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作文拔高专题复习讲义 第8讲 作文拔高立意升格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作文拔高专题复习讲义 第8讲 作文拔高立意升格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8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5-19 14:04: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作文立意升格
1. 能够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使文章感动他人
2. 能够在立意上面提升等级,从而提高作文分数
3. 需掌握的解题技巧
教法指导:给学生适当观看影片中的一个片段,结合老师对影片的介绍,启发学生对影片主题的思考,从而得出从小事中来反映社会的观点,并结合课本中学过的文章来明确今天“以小见大”的课题。
《刮痧》这部电影的故事发生在美国,人物主要是一家中国人。事情是从这家的小孩感冒发烧开始的,因爷爷看不懂洋文,无法拿药给孙子吃,就使用了中国民间常用的治疗方法,即刮痧,就是用铜钱等物蘸水或油在病人的背上刮,直到背部皮肤充血为止。在幼儿园里孩子背部的印痕被老师发现,于是孩子被老师和记者“保护”起来。孩子的家长再也无资格与孩子见面,原因是孩子遭到了家庭暴力,人生权利受到了损害,而且两名激于公愤的记者还将孩子的父亲告上了法庭,由于是美国人不理解中国人的做法,在法庭上中国人与美国记者、法官展开了激烈的辩论,两种不同文化撞击出点火石光……由此引发观众对国与国之间文化交流的深层次思考。
这部电影告诉我们,从平常小事入手常常是达到写作目的重要途径之一。许多深刻的立意都体现在一件小事中。初中基本篇目有很多都采用了以小见大的写法,如《七根火柴》、《社戏》、《背影》、《最后一课》等等,可见,许多作家都是善于观察和描述日常生活中的小事的。我们的生活是由无数的小事组成的,大事也产生于小事,写文章正如吃饼,不可能一口就全吞下一块大饼,必须寻找一个合适的角度、一个合适的切入口、一个具体的题目,从咬第一口开始。写小事,还有利于走出空泛肤浅和文题不一的误区,有利于写深写透,写出个性。
教法指导:老师讲授一种立意技法后,可通过实例进行方法巩固,可选择采用PK或者合作的方式。
一、什么是立意
所谓“立意”是指作者确立文章或作品内容所表现的主题思想。立意也叫中心思想,或称主旨、主题,它是统帅文章的“纲”。立意就是要为诗文确定一个正确、深刻、新颖的主题思想,这是诗文成败的关键。
二、立意的基本要求:
1.立意要有科学正确的价值取向
文章的立意要有科学正确的价值取向,是指立意要符合题意、不离题、不偏题。文中所表现的观点和思想必须符合生活发展的客观规律,符合国家的法律政策、符合人们正确的伦理观念和道德标准,体现出积极向上的健康思想,不片面、不偏激、不灰色、没有低级情趣,让人读后能受到教益。这是作文立意的最基本的要求。从学生的作文实际情况看,完全不正确的立意是很少的,人多数的立意不正确都是体现在“片面、偏激、消极”等方面。但是,也有极少数学生由于认识水平低,缺乏是非观念,有时把一些错误的东两当成正确的来宣扬,如作文题《尝试》,就有个别学生把自己“谈恋爱”、“打架”、“吸烟”等坏行为写进去,并且持肯定态度,这样的立意大错特错。
2.立意要鲜明
所谓立意鲜明,就是文章主题表达明确,不含糊不清、模棱两可。好的文章作者爱什么、恨什么、赞成什么、反对什么,孰美孰丑,谁是谁非,态度必须明确,旗帜必须鲜明。
例如:
火刑
——纪念乔尔丹诺·布鲁诺
一六○○年,罗马。亚平宁半岛上的阳光是和煦的,台伯河水被照得闪闪发亮。雪已经在融化,哪怕远处山顶还是白茫茫的,毕竟是春天临近了。
