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讲 记叙文的人物细节描写
1、明确细节描写的内涵,学习细节描写的写作方法。
2、能够运用语言、动作、肖像等细节描写来刻画鲜活的人物形象。
教法指导:
1、结合上节课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可以合作,生与生相互讨论、探索,也可PK,谁说的最准确。比一比谁是答题王!
2、教师用导入环节,做趣味互动,分组PK、生生讨论,激发学生互动、探究的兴趣。
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中有这样一段:
“严监生病重得一连三天不能说话。晚间挤了一屋的人,桌上点着一盏灯。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哪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得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眼前,故此记念。’他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赵氏分开众人,走上前道:‘爷,只有我能知道你的心事。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没了气。”
这是一处绝妙的细节描写,严监生临死时,总是断不了气,却一个劲地伸出两个指头。原来他是看到灯盏里点着两茎灯草,怕费油。多烧一茎灯草就会使他断不了气。作者没有加上任何感彩的语言,却活生生地刻画出了一个吝啬鬼的形象。这种如同素描一般的细节描写水平,不是随随便便就能达到的,必须下一番苦工夫。
【知识梳理】
教法指导:
1、专题知识梳理模块有部分会出现重复,请大家采取灵活的策略来处理本部分。例如学生基础较好,老师可采用回顾式、提问式等方式进行知识梳理。
2、注意知识梳理时尽量不要完全复述教案,多使用一些联想和简单、直白的语言,便于学生理解。
3、注意和学生的交流互动,每个知识点讲完,随时关注到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自己的讲授语言。其余部分,可根据课堂学生程度和进度,略讲。
大千世界中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同样社会生活中,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独特的个性。同样是漂亮的女子,林黛玉爱哭,才气横溢,小燕子爱笑,热情仗义;同样是成功的男人,周杰伦有才华,走在时髦的前端,是新新人类的偶像,比尔盖茨有爱心,敢于倡导科技的创新,是众多企业家的梦想。而每个人的个性又都在他们各自的外表,语言,动作,心理等表现中得以形象的流露,这就需要我们能细致地观察和描述。
一、肖像描写
作文,不论是记事还是写人,总离不开人物描写。人物在文章里一出现,就像演员出现在舞台上一样,首先映入观众眼帘的是肖像。因此,学会观察和描写人物肖像是写记叙文的一项不可忽视的基本功。
描写人物肖像要抓住人物肖像的特点。
如下列例段:
(1)这是个三十来岁的年轻人。身穿军用棉大衣,脚穿高筒皮靴。高个子,方脸盘,长得很魁梧。下巴上有一颗黑痣,那双眼睛在黑暗中闪着亮,使人觉得粗犷又精明。
(2)李云是一个机灵、淘气的孩子。他胖乎乎的脸上,长着一对调皮的大眼睛,眼帘忽闪忽闪的,那两颗像黑宝石似的大眼珠只要一转,鬼点子就来了。在他那黝黑的脸上,不论是那鼓鼓的腮帮,还是那薄薄的嘴唇,或者那微微翘起的小鼻尖,都使你感到滑稽逗人。
例段一,写的是一位三十来岁的青年人。作者抓住“身穿军人棉大衣”、“脚穿高统皮靴”、“高个子,方脸盘”、“眼睛闪亮”等肖像特点,写出了一个粗犷、精明的男子汉形象。例段二主要抓住孩子:“调皮的大眼睛”、“鼓鼓的腮帮”、“翘起的小鼻尖”等相貌特点,把一个机灵、滑稽逗人的孩子写得活灵活现。上述两例告诉我们,写人物肖像,一定要抓住肖像的特征,这样,就不会出现“千人一面”的毛病。
描写肖像要注意人物的身份,不能张冠李戴。
如下面例段,人物身份就非常鲜明。
