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凡提骑驴》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内容是《阿凡提骑驴》,这是一首歌曲教学课。本课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等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说教材
这部分内容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等几个方面进行陈述。
教材分析、学情分析
今天我所选用的教材是湖南文艺出版社小学教材二年级上册第三课的《阿凡提骑驴》。本课教学内容体现了中华母语音乐文化的特色。学生在一年级从三声、四声的童谣开始,再到无偏音的五声音调的展开,经历了一年的时间,让孩子们不断地体验、熟悉母语音乐语言,从本册开始将带领孩子们进入五声调式的六声、七声领域。《阿凡提骑驴》是一首新疆维吾尔族民歌,选用这首民歌是为了让孩子们感受、体验含有“7”(变宫)的民族调式的韵味。原民歌是一首情歌《我不愿擦去鞋上的泥》,编者根据维吾尔族的民间故事重新填词,使这首情歌变成了充满童趣、诙谐幽默的维吾尔族儿童歌曲,此曲调式为六声徵调式,节奏规整、有动感,其中节奏是以十六分音符组合为主,对二年级的孩子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目标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认为:教学目标在教育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教育者从教育活动的指南。根据教材的特点和二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本课的教学目标我是这样来设置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华母语音乐学习的兴趣,热爱底蕴深厚的民族音乐。
过程与方法:运用律动、游戏和表现来学习歌曲,运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表现歌曲。
知识与技能:能用欢快诙谐的情绪演唱歌曲《阿凡提骑驴》;能听辨并识读“xxxx”节奏符号;学习“7”的音高、唱名和手势。
基于音乐新课程标准,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能学会用欢快诙谐的情绪演唱《阿凡提骑驴》。
教学难点:掌握歌曲节奏“xxxx”。
说教法、学法
为了解决本课的重难点,我采用的教法和学法有:创设情境法、模仿教学法和听唱法。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我还采用了律动、游戏互动法等教学手段。
最后我具体来阐述一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说教学过程
我将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总设计思路分为四个环节:
情境导入——律动——音乐游戏——表现歌曲——课堂小结
下面我将分别来介绍这五个环节
一、情境导入
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我采用了讲《阿凡提》的故事来导入课堂,并从故事中提取出“阿凡提骑驴”这个重点词语,同时让学生做骑驴的动作,这样可以更进一步提高学生投入学习音乐中的兴趣。
二、律动
二年级的学生比较活泼、好动,如果只采用枯燥的教学方法直接学唱歌曲,一定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解决不了歌曲的难点节奏学习,因此我在这个环节中为学生设计了三个声势活动,分别是感受恒拍律动、感受节奏特点律动和协同感受律动,在这三个声势活动中我还结合了本节课要学习的歌曲,让学生在律动中反复聆听歌曲,熟悉歌曲,为后面学习歌曲打下结实的基础。下面我简单介绍一下三个律动:
律动一:感受恒拍
在这个律动中学生有顺骑、倒骑和综合骑法再加上提压手腕的动作,其目标是让学生在音乐中踏步、提压手腕感受恒拍。
律动二:感受节奏特点
这个律动主要是帮助学生解决歌曲的难点节奏“xxxx”。为了保持学生的兴趣度和更好地解决难点节奏,我在这个环节中除了有顺骑和倒骑的动作外,还在“x x x”处加入拍手、摇手和斗肩,在“xxxx”处加入碎步小跑的动作。
律动三:协同感受
这个环节是将前面两个律动进行了综合化的律动环节,主要培养学生在身势和合作上的协同。
三、音乐游戏
1、复习以前学过的音高、唱名和手势,认识“7”。
(1)教师边弹钢琴边做手势,学生将它们准确地演唱出来。
(2)认识新的音符——“7”。
2、听一听,找一找
请学生通过耳朵、眼睛和手势将藏在旋律中的“7”找出来。
3、唱一唱旋律
(1)生分句学唱旋律;
(2)师生接龙唱;
(3)交换接龙唱。
四、表现歌曲
这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虽然在前面的律动环节中我反复地运用了歌曲,学生对歌曲也有比较深的印象,但在这个环节中我还是会运用听唱法、教师示范和学生分句模唱等方法来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新曲。
借用多媒体播放《阿凡提骑驴》伴奏音乐,教师完整示范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欢快诙谐的情绪。
朗读歌词。
学生跟教师分句学唱歌曲两遍。
师生接龙演唱,生生接龙演唱。
学生齐唱歌曲。
结合前面的声势动作进行歌曲表演唱。
四、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