  一幢灰色石头砌的、顶上盖着铅皮的房子,和周围有着高高尖顶的教堂和宫殿比起来,真像一座坟墓。这就是名震世界的宗教裁判所的囚房。在那个时代,以罗马教皇为首的天主教的权力统治着亚平宁半岛上的各个国家。他们设立了残酷的宗教法庭,专门对付那些发表与《圣经》教义相违背的主张的人。他们把这些人叫做“异端”。
  现在,从囚房的狭小的、隔着铁栅的窗户望进去,可以看到有几个穿着红色、黑色或白色长袍,头上戴着尖尖的高帽子的人,围在一条板凳四周。板凳上捆着一个头发又长又脏、胡子像野草、衣服破成一片片的人。在他脚下,有一锅热腾腾的油,一个穿黑衣服的人把油一勺勺地泼倒他的脚上,每泼一下,他就抽搐一下,并且发出迷迷糊糊的咿呀声。
  “他在说些什么呀?”穿红衣服的人问其余的人。其中一个回答道:
  “他说,高加索山上的冰川,也不能够冷却他心头的火焰。”
  “真是魔鬼一样顽固的人!”红衣主教诅咒着,然后在胸前画一个十字,喃喃地祈祷起来:“主啊,让他扔掉那些可怕的思想吧。”
  ……乔尔丹诺·布鲁诺昏迷过去了,到晚上,他才冷醒过来,脚上像有几千把刀剜割着。铅皮屋顶的囚房,像冰箱一样寒冷。可是,他的心头是热辣辣的,有一种说不出的纷乱、恐怖而又烦躁的感觉在搅扰着他。
  “不,我不反悔!”他轻轻地、坚定地说,“哪怕像塞尔维特一样被他们烧死。我认为胜利是可以得到的,而且要勇敢地为它奋斗。”
  ……
  然而,布鲁诺没有屈服。他对自己说:
  “如果愚昧无知者的法庭吓唬你,企图消灭你的珍贵的事业,你一定得坚忍不屈,不要失掉勇气,甚至于不要退步。有一种会辨别光明和黑暗的、理性的崇高的法庭,真诚的、不可以利诱的证人和辩护者将为了你的事业而再生。”
  ……
  然而他仍然是平静的,从那破裂的嘴唇里,轻轻地,然而清晰地吐出这样几个字:
  “我想,你们宣判时怀着恐惧,比我听到这个判决的时候更大吧。”
  ……
  布鲁诺,他的光辉的名字,始终活下去。他的天才的思想,一一被证实了。科学,昂首阔步地在地球上前进,它以不可抗拒的力量将世界推进到原子时代,推进到消灭愚昧、迷信、落后、偏见的时代,推进到唯物主义彻底胜利的时代。
从立意的角度看,这篇文章好在哪里?



参考答案:无论记叙还是描写,无论抒情还是议论,都饱含了对布鲁诺为坚持科学、捍卫真理而英勇不屈、视死如归的高尚人格和伟人精神的热情赞颂,使人读后感受鲜明,印象深刻。
3.立意要突出中心
“突出中心”是指一篇文章只能有一个主题思想,只能提出一个问题,解决一个问题,全文要围绕这个中心来写,否则就会杂乱无章。有的同学作文时,又想写这,又想写那,结果写出来的文章不是漫无边际,就是有几个中心,其实际上还是没有中心。
例如,作文题《习惯》有个学生在写作时,选取了经常从电视里看高水平比赛这一习惯,表现通过观看足球赛培养爱国情操这一主题,但在记叙这一“习惯”的过程中,又穿插了一大段中日争夺奥运会出线权的足球大赛。
你觉得这篇文章的立意如何?为什么?



参考答案:不好,文章叙写了两个内容,但是中心不统一,在原主题之外又增添了一个新主题,反而冲淡了主题,中心不明确,使人不知所云。
4. 立意要深刻
“深刻”是对文章立意的又一重要要求。从某种意义上说,作文得分的高低与立意的高低是紧密相连的,要想获取高分,就必须在立意的深刻性上下功夫。所谓“深刻”,就是要能穷究物理,深味社会人情。宏观上居高临下,高屋建瓴;微观上明察秋毫,洞若观火。表现事物不停留在一个层面上,应挖掘更深层次的东西,揭示事物的本质,能使读者深受启发、深受教育;或从平凡的事件中看出不平凡的思想光辉,有深刻的意蕴和哲理,充满震撼人心的力量。如《锁忆》一文,记叙了作者与鲁迅先生交往中的几件小事,从而歌颂了鲁迅先生“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伟大人格,表达了对鲁迅先生永远的怀念和深深的崇敬,这样的立意就是深刻的。无论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有了深刻的主题,便成功了一半。
例如:一个初三的学生曾练习过“我很幸福”这个作文题目,他写了几方面的事情,有父母对他的照顾,家里优越的经济条件,有自己的奋发图强,有朋友的鼓励等。
如果让你写同样题目的文章,你会怎么写?将你们两人的文章进行比较,优劣体现在哪里?



