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第13课
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课程标准
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一战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二战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二战后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发展
一战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背景
①一战前,东欧和东南欧被压迫民族已经有民族独立的愿望和行动。
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一战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二战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二战后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发展
一战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背景
①一战前,东欧和东南欧被压迫民族已经有民族独立的愿望和行动。
②一战,客观上将自由、民主与民族独立的思想进一步传播到欧洲和西亚北非各地
③战争后期,俄罗斯帝国、奥匈帝国、德意志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纷纷解体
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奥地利、匈牙利等。
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一战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二战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二战后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发展
一战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背景
①一战前,东欧和东南欧被压迫民族已经有民族独立的愿望和行动。
②一战,客观上将自由、民主与民族独立的思想进一步传播到欧洲和西亚北非各地
③战争后期,俄罗斯帝国、奥匈帝国、德意志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纷纷解体
④在帮助宗主国作战并取得胜利的过程中,民族自决的原则在殖民地传播开来,成为指导民族独立斗争的武器。
民族自决原则是指处于外国奴役和殖民统治下的被压迫民族有自由决定自己命运、摆脱殖民统治、建立民族独立国家的权利。
民族自决作为政治概念最初出现在1776年的美国《独立宣言》中。
作为一个法律原则是由列宁在1916年《论社会主义革命和民族自决权》中正式提出的。
一战和十月革命后,这一原则在国际上得到广泛传播并获得一定的承认。
二战后,随着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殖民主义体系的瓦解,民族自决原则得到了确认。
《联合国宪章》是第一个正式规定民族自决原则的国际条约。
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一战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二战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二战后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发展
一战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背景
①一战前,东欧和东南欧被压迫民族已经有民族独立的愿望和行动。
②一战,客观上将自由、民主与民族独立的思想进一步传播到欧洲和西亚北非各地
③战争后期,俄罗斯帝国、奥匈帝国、德意志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纷纷解体
④在帮助宗主国作战并取得胜利的过程中,民族自决的原则在殖民地传播开来,成为指导民族独立斗争的武器。
表现
亚洲、非洲、拉美
地 区 事 件
东亚 ①五四运动
②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传播
③中国共产党成立(1921年7月)
④国共第一次合作(国民大革命)(1924—1927.7.15)
法属印度支那 越南反抗法国殖民统治的斗争(胡志明)
西亚 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反对英法占领的斗争
南亚 印度甘地和国大党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法属印度支那是18-19世纪间法国在东南亚中南半岛东部的一块殖民地,范围大致相当于今越南、老挝、柬埔寨三国面积之和。与教材相关的法属印度支那的史实有:
(1)1885年,中法签订《中法新约》,中国正式放弃越南的宗主权。
(2)1954年,日内瓦会议发表了《越南、老挝、柬埔寨三国交战双方停止敌对行动协定》,法国承认印支国家的独立,法军逐步撤出,越南被分为南北两个地区,南北越暂时以北纬17度线分治。
非暴力 不合作
抵制英国
争取自治——争取民族独立
思想:爱、真理、非暴力
道德
反对暴力、坚持真理、自我反省
方式:合法、和平手段
内涵:采取和平、合法的手段使印度获得独立。
1882年英国占领埃及,但埃及名义上仍是奥斯曼帝国的一个省份。一战后,英国借口埃及加入德奥同盟,把埃及变为英国的殖民地,征用150多万劳动军和运输队,总数占埃及成年男子的1/3。一战期间,埃及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得到一定的发展。战后,英国卷土重来,埃及的工商业遭到沉重打击,而且埃及的高级官吏都由英国人担任,引起埃及人不满。此外战争期间英国为拉拢埃及参战,曾先后四次许诺战后给予埃及独立。因此,停战后,埃及人民希望英国殖民当局履行诺言,遭到英方拒绝。面对英国的言而无信,扎格鲁尔决定组织“埃及代表团”到欧洲去活动争取参加巴黎和会。因为“代表团”的阿拉伯语为“华夫脱”,所以这个新的民族主义组织就叫华夫脱党。
