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版】2020-2021学年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20课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同步测试

文档属性

名称 【解析版】2020-2021学年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20课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同步测试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0.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5-19 22:48: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0课同步测试
有学者评论说:“东欧各国人民在抛弃信誉扫地的政治和经济机构时,并不一定就放弃了他们原先给予希望的、但被那些机构的头头们所背叛的理想。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也不是那些新解放的社会要仿效的十全十美的样板。”该作者所评论的是()
A. 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的成立 B. 以苏联为首的华约组织的建立
C.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后的情形 D. 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的表现
关于苏联改革的评述,有观点认为:“赫鲁晓夫把苏联搞乱了,勃列日涅夫把苏联搞死了,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搞垮了。”苏联“垮了”的根本原因是()
A. 戈尔巴乔夫的“民主社会主义”的改革失败
B. 西方的“和平演变”
C. 片面强调重工业发展的恶果
D. 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东欧和苏联普遍进行了改革,但最终却出现了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结局。从根本上说,这些国家的社会主义()
A. 没有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B. 没有解决劳动者积极性问题
C. 没有调节好阵营内部矛盾 D. 没有解决政府与群众的矛盾
有学者在研究苏联共产党1991年溃散之时发现,“无论是在中央还是地方的历史档案中,人们都没有发现在敌对势力取缔共产党时遇到来自党的各级组织进行抵抗的记载”。该学者认为苏联共产党执政失败源于(  )
A. 苏联共产党逐渐脱离群众 B. 西方国家对苏联的渗透
C. 戈尔巴乔夫改革背离方向 D. 共产党员理想信念丧失
下列关于二战后东欧各国改革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 波兰是最早进行改革的国家 B. 南斯拉夫实行社会主义自治制度
C. 匈牙利对外奉行独立自主的方针 D. 捷克斯洛伐克实施市场经济体制
1961年1月,中共中央发布《关于调整管理体制的若干暂行规定》,提出经济管理大权必须集中在中央;重要物资由中央统一管理、分配;所有生产、基本建设等各项任务,都必须执行全国一盘棋的方针。其意在()
A. 完成国民经济恢复工作 B. 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
C. 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系 D. 扭转国内经济困难局面
1991年1月,美国总统布什在《国情咨文》中强调:“在世界各国中,只有美国同时具有道义上的声望,也具有维持这一声望的手段,我们是世界上唯一能够聚集维护和平力量的国家。正是这一领导的重任以及实力,使美国在一个寻求自由的世界中成为自由的灯塔。”这反映了美国(  )
A. 积极维护世界和平 B. 帮助欧洲发展经济
C. 谋求建立单极世界 D. 军事实力世界领先
戈尔巴乔夫曾被老一代苏共领导人寄予厚望,希望他“尽全力将苏联带出困境”。但不幸是,戈尔巴乔夫改革却以苏共下台、苏联解体而告终,造成“20世纪最严重的地缘政治灾难”。戈氏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A. 缺乏实事求是的作风 B. 片面发展军事工业
C. 未敢突破斯大林模式 D. 偏离社会主义道路
赫鲁晓夫上台之初对农业问题的基本评价是:“我国的粮食基本上是有保证的”,但农业的一系列重要部门还处于落后状态,这种落后阻碍着轻工业和食品工业的进一步发展,是影响集体农庄庄员收入增长的障碍。赫鲁晓夫这一认识(  )
A. 是对斯大林体制的维护
B. 正确指出苏联农业存在的问题
C. 破除了对斯大林的个人迷信
D. 开创了苏联农业经济体制改革先河
哈佛学者曾预言人类生活在“自我们这个物种存在以来最和平的时期”,但近几年来,利比亚乱局、叙利亚内战、乌克兰危机、巴以冲突以及伊拉克极端组织建国这些不和平因素愈演愈烈。对此理解最全面的是(  )
A. 美国插手别国事务,试图建立单极世界
B. 世界形势总体缓和,区域性的冲突增加
C. “最和平”指冷战结束,世界形势缓和
D. 两极格局解体后“一超多强”局面出现
1959年,苏联第七个五年计划开始;同年1月,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一大上又提出一个高指标的“七年计划”(1959--1965年);1961年10月,他在苏共二十二大上宣布10年内苏联将在按人口平均计算的产量方面超过美国,“20年内基本建成共产主义社会”。材料表明当时(  )
A. 赫鲁晓夫出现“左”倾冒进倾向 B. 苏联模式受到一定冲击
C. 推行经济“加速发展战略” D. 美苏争霸中苏联占据优势
历史学家黄安年评价某经济体制改革“在冲击旧有模式方面的勇气上具有开创性,兼有成功和挫折,经验和教训,创新和夭折”,是在维持原有结构基础上的局部改革。他评价的最有可能是(  )
A. 苏俄取消自由贸易和实行余粮收集制
B. 苏俄采用固定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C. 赫鲁晓夫下放部分中央企业的管理权
D. 戈尔巴乔夫推行企业租赁和承包制度
1989年11月26日苏联《真理报》发表文章说:“如果说在初期我们认为这基本上指的是纠正社会机制的部分扭曲现象,只是完善过去几十年间形成的、已经完全定型的制度的话,那么,现在我们说,必须根本改造我们的整个社会大厦: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这意味着苏联改革(  )
A. 全面推进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B. 全面否定了斯大林体制的弊端
C. 正式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 全盘否定苏联的社会主义历史
有的学者认为:“赫鲁晓夫宛如一个政治万花筒:顶上阴谋家的帽子刚脱,头上便戴上了改革家的桂冠;策略家的微章未送进门庭,蛮干家的门牌就已挂出。”下列现象体现赫鲁晓夫“蛮干”的是()
