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 课件(4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 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 课件(45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3.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5-19 15:35: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2课
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展
课程标准
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展
独立战争后的美国文化与拉美文化
拿破仑战争后欧洲文化的重构
欧洲殖民者的文化侵略
独立战争后的美国文化与拉美文化
美国文化
拉美文化
美国文化
独立前
独立后
独立前
背景
在美国独立战争前,来自英国及其他欧洲国家的移民和被贩卖为奴的非洲黑人,与当地的印第安人共同生活在北美洲的土地上
特征
各种文化相互融合与混合,形成了美国文化的多元特征。
“三个旧世界创造了一个新世界”
1492年,哥伦布第一次抵达美洲,从16世纪下半叶起,一批又一批的英国人远涉重洋移居北美。1607年,英国人在北美大西洋沿岸的詹姆斯河河口建立起第一个永久性殖民地——詹姆斯敦,这是英国在北美建立殖民地的开始。到1733年佐治亚殖民地的建立为止,英国在北美大西洋沿岸共建立了13块殖民地。
1619年8月,20名非洲黑人作为奴隶被贩卖到詹姆斯敦,开始了黑人在北美的历史。北美的黑人奴隶制成为其经济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政治文化中丑恶的一面。
当时北美大陆上约有400万原住民——印第安人。印第安人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相当高的古代文明。他们种植和栽培以玉米、马铃薯为代表的多种农作物,使美洲成为农业的发祥地之一;以太阳金字塔为代表的建筑,是世界建筑艺术史上的一朵奇范;以鹰羽冠为代表的色彩鲜艳、做工精巧的民族服饰,为世界文化增添了亮丽的色彩。
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展
独立战争后的美国文化与拉美文化
拿破仑战争后欧洲文化的重构
欧洲殖民者的文化侵略
独立战争后的美国文化与拉美文化
美国文化
拉美文化
美国文化
独立前
独立后
独立前
背景
在美国独立战争前,来自英国及其他欧洲国家的移民和被贩卖为奴的非洲黑人,与当地的印第安人共同生活在北美洲的土地上
特征
各种文化相互融合与混合,形成了美国文化的多元特征。
表现
领域
概况
种族、血统和宗教
语言
饮食
艺术
其他
具有多源性和多样性
美式英语,与英国本土英语不尽相同
融入了印第安人和黑人的因素
地方自治、勤俭务实、重视教育和创造精神
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展
独立战争后的美国文化与拉美文化
拿破仑战争后欧洲文化的重构
欧洲殖民者的文化侵略
独立战争后的美国文化与拉美文化
美国文化
拉美文化
美国文化
独立前
独立后
独立前
背景
在美国独立战争前,来自英国及其他欧洲国家的移民和被贩卖为奴的非洲黑人,与当地的印第安人共同生活在北美洲的土地上
特征
各种文化相互融合与混合,形成了美国文化的多元特征。
表现
“美利坚人”已经成为北美殖民地居民的共同名称,同时,白人对黑人、印第安人的种族歧视和文化优越感根深蒂固
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展
独立战争后的美国文化与拉美文化
拿破仑战争后欧洲文化的重构
欧洲殖民者的文化侵略
独立战争后的美国文化与拉美文化
美国文化
拉美文化
美国文化
独立前
独立后
独立前
独立后
背景
独立战争直接推动了美利坚民族与美利坚文化的形成
概况
领域
概况
政治
文化
1787年联邦宪法,权力制衡原则成为美国政治文化的组成部分
