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少版七年级下册 第7课 重复的魔力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少版七年级下册 第7课 重复的魔力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少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1-05-19 15:36: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重复的魔力》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重复的魔力》属“设计·应用”领域,也是“设计·应用”的第一节,体现了平面构成独特的设计语言和造型理念,极大地拓展了学生对于现代艺术的审美。另一方面,重复现象在我们生活中比比皆是,重复构成也是平面构成中最简易和最常见的一种构成,学生们在小学美术学习的过程中已经初步学习过剪纸等基本方法,本课在学生的认知结构的基础上,从而加以提高。本节是从形的重复产生的视觉魔力来研究自然和生活中有序的设计的美。教材中的四个小标题,是符合学生由体验感悟到抽象的认知规律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的同时,让学生接受由易到难的认知过程,感受渐变与分解重复充满的设计的趣味性。
学情分析:
1、初一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造型能力和表现能力,而且对于生活中的重复现象也有一定的认识。但由于认知的水平和认知规律,学生不能真正理解重复构成的要素和和重复构成的形式。
2、十四岁左右的青少年是世界观、价值观、审美观形成的重要阶段。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尝试现代艺术设计构想与创作,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敏锐的观察力,引发学生创新意识,帮助学生善于发现美、正确审视美、成功创造美,并为学生终身享受艺术作好铺垫。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分析、讨论、欣赏、感受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感,提高审美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与探究,了解重复构成的形式和设计方法,尝试把重复构成的设计理念应用到作品中。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与体验,让学生主动发现生活中重复图形的美感,开拓艺术设计思路,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精神,体会创造的乐趣,丰富生活。
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重复构成的特点和组成要素,了解基本形和骨格的形式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
运用重复构成中的变化规律设计重复构成作品,感受重复的形式美感。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重复构成范作、卡纸、剪刀、颜料等。
学生准备:
图画本、铅笔、尺子、油画棒等。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欣赏视频 “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击缶”
提问:说说给你怎样的感受?如果是一个人击缶会有这种感受吗?
单个图案到多倍重复的图案,重复的现象会给人一种震撼力,视觉的冲击力……
新授感知:
通过欣赏与观察自然中的重复、生活中的重复、艺术作品中的重复,让学生切身感受到了重复现象给人视觉的强烈冲击力。
看重复
自然界中的重复现象
生活中的重复现象
艺术作品中的重复现象
认识重复
重复是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组合。
重复:把单形按照某种方法重复排列,形成一定的数量,就可以设计出重复构成。
巧克力礼盒举例说明
问:这盒巧克力有哪些组成呢?(巧克力和纸盒)
换两个词语,就是我们重复构成的重要元素。
巧克力——基本形
纸 盒——骨格
重复构成的两个组成要素——基本形、骨格。教师顺势引导强调基本型和骨格。(重复魔力的源泉)
基本型:组成重复图形的个体
骨格:构成图形的框架、骨架。 有形的或者无形的格子、线、框.
寻找基本型和骨格
重复构成的范例图片,寻找基本型与骨格排列形式。
(加强知识点的理解)
实践分析:
试重复
探究活动一:
利用方块卡片,改变基本型和骨格的排列方式,设计出一组方块的重复构成。
小组讨论交流,上讲台展示(黑板演示)
教师总结:相同的基本形,可以通过变化它的方向和骨格排列等来获取不同式样和风格的重复构成。
2. 析重复
赏析草间弥生作品,引导学生感受重复构成的不同方式。赏析她的圆点是怎么变化的呢?
a?《无尽的爱》 对称的重复
利用镜面产生的重复构成
b?《南瓜》 渐变的重复
圆点的重复,大小的渐变
拓展延伸:
探究活动二
小组讨论探究尝试运用变化方式来重复排列方块(利用剪刀/颜料),感受渐变的重复中不仅包括大小,还有颜色,宽窄……
渐变的重复:单形在重复的过程中按一定的规律将形的大小、宽窄或色彩逐渐变化,就构成了渐变重复的形式
分解的重复
把一个简单的几何形看作“母体”然后找到一种分解的方法对这个母体进行分解,分解下来的形要求与母体一致,然后再分解,不断重复,最后组合成图形,这就是分解的重复构成
创作体验:
生活中的重复构成运用
学生重复构成作品练习欣赏
课堂创作:
以基本形为三角形,骨格排列方式自定,灵活运用重复构成的规律设计三角形的重复构成图案。
展示与评价交流:
1. 展示作品并自评:
学生展示优秀作品,讲解自己的设计理念
2. 教师点评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