焦虑也会随之减少,学校课程开设空间与师资保障的难度减少。
广东新高考,“3+1+2”,不分文理,总分750分
“3+1+2”考核
等级性考核
合格性考核
语文、数学、英语(课程)、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
美术、音乐、体育、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以后不分文理科
具体到分数,高考总分750分,其中450分(语数英)是高考时候考,学业水平考试平时考,考完以后从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6门中任意挑3门。这3门等级转化为分数,合起来构成一个总分,然后进行排序,作为高考录取的参考。
3+1+2模式12种组合
①是传统纯理科组合,大学地理学相关专业基本只招收理科生,因此②③种组合与理化生组合有异曲同工之妙,是不喜欢文科的理科学生较好选择。
④⑤适合理科生中生物、化学偏科或偏好的学生。⑥特别适合物理实在不咋地,但仍坚持自己是理科生的学生。新高考给学生带来的福利之一是,物理不好照样可以选学理科
⑦为传统的“文三科”,但此组合专业覆盖面极窄,在12种组合中属于垫底的组合。文科学生如果地理是短板,可搭配一门理科,选择化学或生物科目。
⑩属于文科中比较偏理的选择,适合与物理实在没有缘分,但逻辑思维较为清晰,不擅长纯文科记、背的考生。⑾比较适合体育类专业。⑿更适合物理成绩突出,理科偏科的学生,文科生选这个组合不会浪费物理高分。
2021年新高考新思考
新课标
2021年的高考是广东等8省市新课标实施后的新高考,根据2020年反映出来的情况来看,试题非常注重与新课标教育教学理念的衔接,重视与新课程改革的协同。
03
新题型
2020年全国新高考ⅠⅡ卷语文数学英语都探索了新题型,因此要特别重视对这些新题型的研究。要主动阅读教育部考试中心专家相关新题型研究文章,研究山东各地2020年模拟试题对新题型的探索。
02
新教学
新高考新课标的协同,要求新教学新复习模式,要求转变我们现有的高考复习方式,要在备考中围绕着高考评价体系的要求来落实素养导向的复习模式,强调立德树人,强调时代要求。
04
新高考
2021年告别现有高考模式,进入新高考模式,语数外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选考由8+2省市自行命题(可能统一委托命题)。因此要加强对国卷新高考卷的研究,加强对新高考地区组合命题以及相关省内命题人的研究
01
研究试题
研究课标
评价体系
研究教学
2020高考语文新题型
新高考试题在材料选取、设答方式、作答要求等方面,与高中语文教学高度契合,试题情境注意联系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考查学生的必备知识和语言表达、应用写作等关键能力,达到以考促学的目的。
2020高考语文新题型
既涵盖了中学教学的阅读类型范式,又与现实生活中的阅读对象、阅读方式对接,增强了阅读对象的丰富性,便于设计更为灵活的问题情境
现代文阅读Ⅰ模块、文言文阅读模块、语言文字运用模块均设置问答题,分别考查论证能力、文意理解、语言建构与运用
2020高考数学新题型
基于高考评价体系,新高考英语对试卷结构、试题呈现方式、分值权重等均作出调整,增设读后续写题型,将阅读与写作深度结合,充分体现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以期有效考查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
2020高考英语新题型
新高考备考中存在的问题
4
(1)
01
02
03
04
学科内个人相对独立,学科间相互独立。缺乏学科间的交流与沟通,注重学科育人,而缺乏学科协同育人,备考观念的落后
集体备课相互独立
备考缺乏系统规划,惯性前行.缺乏对新高考下每个阶段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身体状态的真实把握。不能协调各学科之间的思维特点和节奏特征并安排轮次复习,复习与测试缺乏新高考模式下科学有效性
备考节奏缺乏科学
对新高考评价体系的学习很不够,不能真正理解和把握高考内容改革路径,对关键能力群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对于课标不愿意学习或者还没有接触课标的理念,也不主动研究这些内容和理念的变化,部分教师“庸散懒”“惯性前行”“被动应对”

学习研究不够深入
对课标单元设计与主题任务群设计理念把握不够,缺乏实践与探索。不能从学科整体上把握学科本质与内涵,还不能真正开展真实情境下的问题驱动或者任务驱动的课堂教学设计。不能将新题型
教学设计脱节时代
05
上半年疫情的影响导致高中全部学科都是夹生饭。后期虽然提出控制进度,但是这段时间的影响不容忽视。
疫情带来的夹生饭
新高考备考中存在的问题
4
(1)
1.缺乏对学科间协同备考的研究
2.缺乏对同一学科在不同组合间的效率优化的研究
1.数学合卷带来的影响没能深入研究
2.不善于根据不同组合不同类的学生进行删减内容
3.对复读生中原文科生的指导缺乏研究力度
1.不能根据物理历史内部组合学生实际进行分层选课走班
2.不能根据不同类不同组合的学生进行分层分类走班
学科协同
数学合卷
分层走班
选科走班
新高考备考的建议
4
(1)
深入学习高考评价体系
一核心四层四翼载体的逻辑关系
深入理解关键能力
学科关键能力与能力群之间的关系
明晰高考内容改革实施路径
学科高考内容改革实施路径
把握五育并举与素质教育的内涵
六个下功夫与核心价值
明确四层与考查载体关系
学科素养关键能力与真实情境
01
02
03
04
05
新高考备考的建议
4
(1)
聚焦创新题型
语数外的新题型研究与探索,六个选考学科的新题型信息与把握
创新复习模式
强化复习模式创新,突出问题驱动,任务驱动。课堂中真正发挥学生主体,教师主导作用
以效率为中心
要特别关注疫情导致的夹生饭,不敢进度,关注效度。不断深化集体备课,提升效率
切实改变观念
切实改变观念,积极投身学习与研究过程中。
1
四个调整
2
3
4
新高考四个材料的学习必不可少
4
(2)
加强对新高考内容改革文件的集中学习
4
(6)
新高考下协同备考—历史化学政治
历史:
1.筑牢阅读理解、信息加工能力考查基础.