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为了保障这些权利,人类才在他们之间建立政府……当任何形式的政府损害这些权利时,人民有权更换和废除这一政府,以建立新政府。
——1776年《独立宣言》
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展
独立战争后的美国文化与拉美文化
拿破仑战争后欧洲文化的重构
欧洲殖民者的文化侵略
独立战争后的美国文化与拉美文化
美国文化
拉美文化
美国文化
独立前
独立后
独立前
独立后
背景
独立战争直接推动了美利坚民族与美利坚文化的形成
概况
领域
概况
政治
文化
文化
符号
1787年联邦宪法,权力制衡原则成为美国政治文化的组成部分
自由女神像成为美国文化的重要符号之一
自由女神像正式名称是“自由照耀世界”,位于美国纽约海港内自由岛的哈德逊河口附近。
自由女神穿着古希腊风格服装,头戴光芒四射冠冕,七道尖芒象征七大洲。右手高举象征自由的火炬,左手捧着一块铭牌,上面刻着1776年7月4日,《独立宣言》颁发的日期;脚下是打碎的手铐、脚镣和锁链,象征着挣脱暴政的约束和自由。 自由女神像是美国的象征,美利坚民族和美法人民友谊象征,表达美国人民争取民主、自由的崇高理想。自由是美国的象征。
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展
独立战争后的美国文化与拉美文化
拿破仑战争后欧洲文化的重构
欧洲殖民者的文化侵略
独立战争后的美国文化与拉美文化
美国文化
拉美文化
美国文化
独立前
独立后
独立前
独立后
背景
独立战争直接推动了美利坚民族与美利坚文化的形成
概况
领域
概况
政治
文化
文化
符号
黑暗面
1787年联邦宪法,权力制衡原则成为美国政治文化的组成部分
自由女神像成为美国文化的重要符号之一
种植园经济和实行奴隶制
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展
独立战争后的美国文化与拉美文化
拿破仑战争后欧洲文化的重构
欧洲殖民者的文化侵略
独立战争后的美国文化与拉美文化
美国文化
拉美文化
美国文化
拉美文化
独立后
独立前
独立前
背景
西、葡在美洲建立起殖民统治,大量西、葡殖民的到来
1496年西班牙在海地建立了第一个永久性殖民地——圣多明各;到16世纪中叶,占领除巴西以外的大部分南美洲、整个中美洲和部分北美洲,并在殖民地建立总督辖区进行管理。
葡萄牙侵入拉丁美洲后建立了巴西殖民地,设立总督制度。
到18世纪晚期,大部分土地为西班牙和葡萄牙占据,小部分土地为荷兰、英国和法国占据。
拉丁美洲,指今天美国以南的所有美洲地区。这一地区曾经长期沦为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以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为官方语言,而这两种语言都属印欧语系拉丁语族,因此,这一地区被称为“拉丁美洲”。
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展
独立战争后的美国文化与拉美文化
拿破仑战争后欧洲文化的重构
欧洲殖民者的文化侵略
独立战争后的美国文化与拉美文化
美国文化
拉美文化
美国文化
拉美文化
独立后
独立前
独立前
背景
西、葡在美洲建立起殖民统治,大量西、葡殖民的到来
表现
领域
概况
语言
拉丁语族的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是这一地区的主要语言
族群
形成等级分明的“混血社会”
在社会等级制度中,欧洲人、美洲印第安人、非洲人分别占据不同的位置,按等级依次排列为:欧洲白人为第一等级,占据政治、经济、教会的要职;殖民地土生白人为第二等级,占据那些名望和利益仅次于半岛人的职位,第三等级是混血种人,他们是异族通婚后出现的。印第安人名义上是“自由人”但实际上没有一点公民权利,而黑人大多在热带种植园中从事奴隶劳动,没有丝毫的人身自由和权利。
——《世界文明史》
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展
独立战争后的美国文化与拉美文化
拿破仑战争后欧洲文化的重构
欧洲殖民者的文化侵略
独立战争后的美国文化与拉美文化
美国文化
拉美文化
美国文化
拉美文化
独立后
独立前
独立前
背景
西、葡在美洲建立起殖民统治,大量西、葡殖民的到来
表现
领域
概况
