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课学习设计
学习内容 学唱歌曲《举杯祝福》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学唱歌曲《举杯祝福》,这是六年级年级下册“五十六多花”单元中的一首唱歌课,不论是从学生的年龄特点上还是作品难度上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是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的,所以就需要我在课堂教学中积极的对他们进行引导和及时的疏导。注意学生的嗓音保护,选择适合学生音区的调进行演唱。
学习内容 分析 《举杯祝福》是一首新疆乌孜别克族民歌。乌孜别克族民间音乐曲调优美、节奏明快。乌孜别克族的乐器种类很多。其中都它尔、弹布尔、手鼓、撒帕依等打击乐器较有代表性。歌曲中运用了较多的附点音符,情绪显得非常欢快、活泼。歌曲的结构比较工整,相同的地方较多,但情绪不尽相同,用不同的演唱方法,才能表达歌曲丰富的情感。
学习理念 寓教于乐、学在其中的学习理念。本节课我根据音乐唱歌课教学应该遵循艺术本身的规律,从听觉入手,从情感入手,充分重视审美体验在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勇于实践的创新精神。在学习中重点强调了“听觉”的培养。以“听”为主引导学生在听的过程中自由想象、联想并用各种方式表现对音乐的感受、理解。
课标要求:
1.能够听辨不同情绪的歌曲,简要描述。
2.了解有代表性的民族及民歌。
3.能够用自然地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的参与独唱、齐唱。
4.乐于参与各种演唱活动,能够用正确的姿势呼吸及演唱方法进行演唱。
学习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演唱歌曲,了解乌孜别克族的相关知识,赞美乌兹别克族的美好生活。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聆听法、模唱法、跟唱法等学习方法,完成对歌曲的学习。
三、知识与技能目标:
能够用自然地声音、清晰的咬字,正确的节奏和力度,有感情的演唱歌曲,认识乌孜别克族的代表乐器。
学习重点 用热情、欢快的情绪演唱《举杯祝福》
学习难点 小切分节奏及延音线处时值的正确演唱。
学习准备 钢琴、录音机、多媒体课件
课前铺垫 课前播放歌曲《举杯祝福》。
课 型 唱歌课
课 时 1课时
学习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前3分钟
多媒体出示节奏练习及发声练习的相关图片。 用画“V”的方式打节奏。
随琴进行发声练习。 熟悉本课的典型节奏--小切分节奏。
打开共鸣腔,为学习新歌打好声音基础。
激情导入
播放?快乐的泼水节??依马呀吉松??吹起羌笛跳锅庄?范唱片段,并提问分别是哪个民族的民歌?今天让我们走进乌孜别克族,听《举杯祝福》引出这是一首乌孜别克族民歌。
聆听歌曲
回答问题
聆听教师讲解
利用所学过的其他民族的民歌导入新课,目的是“温故而知新”。能取得一举两得的效果。
新课学习 1.多媒体出示本课的学习目标。
2.初步播放歌曲《举杯祝福》范唱,并提问歌曲的速度是怎样的?
3.复播放《举杯祝福》。范唱,并提问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4.再播放歌曲《举杯祝福》范唱。
5.教师弹琴并示范演唱
歌曲。
6.教师弹琴并指导。
7.教师弹琴并指导。
8.教师弹琴并指导重音记号、下琶音、延音线处歌曲的处理。
朗读本课的学习目标。
聆听音乐
心里默唱
(中速稍快)
小声哼唱
思考问题
(欢快地)
随范唱音乐
小声跟唱
聆听并感受歌曲的力度节奏。
随琴分句模唱歌谱。
随琴分句加入歌词演唱。
随琴完整演唱歌曲。并能用真确的节奏及力度演唱。 将本课的学习目标了然于心。
通过多遍的聆听,让歌曲的
旋律逐步进入学生的脑海。
符合学生的接受规律,同时也符合音乐课程标准的要
求。
分层次学唱逐步展开
层层递进让学习效率最大化。
歌曲巩固 弹奏歌曲伴奏并领唱。
2.弹奏歌曲伴奏并为学生分组。
3.弹琴伴奏,并强调在衬词中加入方言(1.别比亚拉:啦啦啦啦2.亚夏:赛白努)。 随钢琴伴奏和教师合作齐唱。
随教师伴奏女声、男生合作演唱。
随伴奏在衬词中加入方言,完整演唱。
通过运用多种方法进一步巩固和夯实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和歌曲演唱的把握。
课堂延伸 多媒体出示乌孜别克族的相关风土人情及代表乐器的图片。 观看图片,进一步了解乌兹别克族的相关知识。
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完成本课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课堂小结 学习目标回头看。
安全小提示:上下楼梯别拥挤,靠右行。(多媒体播放:?掀起你的盖头来?) 观看并思考:是否完成本课学习目标。
听音乐走出教室。
小结本课
德育渗透
伊旗第四小学音乐课学习设计
学唱歌曲《举杯祝福》
授课人:王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