2.完善批判性思维、辩证思维能力考查设计.
3.丰富语言表达、组织论述能力考查方式
化学:
1.丰富试题呈现方式,考查
信息整理能力
2.选取学科前沿成果,考查
辩证思维能力
3.呈现真实问题情境,考查
批判性思维能力
4.精心设计问题,考查学科化的
语言表达能力
政治:
1.强化信息整理能力考查,引导学生适应信息时代需要
2.强化论证与阐释能力考查,助力学生提升思维品质
3.强化辩证思维能力考查,培养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信息整理
2.辩证思维
3.批判思维
4.语言表达
03
01
02
学科协同能力
1.加强对信息获取与整理能力的考查
2.注重对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考查
3.凸显对运用物理学术语言进行表达能力的考查
4.突出对实验探究能力的考查
1.搭建情境平台,重视信息整理与加工能力
2.着眼逻辑线索,强调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
3.聚焦现实问题,引导培养辩证思维与批判性思
维能力
1.凸显学科特质,考查实验探究能力
2.注重语言表达,考查批判性思维能力
3.考查获取信息能力,助力增长知识见识
物理
学科
地理学科
生物学科
协同备考
新高考下协同备考—物理地理生物
加强复习前测,做到精准教学
4
(6)
新教材教学存在的问题
4
(2)
新课标
新教材
课标已经出台三年了,但是对课标的学习不少教师培训结束就结束了,后续不主动加强学习!学校在教研制度设计上缺乏针对性的学习安排
在视导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相当部分的教师都是脱离教材来教学,对教材的编写意图把握不够准确。教学时仍然按照以往的方式。学校给每个年级的教师配套教材及其教师用书
这轮课改很重要一点就是要在课堂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其中至为关键的就是核心素养的落地,这就要求要特别重视单元教学设计,深度理解单元教学设计的方法。
课标学习
不深入
脱离新教材
教学
单元设计
不理解
学生学习
立场
不坚定
要树立学生是学习主体这一核心观念,要突出教学的一切出发点就是学生学习中心立场。当前的教学都还是教师主导,学生地位不凸显。
加强集体备课,强化一周两备
4
(6)
一次务虚,一次务实
转变课堂教学模式
研究近三年的考题,明晰内容与要求
以任务群或者题组来组织,强化任务驱动问题驱动
真正强化课堂的互动与交流,真正聚焦能力达成
1
2
3
4
5
6
瞄准高考
洞察高考改革趋势
集体智慧
集聚全备课组力量
重视计划
深化备考节奏研究
强调精细
落实各个环节要素
关注数据
挖掘数据精准备考
及时反馈
有效诊断提升效率
切实做好单元(主题、任务群)下的微专题复习
01
主干知识
体系化原则
微专题设计
系统规划
整体提升原则
综合测
专题测
适切原则
互动交流
聚焦
问题解决原则
02
03
04
?
5
?
1
?
2
?
3
?
4
思想
思路
逻辑
改变
创新
结语
始终坚持问题倒逼改革的创新品质,我们的道路就会越走越平坦。在学习评价体系、实施路径和试题分析的基础上,准确把握新时代高考内容改革新要求,科学有效做好高考备考复习工作,推动我们的教育高质量发展。
团队建设
工作能力
2021高考
超越

一起飞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