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战争与文化交锋
第 12 课 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学案)
一、学习目标
(一)课程标准
1、通过了解历史上的著名战争,理解战争对人类文化的破坏,以及造成的文化断裂。
2、认识战争在客观上又为不同文化的碰撞提供了契机。
(二)学习目标
1、利用图文史料,实证独立战争前美利坚民族的发展概况,辩证分析独立战争对美利坚文化形成的作用。从语言、族群等方面实证拉丁美洲文化的多元特征,解释拉美独立战争对政治文化的影响。
2、了解拿破仑帝国的时空特色,解释拿破仑战争对欧洲的影响。对“十二月党人”起义、波兰民族起义、德意志的改革与革命等进行个案分析,理解拿破仑战争后欧洲文化重构的表现。
3、以印度、中国、埃及为例,解释欧洲殖民者文化侵略的客观影响,认识欧洲殖民者文化侵略的总体特征。
二、知识梳理
(一)独立战争后的美国文化与拉丁美洲文化
1、美国文化
(1)美国独立战争前
①文化的多元特征
来自英国及其他欧洲国家的移民和被贩卖为奴的非洲黑人,与当地的印第安人共同生活在北美洲的土地上。在欧洲人排斥和压迫有色人种的基础上,在人们开拓殖民地的过程中,各种文化相互融合与混合,形成了美国文化的多元特征。
②表现
北美居民在种族、血统和宗教上具有多源性和多样性。他们使用的英语已经发展为美式英语,与英国本土英语不尽相同;他们的饮食文化、艺术生活也融入了印第安人和黑人的因素。地方自治、勤俭务实、重视教育和创造精神等,也成为北美殖民地文化的一部分。到独立战争前,“美利坚人”已经成为北美殖民地居民的共同名称,同时白人对黑人、印第安人的种族歧视和文化优越感根深蒂固。
(2)美利坚民族与美利坚文化的形成
①直接因素:独立战争。
②概况
美国文化
积极
1787年的联邦宪法,使北美大陆出现了第一个以启蒙思想家的理论为指导建立的联邦制共和国,权力制衡原则成为美国政治文化的组成部分。自由女神像成为美国文化的重要符号之一
消极
发展种植园经济和继续实行奴隶制,是与美利坚主流文化相违背的,是美国历史上黑暗的一面
2、拉丁美洲文化
(1)拉丁美洲的概念
西班牙和葡萄牙是最早在美洲建立殖民统治的国家。到19世纪上半叶,它们控制着美国以南的广大美洲地区。拉丁语族的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是这一地区的主要语言。
(2)拉丁美洲文化
①族群特征:在拉丁美洲,欧洲白人、印第安人和黑人的种族融合现象非常普遍,形成等级分明的“混血社会”。
②文化多元性:在欧洲移民活动的区域内,传统的印第安文化逐渐消失,西班牙、葡萄牙文化成为主体,天主教成为拉丁美洲的主要宗教。作为拉丁文化特色之一的拉丁舞,也成为拉丁美洲的重要文化符号之一。但是在偏远的内陆地区,印第安人保留了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如多神信仰、图腾崇拜等。拉丁美洲的文化多元性非常明显。
③政治文化
背景
19世纪上半叶,在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中,除法属殖民地海地的独立是由黑人领导之外,西属殖民地的土生白人成为革命的主要领导者
文化
积极
西属拉丁美洲独立后,建立了15个共和国。葡属巴西独立后建立了帝国,1889年成立巴西合众国。它们都颁布了宪法,取消了奴隶贸易、奴隶制,以及印第安人的人头税和强制劳役
消极
对黑人与印第安人的种族压迫与歧视仍然存在。另外,战争也促成了战后考迪罗独裁权力的形成,这成为独立战争后拉丁美洲政治文化的特征之一
(二)拿破仑战争后欧洲文化的重构
1、拿破仑战争及其影响
(1)拿破仑帝国
17-18世纪,欧洲的大多数国家仍处于封建统治之下。拿破仑通过战争,在欧洲建立了一个从大西洋沿岸到波兰,从波罗的海到地中海的庞大帝国。
(2)拿破仑战争的影响
①拿破仑战争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向这些地区传播。拿破仑大军所到之处,废除封建贵族特权,推行《拿破仑法典》,传播启蒙思想,受到各国革命者的欢迎。
②拿破仑也压迫被征服地区,掠夺财富、摊派兵役,引起当地人的不满。在反抗法国征服的斗争中,欧洲各地出现了不断高涨的民主意识和民族独立要求。
③拿破仑战争后,欧洲的政治文化得以重构,封建、专制成为众矢之的,民主、独立、自由、法治等越来越成为欧洲的普遍诉求。
2、欧洲文化重构的表现
(1) “十二月党人”起义
①背景:在俄国,一些贵族青年军官参加了1812年打败拿破仑的卫国战争,他们受到启蒙思想的影响,希望按照西欧的方式来改造国家。他们成立了秘密革命组织。
②起义:1825年12月发动了试图推翻沙皇专制制度和农奴制的武装起义,被称为“十二月党人”。
③影响:尽管起义很快失败,但在俄国传播了革命的主张。
(2)波兰民族起义
在被俄国统治的波兰地区,1830年11月,一批贵族青年军官和学生在华沙发动了争取民族独立的起义,进一步推动了波兰的民族解放斗争。,
(3)德意志的改革与革命
