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
说》说课稿
一、教学理念
以新课改提出的建构主义理论教学模式为指导:“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二、教材分析
《师说》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最后一篇文章。它是韩愈的代表作之一,文章针对当时士大夫门第观念下“耻学于师”的恶劣风气,阐述了“师”的作用与标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和从师应持的态度,提出以“道”为师,也就是以儒家思想为师。学习这篇文章,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求学之道和获得教养的途径,培养学生像韩愈那样不顾流俗、锐意改革世风的进取精神,从而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和谦虚好学、尊师重教的思想。
三、学情分析
首先学生通过初中和高一上学期文言文的学习,已有一定的文言基础,但更深层次的词汇、文法以及知识之间的建构都还有待提高;其次通过学习本单元第二课的《劝学》,学生对论述文的结构和论证方法有了一定的积累,这都有利于《师说》的学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常见的文言词语、文言文法并尝试知识建构。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和问题探究,掌握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和谦虚好学、尊师重教的思想。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正确把握韩愈关于尊师重道的论述和本文的思想意义。难点是在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掌握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教法与学法。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
培养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法为主,以查阅资料法、举一反三法为辅进行学习: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做人,学会创新是二十一世纪教育发展的主题。具体表现为自主学习、小组交流讨论、独立思考探究,然后再小组汇报,交流展示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交给全班同学和老师共同解决。
教学手段:多媒体展示
教学时数:2个课时
七、教学思路。
课前安排预习。要求学生分小组运用查阅资料法和自主学习、组内交流的方法进行预习,预习目标有三个:
1.了解韩愈和古文运动、写作背景;
2.了解文体“说”;
3.朗读课文,疏通文意,并联系以前所学归纳文言基础知识。(课前预习环节的设计是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的自觉性、积极性和协作精神,完成积累·整合的课程目标。)
(一)重点说说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的教学要点是落实文言知识、整体感知全文和研读第四段。
1.导入:以《劝学》和如今的国策“科教兴国”来说明老师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引入课文。(这样导入把所学和现学、传统和现代联系,而且问题直面写作背景,激发学生探讨兴趣,体现建构主义教学理念。)
2.用提问法来检查预习情况,问题以小组为单位抢答,其他小组质疑并补充,还有缺漏的老师补充完整,然后让各小组代表提出预习中遇到的问题,让全班同学和老师共同释疑。(以问题抢答方式检查预习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竞争心和荣誉感,而且让学生在激情愉悦的心境中完成三个维度中知识与技能方面的教学目标,避免枯燥乏味。)
3.运用朗读法帮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1)通过朗读让学生在听读中感受作者当时的写作心境和创作意图,体会文中情感。(新课标也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得到熏陶。此环节力图将学生置于阅读的主体地位,培养感受·鉴赏的能力。)
(2)让学生速读课文,并找出各段的关键句,从而理清全文思路。(培养学生提要钩玄,理清文章脉络的能力)
4.用提问法引导学生解读第四段。
①这篇文章为谁而作?何以见得,文中有没有信息?②一代文学宗师为什么要为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伙子写文章?③这些原因哪个是根本原因?理由是什么?
然后让学生自主默读、小组交流、独立思考来解决问题。(这样有助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发展学生的智力,并举一反三,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5.布置作业:
(1)“能行古道”的“古道”是指什么?
(2)“不拘于时”的“时”是怎样的?
(这两个问题的设计是为第二个课时的教学做铺垫,也有助于培养学生课后学习和思考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二)第二课时安排
1.突破重点。此处思考两个问题:古人从师之道体现什么样的学习观?那些择师的原则还适用于现代社会吗?(这样拓展延伸,学生在无形中学会了用现代观念去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养成独立思考·领悟的习惯,完成三个维度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2.突破难点。此处进行作文延伸,这正反对比论证方法是否适合于我们现代议论文的写作?试着用口头作文的方式表述一下。(举一反三法,让学生触类旁通,及时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完成应用·拓展的课程目标。)
3.探究性学习
(1)虽然作者说这篇文章是为学生李蟠而写的,但学完之后,我们再深思一下,他还想写给谁看呢?
(2)韩愈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那么,要达到弟子超过师傅的程度,应该怎么做呢?
(3)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解决。
(这样设计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和表达的能力,又激发他们发现·创新的兴趣和激情。)
4.文章小结并布置作业:背诵课文
八、板书设计:
师
说
韩愈
一段
为师作用:传道受业解惑
下定义
从师必要:不从师,惑终不解
择师标准:无贵贱、无长少,道所存,师所存
作结论
二段
古之圣人
——今之众人
圣愈圣,愚愈愚
对其子
——于其身
小学而大遗
正反对比
医、师、工——士大夫
耻学于师,智不能及
三段
师生关系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例证法
师道关系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引证法
写作缘由
九、教学反思
我认为,本课的教学设计紧紧围绕三个维度和五个目标,体现了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当然,教师的教只有通过学生的学才能体现出来。上课时,我会以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进行适当的调整,力求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