语言
拉丁语族的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是这一地区的主要语言
族群
形成等级分明的“混血社会”
宗教
天主教成为拉美的主要宗教;偏远地区保留多神信仰、图腾崇拜等
羽蛇神:墨西哥古代印第安人崇拜的神,掌管雨水和丰收
玛雅太阳神
阿兹特克月亮女神
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展
独立战争后的美国文化与拉美文化
拿破仑战争后欧洲文化的重构
欧洲殖民者的文化侵略
独立战争后的美国文化与拉美文化
美国文化
拉美文化
美国文化
拉美文化
独立后
独立前
独立前
背景
西、葡在美洲建立起殖民统治,大量西、葡殖民的到来
表现
领域
概况
语言
拉丁语族的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是这一地区的主要语言
族群
形成等级分明的“混血社会”
宗教
天主教成为拉美的主要宗教;偏远地区保留多神信仰、图腾崇拜等
舞蹈
拉丁舞是拉丁美洲的重要文化符号之一
早在16世纪的时候,欧洲的征服者们为了得到充足的劳力而把大批的非洲黑人进口到美洲大陆,到了17至18世纪,来自这三个洲的文化已在美洲大陆上逐步融合。古巴是拉丁舞和拉丁音乐的发源地。最初,拉丁的音乐和舞蹈是作为中下层人民的人们庆祝胜利或丰收的主要娱乐方式,而且随着后来欧洲宫廷舞蹈元素的流入,这些民间舞又有了进一步的规范、衍变和完善,自然也充分体现出了这种文化的融合。
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展
独立战争后的美国文化与拉美文化
拿破仑战争后欧洲文化的重构
欧洲殖民者的文化侵略
独立战争后的美国文化与拉美文化
美国文化
拉美文化
美国文化
拉美文化
独立后
独立前
独立前
背景
西、葡在美洲建立起殖民统治,大量西、葡殖民的到来
表现
领域
概况
语言
拉丁语族的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是这一地区的主要语言
族群
形成等级分明的“混血社会”
宗教
天主教成为拉美的主要宗教;偏远地区保留多神信仰、图腾崇拜等
舞蹈
拉丁舞是拉丁美洲的重要文化符号之一
特点
①种族融合大(混血)但未形成统一民族;
②深受葡、西文化影响;
③天主教(非新教)影响;
④印第安文化在偏远保留
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展
独立战争后的美国文化与拉美文化
拿破仑战争后欧洲文化的重构
欧洲殖民者的文化侵略
独立战争后的美国文化与拉美文化
美国文化
拉美文化
拉美文化
独立后
独立前
独立前
独立后
背景
19世纪上半叶,拉美独立运动

1804第一个独立;黑人领导。
1822独立;1889成立巴西合众国。
圣马丁
玻利瓦尔
建立15个共和国
阿根廷国父圣马丁
委内瑞拉国父玻利瓦尔
墨西哥国父伊达尔戈
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展
独立战争后的美国文化与拉美文化
拿破仑战争后欧洲文化的重构
欧洲殖民者的文化侵略
独立战争后的美国文化与拉美文化
美国文化
拉美文化
拉美文化
独立后
独立前
独立前
独立后
背景
19世纪上半叶,拉美独立运动
表现
独立后的西属拉美和葡属巴西都颁布了宪法,取消了奴隶贸易和奴隶制,以及印第安人的人头税和强制劳役,但对黑人与印第安人的种族压迫与歧视仍然存在。
特征
战后考迪罗独裁权力的形成
考迪罗独裁
拉丁美洲各国独立后实行的军事独裁统治制度。考迪罗在拉丁语中意为“军事首领”或“领袖”,泛指拉美各国的军事独裁者。其主要特点是在政治上通过暴力夺取政权与依靠暴力维持其统治,经济上依靠大地产大庄园主。在拉美各国独立初期,考迪罗大多是独立战争时期的领袖,后来多为军官出身或某一地主集团的首领。考迪罗制是拉丁美洲特有的军阀、大地主和教会三位一体的本土化独裁制度。
考迪罗的出现对于刚刚独立的拉美诸国来说,起到了一定的稳定作用。但是长远来看,却是阻碍了拉美国家近代化的发展。而且拉美的考迪罗制度一直影响到20世纪拉美诸国的政治走向。
比较项
美国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拉美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种族
血统
宗教
语言
政治
