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词话》十则
作者简介
王国维,初名国桢,字静安,亦字伯隅,初号礼堂,晚号观堂,又号永观,谥忠悫。
王国维是中国近现代相交时期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著名学者。 早年追求新学,把西方哲学、美学思想与中国古典哲学、美学相融合,研究哲学与美学,形成了独特的美学思想体系。
郭沫若称他为新史学的开山,在教育、哲学、文学、戏曲、美学、史学、古文学等方面均有深诣和创新,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留下了广博精深的学术遗产。
1927年6月2日,于颐和园中昆明湖鱼藻轩自沉。
先生之学精矣!几若无涯岸之可望、辙迹之可寻。 —陈寅恪
在近代学人中,我最钦佩的是鲁迅和王国维。 ——郭沫若
近二三十年来,就我个人所读过的来说,似以王静安先生的《人间词话》为最精到。——朱光潜
《人间词话》简介
《人间词话》是王国维所著的一部文学批评著作。
《人间词话》作于1908~1909年,最初发表于《国粹学报》。
表面上看,《人间词话》与中国相袭已久之诗话,词话一类作品之体例,格式,并无显著的差别,实际上,它已初具理论体系,在旧日诗词论著中,称得上一部屈指可数的作品,是作者接受了西洋美学思想之洗礼后,以崭新的眼光对中国旧文学所作的评论。
《文心雕龙》是中国第一部美学和文学理论巨著,也是一部文学批评著作,完书于中国南北朝时期。
《文心雕龙》是中国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xié)创作的一部理论系统、结构严密、论述细致的文学理论专著。成书于公元501~502年(南朝齐和帝中兴元、二年间。
《诗品》是古代第一部诗论专著,南朝梁钟嵘撰。
大约是在梁武帝天监元年(502)至十二年(513)间。《诗品》版本很多,现存最早的版本是元延祐庚申(1320)圆沙书院刊宋章如愚《山堂先生群书考索》本,现藏北京大学图书馆。
《沧浪诗话》是严羽所著的一本中国古代诗歌理论和诗歌美学著作,约写成于南宋理宗绍定、淳祐年间。它的系统性、理论性较强,是宋代最负盛名、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一部诗话。
"以禅喻诗"是《沧浪诗话》鲜明的学术品格。严羽借用佛禅"妙悟"的概念作为其论诗的拱心石,构建了以"妙悟"为认识论与方法论,以"兴趣"为特质论,以"气象"为境界论的严整的诗学体系。
第一则
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
“境界”说是《人间词话》的核心,统领其他论点,又是全书的脉络,沟通全部主张。王国维不仅把它视为创作原则,也把它当作批评标准,论断诗词的演变,评价词人的得失,作品的优劣,词品的高低,均从“境界”出发。因此,“境界”说既是王国维文艺批评的出发点,又是其文艺思想的总归宿。
意境说
诗者,吟咏情性也。盛唐诸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
第二则
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
境界
造境
写境
虚构
写实
浪漫主义
现实主义
遵循自然规律,不可胡编乱造
对生活加以提炼,不可照搬。
艺术是现实和理想的统一。
创作方法
第三则: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第四则:
无我之境,人惟有于静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故一优美,一宏壮也。
境界
有我之境
无我之境
以我观物,物皆著我之色彩
以物观物,物我合一,融为一体
作者和自然的关系
由动到静时得之
于静中得之
壮美
优美
观物方式
给人感受
“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分别有什么区别和特点?
鉴赏以下诗句,何为“优美”?何为“宏壮”?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晏殊
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元好问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李商隐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王维
第五则
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第六则
“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来花弄影”,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
玉楼春·春景
[ 宋 ]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红杏"句专写杏花,以杏花的盛开衬托春意之浓。词人以拟人手法,着一"闹"字,将烂漫的大好春光描绘得活灵活现,呼之欲出。
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 [ 宋 ] 张先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①“弄”有抚弄、戏弄的意思(释字义)。②作者用一“弄”字,不仅使人觉得明月朗照下花移影动的活泼有趣,甚至还使人联想到花的娇媚可爱,在静谧的月夜中,袅袅盛开,翩翩舞动(描景象)。③把云托月、花弄影的静谧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点作用)。
作品如何达到“有境界”?
有境界
写真景、真情
需炼字的技巧。
需情景交融。
鉴赏以下诗句,真景物、真感情体现在哪里?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王维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范仲淹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
第六则: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晏殊此词,意在通过高楼独望刻画主人公的望眼欲穿,描绘的是恋人间的离愁别恨。
王国维引用这句话,用以表达一个“立”字。王国维强调,成功的第一步是立志、是下决心、是找准目标和定位。
词的原意是什么?王国维要表达的是什么?
柳永《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柳永此词,意在表达主人公对恋人的思念、对爱情的忠贞,言辞间既有万般柔情,又可见主人公坚毅的性格与执着的态度。
王国维引用这句话,用以表达一个“守”字。即:为了达成目标、实现理想,必须做到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即便因此劳神伤身,也不后悔、不放弃,坚持到底。
词的原意是什么?王国维要表达的是什么?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辛弃疾此词,意在刻画出一位孤高美丽的女子,描绘苦苦追寻心上人的痴情人,终于得偿所愿。
王国维引用这句话,用以表达一个“得”字。即: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虽然可能会长期努力却一无所获,但只要克服困难,坚持不懈,定然会在某个瞬间恍然大悟,收获成功。
词的原意是什么?王国维要表达的是什么?
三个阶段
立志:找准目标和定位
坚守:坚持不懈,努力钻研
顿悟:守得云开见月明,终有所得。
总结:
第七则
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无二人之胸襟而学其词,犹东施之效捧心也。
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辞脱口而出,无矫揉妆束之态。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诗词皆然。持此以衡古今之作者,可无大误也。
第八则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苏轼 〔宋代〕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宋代〕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苏轼词自成一家,追求壮美的风格和阔大的意境,词品与人品一致,以诗为词,诗词一体,重在抒发自我的真实性情和独特的人生感受。苏轼虽历经宦海沉浮,但始终保持着顽强乐观的信念和超然旷达的人生态度。
辛弃疾的词作多以国家、民族的现实问题为题材,抒发慷慨激昂的爱国之情。这些作品大都基调昂扬,热情奔放,反映出忧国忧民“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的壮志豪情和以身报国的高尚理想。
如何让作者成为“大家之作”?
大家之作
言情感人肺腑,写景耳目一新
语言自然,不矫揉造作
胸襟广,见识深
结论:作者的内在修养决定词的境界
第十则
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美成能入而不能出。白石以降,于此二事皆未梦见。
诗人如何对待“生活”?
方式
出乎其外
入乎其内
获得丰富的创作材料,逼真地描绘生活,作品才有生气
从一定的高度观察生活,把我生活本质,思想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