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版】2020-2021学年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8课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同步测试

文档属性

名称 【解析版】2020-2021学年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8课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同步测试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3.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5-19 22:47: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8课同步测试
如表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联邦德国、日本就业人口分布的变化(%)
经济部门
年份
美国
联邦德国
日本
农业
1950
12.2
23.2
50.7
1990
2.8
5.1
7.2
工业
1950
34.7
42.2
22.2
1990
25.8
40.5
33.6
服务业
1950
48.9
32.4
26.6
1990
71.4
54.4
59.2
由表格推知,以上各国( ???)
A. 工业发展滞后 B. 第三产业推动经济发展
C. 农业生产衰退 D. 对经济进行大力干预
杜鲁门总统在其回忆录中指出,没有德国,“欧洲的防御不过是大西洋岸边的一场后卫战”,有了德国,欧洲“就能有一个纵深的防御”。因此,在美国的支持下,联邦德国作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加入北约。美国此举()
A. 加强了对德国的政治控制 B. 促进西欧一体化的进程
C. 有利于遏制共产主义扩张 D. 标志两极对峙格局形成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有关欧洲统一的文章、著作、杂志在英、德、法等国相继出版,呼吁建立欧洲合众国。法国总理白里安于1929年在国联大会上提出了以法、德和解为基础的“欧洲联邦’计划,主张建立欧洲各国参加的政治机构……”上述材料表明(  )
A. 欧洲传统上就有统一的思想愿望 B. 法国与德国在一战后得到了和解
C. 一战后欧洲国家走上了联合道路 D. 欧洲合众国实际为欧共体的前身
1951年,欧洲六国签订建立煤钢共同体的条约,规定其最高机构为共同体的中体利益而行使职责,不接受任何政府和组织发出的指示,其委员实行招聘制,由各国政府协商一致后任命。这表明,该共同体是(  )
A. 政府之间的合作 B. 独立于政府的能源组织
C. 企业之间的联合 D. 独立于政府的经济组织
新华网发表(国际关系的三重镜像)一文,将二战后国际关系的演变概括为“见山是山,界线分明;见山不是山,世界变平;见山还是山,利益优先”三重镜像。下列属于第一重镜像的是
A. 奥巴马的“巧实力外交” B. 俄罗斯的“强国富民战略”
C. 日本的“脱美入亚”战略 D. 新中国“一边倒’政策
研究性学习中,某老师将“二战结束至世纪之交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过程”梳理如下:两极格局的形成→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然后要求学生列举各个阶段的主要事件。下列事件与各阶段对应完全正确的是(  )
A. 甲:华沙条约组织成立不结盟运动兴起欧洲联盟成立
B. 乙:欧共体成立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世界贸易组织成立
C. 丙:朝鲜战争苏联解体“一超多强”局面形成
D. 丁:柏林危机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
1946年3月,苏联领导人斯大林在一次谈话中严历谴责当时某西方国家领导人,认为这位领导人的行为非常像希特勒。“是要在盟国中间散播纠纷的种子”。斯大林这次谈话针对的是(  )
A. 戴高乐组织“自由法国运动” B. 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
C. 杜鲁门提出遏制共产主义的咨文 D.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1976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就国际货币制度问题召开会议,通过了会员国实行浮动汇率制、黄金非货币化等决定。这反映了
A. 布雷顿森林体系进一步完善 B. 美元的世界地位终被取代
C. 世界经济格局出现了新变化 D. 世界贸易体系开始规范化
某国际组织规定,参加其会议的国家须具备如下条件“不参加大国军事同盟,不与大国缔结双边军事协定;不向外国提供军事基地”。该组织(  )
A. 是欧洲国家摆脱美国的产物 B. 正式接纳中国作为其新成员
C. 奉行非集团、不结盟的政策 D. 使世界格局发生了根本变化
2011年,德国和法国共同编撰的“讲述欧洲历史的教科书”历时五年终于完成。创造了编撰共同历史教科书的德法模式,即“双方一直磨合到彼此就大部分争议问题达成共识,再开始共同撰写教科书”。这种模式的出现(  )
A. 重新建构了欧洲的客观历史 B. 有效推动了欧盟的建立
C. 表明多元认知模糊历史真相 D. 体现了史学的现实功能
1989年民主德国宣布开放东西柏林边界,民主德国边防兵把一个小孩抱到柏林墙上,让他看一眼西柏林市景,这反映了(  )
A. 两个德国出现 B. 美苏“冷战结束”
C. 两极格局形成 D. 两德统一在望
