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城版 一年级下册音乐 第11课 歌曲 《牧童谣》|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花城版 一年级下册音乐 第11课 歌曲 《牧童谣》|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花城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1-05-20 08:54: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牧童谣》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牧童谣》是一首“2、3、5、6”4个音组成短小歌曲,整首歌词大量使用了衬词“那斯那斯嗨”,每段只有一句歌词,以一三段问、二四段答的形式呈现。音乐优美抒情,表现了牧童们放牧时悠然自得的情形。
教学目标:
培养学习素养:在聆听感受、音乐游戏、模仿实践中,学唱歌曲《牧童谣》。
培养音乐素养:能自己打手号唱出歌曲第1、2、4小节旋律,感知音的高低。
提高审美素养:通过聆听、游戏,表演、编创等活动,感受牧童放牧时自由 快乐 的情绪。
教学准备:
木琴,竖笛,碰铃,钢琴,课件
教学重点:
打手号唱出歌曲第1、2、4小节的旋律。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设计意图

手号游戏,
感知音的高低
孩子们,严老师准备了“哪个小精灵在唱歌?”的游戏,想不想跟我一起玩?教师在钢琴上依次弹奏三个小音符,学生进行辨听。 学生分成3小组,扮演音符小精灵听辨单音进行游戏。 用游戏的形式让学生进行复习。为后面的学习做铺垫。
为了奖励你们,我带来了一个新的音符小精灵,
教师出示“re”教“re”的手号。 学生学做手号,并感知音高。 通过介绍新朋友的方式,让学生认识新的音及手号。
体验游戏,
感受乐曲的旋律 孩子们,这个新朋友可调皮了,现在跑到我的歌声里,你能将它找出来吗?,教师敲击木琴,哼唱歌曲旋律。 学生聆听教师范唱的旋律,说出新音符“re”的位置。 体验歌曲,熟悉歌曲旋律,用聆听的方式,通过找新朋友,让学生感知歌曲旋律。
请小乐手代替上来敲击木琴,教师用碰铃逐步敲击打手号的几个音符。
“孩子们,小精灵在我的碰铃上跳舞呢,你能将它打着手号表示出来吗?” 再次聆听老师的范唱旋律, 在碰铃敲击的位置做出相应音符的手号。 用“小精灵在跳舞”方式让学生多聆听旋律,感知歌曲的旋律,为后面的学唱做准备。

接龙游戏,
唱准唱好歌曲 创设情境,模仿小牧童和学生打招呼,引出“那斯那斯嗨”,介绍衬词。 学生感受情境,模仿演唱,
学生了解衬词。 通过情境创设,为后面演唱、唱好歌曲做铺垫。
“能在竖笛声中为这四条好听的旋律宝宝排排序吗?”(粘贴歌谱,打乱顺序)教师竖笛吹奏歌曲两段,播放伴奏 学生聆听歌曲旋律,给四条旋律排序。 用排序的方式激发学生了解歌曲的结构。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演唱旋律, 学生学唱旋律。 通过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学唱,增加他们的兴趣。
来,试着把我们刚才练习的手号加上。这样我们能唱得更准呢! 学生加手号完成跟老师的接龙演唱 引导孩子们加上手号进行演唱,辅助孩子们感受歌曲音高的变化。
请学生跟琴完整地演唱歌曲旋律 学生跟琴唱旋律 让学生巩固歌曲旋律。
播放范唱 学生仔细聆听范唱,感受歌曲 初次完整聆听与感受歌曲
了解歌曲的节拍,引导学生跟着哼唱歌曲。 学生边拍,边轻声地哼唱旋律。 用不同的方式感受,通过小声模唱演唱歌曲。
孩子们,牧童在放牧时心情是悠然自得的,所以你觉得怎们样的声音可以表现这种情感。引导学生加上动作有感情的唱好歌曲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模仿老师唱出悠然自得的情感。享受音乐。 通过引导,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感受牧放时的心情,让学生找到最美的声音。
“牧童谣来寻找最美的声音”,教师手拿牧童头像扮演牧童,小乐手木琴伴奏,教师跟学生接龙对唱 学生接龙完成歌曲的对唱 利用“寻找最美的声音”,引导学生用优美的声音进行演唱,让学生唱熟歌曲
“谁也想来当小牧童”,引导孩子们,如何分组进行对唱。 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对唱,完成歌曲的演唱 用扮演牧童的形式,增添歌曲的演唱趣味,用不同的形式演唱歌曲,加深对歌曲的巩固
创编游戏, 体验唱歌的乐趣 “孩子们,听听老师唱的有什么不一样?”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歌词改编。 学生发挥想象,任意创编歌词,拓宽学生的思维。 通过有趣的创编游戏,提高学生的能力,同时也增强学唱的乐趣。
小结 老师了解学生学习的信息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 通过学生的分享反馈学习信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