①开展大规模种植玉米运动???????? ②废止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
③尝试推行“物质利益原则”?????? ④提出“20年建成共产主义”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有学者提出:“事实证明,尽管知识分子的主张、经济学家的设计、私人业主的金钱,通通对亲资本主义联盟的强盛作出了贡献,但只有党国精英们的制度立场才是最关键的。”材料认为苏联的解体主要在于()
A. 严重忽视了物质利益 B. 领导集团政治信仰改变
C. 私有经济的快速发展 D. 亲资本主义联盟的壮大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发生剧变,苏联走向解体,社会主义力量遭到重大挫折。
材料二 ?东欧各国共产党执政以后,都照搬苏联模式,并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苏联,苏联迫使东欧国家在内外政策上与它保持一致……在经济上,大多数国家发展缓慢,改革成效不大,同西欧的差距越拉越大。经济困难导致经济危机和民族矛盾。
材料三 ?西方反苏反共的敌对势力,长期以来通过各种途径对苏联进行意识形态方面的渗透,并采取种种手段施加压力和影响,扰乱群众和干部的思想;同时,诱惑并迫使苏联领导人改变内外政策,从而改变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
(1)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是否表明社会主义道路走不通?为什么?
(2)材料三所反映的内容被称作什么战略?
(3)结合上述材料,从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中我们应吸取什么教训?
1.【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A.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的成立加剧了两大阵营的对立,是东欧国家信仰强化的表现,故不选A。
B.华约组织巩固了社会主义阵营,故不选B。
C.根据材料可知,东欧各国抛弃了原有的政治经济机构,但人们并没有抛弃原有的理想,资本主义国家也不是人们追求的目标,这体现了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后人们的迷茫,故C正确。
D.材料与“多极化”无关,故不选D。
故选C。
2.【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苏联改革,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D.依据题干“赫鲁晓夫把苏联搞乱了,勃列日涅夫把苏联搞死了,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搞垮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斯大林体制”的固有弊端所积攒的历史问题,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最终把苏联搞垮了,故D符合题意。
A.本项所述是苏联“垮了”的直接原因,不符合题意,排除A。
B.本项所述题干无体现,排除B。
C.本项所述不符合题干主旨,排除C。
故选D。
3.【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A.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从根本上说是因为这些国家没有摆脱苏联模式的束缚,没有在市场经济时代的改革浪潮中找到正确的改革方向,故A项正确。
BCD.三项所述均不是对根本原因的表述,故BCD错误。
故选A。
4.【答案】D
【解析】“人们都没有发现在敌对势力取缔共产党时遇到来自党的各级组织进行抵抗的记载”表明该学者认为苏联共产党执政失败源于党的各级组织的不抵抗,即共产党员理想信念丧失,故D正确;
ABC材料未涉及,排除。
故选:D。
本题考查苏联解体,解题的关键是“人们都没有发现在敌对势力取缔共产党时遇到来自党的各级组织进行抵抗的记载”。
本题为中档题,考查苏联解体,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5.【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二战后东欧各国改革,要求识记基础史实。
【解答】
B.结合所学可知,南斯拉夫最早进行改革,经过多年实践,建立了社会主义自治制度,通过权力下放,调动地方、企业和群众的积极性,促进了经济发展,故B正确。
A.从时间上看,二战后东欧国家改革以南斯拉夫改革最早,故排除A。
C.结合所学可知,匈牙利对外奉行独立自主的方针未成功,仍处于苏联控制之下,故C错误。
D.捷克斯洛伐克的改革实施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经济体制,故D错误。
故选B。
6.【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国民经济调整,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A.“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实行于新中国成立之初,与题干时间“1961年”不符,故A项错误。
B.“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始于第一个五年计划,故B项错误。
C.“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系”主要是由三大改造完成后实现的,故C项错误。
D.“1961年1月,中共中央发布《关于调整管理体制的若干暂行规定》,提出经济管理大权必须集中在中央”,这一规定的主要目的是扭转“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出现的经济困难局面,故D项正确。
故选D。
7.【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时间“1991年”可知,当时苏联面临解体。依据材料“只有美国同时具有道义上的声望,也具有维持这一声望的手段,我们是世界上唯一能够聚集维护和平力量的国家。正是这一领导的重任以及实力,使美国在一个寻求自由的世界中成为自由的灯塔”可知,强调美国在维和世界和平方面的重要作用。结合所学可知,当时美苏两极格局即将瓦解,美国成为当时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为了维护自身利益,维护自己的霸主地位,谋求建立单极世界,故C项正确。
A项是表面现象,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
B项是在二战后初期,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
材料没有涉及美国军事力量的信息,故D项错误。
故选:C。
本题考查两极格局瓦解及其影响。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时间判断出当时面临苏联解体。然后正确分析材料“只有美国同时具有道义上的声望,也具有维持这一声望的手段,我们是世界上唯一能够聚集维护和平力量的国家。正是这一领导的重任以及实力,使美国在一个寻求自由的世界中成为自由的灯塔”的主旨,结合两极格局解体影响及其美国的意图分析。