(1)我仔细端详着面前这位青年人。他戴着一顶蓝色旅游帽,帽沿上有一行白字:“日本大学生旅游团”。身上穿一件黑灰色太空服,下身穿着牛仔裤,肩上背着一个黑色的旅游包。
(2)这老汉,头上戴着一顶破草帽,露在帽沿外边的头发已经斑白了。肩上搭着一件灰不灰、黄不黄的褂子。整个脊背,又黑又亮,闪闪发光,好像涂上了一层油。下面的裤腿卷过膝盖,毛茸茸的小腿上,布满大大小小无数个筋疙瘩,被一条条高高鼓起的血管串连着。脚上没有穿鞋,脚板上的老皮怕有一指厚,……腰上插着旱烟袋,烟荷包搭拉在屁股上,像钟摆似的两边摆动着。
上面两段分别描写了两个不同身份的人物形象。例一,写的是一个初次见面的陌生人,通过描写穿着打扮的特点,告诉人们他是一位日本来华旅游的大学生。例二,侧重描写老汉的脊背肤色、小腿形态、赤脚、腰上插着旱烟袋等特点,生动描绘出了一位居住农村,饱经风霜、朴实健康的、典型的老农形象。
3、描写肖像要注意人物内心感情的变化。
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在不同时期,不同情况下,年龄、经济地位、职业、心境、感情都在起一定的变化,这种变化必然会反映到人物的外表来。因此,写人物肖像,不能一成不变,要通过人物肖像的描写反映出人物的内心世界。请看下面三个例段对同一位老人表情变化的描写:
(1)除夕晚上,儿子、孙子都来到她身边,她满脸皱纹都舒展开了,就像盛开的菊花瓣,每条皱纹里都洋溢着笑意。
(2)一天,她的老伴儿病倒了,她脸上蛛网般的皱纹更深了,两道眉毛拧成的疙瘩锁到一块儿了。
(3)她望着老伴儿的遗像,嘴唇微微抖动着,刀刻般的皱纹里,流淌着串串泪珠。
三个例段描写的是同一位老人面部表情的变化,却反映了三种不同的思想感情,你能具体分析分析吗?
例一,表达了老人享受“天伦之乐”的幸福心情;例二,反映了老人为老伴儿生病而着急发愁的心态;例三,写出了老人伤心、悲痛的思想感情。由此说明,描写人物肖像,一定要注意人的内心的感情的变化。
4、描写肖像,还要注意人物的性格特点。
人,各有各的性格,就算是一对双胞胎,尽管长相一样,但性格和气质是不尽相同的。描写肖像的时候,就要注意“以形传神”地把人物的性格特点反映出来。如下面例段:
(1)金豆才七岁,头发披散着,垂到脖子边,见人就羞得把头低下去,或者跑开了又悄悄地望着人,或者等你不知不觉时猛然叫一声来吓唬你。
(2)她大概叫琅琅,穿一件红底白点小罩衣。凸额头、塌鼻梁,一头柔软的卷发。总是不声不响,像个静默的小哲学家似的。
(3)女孩儿长得像她娘,眼睛长得尤其像。白眼珠鸭蛋清,黑眼珠棋子黑,定神时如清水,闪动时像星星。浑身上下,头是头,脚是脚。头发滑溜溜的,衣服干干净净的。
上面三个例段都是写小女孩儿的相貌,但写出了各自不同的性格和气质。例段一侧重描写孩子的神态,突出了金豆怕羞但天真、活泼的性格;例段二先描写琅琅的长相轮廓,然后用比喻的手法写出她文静的特点;例段三着重描写眼睛。通过对眼睛色泽和眼睛神态的描写,表现了女孩聪明,纯真的内在气质。
练一练:
选择一题,按要求描写人物肖像。
①通过脸上皱纹的描写,突出老年人的肖像特点。
②通过神态描写,突出自己父亲或母亲的性格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动作描写
1、描写人物动作,最重要的是注意观察。在日常生活中要格外留心,观察周围各种人形形色色的行为动作,特别要注意不同的人的动作特征,抓住特征仔细地反复地进行观察。如下面例段:
(1)小丽抿着嘴,弓着腰,蹑手蹑脚地,一步一步慢慢地靠近它。靠近了,靠近了,又见她悄悄地将右手伸向蝴蝶,张开的两个手指一合,夹住了粉蝶的翅膀。小丽高兴得又蹦又跳。
(2)他弯着腰,篮球在他的手下前后左右不停地拍着,两眼溜溜地转动,寻找“突围”的机会。突然他加快了步伐,一会左拐,一会右拐,冲过了两层防线,来到篮下,一个虎跳,转身投篮,篮球在空中划了一条漂亮的弧线后,不偏不倚地落在筐内。
捉蝴蝶、打篮球,都是我们常见的活动,有的甚至是同学们亲自参加过的。但写起来却不具体。上述两段描写,由于作者观察仔细,把捉蝴蝶,打篮球的动作、神态写得栩栩如生。
2、要抓住最能突出人物特点的动作描写。请看下列例段:
(1)他50多岁了。戴着一副高度近视眼镜。他战战兢兢取下眼镜,用衣服的下摆随手擦了擦镜片。“嗯嗯……”他刚要讲话,忽然想起了什么,手忙脚乱地在盘子里找了找,又匆匆往口袋里掏了掏,掏出了一盒火柴,这才放心地又“嗯嗯”两声,站直身子,用特别响亮的声音说:“现在开始看老师做实验!”
