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认识
?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品,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地识别角,知道角是有大小的,能直观区分角的大小。
2.使学生在认识角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动手操作能力,培养观察、比较和形象思维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兴趣。
?
教学重点;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直观感知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学准备:
课件、五角星、三角板、活动角……
?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揭示课题
1.用小棒拼图,5根小棒能拼出什么图形?
接着往下数,4根呢,3根呢,2根呢,
2.揭示课题:角的认识。
?
二、逐步感悟,建构新知
1.认识角。
(1)欣赏图片中的角。
(2)仔细观察角,这些角有什么相同之处。
?????认识角的顶点和边。(板书)
?????体会角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
(3)思考这些角有什么不同之处。
?????生:方向不同、大小不同、边的长短不同……
教师及时回应:①有的角两条边叉开得大,有的角两条边叉开得小。
②虽然这些角各有特点,但它们都是角。
2.找生活中的角。
(1)找角。
(2)指角。
?????规范指角的方法:先指角的顶点,然后再从顶点出发分别指出两条边。
(3)指三角板上的角。
3.画角。
(1)学生说怎么画。
(2)教师规范画法。
①先画一个顶点。
②再画两条边。(直尺)
③最后标上角的符号。(提醒:以后也可以用这种方法指角。)
(3)学生默画。
4.加深认识“角的符号”。
(1)给刚才的角标上角的符号。
(2)用新方法指出五角星中的角。
5.创造角。
(1)介绍工具,提出要求。(小棒、剪刀、钉子板、橡皮筋、纸条、图钉、圆形纸)
(2)学生合作,教师巡视。
(3)交流,请一组学生拿着作品到上面展示。
(4)小结。
6.比较角的大小。
(1)玩活动角。
????让活动角动起来,挑四个活动角进行比较。
(2)跟老师比角。
与老师相比,创造更小的角,再创造更大的角。
在争论中体会:角的大小与角的两条边的长短无关,与角的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3)比较钟面上的角。
观察法、数格子……
?
三、小结反思,内化升华
(1)说说这节课的收获。
(2)欣赏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