多元;白人、黑人、印第安人融合较少
多元;白人、黑人、印第安人融合较多
多源,但并不是混血社会
多源,已形成混血社会
多种信仰
多种信仰,天主教为主要宗教,印第安人的多神信仰仍然存在
美式英语为主
拉丁语、印第安语
受欧洲影响,建立联邦制共和国,实行权力制衡
自由女神像是重要的文化符号
实行大庄园黑人奴隶制,存在种族歧视
受欧洲影响,建立联邦制共和国,考迪罗主义盛行
拉丁舞是重要的文化符号
实行大庄园黑人奴隶制,存在种族歧视
美国文化
拉丁美洲文化
相同点
不同点
以欧洲文化为主
受黑奴贸易影响
美洲文化的破坏
文化融合,具有多元性特点
种族歧视
英国文化为主、美式英语
西、葡文化为主
政治文化呈现出民主、法治特点
“考迪罗”独裁政治特点
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展
独立战争后的美国文化与拉美文化
拿破仑战争后欧洲文化的重构
欧洲殖民者的文化侵略
独立战争后的美国文化与拉美文化
拿破仑战争后欧洲文化的重构
拿破仑战争
背景
17、18世纪,欧洲的大多数国家仍处于封建统治之下。拿破仑通过战争,在欧洲建立了一个从大西洋沿岸到波兰,从波罗的海到地中海的庞大帝国。
拿破仑战争前,欧洲大陆散布着大大小小的王国、邦国和自由城市。
基督教(包括天主教和宗教改革后的新教)是欧洲人的普遍信仰。
14世纪,西欧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从15世纪后期开始,西班牙、法国和英国的一些君主设法限制封建贵族的势力,力图建立强大的王权。但是这种加强了的王权仍然是封建性质的。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14-18世纪,西欧相继发生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学革命和启蒙运动,这些运动旨在反抗封建王权与特权,打破宗教禁铜,解放人们的思想。特别是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在法国大革命以前,已经不断扩散到欧洲以及美洲地区。启蒙思想家对未来社会所提出的一些基本的政治思想,如天赋人权、平等、自由、法治和权力制衡等,在精神和文化层面为欧洲的现代文明勾画了蓝图,成为现代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石。启蒙思想在早期的尼德兰和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中已经有所体现,并直接推动了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
拿破仑·波拿巴(1769年8月15日-1821年5月5日),即拿破仑一世,出生于科西嘉岛,十九世纪著名军事家、政治家,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缔造者,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第一执政(1799年-1804年),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1804年-1815年)。
拿破仑于1804年11月6日加冕称帝,把共和国变成帝国。在位期间称“法国人的皇帝”,也是历史上自胖子查理后第二位享有此名号的法国皇帝。
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展
独立战争后的美国文化与拉美文化
拿破仑战争后欧洲文化的重构
欧洲殖民者的文化侵略
独立战争后的美国文化与拉美文化
拿破仑战争后欧洲文化的重构
拿破仑战争
背景
17、18世纪,欧洲的大多数国家仍处于封建统治之下。拿破仑通过战争,在欧洲建立了一个从大西洋沿岸到波兰,从波罗的海到地中海的庞大帝国。
影响
④欧洲的政治文化得以重构,封建、专制成为众矢之的,民主、独立、自由、法治等成为普遍诉求。
①在欧洲建立了一个庞大帝国,将法国资革的成果向这些地区传播
②拿破仑大军所到之处,废除封建贵族特权,推行《拿破仑法典》,传播启蒙思想,受到各国革命者的欢迎。
③但是,压迫被征服地区,掠夺财富、摊派兵役,引起当地人的不满。欧洲各地出现了不断高涨的民主意识和民族独立要求。
