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学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5课 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学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5-20 13:46: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 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第 15 课 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学案)
一、学习目标
(一)课程标准
通过万里长城、故宫、京剧等,认识文化遗产保护对传承民族文化、维护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的重要意义。
(二)学习目标
1、利用《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保存古物推广办法》等资料,实证中外文化遗产保护的发展过程,解释文化遗产保护的原因。
2、了解中外有代表性的历史遗迹与文化遗产,了解《世界遗产公约》《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相关史实,梳理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历程,解释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对传承民族文化、维护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的重要意义。
二、知识梳理
(一)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
1、文化遗产需要保护的原因
(1)文化遗产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2)文化遗产一直受到严重威胁。
2、文化遗产保护的发展过程
(1)古代
在古代世界,收藏文物,往往是从艺术珍品开始的,成为人们拥有财富与权力的体现。在欧洲各国的皇室、贵族和教会,收藏艺术珍品和宗教遗物之风颇为盛行。中国历代帝王、达官贵人和民间收藏家十分重视收藏各种器物、字画、书籍等,针对古代器物进行分类、著录的金石学还发展成专门之学。
(2)近现代
①外国
近代
大约从19世纪开始,一些国家通过立法进行现代意义上的文物保护。1834年,希腊针对古迹保护制定了法律
现代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范围内出现了保护文物古迹的高潮。1964年的《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是关于古迹保护的第一个国际宪章,强调对文物古迹的保护以历史的真实性为第一要义,有着深远的意义
②中国
1906年
在中国,由中央政府对文物古迹进行保护始于1906年清政府颁布的《保存古物推广办法》
民国时期
1930年,南京国民政府设立的中央古物保管委员会,公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文物保护法律《古物保存法》
中华人民共
和国成立后
建立起专业化的文物保护体系,并完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性文物普查
1961年
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公布,共180处
1982年
通过并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是由国家最高立法机关颁布的法律,致力于加强对文物的保护、研究和利用,以使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得到继承。这部法律还特别指出,由国务院将“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并且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者革命纪念意义的城市”核定公布为历史文化名城,从而建立起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制度
(二)《世界遗产公约》
1、制定原因
任何文化或自然遗产都是人类共同财富。
2、通过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17届会议通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这一公约简称《世界遗产公约》。
3、目的
旨在集各国之力,对日益遭到损毁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实施有效保护。
4、内容
①《世界遗产公约》充分肯定文化遗产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整个国际社会有责任通过提供集体性援助来参与保护。该公约还规定,对于一部分全人类的共同遗产,应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加以重点保护。1978年,确定的首批12处世界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自1979年以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又将存在严重威胁的遗产列入《濒危世界遗产名录》。
②《世界遗产公约》确定了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三种类型。
5、《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条例》,正式提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概念。2003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2届大会又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这不仅完善了对文化遗产的认识,而且表明文化遗产保护对传承民族文化、维护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有着重要意义。
6、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保护
(1)历程
①1985年11月,中国正式加入《世界遗产公约》,成为缔约国。
②2004年8月,中国又加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③针对文化遗产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中国还制定了具体的实施办法。2006年审议通过的《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强调“世界文化遗产工作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确保世界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④2011年,中国还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该法指出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
(2)意义
通过上述举措,保护遗产、传承文化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推动了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发展。中国成为推动世界遗产保护的重要力量,体现出一个文明大国守护人类共同财富的担当。
(三)各国的历史遗迹与文化遗产
1、外国
(1)古代文明的遗迹
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具有代表性的古代文明遗迹主要包括雅典卫城、古罗马城、阿布辛拜勒神庙、孟菲斯及其墓地金字塔等。
(2)近代
佛罗伦萨成为展示欧洲文艺复兴的重要文化遗产,这里有众多的历史建筑和藏品极为丰富的博物馆,堪称包罗万象的艺术之城。
2、中国
(1)第一批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遗产
长城、莫高窟、明清皇宫、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周口店北京人遗址五项世界文化遗产,以及作为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的泰山。
