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2分
A.北冥有鱼
B.选贤与能
C.然后能自反也
D系向牛头充炭直
2.下列句子和原文一致的一项是(2分)(
)
A.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非不知鱼之乐?
B.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善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旨也
C.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D.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己矣!
3.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齐谐》者,志怪者也(志向)
去以六月息者也(气息,这里指风)
B.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自我反思)
讲信修睦(修养)
C.执策而临之(面对)
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完全,完备)
D.二男新战死(最近)
长夜沾湿何由彻(彻底)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B.是鱼之乐也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C.其视下也
其真无马邪
D.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5.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译文:这只鸟啊,海水运动时将要飞到南海去。
B.请循其本。
译本:请追溯话题本原
C.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译文:知道自己的困惑,这样才能自我强壮
D.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译文:它鸣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
6下列划线词语古今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可怜身上衣正单
B.男有分,女有归
C.大道之行也
D.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礼记》又名《小戴礼记》,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是中国古代重要典章制度选集
B.《马说》选自《韩昌黎文集校注》中的《杂说》。作者唐代文学家韩愈,是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
C.《庄子》一书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现存33篇。善用寓言故事说理,想象雄奇瑰丽,是其特色。
D.《北冥有鱼》选自《庄子》内篇中的《逍遥游》,庄子是战国时期哲学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8.在下列各小题的横线上,写出相应的诗文名句8分
(1)
,但余钟磬音。(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2)可怜身上衣正单
,
。(白居易《卖炭翁》)
(3)
,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4)
,缥缈孤鸿影。(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5)知不足,
。(《虽有嘉肴》)
(6)策之不以其道,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韩愈《马说》)
(7)《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高尚情操和博大胸怀的句子是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4分)
中国文化崇尚“和”,有关“和”的思想源远流长。《尚书·尧典》中说“协和万邦”,《周易·乾卦》中有“保合太和”。早在秦汉之际,天人合一、天下大一统的观念就已成为时代的主旋律;在宋、明之时,“和”的理念向社会政治、伦理、宗教、艺术等领域渗透更深。“和”字经过三千多年的演化,其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和谐、协调,协调统一谓之“和”;顺和、平和,不刚不柔谓之“和”;和蔼、和气,即性情温和,待人谦和;调和,调和指排解纠纷,使双方
重归于好;和解、和平,所谓“和解”指不再争执或仇视,归于和好。
(1)请用一句话概括上述材料的主要内容,不超过15个字。(2分)
(2)请根据对联常识,将下面六个词语组合成一副对联。(2分)
见贤思齐
和为贵
智者
知书达理
仁作贤
君子
10名著导读4分
保尔顿时惊喜得屏住了呼吸,他的内心斗争了片刻,但还是胆大包天地跳进房间,抓住枪套,从里面拔出那只崭新乌亮的手枪,又匆忙回到花园。他警惕地看看四周,把手枪塞进口袋,又穿过花园,爬上了樱桃树。保尔像猴子一样灵活,飞快地爬上棚顶,又回头张望一下,只见勤务兵正若无其事地与马夫聊天,花园里静悄悄的……
(1)这段文字选自小说
,主要用了
描写
来刻画主人公保尔。
(2)小说紧接着写了与“枪”有关的哪两个情节?请简要概括,每个情节不超过8字.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13分)
想起那年读书时
真的,读书,是件特别好玩的事情。
十来岁,三年级,天不怕地不怕的感觉,不管生疏,常常和同学去串门。到了别人家里,安静的,不声不响,微笑,直盯着土屋墙壁上的黑白报纸。那些报纸,是一些富裕人家不知哪里弄来的,贴在墙上,给土屋一点美观,不至于到处露着暗灰的墙皮。有字,可读,真好。
看着看着,身子会趴下,因为,靠底下的一些字,实在是看不清了。而下面的报纸,往往是更旧一些,泛着黄色,伴随着一丝丝潮潮的味道。而于我,是温润,是隆重,闪着华丽的光,仿佛是琥珀。
慢慢读完一面墙,真畅快呀。
当时,除了课本之外,再也找不到书可读,偶然在同学家发现这样的“报纸墙”,自是欣喜
若狂,也就有了这“串门”的雅好。
慢慢地,很多人知道我喜欢“读字”,便有人告诉我,谁谁那里有小人书,可以借着看看的。听了那些陌生的名字,怵头,哪里认识人家呀?怎么办?