国家 民族民主运动 代表人物、领导力量
阿根廷 罢工、暴力抗争 共产党
智利 成立民族阵线联合政府 智利左派
尼加拉瓜 反美斗争 桑地诺
墨西哥 民主改革 卡德纳斯
1、尼加拉瓜抗美斗争:1926年,桑地诺带领游击队,以玻利瓦尔为精神,与美国扶植的反动独裁政权展开武装斗争。
2、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墨西哥进步势力为维护1917年颁布的宪法,对内推行土地改革,确立总统一任制度;对外将石油行业收归国有。改革基本上摧毁了封建大庄园制,使民族资本家掌握了全国主要经济命脉,为墨西哥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一战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二战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二战后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发展
一战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背景
①一战前,东欧和东南欧被压迫民族已经有民族独立的愿望和行动。
②一战,客观上将自由、民主与民族独立的思想进一步传播到欧洲和西亚北非各地
③战争后期,俄罗斯帝国、奥匈帝国、德意志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纷纷解体
④在帮助宗主国作战并取得胜利的过程中,民族自决的原则在殖民地传播开来,成为指导民族独立斗争的武器。
表现
影响
形成20世纪第一次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潮。 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所代表的殖民主义势力不断遭到冲击,世界殖民体系开始解体。
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一战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二战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二战后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发展
背景
二战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②二战期间,反法西斯联盟支持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独立要求
③二战后,亚非拉地区经济发展,民族民主意识广泛传播,第二次民族民主革命高涨
①二战沉重打击了殖民主义
要和其他爱好自由的各国合作以建立一种在法治下的世界秩序,致力于全人类的和平、安全、自由与普遍的福利。
——1945年2月美、英、苏三国首脑在雅尔塔会议上通过的《关于被解放的欧洲的宣言》
尊重各民族自由选择其所赖以生存的政府形式的权利。各民族中的主权和自治权有横遭剥夺者,两国俱欲设法予以恢复。
——1941年8月英美《大西洋宪章》
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一战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二战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二战后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发展
背景
二战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②二战期间,反法西斯联盟支持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独立要求
③二战后,亚非拉地区经济发展,民族民主意识广泛传播,第二次民族民主革命高涨
①二战沉重打击了殖民主义
表现
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东北四省、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华民国;其他日本以武力或贪欲所攫取之土地,亦务将日本驱逐出境;我三大盟国稔知朝鲜人民所受之奴隶待遇,决定在相当时期,使朝鲜自由与独立。
——节选自1943年中、美、英《开罗宣言》
①朝鲜获得独立,中国收回台湾
②印度独立,印巴分治;英帝国迅速解体
大英帝国由其领土、自治领、殖民地、托管地及其他由英国管理统治的地区组成,被国际社会及历史学界视为世界历史上最大的殖民帝国,1914年英国殖民地面积达3350万平方千米,相当于全球陆地面积的1/4,占各列强殖民地总和的1/2,等于本土面积的100多倍。殖民地人口近4亿,等于本国人口的9倍,殖民地范围包括各大洲,是当时最大的殖民帝国。英国的国旗飘扬于各殖民地的上空,不管是东半球还是西半球都能受到阳光的普照。因此自称为“日不落帝国”。但是殖民的地这么大,英国不擅长搞中央集权的统治制度,所以采取“间接统治”的方式对各殖民地的控制也不强。
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英国的工业总量已经被德国和美国超越,美国奉行孤立政策对英国没有威胁,但是德国的最后一个皇帝是威廉二世有想要取代英国的野心两国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战的爆发可以说是对大英帝国的第一次挑战,600万成年男人奔赴战场,120万人阵亡。可以说这是大英帝国衰落的开始。为了恢复经济英国本土加强了对殖民地的掠夺,导致英国殖民地民族主义立刻高涨了起来,各个殖民地也在不断反抗英国的统治,使得英国对各殖民地的统治基础动摇。第二次世界大战可以是说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由于德国空袭轰炸范围遍及英国的各大城市和工业中心,英国首都伦敦被轰炸超过76个昼夜,超过4.3万名市民死亡,并有约10万幢房屋被摧毁。伦敦因此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遭受轰炸最为严重的三座城市之一。英国的经济几乎崩溃自此以后英国已经没有能力统治这么大的领土。殖民地逐步独立。