参考答案:先不看原文材料是否新颖、典型,就实际的切题来讲,他的材料还是合适的,但是他谈了很多面,却只是一些零散事件的表述,没有突出其中的一点,最后也没有表述中心的句子来强调自己怎么幸福,导致立意不够明确、深刻。
那么,如何才能从“人人心中有”的题材中凝练出“人人笔下无”的主题来呢?以下几种方法对你写作文可能会有所启示。
三、作文最佳立意的方法:
方法一:以小见大
以小见大法,就是以小题材表现大主题的方法,让“一滴水反映出太阳光辉” 。
如:挥洒汗水也是一种幸福
“年轻的我们肆意地挥洒着青春的汗水,我们会痛快地甩头,我们会任汗水流淌,我们品尝汗水的滋味,体味到我们的风华正茂,我们挥洒汗水,为的是让汗水证明我们努力过,我们青春过,我们幸福过!”
你还有哪些立意呢?


放慢脚步也是一种幸福
“放慢脚步,是一种悠然自在的生活态度,放慢脚步,能更好地品味人生的种种滋味,放慢脚步,何尝不是一种幸福?”
方法二:高屋建瓴
所谓“高屋建瓴法”,就是指作文要 “大气”,有高远的立意,有才识,有超越平庸的气概和胆略。
如:失败也是一种幸福
虽然前一次考试考得很惨,被老师批评被爸爸妈妈骂了一顿,但我从中吸取了教训,所以第二次我取得了满意的成绩,得到了家长和老师的表扬,所以我觉得失败也是一种幸福!
失败是通往成功的阶梯,每当我们失败一次便是离成功又近了一步。当你获得成功时,你会发现失败不再是痛苦,而是一笔财富、一种幸福!
教法指导: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说出心中的想法,学生之间进行点评比较
方法三:出奇制胜法
即提出超越常理、违背常规甚至有些荒谬的构想和创意,然后想办法使之合理化,让别人认为合情合理。从而获得新奇独特的感受和心得。
如:离别,也是一种幸福
离别了,我无憾,因为我们曾携手共度那一段美好的青春时光;离别了,我不痛,因为在以后的路上有你们的温暖祝福;离别了,我不哭,因为我幻想着下一次的美丽重逢,那时一定有比现在更完美的你、我、他……离别,也是一种幸福!
你还有其它的立意吗?


方法四:小题大做法
所谓“小题”是指题目比较具体,涉及的范围较小的作文。针对这样的题目,就要对生活中看似简单、平常、琐碎的小事作深入地思考和挖掘,借助联想、想象跳出小圈子,扩大视野,把小题材放到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中展开,透过现象发现本质,从而表现内蕴丰富、思想深刻、给人启发和教育的大主题,达到“一粒沙粒看世界”,“一滴水折射出太阳光辉”的艺术效果。
美国作家奥莱尔的著名短篇小说《在柏林》就采用了“小题大做”的写法。故事发生在缓慢驶出柏林的火车车厢里——场景可谓简单:一位头发灰白的战时后备役老兵,一个因失去了三个儿子而神志不清、机械地重复数数儿的老妇人,面对老妇人指手画脚、嗤笑的小姑娘——人物可谓简单;老兵将要上前线了,正要把妻子送往疯人院,他出来阻止两个小姑娘不礼貌的举止——事件可谓简单。然而作者却将这些“简单”进行组合,并放在“二战”的背景下,其主题自然就深刻起来。虽然作者只是截取火车上短暂的一幕,隐去了所有的背景、过程,但残酷的战争后果,还是活生生地展现在了我们面前。又如吴伯箫的《记一辆纺车》从题目看,只是—辆纺车似乎太小,但作者却把这辆纺车放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年月,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反共高潮,重重封锁陕甘宁边区,想困死根据地这样一个历史背景下去写,围绕这辆纺车写了防线的苦和乐,表现了作者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革命大家庭的温暖。这样,小小的题目就反映了丰富的内容。这样的典范之作还有如《一件珍贵的衬衫》、《一面》、《这不是一颗流星》等等,这些题目表面看都很具体。范围都很小,但经作者的细思考、深挖掘、广联系,都写出了与众不同的见解和深刻的思想意义:或赞美周总理平易近人,严于律己的精神:或赞美鲁迅的伟大人格以及自己所受到的鼓舞;或赞美童心的纯洁、可贵。总之,都是“小题大做”,“平中见奇”。
如何在习作中运用“小题大做”的技巧?