1804年,拿破仑签署法令,颁布了《法国民法典》,它与此后制定的4部法典一起被统称为“拿破仑法典”。《法国民法典》继承了罗马法传统,融入了启蒙思想和法国大革命的成果,很快推广到欧洲各地,形成民法系,又称“大陆法系”。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拿破仑法典》确认了资产阶级和农民占有贵族和教会土地财产的合法性,保证不受封建势力的侵犯;否定封建特权,确立了资产阶级自由、平等的原则,规定每个公民具有同等的民事权利和行为能力;法典对于家庭、婚姻、继承等社会生活方面都作了明确规定。这部法典是资本主义国家最早的一部民法法典,破除了封建的立法原则,成为欧美各国资产阶级的立法规范,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展
独立战争后的美国文化与拉美文化
拿破仑战争后欧洲文化的重构
欧洲殖民者的文化侵略
独立战争后的美国文化与拉美文化
拿破仑战争后欧洲文化的重构
拿破仑战争
欧洲文化重构
④奥地利和普鲁士发生要求国家独立统一、制定宪法的革命。
①俄国的“十二月党人”起义,反对沙皇专制制度和农奴制。
②波兰华沙发动了争取民族独立的起义。
③普鲁士进行不彻底的废除农奴制改革。
①新兴的工业资产阶级力量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而日益强大。他们要求争取更多的权利,进一步扫除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
②民族民主意识的空前觉醒,反对专制制度,争取民族独立,要求实现国家统一。
③民主、独立、自由、法治等观念在欧洲大陆广泛传播,欧洲国家开始不同程度的争取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和农奴制度的斗争。
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展
独立战争后的美国文化与拉美文化
拿破仑战争后欧洲文化的重构
欧洲殖民者的文化侵略
拿破仑战争后欧洲文化的重构
欧洲殖民者的文化侵略
内容
殖民国家通过向殖民地区输出民主、自由、人权等价值观和基督教
目的
改造甚至消灭殖民地文化,淡化殖民地民主意识,达到殖民目的
特点
被侵略的民族不同程度地接受了外来文化,但也努力保护自己的传统文化,使自身文化呈现出新的多样性。
表现
中国
印度
埃及
地区
保留传统文化
接受外来文化
中国
印度
埃及
民族独立
技术——制度——思想
器物技术
政 治 制 度
思 想
地区
保留传统文化
接受外来文化
中国
印度
埃及
民族独立
技术——制度——思想
印度教、伊斯兰教;
种姓制度扮演重要角色。
英语、法律、政府体制、
文官制度
国大党的成立正是英国殖民者强行移植西方文化的结果
地区
保留传统文化
接受外来文化
中国
印度
埃及
民族独立
技术——制度——思想
印度教、伊斯兰教;
种姓制度扮演重要角色。
英语、法律、政府体制、
文官制度
君主立宪制
伊斯兰教;
阿拉伯民族的传统方式。
埃及长期受到法国与英国的殖民统治,1882年,英国发动侵略埃及的战争,占领了整个埃及,把埃及变成了殖民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埃及人民在以扎格鲁尔为首的民族主义政党华夫脱党的领导下,通过游行、示威、罢工、罢课、罢市,以及进行街垒战等方式斗争,终于迫使英国让步,1922年承认埃及为独立的主权国家,独立后的埃及实行君主立宪制。但在社会生活中,伊斯兰教仍然是其主要宗教,阿拉伯民族的传统生活方式,如服饰、饮食、婚礼习俗等都得以保留。
西方列强对中国的文化侵略
(1)建立教会、教堂,派遣传教士进行各种侵略性活动。传教士通过布道的形式向中国人宣传“归化”西方的思想,愚弄和控制教徒思想,在精神上麻痹中国人民,企图使中国人民驯服地接受殖民主义奴役,放弃民族自信。
(2)建立教会学校,以造就为其服务的知识界
(3)创办报刊,为把中国变为其殖民地制造舆论。列强创办的报刊以传播西方文化为名,奴化中国人民的思想,竭力为帝国主义侵华罪行作辩护。
(4)开办医院、育婴堂等所谓的“慈善机构”,用治病作为传教的手段。
(5)掠夺文物,给中国文化遗产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损失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