便央求妈妈去借,大人总会和人家说上话的吧。
那时候的小人书,人人当宝贝的,自是不会轻易借出。便苦口婆心地求人家,一遍遍保
证,不会弄丢的,不会弄脏的,不会弄扯的,一定按时还……终于,在人家一遍遍的叮嘱里,在犹豫的眼光里,拿到了小人书。
抱着书,飞奔回家,小心翼翼放在床头一角,赶紧吃饭写作业,然后,扎在灯下,一声不吭,一页页,仔仔细细看过去。
夜,深了,抚摸着小人书,恋恋不舍地睡去,天亮,它就该物归原主了。
还有让人欢喜的,是过年放鞭炮,很多的鞭炮是用废弃的书本卷成的,鞭炮在炸开的刹
那,很多带着字的碎片,仿佛一个个精灵,舞蹈着,纷纷而来。我笑着跑着去迎接着那些碎片,在碎片里,看到一个个的“断句”,或者几个词语,那种此起彼伏的文字阅读,仿佛海边的波浪,一波波的涌动而来,真好。
当然,也会有大的收获,就是包鞭炮的纸张是大一些的(有时放学路上也会捡到一张大大的报纸,然后一路开心),捡来,展开,抚平,偶尔会读到一段故事,也许没有开头,也许没结尾,但有一些词:万水千山,碧波荡漾,寂静芬芳,花来衫里,影落池中……它们,总像是春天拂过的风,暖暖的,通身清透。
拥有淋漓畅快的读书机会,是因为村里一户人家,做起了废品收购的买卖。他家的院子
里,堆满了瓶瓶罐罐,纸箱书本。没有任何人邀请,我就成了人家的“座上客”,只要一有空闲,就跑到人家的院子里,那个小小的院落,被我一寸寸地丈量过了。也是在那个时候,我看到了一本本完整的杂志,一本本很旧很破,几乎还是繁体字的《西游记》《后唐演义》…一路读起来,磕磕绊绊的,但总算能读过去。
坐在小小的院子里,有书天地,满心欢喜。
看不完的时候,要拿回家看,人家说不行。谁会无缘无故相信一个不认识的小姑娘呢?
怎么办?
偷呗。悄悄偷回家,连夜看,赶紧看。第二天去的时候,再悄悄把书放下,生怕人家发现
找到家里来,那样,肯定会是一顿暴揍的。也会有晚放的时候,是因为看到了喜欢的地方,要抄下来,就会晚一些送过去。还好,一直没有发生血腥事件。
慢慢地,条件好了,来到乡里读书,可读的书多了起来。但是,却因为爱熬夜,受到了妈妈的限制。为了防止妈妈批评我,我钻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筒看,电池没得太快,也不是长久之策,就和妈妈打游击战。
那时候,没有雾霾,夜晚总是清亮亮的,我就盼着每个月的十五六,在月光下看,但眼睛看得疼啊,试了几次之后,也就放弃了。
月光下,窗台边,一股清凉,几声蟋蟀鸣的浪漫场景,却是在少年的记忆里,飘飘欲仙。后来啊,读书的种类,读书的桌子,读书的茶台,读书的座椅,读书的场地…慢慢丰富起来,读书的每一个刹那,都仿佛是时光滋养的花枝,慢慢开出耀眼的花来。
多年以后,到底还是因为这书,生出了一些灵性,鲜亮了人生。
蓦然回首,一路走来的读书时光,在阳光丽日里,散发着温暖、生动、可爱、亲切。一纸一片,在呼啦啦的青春里,依然于素色中呈现着夺目的光芒,素手拈花,好似故人来。这好玩的读书往事,想想就笑意盎然,关乎经脉,关乎底气,怎不值得终生记忆?
11.作者回忆了“那年读书时”的哪些事?请简要概括。(3分)
12.下面句子的语言富有表现力,任选一个角度加以赏析。(4分)
抱着书,飞奔回家,小心翼翼放在床头一角,赶紧吃饭写作业,然后,扎在灯下,一声不吭,一页页,仔仔细细看过去。
13作者回味一路走来的读书时光,写到“素手拈花,好似故人来”,句中的“花”指的是什么?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分)
14.结合全文,写出你对文末画线句子的理解。(3分)
这好玩的读书往事,想想就笑意盎然,关乎经脉,关乎底气,怎不值得终生记忆?
文言文阅读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0分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北冥有鱼
(2)若垂天之云
(3)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抟
(4)志怪者也
1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2)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17结合选文说说庄子有怎样的人生态度。2分
(二)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回答问题。13分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乙】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
①奚:怎么。
1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不知其旨也
(2)然后能自反也
(3)君子之学必好问
(4)舍问,其奚决焉
19请用“/”给乙文中画线文字断句,限断两处1分
相
辅
而
行
者
也
非
学
无
以
致
疑
非
问
无
以
广
识。
20.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
21甲、乙两段文字的中心论点分别是什么?(用原文作答)2分
22甲乙两端文字的论证方法有哪些相同之处?2分
诗词鉴赏
4分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有现实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23词的开头两句通过“缺月、疏桐、
三个意象描绘了寓居地的环境,营造出
的氛围。(2分)
24有人评价这首词“物我交融,含蕴深广”,请结合“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两句做简要赏析.2分
五作文(50分)
25任选一题作文
(1)走进七彩生活,人们常常发出“真好”的赞叹和感激,比如“有家真好,那里充满浓浓的亲情”“有朋友真好,他们帮我们驱赶孤独,给我们带来快乐”……请以《有
真好》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在题目的横线上填写适合的词语,使文题完整;②叙述出具体的事情,说真话、抒真情;③诗歌除外,文体不限;④不少于600字
(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人生如登山,或许因为太在意登上山顶,我们往往没有慎重选择路径就匆匆出发。于是,有人踏上大道,有人走进小路,有人奔向捷径,有人闯入险途。有的路平坦而通畅,带给你的是安稳或者平庸;有的路崎岖而险峻,带给你的是精彩或者伤害。选择的路合适,你会顺利登上山顶;选择的路不合适,即使登上山顶,也会遍体鳞伤。决定人生状态的不是山顶,而是你选择通向山顶的那条路。
请你根据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600字;②文中如果出现真实的姓名或校名,请用××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