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作文拔高专题复习讲义 第2讲 文章审题立意要求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作文拔高专题复习讲义 第2讲 文章审题立意要求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2.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5-19 14:02: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4讲 文章立意要求
1.了解审题上普遍存在的误区,懂得规避这些误区的方法。
2.字斟句酌,把握题意,学会审题立意的技巧。
教法指导:
结合上节课课后预习,完成练习。可以合作,生与生相互讨论、探索,也可PK,谁说的最准确。比一比谁是答题王!
2、教师用导入环节,与学生通过故事进行探索、思考。可PK、讨论,激发学生互动、探究的兴趣。
从前有一位画家,爱画山水画。朋友请他画一幅青松图,他画了一棵挺拔的青松,色彩鲜明,主题突出。后来他想:松树和柏树是同科植物,如果画上柏树就更好了。于是又画上柏树。又一想:再画上竹和梅,不就成了“岁寒三友”吗?于是又挥笔画上了竹和梅!画着画着,他又想:有松需有山,有山必有石……当他把这幅画送给朋友时,朋友怎么也看不出这幅画要表现什么。
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呢?
一个作品只能有一个主题,如果这也想表现,那也想表现,结果往往让人摸不着头脑。
教法指导:
1、专题知识梳理模块有部分会出现重复,请大家采取灵活的策略来处理本部分。例如学生基础较好,老师可采用回顾式、提问式等方式进行知识梳理。
2、注意知识梳理时尽量不要完全复述教案,多使用一些联想和简单、直白的语言,便于学生理解。
3、注意和学生的交流互动,每个知识点讲完,随时关注到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自己的讲授语言。其余部分,可根据课堂学生程度和进度,略讲。
【知识梳理】
一、误区会诊室
1、不明题眼
我们常说“据题辨眼”,即从题目中找出写作的重点,这个“重点”就是“题眼”。应试作文的题目中往往暗示了重点写什么,有些考生在审题时,忽略了这些暗示。
如中考作文《改变了我》这个题目的题眼是“改变”,这就决定了在写作本文时“改变”之前的情况是次要的,而“改变”之时和“改变”之后的情况是主要的,要详写。如果反之,就偏离重点了。
要克服这种重点偏离的毛病,关键是要明确重点的内容,略写别的部分作为铺垫烘托,来突出详写的部分。一般地,题眼总是处于题目的逻辑重音位置上,也就是我们在默念题目时,自然感觉到的那个最响亮的字眼。
如《同学,你不能这样》,中心词是“不能”,那么重点是要论述 (为什么不能)。又如《生活告诉我》,中心词是“生活”,首先要理解“生活”的含义。在这里,“生活”是指自己亲身经历或耳闻目睹的人和事,这些人和事告诉了“我”什么?“我”又从中悟出、提炼出什么道理来?因此,这篇文章要写成 (以叙为主、夹叙夹议)的文章。
2、站位不准
在审题时,考生往往会出现主次失衡、角度失准的失误,我们称之为“站位不准”。
一是主次失衡。指文题要求表达内容较复杂时,由于作者对题意理解不周,未从整体着眼分清主次,致使作文主次失衡,不合题意。