(2)现状
截至2018年底,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已达40个。中国是目前世界上拥有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国务院批准命名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截至2014年共有1372项。这既表明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留下了极其丰富的文化遗产,也意味着传承与保护文化遗产的工作任重道远。
三、课堂小结
四、随堂练习
1、对于要不要发掘秦始皇陵,社会各界争论已几十年。主张发掘者认为,不仅可以“证实文献”,还可以“发挥巨大的经济效益”。反对者认为,“技术上的瓶颈常常会使文物的开掘成为破坏”。1997年国务院在《关于加强和完善文物工作的通知》中强调,“对大型帝王陵寝暂不进行主动发掘”。以下认识正确的是( )
①历史文献需要考古证实其真实性  ②考古发现不能仅仅考虑经济效益 
③文物发掘应以保护为前提 ④只有技术上成熟才能对文物开掘
A.②④ B.①③ C.③④ D.②③
【答案】 D
【解析】 考古发现不能仅仅考虑经济效益,文物发掘应以保护为前提,②③正确。故选D项。
2、法国1887年颁布的《纪念物保护法》要求国家对与国家利益相关的历史纪念物进行保护;1913年颁布的《历史文物法》要求国家对从历史或艺术角度符合公共利益的建筑进行列级保护,有的私人建筑甚至可以不经产权人的同意进行征收。这些做法( )
A.阻碍法国城市化进程 B.与民众生活有机结合
C.意在增强民族自豪感 D.注重彰显城市的个性
【答案】 C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国家强化对文物的保护,旨在增强民众的民族自豪感,故选C项。材料中未涉及城市化进程,排除A项;材料中保护文物的做法中没有体现出与民众生活结合的特点,排除B项;材料中未涉及城市个性,排除D项。
3、世界文化遗产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其突出的普遍价值不仅属于当代人,也属于未来的人类。因此,我们对于世界遗产应( )
A.全力开发,推向市场 B.严格保护,封闭保存
C.充分利用,适度保护 D.充分保护,适度利用
【答案】 D
【解析】 《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规定,对于世界遗产要适度开发,不要进行报复性修复,故D项正确。全力开发,推向市场显然不符合适度开发原则,故A项错误;世界遗产也不能封闭保存,这样就失去了文化的价值,故B项错误;充分利用说法错误,应该是适度利用,故C项错误。
4、2002年,颐和园实施大规模维修。为了不损伤颐和园的借景风貌,北京市政府增加数亿元人民币投资,将颐和园附近地上架设高压线的方案改为地下铺设电缆。这体现了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原则是( )
A.真实性 B.完整性 C.科学性 D.慎重性
【答案】 B
【解析】 “真实性”材料中没有体现,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为了不损伤颐和园的借景风貌”可得出,保护的原则是完整性,故B项正确;“科学性”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慎重性”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
5、如表所示内容为《我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科技类名录项目(部分)》。它反映出我国古代科技的重要特点是( )
遗产项目名称
批准时间
传统桑蚕织技艺
2009年10月
宣纸传统制作技艺
2009年10月
雕版印刷技艺
2009年10月
中国针灸
2009年11月
中国珠算
2009年12月
二十四节气
2009年11月
A.技艺先进 B.实用性强 C.体系完整 D.注重实验
【答案】 B
【解析】 织布、宣纸、针灸、节气等均和实际生活联系密切,即反映出我国古代科技的重要特点是实用性强,B项正确。材料不涉及技艺先进,排除A项;材料也未反映出体系完整,排除C项;我国古代科技是不注重实验的,排除D项。
6、2019年7月,良渚古城遗址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55项世界遗产。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说,它代表了中国在5000多年前伟大史前稻作文明的成就,是杰出的城市文明代表。良渚古城遗址属于( )
A.文化遗产 B.自然遗产
C.自然和文化双重遗产 D.非物质文化遗产
【答案】 A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良渚古城遗址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产物,其充分展示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属于文化遗产,故选A项。自然遗产更多地表现为自然演化的产物,良渚古城并不具备自然遗产的属性,排除B、C两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又称无形文化遗产,主要指人类以口头或动作方式相传,具有民族历史积淀和广泛、突出代表性的民间文化遗产,良渚古城显然不属于这一分类,排除D项。
7、唐代是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唐诗是中华民族最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对于后人研究唐代的政治、民情、风俗、文化等都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和价值。这反映唐诗( )
A.是研究唐朝政治的主要史料 B.适应了市民阶层生活的需要
C.促进了文化逐渐向平民转移 D.是中华文化辉煌的重要象征
【答案】 D
【解析】 材料说明唐诗不仅是文学作品,对于研究唐代的政治、民情、风俗、文化等都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和价值,说明唐诗蕴含着中华文化重要内容,是中华文化辉煌的重要象征,故D项正确。唐诗属于文学作品,不是研究历史的主要史料,故A项错误;B、C两项主要出现在宋朝,与唐诗无关,排除。
8、罗马帝国的边界是英国和德国共同申请的世界文化遗产。1987年英国的哈德良长城首先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5年增加了德国的北日耳曼雷蒂恩界墙,2008年增加了英国安东尼长城。这一文化遗产见证了( )
A.英德两国社会转型 B.英德两国世代友好
C.罗马帝国的扩张 D.罗马外贸的兴盛
【答案】 C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哈德良长城位于英国的不列颠岛上,是罗马帝国在占领不列颠时修建的,从建成后到弃守,它一直是罗马帝国的西北边界;德国的北日耳曼雷蒂恩界墙是罗马帝国在日耳曼行省和雷蒂恩行省内修建的一段边境防御工事;英国安东尼长城也是罗马人在英国修筑的边境城墙,因此材料所述的文化遗产见证了罗马帝国的扩张和征服,故C项正确。
9、2008年世界遗产委员会对福建一处著名景观给予评价:“体现了聚族而居这一根深蒂固的中原儒家观念”。由此可见,它被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主要原因是( )
A.融合中西 B.保存完整 C.实用性强 D.体现传统
【答案】 D
【解析】 材料“体现了聚族而居这一根深蒂固的中原儒家观念”体现了此景观注重传统的理念,故选D项。材料未体现中西融合,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它的保存是否完整,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该景观是否具有实用性,排除C项。
10、故宫宫殿是沿着一条南北方向中轴线排列,三大殿、后宫、御花园都位于这条中轴线,并向两边展开,南北取直,左右对称。这种建筑特色充分体现了( )
A.左右对称的建筑理念 B.结构合理的文化理念
C.等级森严的封建礼制 D.轴线分明的政治氛围
【答案】 C
【解析】 材料“三大殿、后宫、御花园都位于这条中轴线,并向两边展开,南北取直,左右对称”,体现出皇权的威严和至高无上,以及封建政权内部的森严等级,因此这种建筑特色充分体现了等级森严的封建礼制,故选C项。建筑理念、文化理念并不是故宫宫殿本身设计的用意,排除A、B两项;轴线分明与政治氛围无关,排除D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