(2)老人的双手很灵巧。一个泥人在他手里诞生,只要几分钟。看他又拿起一团泥,先捏成圆形,再用手轻轻揉搓,使它变得柔软起来,光滑起来。接着,又在上面揉搓,渐渐分出了人的头、身和腿。他左手托住这个泥人,右手在头上面摆弄着,不一会儿,泥人戴上了一顶扁扁的帽子。
上述两段都抓住了最能突出人物特点的动作。例一写的是一位高度近视的老教师。通过“用衣服的下摆擦镜片”、“手忙脚乱地在盘子里找”、“匆匆地往口袋里掏”等动作的描写,写出了一个高度近视、动作不利索且有点“糊涂”的老教师的特点;例二,则是抓住捏泥人的动作特点,写出了一位心灵手巧的老艺人形象。
3、要准确而恰当地运用动词。读读下列例段,你能找出描写精彩的动词吗?
(1)说时迟,那时快。那个摔倒在地上的运动员,手一撑,脚一踮,猛地爬了起来。左脚尖顶住起跑线,膝盖一弯,稳稳地蹲着。两手就像两根木柱插在地上,整个身体微微前倾,那架势,就像一只起飞的雄鹰。
这短短的几句话中,用了“摔、撑、踮、爬、顶、弯、蹲、插、倾、飞等”10个动词,把赛场上运动员起跑的预备姿式描写得准确而逼真。
(2)她看见奶奶站起来,双手抓着锅盖向上揭。吃力地揭了几次,才稍稍揭开一条缝。一股浓烟从灶口冲出来,差点熏着奶奶的脸。奶奶随便用袖子拂了拂布满皱纹的脸,又摇摇头,自言自语地说:“老了,不中用啰!”
这段话描写的是一位老奶奶干家务活的动作。用“揭、冲、熏、拂、摇”等动词,准确而恰当地写出了老人干活动作的特点。上述各例说明,描写人物的动作必须选用准确、恰当的动词,才能具体形象地写出人物的动态形象。
练一练:
在下面括号里填上准确而恰当的动词。
我( )起一张饺子皮,笨手笨脚地往里( )着馅儿,然后把皮边儿往中间一( ),又( )了一下,再往两边一( ),捏得又扁又平,往桌上一( )。嘿,还真像老手做出来的饺子呢!
三、语言描写
一个人赞成什么,反对什么,热爱什么,憎恶什么,以及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喜怒哀乐等都可以从人物的语言里反映出来。人们常说“言为心声”,就是说一个人的语言能反映出一个人的心理活动和思想感情。语言描写有下列四种形式:
1、个人独白,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自言自语。
如:“唉,这鬼天气!又闷又热,蚊子也来捣乱,一夜没睡,真倒霉!”王老五不停地边拍着蒲扇边咒骂着。
2、一个人对别人说话。
如:老马对小马说:“孩子,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去试试是不行的。”
3、对话。如:
表哥要下地干活去,小弟张开两只手臂拦着,不让表哥出去。表哥说:“好弟弟,听话,让表哥走。”小弟说:“我要蝈蝈。”
表哥说:“我给你捉,捉个挺大挺大的。”小弟说:“我还要个笼子哪!”表哥说:“我给你编,编个顶好顶好的。”小弟这才放开手,让表哥走出门。
4、几个人议论或交谈。如:
孙老师说:“桂花有哪些用途呢?同学们分组议一议吧!”孙老师的话刚落音,同学们就讨论开了:“桂花是多种食品的香料。做桂花糖,桂花糕都离不开它。”李利说。“汤圆里加上桂花特别好吃。”陈平说。王小山抢着说:“桂花可以泡茶。桂花茶味道可香呐!”