如以《父辈》为题作文,有的考生在审题中有闪失,作文中只写了父亲,“辈”这个主体就明显不足了。“父辈”是个群体性的概念,以此为对象就不应只写其中某一个具体的亲人,而应着眼于“我”父亲一辈的人们,把父亲一代人的 (某些共性或普遍性的事物)写出来。
二是角度失准。审题时,对题意把握失准,着眼点、思考点有误,人称使用不当,或角度弄错。明明是正面写的题目,文章却站在反面来写,或者反之。
如文题《发生在家中的一件趣事》,有位考生写一位老师儿子“失踪”的事,“惊险”有余而“趣味”不足。作文题目限制发生的趣事“在家中”,所以文章宜用第一人称,以“我”的眼光去叙事,而该文以旁观者的口气来叙事,显然采用的角度失当了。再如《我经历的一次小波折》,这是一道中性命题,可有的考生从反面角度,把它当作“挫折”来写,结果当然只能得低分。
要克服站位不准的毛病,最好的办法是在写作之前确定好角度,然后再动笔,就不会出现写写停停、有悖文题角度的现象。
如要写《我心中的灯》。“灯”是一种寓意,比喻在“我”失望、痛苦或迷失方向时给过“我”_______(温暖和帮助、指引“我”前进方向的人和事),因此应从正面来行文。
3、厚此薄彼
一是只重材料、不顾标题或只重标题、不重材料。考生面临既给材料又给题目的作文时,忽略哪一方面都是不切题意的,必须要二者并重。
二是只重题目,不顾要求。要求是对文章的限制性文字,一般有表达方式、文体、字数等方面的要求,考生因审题不周,忽略要求,结果写好的作文不尽合题意。
4、挖掘不够
有些题目的命题意图,并不在外表,而在深层或题外,考生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寻觅题外之意,倾听弦外之音,这种命题,一般文字简洁,没有什么提示,审题失误率也最高。
如《心愿》、《意外》、《温暖》、《书声》等题目,以《心愿》为例,是谁的心愿,是什么样的心愿,是一个还是几个心愿……可任选一个方面来写,但重点写为什么有这样的心愿,这才是深层内容,才是题外真意。可是有的考生,只静止的写有个什么样的心愿,极力渲染“心愿”变成现实的心情,对为什么有这样的心愿的原因却写得很少,虽也能扣题,但只抓住了题目的外表,而影响了文章的深度。
又如文题《村边的那座小桥》,有位考生写自己四岁时在桥上玩耍不慎落水,后来在大人的鼓励下重走过那摇摇晃晃的小桥,也不怕它了,结尾写道:“昔日的小桥如今早已不在了,伴同我那次的落水一起成为了历史。”就桥写桥,在审题时未作深层的审视和思考,未能赋予文章以深刻的内涵。如果能从中悟出点如“昔日的小桥成了我人生的一个起点,我学会了不断的尝试”的哲理,文章就有了深度,就有了“闪光点”。
二、审题立意的几个原则。
1、立意求新
所谓立意求新,就是用自己独到的眼光,独特的思维,去发掘材料蕴含的时代意义,构思出具有时代气息的中心思想。是指文章有新意,要有新鲜感和现实感,力忌空话、套话。首先要观点新、选题新。就是要有新的思想、新的见解、新的观点。
如有人就《黔驴技穷》写了篇读后感,大胆也是提出该文的本意“不是嘲讽‘驴’,而是讽刺人,嘲讽那‘船载以入’的‘好事者’”。此观点可谓“新”了。
其次是角度要新。即使同样的主题,同样的背景,同样的事物,如果能够不落窠臼,那么一般的“俗”材料往往也能写出有新意的文章来。
运用立意求新法,还可以写出具有时代特色的文章。
例如:《真没想到》一题,有位同学这样写道:
邻居王叔叔原是一家工厂的一位科长,工厂倒闭后,他也下岗了,原本欢乐的家庭笼罩上了阴影。几个月后,和他同厂的工人大多自谋到了职业,可王叔叔却放不下架子去谋职,整天在家唉声叹气,愁眉苦脸。可有一天放学路上,我到路旁新摆的自行车摊旁修自行车,没想到摊主竟是王叔叔。王叔叔还笑着说:“我又上岗了。以前爱面子,现在想通了,只要靠双手劳动挣钱,都光荣!”
