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2 数的读写与组成 苏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2 数的读写与组成 苏教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5-19 15:18: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数的读写与组成
教材简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百以内数的含义及其组成特点的基础上,引导他们经历百以内数表示方法的抽象过程,并在此基础上学会百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加深对百以内数的认识。在此之后,教材紧接着安排整十数加一位数以及相应减法的口算,引导学生从数的组成的角度去探索口算方法,即巩固了对数的含义的认识,又使得学习内容和形式更为活泼生动,有利于调节学习心理,提高学习效果。
二、学情分析
学生之前学习过的20以内数的组成以及含义,但对于一百,几十几,几十都没有接触过。所以对于学习这一章有一定的困难。我班学生在动手操作和合作探究方面基础较弱,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是单一,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这些方面都有提高。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100以内数的正确读,写方法和100以内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过程和方法:经历探索100以内数的组成方法的活动,进一步体会100以内数的意义,体会数的抽象过程,发展数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从数学的角度观察周围事物和日常生活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100以内数的读写方法。
难点:能够理解数位顺序。
五、设计理念
1.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运用:在学习整十数与非整十数的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自己摸索,后面的100的读写以及意义也多次安排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体验,积累基本的活动经验的同时发展了学生的数感。
2.学法指导: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我把数学知识的学习融于生动有趣的、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中,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活动中体验探究学习的乐趣,初步建立数位概念。通过观察法、交流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法进行学习,发展学生多方面学习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计数器、
七、教学课时
一课时
八、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视频动画,引出课题。
2.激趣:把计数器下方的数位名称用纸盖住,学生回忆数位顺序,引导学生拨珠,复习20以内数的组成。
动画演示立刻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复习前面的相关知识为新知学习做好准备。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一)认识40
1.拨一拨。仿照情境图用计数器拨数字40。
2.写一写。这个数你会写吗?这个数的十位上要写几,个位上呢?为什么?
3.读一读。学生尝试相互读一读。
4.说一说。说出每个数的组成。
5.探一探。认识45,学习过程同40。
(二)认识100
1.拨一拨。在计数器上拨珠表示9个十。再添上1个十是多少?
2.议一议。“10个十是多少?要在计数器上表示1个百,还可以怎样做?”十位上满10了,就要向百位进1,百位上的一个珠表示1个百,也就是10个十。课件动画演示。
3.写一写。写100时,十位和个位为什么都写0?
4.读一读。
5.说一说:100的组成。
三、巧设闯关,巩固提高。
第一关:基础碰碰撞。
第二关:发现数的美。
第三关:打败糊涂蛋。
第四关:智慧秒升级。
四、全班交流,深化小结。
认识40等数的环节安排把数学知识的学习融于生动有趣的、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中,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活动中体验探究学习的乐趣,初步建立数位概念。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探究学习整十数与非整十数的写法,读法,以及数的组成,操作活动积累了学生基本的活动经验。
此环节课件演示,鲜明的动画展示加深了学生的印象。
引导学生探索100的读写方法,并且要求学生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在活动中领悟一百的读写规则以及意义。
练习的设计闯关活动,激发每一个学生的练习兴趣,四关习题不断拓展与深入,逐步巩固本节课的知识点。尤其在最后一关中进一步发展了学生的数感,体会数的顺序。




数的读写与组成
(



)
(


)
(


)
写作:4
0
写作:
4
5
写作:1
0
0
读作:四十
读作:四十五
读作:一百
组成:4个十
组成:4个十和5个一
组成:
1个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