(1)向扩大选材范围。在“感受初三”这个题目中,多数学生笔下的初三生活是紧张
是焦虑、是烦恼,有的是对老师提醒、督促的不满,对父母关心、唠叨的抱怨,但有人却将初三生活定位为“不经几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是通向成功,走向成熟必需的磨练。面对家长的唠叨,一位学生这样写道:“得意时,妈妈的唠叨是善意的提醒;失意时,妈妈的唠叨是一种精神的抚慰;当不该出现的毛病再犯时,妈妈的唠叨又何尝不是一种鞭策,一种激励。”这样的文章在立意上自然就翻出了新意,上升了档次。又如写《让座》,多数学生不是写给老人、病人让座,就是写给妇婴让座,以表达助人为乐。尽管内容真实,但陈词老调,激励作用不大。而有位学生却别开生面,写庆宴上众人给老支书让座,德高望重的老支书又给回乡探亲的大学生让座,情节动人,感情真挚,突出了老支书“尊重人才,尊重知识”的主旨,可以说是独辟蹊径,不落俗套。
(2)透过字面挖掘含义。如以“我爱我家”为题,我们完全可以抛开“家”的固定含义,拓展视野,突破常规,充分挖掘“家”的字面含义,而将可爱的校园、温馨的集体、美丽的家乡、难舍的亲情、亲爱的祖国??纳入“家”的范畴。如此思维就更发散,选材就更开阔,立意就更新颖,写出的文章自然不同凡响。又如以“对手”为话题,多数学生会把“对手”狭隘地理解为敌人,对立面,写自己如何与对手较量,最终成功或失败的故事。虽然情节一波三折,记叙、描写、抒情、议论也比较到位,但给人的感觉总是比较平淡,缺乏底蕴。如果能拓展一下思维,就会发现“对手”不一定是人。比如一心想发表作品,于是优秀作文便是你的对手;你胆小,于是参加公开活动并获奖便是你的对手;你身体素质不好,体育成绩差,于是运动便成为你的对手;各种诱惑也是你的对手。动物也有“对手”,植物也有“对手”,能否通过一种现象来表现它们在与 “对手”竞争中是怎样的求生存,求发展,求壮大的呢?如此挖掘“对手”的含义,便会有“领新标异二月花”之感受,便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欣喜。
运用“小题大做”法作文时,一方面要做到“见微知著”、“睹一叶而知天下秋”,做到想人之所未想,道人之所未道,而另一方面又必须合乎情理,不可牵强附会,刻意拔高文章的主题。如果没有就事情本身所包含的道理作认真细致的分析,只是为点明所谓的意义而生搬硬套,那么就会“拔”得突然,“拔”得生硬,这是为“大作”而“大作”,也是不可取的。因此,“小题大做”要注意让感悟的“活水”从小事的源头自然流出,耍给读者行云流水般的舒畅感,不能有居高临F式的强迫感。如冯骥才的《珍珠鸟》,写了珍珠鸟由害怕人到亲近人的过程,作者在结尾时真切地发出感叹:“信赖往往可以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又如有个学生写以“掌声”为话题的作文时,写了自己登台演讲时因紧张而思维受阻,可听众给予他的鼓励掌声使他勇气倍增,取得了成功。作者在结尾处自然地发出:“是啊,掌声是弥足珍贵的,它不仅使胜利者领略自己人生的风采,更能使失败者看到希望的曙光”的感叹。
总而言之:立意上,综合运用一些方法,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特,人正我反,人虚我实。
【典型例题】
1、以“窗”为题,5分钟内你能从哪些角度立意?