这篇文章由王叔叔的“下岗”到“上岗”,反映了人们就业观念的转变,具有浓厚的时代气息。 
2、立意求深
  所谓立意求深,就是以小见大,从日常生活的小事中发掘出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主题。
  如朱自清的《背影》,父亲为儿子买桔子这事可谓小,但作者能从中道出“父爱”这一感人的主题。而《平民总统孙中山》一文的作者马庚存,也就是通过记叙孙中山先生日常生活的六件小事,赞扬了孙中山先生身体力行做人民的公仆这一伟大而优秀的品行。
3、立意求明
立意“明”,是指文章的中心要明确,不能含糊不清。
某年全国高考作文题是:“以‘尝试’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700字”。这道题考生可以放手写自己各种各样的“尝试”。但不少人只从皮毛上理解“尝一尝”、“试一试”的表层义,忘了选材的重要性、倾向的明确性、主题的深刻性,仅仅停留在小学生的写事记人阶段。《尝试》选材强调积极、主动、健康。虽然“尝试”的内容可以是多方面,但应当是 (有目的性的实践活动),实践出真知,长才干、长见识,可以说是共同的主题。
如何才能在应试作文中立意取胜,简言之,就是“立片言以居要”,使立意明确;深入思考,使立意深刻;发散思维,多方联想,使立意新颖。
【典型例题】
教法指导:
教师引导学生,可以以小测验形式,随堂考察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可以讨论合作,完成题目;也可以生生PK,比一比谁是答题王!
2、针对学生不会的题型,教师需要趣味解答,也可让其他学生当小老师,进行帮助解答。
以《你是我心中最美的风景》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你怎么分析这个题目?你打算表达什么样的主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文:
你是我心中最美的风景
当我背靠着墙壁时,母亲手拿着书,用书背轻轻地放在我的头上,尽量与墙壁保持垂直。我在那里耐心地等着,等候着母亲为我量身高,我知道,这能给她一点欣慰感,所以我尽量站地直直的。待她对好后,便用一支笔在墙上深深地来回划着横线,嘴里时不时地念着:“长得比妈妈都高了......”画好后又凑近墙面,把墙上以前所画的痕迹仔仔细细地看了一遍,嘴角时不时可以看到欣慰的一丝笑容,像一个雕塑家正在欣赏自己的雕塑作品。
这时,我发现了她的白发,密密实实的夹在昔日的黑发中。我努力地想去数清它,可它早已是我英语单词中的不可数名词。不对呀,我分明记得昨天我还牵着她的手,抬头望着她,望着她美丽的面庞,望着她华丽的黑发,在她的怀里撒着娇,那时的她,是那样的美丽,那样的炫目。可是怎么一转眼却已换做母亲抬头仰望我了。那张略显沧桑的脸庞,满怀期望的眼神。让我至生难忘。
我不禁回想起那顿饭,有我最爱吃的红烧牛肉,我伸出筷子夹起了一块肉,尝了一下。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东西。
“妈,这牛肉少放了点什么东西吧?味道没以前好了?”我大声的嚷嚷着,对着正在厨房里忙碌的妈妈责怪着:“不好吃,我不吃了!”“少放了什么?”妈念着,努力的回想起来。“少放了……?”“哦,花椒油!”“对的,起锅时没放花椒油!”妈终于想起来了,满脸愧疚的表情,让人忍不住想去抹平!
怎么了,母亲无声无息的老了。她用她的青春雕刻着我们。她对我们的爱就像那美丽的风景,永远地映在了我们成长的路上。可让我惭愧的是,我平时的日子里总是忽略着这道美丽的风景。我天真地以为妈妈会像我每天上学路过的那棵桂花树,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随着季节散发着她的迷人的身姿和芳香。我只是恣意地享受着。从不付出。
母亲,我错了,我会记得用我的爱去维护着您的时光。我会认真刻苦的成为你骄傲的雕刻作品。让我和您一起,成为我们彼此心中最美丽的那道风景!
【巩固提升】
教法指导:
1、教师引导学生,可以以小测验形式,随堂考察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可以讨论合作,完成题目;也可以生生PK,比一比谁是答题王!