1990年美国记者迈克尔·梅尔“站在那片变革的土地上目睹了卷在历史洪流中的细微变化,将……这一重大改变中人的命运、国家命运的改变以及对美国影响更为长远的改变收录于《改变世界的一年》。”据此判断,这里的“改变”指()
A. 德国走向分裂 B. 东欧社会剧变 C. 苏联国家解体 D. 两极格局终结
20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后,许多国家放弃了原先的计划经济体制,实行了以私有化和市场化为特征的经济体制改革,那些计划经济色彩浓厚的发展中国家也逐步走上了市场经济之路。这说明(  )
A. 世界格局变化影响国家的经济发展方式
B. 世界各国完全融入世界经济的主流体系
C. 意识形态等因素深刻影响国家的经济发展程度
D. 国家的经济发展方式影响国家的经济发展程度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事实上,20世纪80年代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可以说与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总统的新政很相似。”俄罗斯有关组织民调显示,认为戈尔巴乔夫改革与苏联解体有密切关系的2011年为42%,2013年为31%.这说明(  )
A. 阶级立场影响对历史的评判 B. 全球史观能客观公正评价历史
C. 史学家专著更接近历史真实 D. 认识角度会影响对历史的评判
1950年,法国提出欧洲应该超越国家的藩篱联合起来。这一建议得到联邦德国等国家的支持,但英国等一些国家反对成立超国家的机构,只有法、德、意等六国实现了联合。六国率先实现联合的直接原因是这些国家(  )
A. 屡遭战争重创 B. 社会制度相同
C. 发展水平相近 D. 历史上关系紧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采取攻势,导致了冷战。美国之所以采取进攻……从政治上来说,美国政府的主要决策人极端仇视共产主义和苏联。从经济角度而言,美国资本家及其在政府中的代言人谋求世界对美国商业利益的开放。美国需要扩大海外市场以避免美国的经济陷于停滞和难以接受的失业。
——摘编自刘金质《冷战史(1945—1991)》
材料二 ?在某种意义上说,20世纪历史的进程意味着西方的衰落。伦敦、巴黎和柏林不再左右世界的新闻。它们也不再控制世界上的帝国。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传统的欧洲体系的崩溃已成为不可改变的事实……欧洲除了在进入一个衰落的时期外,还在进入一个成功的时期:它的思想、技术和制度正比以往任何时候更迅速地传遍全球。从根本上说,这意味着欧洲三大革命——工业、科学和政治革命的传播……在战后的年代里,越来越多的民众积极地、自觉地卷入了西方化的进程。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美国挑起冷战的缘由,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40年代美国采取冷战“攻势”的主要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衰落”和“成功”的历史依据。
1.【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美国、联邦德国、日本经济,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B.由题干信息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联邦德国、日本就业人口分布统计看,在1950到1990年间各国服务业在整体就业人口中所占比重都明显增加,故B正确。
A.二战后,欧美各国工业恢复与发展都很快,故排除A。
C.农业就业人口比重下降是农业生产现代化的结果,农业生产没有衰退,故排除C。
D.由表格的数据不能得出欧美各国政府“对经济进行大力干预”,故排除D。
故选B。
2.【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冷战的形成,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C.北约是一个反对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军事政治集团,是遏制共产主义的冷战表现,与题干中“就能有一个纵深的防御”相符,故C项正确。
A.“加强了对德国的政治控制”,与题干中“北约”“欧洲的防御”的整体层面不符,故排除A项。
B.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使欧洲人认识到国家联合的重要性,开始了经济一体化的探索,与题干中“北约”“美国”不符,故排除B项。
D.1955年,欧洲出现了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美苏两极格局正式形成,故排除D项。
???????故选C。
3.【答案】A
【解析】A.从材料中可以看出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就出现了欧洲联合的构想,说明欧洲有统一的思想和愿望。
B.法国与德国的和解是在二战以后,与材料时间不符。
C.一战后欧洲国家只有联合的构想,没有付诸实践。
D.材料只是呼吁建立欧洲合众国,并没有付诸实践。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欧洲一体化,要求学生结合欧洲一体化的过程特征以及背景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本题要搞清楚欧洲联合的背景,还要搞清楚二战以后欧洲联合的过程特征。
4.【答案】D