①改革
在仍然处于分裂状态的德意志,其北方大邦普鲁士在与拿破仑的战争中战败,失去了大量土地,不得不进行并不彻底的废除农奴制改革。
②革命
随着经济的发展,德意志要求改革与统一的呼声高涨。1848年2月和3月,奥地利和普鲁士等地发生革命,要求建立统一的独立国家、制定宪法。这次革命虽然失败,但德意志的统一之势已不可阻挡。
(三)欧洲殖民者的文化侵略
1、概念
在欧洲的殖民侵略中,文化侵略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殖民国家通过向被殖民地区输出民主、自由、人权等价值观及基督教,改造甚至消灭后者的文化,淡化后者的民族意识,达到殖民目的。
2、客观影响
被侵略的民族不同程度地接受了外来文化,但也努力保护自己的传统文化,使自身文化呈现出新的多样性。
3、表现
(1)中国
①鸦片战争后,中国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以林则徐、魏源、郑观应等为代表的志士仁人,主张向西方学习以求自强。他们的思想,对周边国家如日本也产生了影响。
②清政府的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也使一些新技术、新思想传入中国。
(2)印度
①英国在将印度变为其殖民地的过程中,把英语和英国的法律体系、政府体制、文官制度等移植到印度。但是受过英式教育的印度上层精英却运用欧洲的意识形态来反抗英国的殖民统治,并提出“印度人的印度”口号。
②印度的传统文化顽强地保留下来,如:印度教和伊斯兰教还是印度的主要宗教,基督教未能全面流行开来;种姓制度虽然被废除,但仍然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3)埃及
埃及长期受到法国与英国的殖民统治,独立后实行君主立宪制,但是在社会生活中,伊斯兰教仍然是其主要宗教,阿拉伯民族的传统生活方式也得以保留。
三、课堂小结
四、随堂练习
1、1766年1月,约翰·亚当斯发表文章写道:“如果有哪个年幼的国家值得爱护,那就是美利坚;如果有哪群人应当得到荣誉和幸福,那就是它的居民。”这一观点的宣扬有助于( )
A.争取人民对新国家的支持 B.北美人民法制观的形成
C.扩大《独立宣言》的影响 D.美利坚民族意识的增强
【答案】 D
【解析】 材料中的时间“1766年”和事件显示,当时处于北美独立战争前。材料中“约翰·亚当斯”要求“爱护”“美利坚”,认为“人民应当得到荣誉和幸福”。这种观点的宣扬必然能够增强美利坚民族的认同感,对自身很快将要建立的新兴国家充满了信心,促使美利坚的民族意识的增强,故选D项。1766年美利坚国家还没有诞生,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北美有关法规的信息,排除B项;《独立宣言》发表于1776年,排除C项。
2、美国思想家托马斯·潘恩曾说:“如果不是伴随着政府的原则和实践方面的革命,美国的独立只会被认作是从英国的分离,是无足轻重的事情。”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A.独立战争使北美摆脱了英国殖民统治
B.独立战争为民主制度建立奠定了基础
C.民族独立解放应与民主政治建设同步
D.民主制度建立使得独立战争意义深远
【答案】 D
【解析】 由材料可知,在潘恩看来美国独立战争进程中所开创的民主制度意义远远超过北美摆脱了英国殖民统治的意义,因此潘恩更看重的是前者的意义,即民主制度建立使得独立战争意义深远,故选D项。
3、在独立之初,虽然美国组建了邦联政府,但并未赋予它作为一个国家政府所应有的权力;1787年联邦宪法也通过分权制衡、列举政府权力等方式,对联邦政府作了全方位约束,导致这一历史状况的主要因素是( )
A.欧洲启蒙思想的深刻影响 B.殖民地时代的经历和认识
C.南北各州存在严重的分歧 D.广大民众的利益无从体现
【答案】 B
【解析】 材料中反映的是美国各州的权力得到充分的保护,这是由于英国人在北美进行殖民的时候,殖民地的权力是自由形成的,由此可知,对地方各州权力的重视,实际上是殖民地时代的经历和认识,让人们认识到权力的制约和民主的重要性,故B项正确。美国1787年宪法是受到启蒙思想的影响,但并不是最主要因素,故排除A项;材料中并没有提到南北各州分歧是否严重,故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人民利益,故排除D项。
4、1870年,美国通过了第15条宪法修正案,规定“合众国公民的投票权,不得因种族和肤色或曾被强迫劳动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剥夺和限制”。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消除了美国的种族歧视现象 B.是美国独立战争推动的结果