2、针对学生不会的题型,教师需要趣味解答,也可让其他学生当小老师,进行帮助解答。
浦东新区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抽测试卷作文题

以《让我陶醉》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你怎么分析这个题目?你打算表达什么样的主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文:
让我陶醉
书,一个让我茶饭不思的东西。但我却不记得它是何时走进我的生活中的。
只是记得,每当我看到我的书架上的书东一本西一本时,就很失落,直觉反应就是马上跑到书店去买一大捆的书回家,把它们放到干瘪的书架中。看到书架里满得再也挤不进一本书的时候,我那失落的心就会马上得到满足,紧皱的眉头也会松开,脸上露出非常非常满足的笑容。就在那时,我不知不觉地陶醉在其中,眼前模糊了,进入到了书的海洋。那一本本封皮漂亮的书让我爱不释手,痴痴的笑容流露在脸上。爸爸把我摇醒,我揉揉眼心里庆幸没把爸爸也看成一本大书。
爸爸看了看书架上的书,叹口气说:“怎么总是往回买书,却把书摆在架子上不看?”我无言以对,一种不满的心理在我思想里萌发。“书最重要的是它的内在,你不看它,它便失去了它的价值,书它会哭泣的!”爸爸说完,拍了拍我的肩膀。我不知道爸爸是什么时候走出我的房间的,我的思绪好乱,我爱书也有错吗?爸爸您不是也经常买书吗?
我吃不进晚饭,便早早地躺在床上,脑子里全是爸爸的话和我的不满。我看到书架上的书在哭泣,有的跳下来和我告别,说它们要重新找主人,找一个懂得它们价值的主人。我哭了,泪水流过我的脸庞。我突然睁开眼,看到书还在书架上静静地立着。我心痛地抚摸着它们,想起爸爸每次买回书以后那彻夜不息的灯光。
第二天,一大早我就抱着书读,谁知一读进去我就被一篇篇文章、故事所吸引了,感到我也成了书中的一个人物。咦?怎么,地震了吗?我抬头一看,是爸爸在抓住我的肩膀前后摇晃。爸爸笑着说:“吃早饭了!”
我回头看看书架上的书,它们仿佛绽开了灿烂的笑脸,它们的笑容真让我陶醉。
点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教法指导:
教师引导学生,可以讨论合作,完成题目;也可以生生PK,比一比谁是答题王!
针对学生不会或不熟悉的题型,教师可趣味解释,也可让其他学生当小老师,进行帮助解答。
3、注意:此部分考察学生对知识点的学习情况和熟练度,教师根据学生情况,把控答题的进度,营造出课堂的紧张度和刺激感。
请以《礼物》为题,写一篇字数为600字左右的作文。
礼物是人人喜爱的东西,它不仅具有意义,也带给人们无形的情谊,有形的礼物固然令人欣喜,无形的礼物更值得珍惜,如亲情、友情、或来自陌生人的关怀,都是无价之宝,你有没有受到过特别难忘的礼物呢?

你怎么分析这个题目?你打算表达什么样的主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文一:
礼物
幼时,我曾住在老家的大厝里。那是一个很美丽的房子,前院种菜后院养鸡鸭,我常像个疯丫头似的光着脚丫子从远远的一角冲到祖母身边,再一下扑进祖母早已张开的双臂中。然而大厝留给我最难忘的回忆并不是这些,而是那个曾住在邻屋的男孩,以及他送我的那最美的礼物。
他不太与人交往,但却很乐意带着我玩。那时,一个面阳的山坡上,两个小小的人影映在大片茵茵芳草地上,一切都绿得那么舒心。他可是费了千辛万苦才把小小的我“拎”到这个地方,两个人都累得够呛,一屁股坐在草地上就不想起来了。好一会,他才指着一株花对我说:“瞧,它们在为春天放歌呢!”我好奇地凑上去看,正思索着它们在唱什么歌,却看到了几只蚂蚁,于是厌恶地躲开了。他笑了。我心里不服气,撅着嘴问他笑什么。他指指花儿和蚂蚁并不作答。只见蚂蚁们正在费力地拉扯着一个小籽儿。几只蚂蚁齐心协力,在它们整齐划一的步伐下,小籽儿一点一点地挪动着。这一切就发生在娇嫩的花瓣上,花瓣颤抖着,在“重击”之下费力地开放。“所有的生命都在为自己的生存而努力坚持,它们都是可爱的,不是吗?”小小的我并不能完全理解这句话,但在幼稚的心中,一种对生命的敬畏之心油然而生。那时的我并不知道,这个晴好下午的一句话,会对我造成多大的影响。它是多么美好的馈赠。