【解析】欧洲煤钢共同体也叫欧洲煤钢联营,欧洲联盟首先是从经济上联合,然后是政治上、军事上的联合。煤钢联营建立的最初目的是实现煤炭和钢铁的在欧洲六国的自由流动,以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首要解决的问题是法德和解。本题问的是共同体的性质。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欧洲共同体的性质。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欧洲共同体性质的认识,属基础题,难度不大。
5.【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关键是理解“界线分明”和“世界变平”所反映的世界政治格局的特点。“见山是山,界线分明”是指美苏两极格局出现,“见山不是山,世界变平”是指苏联解体,美苏两极格局瓦解,“见山还是山,利益优先”指多极化趋势加强,世界经济全球化。新中国“一边倒“的政策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一边倒”指的是中国政府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即加入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A出现在21世纪,故排除;B明显错误,故排除;“日本的‘脱美入亚’战略”还没有实行过,故排除 C;综上所述,故选D。
6.【答案】A
【解析】A项,华沙条约组织成立不结盟运动兴起欧洲联盟成立,符合材料,正确;
B项,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不符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排除;
C项,苏联解体不符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排除;
D项,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时两极格局尚未结束,排除.
故选A.
本题考查美苏两极对峙格局、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欧洲联盟,具体考查二战结束至世纪之交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过程.
本题考查二战结束至世纪之交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过程,重点考查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探讨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注意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的背景、主要表现、影响.
7.【答案】B
【解析】“1946年3月”“严历谴责当时某西方国家领导人,认为这位领导人的行为非常像希特勒”“在盟国中间散播纠纷的种子”表明斯大林这次谈话针对的是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故B正确;
A在1940年,排除;
C是1947年,排除;
D是1949年,排除。
故选:B。
本题考查美苏冷战,1946年3月5日,英国前首相温斯顿?丘吉尔在美国富尔顿城威斯敏斯特学院发表的反苏联、反共产主义的演说,运用“铁幕“一词之意攻击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用铁幕笼罩起来“,因此此演说被称为“铁幕演说“.铁幕演说也被认为是正式拉开了美苏冷战的序幕。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美苏冷战,1947年3月12日美国“杜鲁门主义“出台,标志着以美国(北约)为主的资本主义阵营,与苏联(华约)为主的社会主义阵营之间的“冷战“正式开始。
8.【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世界经济的发展,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C.根据题干可知,1976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已经瓦解,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召开会议说明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已经受到其他经济力量的挑战,故C正确。
A.1976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已经瓦解,故排除A。
B.美元的世界地位没被取代,故排除B。
D.世界贸易体系开始规范化是在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故排除D。
故选C。
9.【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中“不参加大国军事同盟,不与大国缔结双边军事协定;不向外国提供军事基地”可知,该组织是不结盟运动,C项正确;
不结盟主要是亚非国家,排除A项;
中国并不是不结盟运动成员国,排除B项;
D项说法错误。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不结盟运动,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紧密结合所学知识中关于不结盟运动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作答。
本题主要考查不结盟运动,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不结盟运动属于考试重点内容,考生平时应加强相关习题的练习,不断总结相关知识点,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和解题能力。