我说:“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桂花还可以酿酒呢!”孙老师听了大家的发言,高兴得不停地点头。
语言描写,不论是描写个人话语,还是描写对话或交谈,都要注意如下几点:一是要注意反映人物的思想品质和个性特点;二是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年龄和职业特点;三是要抓住语言的精华,不要面面俱到。
俄国著名的寓言作家克雷洛夫的皮肤生得较黑,偏偏他又喜欢穿黑衣服。一天,他遇到两个穿得花里胡俏的公子哥儿。其中一个见到克雷洛夫就对他的同伴儿说:“看哪,飘来一朵乌云!”克雷洛夫应声答道:“怪不得青蛙高兴得叫了!”
德国诗人歌德的作品,曾受到某一位无知的批评家的尖刻指责。一天,歌德在公园里一条只能通过一人的小径上散步,迎面来了那位批评家。他冲着歌德嚷道:“我向来没有给傻瓜让路的习惯!”歌德不慌不忙地让到一旁,笑容可掬地说:“而我恰恰相反。”
克雷洛夫、歌德的智慧语言,给对方以尖刻的讽刺和无情的嘲弄。
练一练:
选一题,按要求写一段人物语言。
①写一段你和妈妈的对话,表达母子之情。
②描写一个小组讨论的发言情况,用上对话的三种写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典型例题】
教法指导:
教师引导学生,可以以小测验形式,随堂考察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可以讨论合作,完成题目;也可以生生PK,比一比谁是答题王!
2、针对学生不会的题型,教师需要趣味解答,也可让其他学生当小老师,进行帮助解答。
“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顽皮、贪吃、幽默、好学、勇敢、平凡……相信每个人都对自己有一个评价,请你请以“我是一个____________的孩子”为题,在横线上填入一个恰当的词语,把题目补充完整,用具体生动的事例把独特的你展现给大家。
要求:(1)不能透露个人信息,不能抄袭试卷中的文段。
(2)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1、你打算在横线上填哪个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何在文中描写自己,以突出主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例文欣赏
我是一个自信的孩子
自信,就是要相信自己。自信,往往可以事半功倍。我就是一个充满自信的孩子。
初一开学的第二周,老师宣布要竞选班长,要求参加竞选的同学都要在讲台上发表竞选演说。我思忖着,小学二年级时担任过中队长,三、四年级时当过大队委,五年级时当过班长。我对自己竞选班长有了一份自信。
回到家里,我开始认真准备。我先在脑子里构思出竞选的演讲稿,一遍一遍地改,改到了每一个词;一遍一遍地说,说到了每一个标点的停顿、语气的变化。周日的晚上,我把爸爸、妈妈当成观众,对着他们正式地演说了一遍。听完演讲,爸爸坚定地对我说:“一份耕耘就有一份收获。你下了这么大的功夫,我相信你一定能成功!”我应道:“是呀,你看我竞选什么时候紧张过?像这种事对我来说是小菜一碟。”我对自己竞选班长又有了一份自信。
这是一个周一的早晨,阳光明媚,我迈着轻快的步伐走进了教室,听见同学们在叽叽喳喳地议论着什么。我凑过去,他们告诉我,今天有好几位同学竞选班长。听了这番话,我知道这几位竞选对手的实力与我不相上下。但是我并不紧张,我对自己充满信心。
竞选开始了,老师提过要求后,就让我们自己上台演讲。教室里忽然安静了下来,静得鸦雀无声,静得好像可以听见每一位竞选者的呼吸声。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敢上台。一时间,班里出现了冷场。我想:别人都不敢第一个上台,我一定要先上去。我稳了稳情绪,沉着地从位子上站了起来,大步走上讲台,迅速转过身来。我环顾四周,只见同学们向我投来期待的目光。“老师,同学们,大家好!”说完,我深深地鞠了一躬。我看见站在一旁的老师对我微笑着点了点头,我放松了许多。同学们的信任、老师的鼓励,更增强了我的信心。我用洪亮的声音,抑扬顿挫的语调,配合着坚定有力的手势,发表着竞选演说。同学们聚精会神地听着,有的还不时地点头称是。“请同学们投我宝贵的一票吧!谢谢大家!”我的演讲完毕了,大家还沉浸在精彩的演讲内容中,猛地回过神来,“哗哗哗”,同学们报以热烈的掌声。我依旧镇定自若地走下讲台,回到位子上。
投票的间隙,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议论着,都说我演讲得最好,无论是演讲的内容,还是语言的表达,都很不错。
唱票完毕,老师宣布:“班长,XXX。”全班同学再次报以热烈的掌声。我感到自己成功了,我如愿以偿。
成功就是这么简单,从我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如果今天比昨天进步了,就要为自己鼓掌,为自己喝彩,为自己加油!只要相信自己,让自己有自信,那么胜利的曙光、美丽的彩虹一定属于你。
评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巩固提升】
教法指导:
教师引导学生,可以讨论合作,完成题目;也可以生生PK,比一比谁是答题王!