后来,我到城里上小学,日益丰富的生活让我逐渐疏远了他。但我偶尔回老家去时,他还是一样带我玩。一天,他跟我一块儿去了河边。本是夏日,河边却出奇得凉爽。正值汛期,河里的水很湍急,水流绕着无数光滑的石头快乐地旋转,一圈又一圈,消失在视线尽头。在沙滩上,我们用手建起了一座城堡。他说:“这个城堡里住着一个公主,只要你心地善良,她就会帮你实现愿望。”我开心地笑了。他又说:“其实就算没有这个公主,你的愿望也能实现,只要你用善良的心祈祷、憧憬,一切都会好的。”当时的我并没有太在意,但正是他的话,让我养成了诚心许愿的习惯。那时的我并不知道,这个清爽夏日的一句话,会帮我度过多少难关。它是多么美好的馈赠。
再后来,繁忙的生活让我再没与他主动联系过,甚至逐渐淡忘了他的存在,直到他突然离开了这个城市,只留下一块带着白色条纹的灰石头和一张短短的纸条。纸条上写着:“这块石头是我在我们曾去过的河边找到的,那白色的条纹很像一个笑脸,我把它留给你,希望它能给你带来快乐。”我摔了石头,扔了纸条,又哭又闹。我才不要这个破礼物!我恨他就这么一声不吭地走了!
时至今日,偶然看到那块石头,昔日的一幕幕浮上眼前。那块石头,确实是个微不足道的礼物。但它背后,是这么多年来,他在我不断成长的心灵中播撒下的一个又一个真善美的种子。他教会了我如何去欣赏,如何去尊重,如何去憧憬,如何去爱。这才是他送我真正的礼物。我这才发现,我对他的“恨”,其实早已被感动与理解替代。
如果有机会再见,我好想亲口告诉他:“谢谢你,这是我收到的最美的礼物。”
例文二:
礼物
一年一度的生日又到了。
一盒彩笔,一条手链。我望着面前的礼物沉吟着;姑姑送的彩笔符合我作为一名学生的需要,姐姐送的手链则恰好迎合了女生爱美的心思,她们母女送出的礼物让人挑不出一丝错,配合得真好啊!我抬头对着姑姑与姐姐粲然一笑:“谢谢!”“你喜欢就好!”姐姐的话也不知道是不是客套,我看着姐姐盈盈的笑脸,心中平添几分苦恼,姐姐的心中是否有些期待呢?
十一月转瞬就到了眼前。
我闷闷不乐地撕掉十月的日历,每一声清脆的“哗”便意味着新的开始——新的麻烦再一次向我扑面而来。
愁云惨淡万里凝,几人欢喜几人忧。
我站在收银台旁举棋不定,手中攥着的项链紧了又松,几番思量,方才决然地将它放归原处,转入旁边的一家文具店。
我在花花绿绿的本子中流连,拿起了这本,又放弃另一本,左挑右选,最后手中空空如也,无奈,咬咬牙,随便选了一本,付钱走人。
公交车聒噪个不停,一辆一辆地从我面前滑过,左等右等就是没有我要乘的那一辆,殊不知是我只顾盯着手中的本子懊恼,而错过了一辆又一辆。每一年亲朋好友的生日我都希望送出令人满意的礼物,然而却总是错过了一次又一次。
我最害怕的日子终究还是来了。
我有些坐立不安地坐在姐姐的对面,硬着头皮递上了自己的礼物,“谢谢”。姐姐回答得很快,嘴角的弧度是标准的仰角。我忐忑不安的盯着姐姐拆开礼物的手,玉葱般细嫩的手此时叫人生畏,终究还是打开了,我偷眼看着姐姐的脸,虽然变化不大,我还是发现她的笑容有些僵硬,一瞬间,我的心凉了。“谢谢。”姐姐再一次道谢,脸上依旧是礼貌的微笑,我听得出这一次的语气明显平淡了许多。恍惚间,我似看见无数相似的神情和语言,那接到礼物时眼中雀跃的期待与看到礼物时强笑的容颜,那愉悦的声调和礼节性的道谢,每一次,最失望的人,是我。
投其所好,是送礼物的首要,而囊中羞涩和对对方的不了解是我犯错的根本原因,一个接一个的生日已让我疲于应付,真挚的祝贺已变成无奈的客套。
何日才能终止这种无休止的纠结?