10.【答案】D
【解析】“双方一直磨合到彼此就大部分争议问题达成共识,再开始共同撰写教科书”体现了体现了史学的现实功能,故D正确;
ABC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D。
本题考查欧洲一体化、历史与历史学,解题的关键是“双方一直磨合到彼此就大部分争议问题达成共识,再开始共同撰写教科书”。
本题为中档题,考查欧洲一体化、历史与历史学,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1.【答案】D
【解析】从时间信息“1989年”可以排除A项,1949年两个德国出现。
1991年以苏联解体为标志的美苏“冷战”结束;故排除B。
1955年正式形成两极格局,故排除C。
从题目的场面和柏林墙开放可以看到两德统一即将到来。故D正确。
故选:D。
本题考查德国二战后重新统一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两极格局是以美苏为中心,在欧洲形成北约与华约两大军事集团对立、在全球形成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全面对抗的格局。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瓦解。
12.【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东欧剧变,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B.依据题干“1990年”“国家命运的改变”可知,这里的“改变”指东欧剧变,故B项正确。
A.德国走向分裂是在1949年,故A项错误。
CD.两极格局终结是以苏联国家解体为标志的,发生在1991年,故排除CD项。
故选B。
13.【答案】D
【解析】A.材料只是反映出对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影响,选项表述范围太宽泛。
B.材料体现不出世界经济的特点。
C.材料没有体现出意识形态的因素。
D.苏联以前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苏联解体以后,实行市场经济体制,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促进了经济发展,说明经济发展方式对国家经济发展程度有很大影响。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两极格局,要求学生结合两极格局解体的影响来分析。
解答本题,要搞清楚苏联经济发展的过程特征,还要搞清楚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
14.【答案】D
【解析】2011年到2013年期间俄罗斯社会并未出现从阶级成分的变化,故A项错误;
题干中并未提到全球史观,故B项错误;
史学家专著更接近历史真实,这句话正确,但从题干材料可以看出,两者主要是从不同的角度对戈尔巴乔夫改革所作的评价。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罗斯福新政和戈尔巴乔夫改革。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多角度评价历史的能力,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的能力。
15.【答案】A
【解析】本题引导语是“六国率先实现联合的直接原因”,从实际情况看在当时的背景下六国联合或欧洲煤钢联营的直接原因可以从三个方面分析,一是战争导致欧洲衰落,衰落的欧洲又面临美苏对峙的威胁,欧洲国家感到联合的必要性;二从起因上看是法德为消除两国之间的战争恐惧由法国提议建立的;当时只所以提议成立煤钢联营是由于经济发展的需要。这样我们就可以从三个角度对六国联合的直接原因进行解释:一是联合自强,一是避免再次卷入战争,一是合理利用资源推动经济发展。故排除B、C、D三项,只有A项比较符合要求。
故选:A。
本题主要欧洲的联合和欧共体的形成。考查欧洲联合原因的相关知识,学生获取信息,调用所学知识,辨别历史解释的能力。
本题涉及到的知识点单一,而且是学生熟知的内容,对学生理解不会有太大的麻烦。引导语“直接原因”对学生理解定位提供了方便,但由于选项设置的含糊可能会导到本题难度加大。
16.【答案】(1)缘由: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需要;对共产主义和苏联的仇视。
表现:推行杜鲁门主义;实施马歇尔计划;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2)衰落:西欧世界中心地位的丧失(美苏两极格局形成);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兴起(不结盟运动兴起);多极化趋势出现与加强。
成功:科技革命广泛开展;民主政治制度被广泛实践应用;西方思想文化广泛传播。
【解析】(1)本题考查美国挑起冷战的缘由以及美国采取冷战“攻势”的主要表现,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第一小问关于缘由,根据材料一内容从政治、经济角度概括。第二小问关于表现,结合美国冷战政策的内容回答。
(2)本题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衰落”和“成功”的历史依据,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结合材料二“传统的欧洲体系的崩溃已成为不可改变的事实”“它的思想、技术和制度正比以往任何时候更迅速地传遍全球”等信息及所学知识分析概括。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