19世纪中叶,法国征服了阿尔及利亚,将其变成原料基地和战略大后方。二战期间,为了与轴心国作战,法国曾向阿尔及利亚人许诺,只要帮助法国赢得战争胜利,就允许其独立。二战结束后,法国不仅没有履行承诺,反而变本加厉地压榨阿尔及利亚人民。
阿尔及利亚各地的爱国者在1954年3月秘密建立团结与行动革命委员会(开战后改名为民族解放阵线),建立游击武装,确定当年11月发动大起义。
1958年9月19日,阿尔及利亚共和国临时政府宣告成立。1960年6月,法、阿谈判开始。双方边打边谈,直到1962年3月18日,法国政府最终被迫同阿尔及利亚临时政府签订《埃维昂协议》,承认阿尔及利亚人民的自决权。
阿尔及利亚人民庆祝国家独立
③1962年,法国总统戴高乐签署《埃维昂协议》,承认阿尔及利亚独立
时间 地区 对世界殖民体系的冲击
40-50
年代 亚洲 印度、巴基斯坦和众多东南亚国家获得独立
50-60
年代 非洲 埃及成立共和国,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
阿尔及利亚独立
1960年17个非洲国家独立
(1990年,纳米比亚获得独立成为非洲大陆最后一个获得民族独立的国家)
60-90
年代 拉丁
美洲 古巴革命,推翻亲美政权
巴拿马收回巴拿马运河主权
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一战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二战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二战后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发展
背景
二战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②二战期间,反法西斯联盟支持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独立要求
③二战后,亚非拉地区经济发展,民族民主意识广泛传播,第二次民族民主革命高涨
①二战沉重打击了殖民主义
表现
①朝鲜获得独立,中国收回台湾
②印度独立,印巴分治;英帝国迅速解体
③1962年,法国总统戴高乐签署《埃维昂协议》,承认阿尔及利亚独立
影响
二战后,构建了几个世纪之久的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土崩瓦解,退出了历史舞台
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一战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二战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二战后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发展
二战后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发展
特点
当地民族文化与西方文化相结合
表现
国家 文化特征 表现
印度
新加坡韩国
埃及
现代化文化呈现多样化
政治体制
中央与地方分享权力,采取宗教与政治分离政策
官方语言
印地语和英语
宗教信仰
崇尚甘地思想,尊重宗教信仰的多样性
印度是世界上文化最具多样性的国度之一,被称为现代“人类学”研究的宝库。虽然印度作为一个“文明统一体”的地缘性概念早就存在于吠陀梵文经典文献中,但由于从未出现过“大一统”的政权,加上外族入侵带来的冲击,其宗教、人种、族群、语言等文化要素的复杂程度超乎想象。印度有人种博物馆、语言博物馆和宗教博物馆之称。
印度的语言也是多种多样。印度语言的多样化正是文明融合的体现。印度语言分属多个语系:78.05%的印度人说的语言属于印欧语系,19.64%的印度人说的语言属于达罗毗荼语系,其他少数人所说语言分属澳亚语系和汉藏语系等。印度宪法表列语言有22种,宪法未表列语言有100种。
印度次大陆是印度教、佛教、耆那教和锡克教的诞生地。除了本土诞生的宗教以外,印度还容纳了诸多外来宗教,诸如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琐罗亚斯德教和巴哈伊教等。这些外来宗教在不同历史时期传播至印度,并使很多本土居民皈依。根据2011年的人口普查,印度79.8%的人信奉印度教,14.2%的人信奉伊斯兰教,2.3%的人信奉基督教,1.7%的人信奉锡克教。
国家 文化特征 表现
印度
新加坡韩国
埃及
现代化文化呈现多样化
政治体制
中央与地方分享权力,采取宗教与政治分离政策
官方语言
印地语和英语
宗教信仰
崇尚甘地思想,尊重宗教信仰的多样性
儒家文化与西方文化相结合
①注意发扬儒家文化的精华,诸如宽容和谐、重视教育、社会为先、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等
②注意吸收西方文化的精华,如科学技术、管理知识、竞争意识、高效率作风等
国家 文化特征 表现
印度
新加坡韩国
埃及
现代化文化呈现多样化
政治体制
中央与地方分享权力,采取宗教与政治分离政策
官方语言
印地语和英语
宗教信仰
崇尚甘地思想,尊重宗教信仰的多样性
儒家文化与西方文化相结合
①注意发扬儒家文化的精华,诸如宽容和谐、重视教育、社会为先、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等
②注意吸收西方文化的精华,如科学技术、管理知识、竞争意识、高效率作风等
具有非洲特点的阿拉伯文化和带有欧洲和西亚等地的文化元素
宗教信仰
伊斯兰教为官方宗教,也有少数人信仰基督教等其他
官方语言
阿拉伯语为官方语言,英语和法语广泛使用
其他
古埃及留下的诸多名胜古迹成为埃及乃至世界的文化遗产,对现代埃及的建筑和艺术等也有很大影响
卢克索神庙
清真寺
金字塔
苏伊士运河
现代城市
第一,文化复兴一定是在国家独立之后,处于殖民地半殖民地状态的国家无法实现真正的文化复兴
第二,新兴民族国家主动发展自己的文化,使之复兴,这是国家主权的表现
第三,受到历史因素的影响,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复兴往往呈现出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相结合的特征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