仰天长叹,唯有暂忘。
例文三:
礼物
春天,我种下了颗石榴树,花农告诉我它能结满枝头的石榴,个大红润籽饱满,想得我垂涎欲滴,欣喜若狂,就高价买下了它。
大概是刚来我家,不习惯吧,只见石榴树病怏怏的,于是我加紧浇水施肥,渐渐有了起色,它抽出了新芽,令我欣喜不已,仿佛看到了一颗颗硕果结满枝头,嘴里也有了莫名的酸甜味,我太想得到它因为我的悉心照料而送给我的“礼物”啦!
所有风暴的前奏都是风平浪静。一个季节过去了,石榴树只是一个劲的长叶,没人觉得这茂盛的植物准备结果。我查阅了有关资料,令我失望甚至愤怒的是无论从叶子形状、枝头长势来看,都证明它是花石榴,不是果石榴,花农诱人的话在我耳边响起,是个骗子!这石榴只会开花,不会结果。我的石榴梦泡汤了,永远也无望得到作为回报的礼物了。如果书上说得没错的话,夏天它就要开花了,我偏不理睬它,自生自灭去吧!
这个夏天骄阳似火,酷热难耐,雨水倒是充足,就是太阳过于兴奋,晒出去的棉被尽有一股焦味。但是石榴树依然青着,我不甘心,特地为它“修剪”了一番,每个地方都得到最全面的蒸发,叫你不回报我礼物,我也不让你痛快!
过去了一些日子,几片石榴叶开始枯黄,我幸灾乐祸,宣称再也不管它,直到秋天它变成干木棍。
已经夏末了,早上起来嗅到了一阵奇异的芬芳,一个念头闪过,难道石榴开花了?
说起来真的把它淡忘的差不多了。我仍在怀疑,冲了出去。眼前的场景再也不能用惊呆了来形容了,扭曲的枝干大大小小镶嵌了几十颗鲜红的宝石,在我看来是如此的刺眼。花的长势随意,每一朵却都倔强的绽放着,真是红润娇艳刚硬至极。
“这花开晚了”妈妈说,但我却不那么认为。对于它来说一点也不晚,我知道这每一朵里都藏着辛酸。石榴送给了我最好的礼物,它的名字叫“坚强”。石榴可以在艰难困苦中完成梦想,这种坚强我为什么不能有呢?
例文四:
礼物
小小的我,坐在外公的自行车后座上,抬头看见他染成黑色的头发。我说,别人的爷爷头发都是白色的,你干嘛要染成黑的?他说,黑色的显得年轻啊。
外公黑色的头发上面,是深蓝的天,天上有一个月亮。我看着月亮在移啊移啊,竟然和我一起走。我从树的这边到那边,月亮也从树梢的这头到了那头。我在路上看到了月亮,在家的阳台上也看到了。静静的天幕中唯有那静静的月亮,散发着淡淡的,安详的月光。我觉得无比幸运,因为那唯一的月亮很爱我,不然又怎么会只跟着我一起走。我很自豪地对外公说起这事,他只笑笑说,对啊,月亮怎么老和你一起走呢?
等我长大了些,我知道并不是这么一回事,心里曾失落了一阵。不过很快,我也不常看月亮了。我有作业,课外班,我有故事书和喜欢的明星。练琴常在眼泪中度过,还有我和外公的争吵。“明明就是这样弹的,你又不懂!”“这个拍子不对吧,我看看,一二三四……”“我再弹三遍就不弹了!”“五遍”“那……四遍!”