针对学生不会或不熟悉的题型,教师可趣味解释,也可让其他学生当小老师,进行帮助解答。
3、注意:此部分考察学生对知识点的学习情况和熟练度,教师根据学生情况,把控答题的进度,营造出课堂的紧张度和刺激感。
浦东新区期末质量抽测初一语文作文试题
题目:《你一定会欣赏我的》
要求: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不得抄袭或借用别人的文章;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信息。
1、你打算写什么素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何在文中描写自己,以突出主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例文欣赏
你一定会欣赏我的
我紧张的注视着面前的琴键,小心翼翼地控制着自己每个手指落下的方向和力度。冷汗从我的额头和手心冒出来。虽然尽全力保持自己的手指动作流畅,但还是不免紧张过度的僵硬。不能失败,绝不能失败,我在心里暗暗的想着。
只剩最后一段了。想到这里,我不禁更紧张了。我死死的盯着琴键。但仿佛越是这样,担心的事就越会发生。只听“当”的一声,不经意间,微微出汗而打滑的食指从一个键滑到了另一个键上,两键合奏的古怪音调在琴房中回荡,打破了原先和谐安详的环境气氛。我的手猛地一震,脑袋嗡嗡作响,世界一下子安静了下来。我慢慢抬起头,看到评委老师紧皱的眉头,眼神中流露出遗憾和失望。我尴尬的走了出去。离开了那个我第一次考级的地方。
这个片段令我终生难忘。每当想起那棕色的地板,雪白的墙壁,黑色的钢琴,那里一切的一切都深深地刻在我的脑海中。是因为失败,因为失败后的痛苦,更因为痛苦后对成功的尝试和渴望。
我回到家,没有勇气去看角落里的那架钢琴。为什么我还是失败了?为什么?!我由失望变为了愤怒。我冲到了钢琴前,深吸一口气,弹奏了起来。流畅的音乐飘进耳朵,我的心也平静了。我开始思索:失败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我在家里发挥正常而在考级时就不行呢?我猛地一震,问题出在考级的时候。我努力的回忆着,对了,是我太过紧张,一心生怕出错,而心没有真正融入到曲子中。果然,后来我没有收到考级通过的通知。评委老师那遗憾而失望的眼神时时在我的脑海中浮现。找出了原因,我在接下来的一年里,努力练习,竭尽全力克服了怯场的缺点。终于——
我又一次来到了一年前考级的琴房。我深吸一口气,推开门。映入眼帘的,还是那棕色的地板,雪白的墙壁,漆黑的钢琴,和那位严肃的评委老师。不同的是,我的心,多了一份坦然与放松,少了一份紧张与不安。我从容地走到琴前,坐下,把手轻轻地放在琴键上。一曲优美的乐曲又一次飘荡在琴房中。随着曲子的开始,我慢慢地融入其中,不再受外界的干扰,我的心也随着音调的高低而起伏。时间仿佛过得很快,不知不觉,曲子以一段优美的结尾告终。我微笑,站起身。一转头,望见评委老师,看着我,眉目里没有了一年前的遗憾与失望,取而代之的是欣慰,更多的是欣赏。
我向她微微一笑,轻快地走出琴房,心中充满了信心与自豪:评委老师,相信你看到了我在失败后,重新努力获得的成功。这一次,你一定会欣赏我的!
评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法指导:
教师引导学生,当堂课进行小测验,随堂考察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生生PK,比一比谁是答题王!