本题考查对美国霸权主义政策相关知识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8.【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戈氏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偏离社会主义道路,故D正确;
ABC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D。
本题考查戈尔巴乔夫改革,解题的关键是“戈氏失败的主要原因”。
本题为基础题,考查戈尔巴乔夫改革,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与新思维”从根本上放弃了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念和政治体制,该改革以彻底摈弃斯大林主义留下的政治体制遗产,建立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的名义。
9.【答案】B
【解析】“但农业的一系列重要部门还处于落后状态,这种落后阻碍着轻工业和食品工业的进一步发展,是影响集体农庄庄员收入增长的障碍”表明赫鲁晓夫正确指出苏联农业存在的问题,故B正确;
ACD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B。
本题考查赫鲁晓夫改革,解题的关键是“但农业的一系列重要部门还处于落后状态,这种落后阻碍着轻工业和食品工业的进一步发展,是影响集体农庄庄员收入增长的障碍”。
本题为中档题,考查赫鲁晓夫改革,改革顺应了历史的潮流,揭开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序幕。
10.【答案】B
【解析】从材料中“哈佛学者曾预言人类生活在‘自我们这个物种存在以来最和平的时期’”可以看出世界整体是越来越和平,“但近几年来,利比亚乱局、叙利亚内战、乌克兰危机、巴以冲突以及伊拉克极端组织建国这些不和平因素愈演愈烈。”又可以看出地区冲突不断增加,B能够全面的概括材料的意思;
ACD选项都是对材料片面的理解,不准确。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两极格局,要求学生结合两极格局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本题要搞清楚两极格局的特征和影响,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理解材料的能力。
11.【答案】A
【解析】A.结合赫鲁晓夫改革的内容“10年内苏联将在按人口平均计算的产量方面超过美国,20年内基本建成共产主义社会”可以看出赫鲁晓夫出现了“左”倾冒进倾向,故正确;
B.材料中没有涉及到对苏联模式的冲击,故排除;
C.推行经济“加速发展战略”的是戈尔巴乔夫,故排除;
D.这一时期美苏争霸过程中,苏联处于守势,故排除。
故选:A。
本题考查的是赫鲁晓夫的改革,侧重于考查的是对赫鲁晓夫改革的评价。
本题考查的是对赫鲁晓夫改革的评价,通过对'宣布10年内苏联将在按人口平均计算的产量方面超过美国,“20年内基本建成共产主义社会“'的解读得出答案,难度系数中等。
12.【答案】C
【解析】赫鲁晓夫下放部分中央企业的管理权,是在维持原有结构基础上的局部改革,故C正确;
A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排除;
B是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排除;
戈尔巴乔夫改革冲破了斯大林模式的框架,故D错误。
故选:C。
本题考查赫鲁晓夫改革,解题的关键是“在冲击旧有模式方面的勇气上具有开创性,兼有成功和挫折,经验和教训,创新和夭折”。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赫鲁晓夫改革,赫鲁晓夫在其执政的十年中,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大力推进了改革,其中有些措施不乏体现了当政者的创见和魄力。但是,改革并没有获得特别显著的成效。
13.【答案】D
【解析】A.全面推进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不是材料内涵,故A项错误;
B.材料中否定的是苏联社会主义历史,不是否定了斯大林体制的弊端,故B项错误;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属于经济举措,材料中论及是政治信息,故C项错误;
D.必须“根本”改造我们的“整个”社会大厦,所以这意味着苏联改革的确是在全盘否定苏联的社会主义历史,故D项正确。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戈尔巴乔夫改革,要求学生结合二八樵夫改革的内容特征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问题要搞清楚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内容特点和影响,学生要有较强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
14.【答案】C
【解析】略
15.【答案】B
【解析】【试题解析】

16.【答案】(1)不是。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只是苏联模式的失败,不是社会主义的失败。社会主义运动虽然受到影响,但在吸取经验教训后必将向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2)“和平演变”。
(3)建设社会主义切忌照搬一种模式,而应结合本国的具体国情;抵制外来不利因素,坚持改革,坚持社会主义,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
【解析】(1)本题考查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不能表明社会主义道路走不通。因为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只是苏联模式的失败,不是社会主义的失败;社会主义运动虽然受到影响,但在吸取经验教训后必将向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2)本题考查“和平演变”,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所反映的内容被称作“和平演变”。
(3)本题考查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关于教训,依据所学知识从建设社会主义切忌照搬一种模式,而应结合本国的具体国情;抵制外来不利因素,坚持改革,坚持社会主义,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等方面回答。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