外公戴着老花镜数着五线谱的每个音符,把他们一个一个译成简谱,来看我有没有弹错,每个和弦都在表中吃力的寻找对应的音符,手指在他陌生的五线谱上一点点移动。我总不愿同学看到我的琴谱。不过对此,外公总对别人骄傲地说他会教我弹琴,而我每次都义正辞严的说他教不了我。
真的,后来,他就无法再把繁杂的音符译成简谱。再后来,他也数不了越来越难的拍子。再后来,我会自己去上课,再不需要他在一旁做笔记,然后回家陪我练琴了。
我对外公每次在我外出社会实践的时候把包塞得很满的行为很反感。外出的前一天晚上,他往里放东西,我往外拿,次次都是如此。
生日,又和过去一样,一个有三朵花的白色的奶油蛋糕和一桌子的菜。长寿面换成了我喜欢的卤面。每个人要吃两个鸽子和两个鹌鹑蛋。
晚上少有的出去散步,小妹突然很惊喜的说,哈,月亮跟着我一起走啊。
我抬头看月亮,还是静静的,安详的月亮。月亮下,黑色的头发已经全白了。我问外公你怎么又不染了。他还是笑笑说,不染啦不染啦。
那一刻,我看着天上的月亮,它好像就那样静静地在天上伴随着我,守护着我。我顿时明白这是怎样的一个礼物,没有太多的惊喜,就像月亮只有淡淡的光;总会被我们忽略,就像月亮在白天会被太阳遮挡;却也是永远都在,无论是否看见,是否记得。
我也笑笑着对小妹说,对啊,月亮怎么跟我们一起走啊,月亮一定很喜欢你啊。我带着月亮送给我的,月光一般最美的礼物,一直走下去。
例文五:
礼物
让每一个礼物都托载着衷心的祝福,去看那带着露珠的花苞迎着阳光开放。
——题记
小学时的我,最不喜欢捐钱捐物。清楚地记得那一次,又要给希望小学捐书,还要求是八成新的,引的大家怨声连天:
“又要捐书,前儿不刚捐的吗?”
“老是捐书,我自个儿都没书看了。”
“还要八成新的干嘛?穷娃子,有书看就不错了,还不一定看的懂哩!”
我自然也不乐意:“唉,天下穷人咋这么多?要捐钱,也得找个百万富翁,找我们干什么,我们又不富裕。”
回到家,打开棕红色的书橱,我蹲下身,看着最下层那些已泛黄的书。它们已被我冷落多时,如今,却真像一位位昔日的朋友,百般地舍不得。一想到它们再也不是我的了,怎么都觉得十分别扭,就这样失去一本书了?
在千挑万选之下,我终于抽出了一本《三字经》,“这本书没有用,而且我还有另外一本,牺牲一下吧。”
第二天,同学们各自带了书来,只见讲台上多了一个黄色的纸箱,我们一个个走上前去,将书轻轻地放入箱中。我念念不舍地望着那本《三字经》,它静静地躺在箱子底,准备运到那遥远的地方,我失落地叹了一口气,走了下来。正呆呆地出神,只见一位同学抱着两本崭新的词典,同学们一下子议论起来:
“这么好的书就这么捐了?”
“你脑子有病吧,这书去了可回不来呀!”