讲解时,针对学生不会或不熟悉的题型,教师需趣味解答,也可让其他学生当老师,帮助解答。
3、注意难点习题,教师可以设置最佳答案奖,让学生畅所欲言,表达他们的答案和想法。教师解答时注意引导学生总结文章的含义和道理。
请在《我是一个________的孩子》和《你一定会欣赏我的》中,任选一篇,完成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我的大作:
(教法指导:组织学生总结收获,可一起讨论总结,也可分别总结分享。主要以学生自我总结为主,TR进行引导为辅,为本次课做一个总结回顾;总结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如画思维导图、默想回忆、抢答形式等。教案中给到重难点/易错点等的总结条目。)
1、请大家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边绘画边回忆今天学习的答题技巧。(画大树型、动物形状等进行梳理都可)
2、请口头总结一下本堂课学到的相关题型的答题技巧。
巩固练习
1、如果以“你一定会欣赏我的”为题写一篇作文,你打算写什么?请用50字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以“我是一个_______的孩子”为题写一篇作文,你打算写什么?请先补全题目,再用50字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下节课预习
1、下节课主题:《向名家学写作》
2、预习作业:
阅读是一种孤独
毕淑敏
阅读的感觉难以比拟。
它有些像吃。对于头脑来说,渴望阅读的时刻必定虚怀若谷。假如脑袋装得满满当当,不断溢出像香槟酒一样的泡沫,不论这泡沫是泛着金黄的铜彩还是热恋的粉红,都不宜阅读,尤其是阅读名著。
头脑需嗷嗷待哺,像荒原上觅食的狼。人愈是年轻的时候,愈是贪吃。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吃得渐渐地少了,但要求渐渐地精了。我们知道了什么于我们有益,什么于我们无补。我们不必像小的时候,总是把整碗面都吃光,才知道碗底下卧着个鸡蛋。我们以为是碗欺骗了我们,其实是缺少经验。有许多长寿的人,你问他常吃些什么,他们回答说,什么都吃,并无特殊的禁忌;但有许多东西他们只尝一口,就尖锐地判断出成色。至于读什么书好的问题,要多听老年人的意见,他们是有经验的水手。也许在航道的选择上有趋于保守的看法,但他们对风暴的预测绝对准确。
阅读是一种孤独,几个人共看一本书,那是在极小的时候争抢连环画。它同看电影看录像听音乐,会是那样的不同。前者是一块巨大的生日蛋糕可以美味共享,后者只是孤灯下的一盏清茶,只可独啜,倾听一个遥远的灵魂对你一个人窃窃私语。他在不同的时间对不同的人说过同样的话,但你此刻只感觉到他在为你而歌唱。如果你不听,他也不会恼,只会无声地从书页里渗出悲悯的叹息。你“啪”地合上书,就把一代先哲幽禁在里面。你一下子苍老又顿时年轻。但你忍不住又要打开它,穿越历史的灰尘同他对话。
阅读名著不可以在太快乐的时光。人们在幸福的时候往往读不进书。快乐是一团粉红色的烟雾,易使我们的眼睛近视。名著里很少恭维幸运的话语,它们更多是苦难之蚌分泌而成的珍珠。
阅读名著也不可在太富裕的时刻。阅读其实是思索的体操,富裕的膏脂太多时,脑子转动就慢了。名著多半是智者饿着肚子时写成的,过饱者是不大读得懂饥饿的文字的。真正的阅读,可以发生在喧嚣的人海,也可以坐落在冷峻的沙漠。可以在灯红酒绿的闹市,也可在月影婆娑的海岛。无论周围有多少双眼睛,无论分贝达到怎样的嘈杂,都可忘却。真正的阅读注定孤独,那是一颗心灵对另一颗心灵的捶击,那是已经成仙的老爷爷特为你讲的故事。
16、第 4 段说到“你一下子苍老又顿时年轻”,请根据文意,解释“苍老”和“年轻”的意思。
苍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文章写阅读的感觉“有些像吃”,这与“阅读是一种孤独”,有怎样的关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为什么说“真正的阅读注定孤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6、苍老:指阅读时对先哲曾经的人生岁月的体验;年轻:指阅读后自我获得的精神享受。
17、头脑觅食与头脑阅读都是独立的体验,都是个体的渴望。写作与阅读都会在孤独中饿着肚子,如此才能彼此心灵相通。
18、真正的阅读,需要独处,孤灯和清茶相伴;需要超越,有些不快和饥饿。进而听懂灵魂的私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