1061720692150012707747000
教法指导: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散思维,窗的功能有哪些?窗内的故事?窗外的故事?立意可以多种多样



从实立意:如窗的功能:能透进阳光、新鲜的空气,挡住寒流,成为美丽的装饰;窗内窗外的故事;窗的种类,窗的风格、四季之窗、 ……
从“虚”立意:如心灵之窗;童年之窗;生命之窗;社会之窗;建筑之窗、艺术之窗、科学之窗……
教法指导:根据实际情况,通过竞赛的互动方式进行,并给予学生相应的鼓励与表扬,选题也可根据考情进行适当调整。
1、请以“我的选择”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定立意,自选文体,全文不少于600字。
备注:课堂时间有限,在下面横线处写出你的立意即可。





教法指导:教师可以首先让学生解释醒的含义有哪些,然后进行引导。
“醒”字含义丰富,可以理解为“醒悟、觉醒、警醒、唤醒”等。醒是人们现实生活中,因某个(些)人、某件(些)事、某种事物的触动而生发感悟的过程,“醒”是一个人的认识由模糊到清晰、由肤浅到深刻的提升过程,是一个人学识、品格、信念……自我完善的过程。
范文:
我的选择
我们的人生,是一次又一次的选择的累积,面对人生的一次次选择,我们应始终保持一种乐观的态度、一种炽热的努力、一种坚毅不屈的心灵,我们的人生才能开出绚烂的花朵。
自从踏入初三,已经记不清自己有多少的次的失败了,想起往日父母那永远竖起的大拇指和老师殷切盼望的眼神,又一次泪眼朦胧。
又一次来到家附近的那片草地,每次不开心,那个充满孩童欢声笑语的地方总会给我带来些许的快乐和惬意。可是今日花儿失去了往日的芬芳,树木失去了往日的葱茏,一切景物在我的眼中都失去了生机,有的只是衰败和死亡。
  懒懒地躺在草坪上,眼前的棵棵小草显得那么枯黄。它们为了躲避太阳的照射、大雨的冲击,为了一时的安逸而躲到树下,享受转纵即逝的快乐,本以为会茁壮成长,然而却日益枯黄。“唉,我的命运现在不是和草一样吗?没有生命活力,全然没有了往日的斗志昂扬,就如老态龙钟般活在这个世界上……”
  我走出树林,准备就此沉沦下去,出人意料的是,我的眼前竟出现了点点新绿——那是一片充满生机的小草,这是用生命和信念支持绽放出来的绿!太阳的曝晒,它们没有躲避;大雨的冲击,它们没有退缩。它们知道,拼搏进取是实现自身价值的必经之路。所以,当困难来临时,它们没有像同伴——枯草那样躲进树林,也因为这样,它们才放出了生命最灿烂的光彩。
  小草的颜色是自己选的,面对挫折时退缩是它们选择了黄色,面对坎坷时的奋进是它们选择了绿色。的确,不管怎样每种草都会度过一次生命的轮回,但绿色代表着生命,代表着生机与活力,绿色更能实现生命的价值。
  人生也是这样,在生命中选择黄色,代表着沉沦、一蹶不振,选择绿色则代表着奋斗,永不言弃。我突然发现自己不再迷惘,我要努力像小草般让自己放出绿色的光芒!
  因为小草,我开始我努力学习,累时,迷惑时,厌倦时,想放弃时,我就会想想那绿草在烈日照射下傲然挺立的景象,就会想想那绿草给我的精神力量。于是我便决定,既然选择远方,哪还怕什么风雨兼程。经过我不懈地努力,终于让我尝到了成功的快乐,原来我也可以绽放出生命中最美丽的色彩。
  生命的颜色是由自己选择的,我决定选择绿色,因为它意味着生命活力和自强不息……人生的每一个选择,也许都会决定我们的未来的道路,所以,当我们决定时,问问自己:我的选择,是对的吗?