连老师也十分惊讶,投去疑惑的目光。
在众多目光下,他端端正正地把书放到了箱子中,可以想象,那一定是这些书中的一个亮点。他冲大家一笑,诚恳地说道:“这书是我昨晚和我老爸一起去买的,我希望收到它的孩子能和我们一样快乐地学习。”
我们相对望了一眼,而后,台下想起了雷鸣般的掌声,许多人的脸上同时挂满了惭愧,当然,也包括我。
那天晚上,我再一次在书橱里挑选着书,这一次,我取出了我的最爱——《狼王梦》。这是我上个月才买的书,现在,我决定把它送出去。我闭上眼,祝福着:愿收到这本书的人同我一样喜爱它,同在一片蓝天下,让我们快快乐乐地成长。
世界上最美的礼物莫过于一个真心了。是那两本厚厚的词典,改变了我,使我明白:赠人礼物,不仅仅是形式上的表现,更应该以心换心,也正是如此,能让别人涌出欢笑的礼物,才是我们真正挑选的结果。
点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法指导:组织学生总结收获,可一起讨论总结,也可分别总结分享。主要以学生自我总结为主,TR进行引导为辅,为本次课做一个总结回顾;总结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如画思维导图、默想回忆、抢答形式等。教案中给到重难点/易错点等的总结条目。)
1、请大家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边绘画边回忆今天学习的答题技巧。(画大树型、动物形状等进行梳理都可)
2、请口头总结一下本堂课学到的相关题型的答题技巧。
巩固练习
1、如果以“礼物”为题写一篇作文,你打算写什么?请用50字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以“让我陶醉”为题写一篇作文,你打算写什么?请用50字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下节课预习
1、下节课主题:《辨析词义、体会词语的语境义》
2、预习作业:
例文一:
优点零
毕淑敏
一位专门从事儿童心理研究的朋友告诉我,他发给孩子们一张表,让每人填写自己的优缺点和美好的愿望。孩子们很认真地填写好了,把表交了上来。他一看,顿时傻了眼。
很多孩子填的是——优点零,愿望零。
我对世上是否存在没有优点的成人,不敢妄说。但我确知世上绝无没有优点的孩子。我或许相信世上有丧失愿望的老人,但我无法想象没有愿望的孩子将有怎样枯萎的眼神。
不知道愿望和优点,这两样对人起激励作用的要素,假若排出丧失的顺序,该孰先孰后?是因为丧失了愿望,百无聊赖,才随之沉没,成为没有优点的少年,还是一个孩子首先被剥夺了所有的优点,心如死灰,之后再也不敢奢谈一丝愿望?也许它们如同绞缠在一起的铅丝,分不出谁更冰冷僵硬?
没有愿望,必是一个死寂的世界。孩子不再期望黎明,因为每一天都被功课塞满,晴天看不到太阳,阴天闻不到雪花,日出日落又有何不同。不再留意鲜花,因为世界一片苍白,眼中暗淡了温暖的色彩。不再珍视夜晚,因为厚重的眼镜遮挡了星光,即使抬头也是泪眼朦胧。不再盼望得到师长的嘉奖,因为那不过是成人层层加码的裹了蜜糖的手段……
没有优点的孩子,内心该怎样痛楚地喘息?见过一个胖胖的男孩。当幼儿园老师第一次问:谁觉得自己是个美男子?他忙不迭地从最后一排挤到前面,表示自己属于其中一员。可惜他紧赶慢赶,动作还是晚了一点。另有好几个男孩抢在前面,在老师面前排成自豪的一排。没想到老师伶牙俐齿地向他们说,还真有你们这么不知天高地厚的,竟觉得自己是美男子,臊不臊啊?后来,那几个男孩子,开始为自己的容貌羞涩,无法像以前那样快活。
这是一个简单的例子,但也可说明一点问题。每一个渐渐长大的孩子,如果成人爱他,他也会认为自己是可爱的。他会感觉到自己是天地间的一个宝贝,他的生命的存在就是一个大优点。假若成人粗暴地打击他,奚落他,嘲讽他,鞭挞他,那脆弱的小生灵,就会被利剪截断双翅,从此委靡下来,或许跌落尘埃,一蹶不振。
看不到自身优点的人,必也看不到他人的优点。他们的谦恭,可能是高度自卑下的懦弱。他们的服从,可能掩饰着深刻的妒忌和反叛。他们的忍让,可能埋藏着刻骨的怨恨。他们的赞美,可能表里不一,信口雌黄……
我以为愿望是人生强大的动力之一,假若人类丧失愿望,世界就在那一瞬停止了前进的引擎。因为有跑的愿望,人们有了汽车;因为有说话的愿望,人们有了电话;因为有飞的愿望,人们有了飞机;因为有传递和交换的愿望,人们有了互联网……
优点和愿望,是孩子们的双腿。希望有一天看到他们填写的表格上这样写着——优点多多,愿望无限。
1、第5段“裹了蜜糖的手段” 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8段画线句中“他们”指的是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读完本文你有什么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师长的嘉奖 2、看不到自身优点的人
3、要看到自身的优点,对自己要有自信。言之成理即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