C.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公民范围 D.保障了美国全体民众的公民权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70年宪法修正案中规定不得因种族或肤色剥夺和限制公民权利,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公民范围,C项正确。美国至今还存在不同程度的种族歧视,排除A项;1870年宪法修正案是美国南北战争推动的结果,排除B项;美国全体民众不可能都获得公民权,还有印第安人和侨居美国的民众没有公民权,D项错误。
5、拉丁美洲国家独立以后,普遍实行军事独裁统治。而英美等国在“援助”的幌子下,加紧了对拉丁美洲的经济侵略和政治渗透。这反映了拉丁美洲( )
A.经济发展水平低下 B.旧殖民体系的根深蒂固
C.没有实现国家独立 D.民族民主革命任重道远
【答案】 D
【解析】 拉美国家“普遍实行军事独裁统治”体现反封建的任务没有完成,英美等国“加紧了对拉丁美洲的经济侵略和政治渗透”体现反侵略的任务没有完成,故拉丁美洲民族民主革命任重道远,故D项正确。A项不是材料主旨,排除;材料未涉及旧殖民体系,排除B项;材料中现象出现于拉美国家独立以后,排除C项。
6、史学家评论道:“拿破仑致力于扫除旧秩序。贵族和教士失掉了他们的特权,拿破仑大军开到哪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宗教宽容的原则就传播到哪里。大革命思想的传播成为许多欧洲国家自由传统发展的重要一环。”据此,对于拿破仑战争的评价,下列正确的是( )
A.催生西欧各国的民主政权 B.摧垮了西欧旧制度的基础
C.促进西欧启蒙运动的开始 D.加速西欧君主制度的崩溃
【答案】 B
【解析】 由“拿破仑致力于扫除旧秩序”“贵族和教士失掉了他们的特权”“拿破仑大军开到哪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宗教宽容的原则就传播到哪里”可知,拿破仑的军队和行动,一方面在摧毁旧势力的特权,另一方面在摧毁旧的理论和原则,B项正确。A、D两项材料没有体现,C项则错在了“开始”一词上,故排除。
7、1830年,歌德痛苦地说:“没有一个城市,甚至没有一块地方使我们坚定地指出:这就是德国。如果我们在维也纳这样问,答案是:这里是奥地利。如果我们在柏林提出这个问题,答案是:这里是普鲁士。”这反映出( )
A.歌德善于抒发感情 B.要求欧洲联合的愿望
C.批判了德国封建制 D.德国民族意识的觉醒
【答案】 D
【解析】 材料中歌德强调地域和民众身处的国家,反映了民族意识的觉醒,故D项正确。A项不是材料主旨,B、C两项材料未反映,均排除。
8、1862年,四川总督骆秉章致函总理衙门说,习教(洋教)之人,“恃法国为其教主,常有赴衙门求见,干预公事。拒之则在外喧嚷,接见则日不暇给”。信函内容表明( )
A.列强已经控制了清政府 B.西方宗教势力深入到内地
C.宗教势力影响地方行政 D.地方官仇视洋教的传播
【答案】C
【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习教(洋教)之人对政务的干涉,即表明了宗教势力影响地方行政,C项正确。1862年列强尚未控制清政府,排除A项;B项不是材料主旨,排除;材料未体现地方官仇视洋教的传播,只是强调宗教势力影响地方行政,排除D项。
9、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除了发动侵略战争,签订不平等条约,经济掠夺等方式之外,西方列强还对中国进行了一系列的文化侵略。传教、创办报刊、兴办学校医院等都是其文化侵略的主要方式。从文明史观的角度,西方的文化侵略( )
A.助长西方侵略中国的气焰 B.冲击了中华传统文化
C.传播西方先进的技术和思想文化 D.奴役中国人民的精神
【答案】 C
【解析】 文明史观认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从横向看,人类文明史的内涵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西方的入侵损害了中国政治、经济上的主权,但是客观上促进西方科技、民主观念的传播,促进了中国民众的觉醒,C项正确。A、B、D三项均非材料主旨,排除。
10、19世纪,英国为加强对印度的控制,修建了英式标准的铁路、电报和邮政设施,普及了英语教育,将西方文学和政治思想的主要部分引入。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措施客观上( )
A.加大英国对印度的经济掠夺 B.导致印度民族意识增强
C.使印度在经济上从属于西方 D.同化当地的经济与文化
【答案】 B
【解析】 19世纪英国的铁路、电报、邮局、教育等传播到了印度,客观上促进了印度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的发展,增强了印度的民族意识,B项正确。A、C、D三项均是英国实施这些措施的主观目的,而非客观影响,故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