你的点评:



教法指导:以学生自我总结为主,TR根据教案中的总结进行引导为辅,为本次课做一个总结回顾;总结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如画思维导图、默想回忆、抢答形式等。
一、本节课的知识收获:
1.立意的标准
2.肖像描写注意点
二、本节课的方法技巧收获:
作文最佳立意的方法:以小见大、高屋建瓴、出奇制胜法等
(包含预习下次课相关专题和复习本次课内容两部分,每节新课前教师对作业进行批改与讲解)
一、巩固练习
请以“出错”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体自选(诗歌除外)。②600字以上。③文中不能出现考生的姓名和所在学校名称。
范文欣赏:
出错
“啪”的一声,手中的碗被我重重地摔在了地上,饭菜与碗的碎片混合在一起,洒满了一地。我也残忍地将妈妈的那颗心摔碎了,我像一只失去理智的野兽,破门而出……
  晚秋的风冷飕飕地吹着,可心中却有一股热浪在翻滚,刚刚发生的种种情形不断地在脑海中闪现。
   带着一星期的疲惫,风尘仆仆地回到家中,妈妈早已精心地为我准备了一桌可口的饭菜。橘黄的灯光笼罩着小屋,桌上的饭菜散发着诱人的香味,显得非常的温馨。我胡乱地拨动着盘里的菜,一副挑三拣四的样子。妈妈只是一愣,也没有说什么,继续吃饭。突然,妈妈问了一句:“最近学习吃力吗?”我只是应付式地回答了一句:“还行!”语气中带着几分生硬和不耐烦。我的这种态度引起了妈妈的不满,妈妈说了我几句:“你这是用什么态度在跟我说话?每个星期回来,都把脸一绷,你摆给谁看?”
  妈妈的几句话点燃了我心中那根存积已久的导火线。十五年来,我第一次对着妈妈大吼道:“我就是摆给你看的,你根本一点儿都不理解我心中的苦恼,只会说那些听了耳朵生老茧的话。”我第一次摔碗,第一次破门而出……
   风依旧在吹,心中的那股热浪也渐渐平息。冰凉的风吹来,让我冷静了许多。我总是一味的埋怨妈妈不理解我,可是我又什么时候向妈妈说过我的心事呢?每次, 妈妈见我心情不好,总是关心地问我遇到了什么麻烦事,我每每总是应付了事地敷衍几句。我只知一句句地埋怨妈妈不理解我,却忽略了妈妈眼神中淡淡的哀愁……
  这一刻我才知道自己是多么的残忍!我一次又一次用冷漠去刺痛妈妈的心,可妈妈她总是把无限的痛楚都埋到内心深处,依旧悉心地照顾着我,一次又一次尝试着走进我的内心世界,可我给妈妈的永远是一扇锁得紧紧的大门。
  “我错了,回家吗?”我犹豫了,刚才我那样冲动,妈妈会原谅我吗?风吹动着树叶,发出“簌簌”的声响,好像在催促我回家。
  “回家吧!去向妈妈道歉!”心里不停地对自己说。我不由得加快了脚步。渐渐地,我看见房屋前透出的诱人的灯火,似乎已感觉到妈妈的那份焦急……
  一次出错的叛逆,让我重新拾起妈妈那份沉甸甸的爱。
你的点评:



点评:文章写了作者与妈妈之间的一次争吵,争吵后我摔门而出,在路上徘徊的时候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来表现出文章的主旨。文章的亮点是借环境描写表现情感。用晚饭前家里的温馨反衬自己的烦躁。夜晚的静谧来烘托自己内心的苦楚和反思。文章的重点是自己离家后自己的心理描写,从烦躁不解到犹豫到回家,把自己出错的过程表现出来,用自己的认错来给自己的出错做个结局。文章的表现主题的方式新颖,但文章的语言需要雕琢。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