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 1.1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 1.1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1-05-19 17:25: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
一、教材分析: ?
本课为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欣赏评述内容。初中阶段,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往往以"像不像"来衡量,这体现了学生对艺术与生活的关系的朴素理解,认为艺术就应该是现实生活的反映。然而,许多美术作品所创造的艺术形象又与生活中的真实原型不一样,对此学生就说不出道理了,尤其是现代艺术与生活的关系,他们不能理解且疑惑甚多,既不可能"欣赏"也不会评述了。学习此课的目的就是使学生能更好的理解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即“艺术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为欣赏评述美术作品奠定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意识是对物质的能动的反映。艺术作为社会意识形态,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美术作品作为人的意识的物化形态,是美术家能动的反映社会存在的结果,它作用于社会。?
美术作品的创作分再现性和表现性的两类。再现性的艺术是以真实再现客观世界为目的,作品的艺术形象逼真写实。艺术家通过真实再现客观对象的形象,表现自己对世界的认识、情感和思想,其创造的艺术形象以栩栩如生而称道。表现性绘画是以客观对象为媒介,主要在于表达作者个人的主观精神,即思想、情感或审美理想等。画面的艺术形象予以夸张、变形的处理,或予以荒诞的组合等,从而创造一个新的艺术世界。表现性艺术中的抽象派、超现实主义的绘画作品中,画面中所表现的艺术形象虽然与生活中的原型有很大差距,但仍是源于生活的,如果没有对生活的体验,也就不会有绘画情感表达的形式感悟。因而它不仅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
教学目标?:
1.通过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使学生理解“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道理。?
2.通过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使学生初步学会欣赏艺术作品。在思考和讨论中培养学生合作互动地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评述能力。?
3.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三、教学重,难点:?
1.理解艺术创作的题材、内容与技法都源于生活,艺术家所创造的艺术作品及其艺术形象是高于生活的。
2.以美术作品作为切入点,使学生理解"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四、教学准备:
教师:教材,教学课件等。
学生:教材,查找和搜集相关资料,如各类艺术作品(实物、图片资料、音像资料等)。?
??五、教学内容及过程:?
组织教学:检查学具,安定课堂。?
(二)导入。
故事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揭示课题。
(三)新授
一、赏析?王式廓《血衣》
1.请学生观察画面并思考:(1)这幅作品用的是哪种艺术手法创作的?
(2)作品中最突出的人物形象在哪?
(3)你能看出作品表现的年代吗?作品向我们描绘了一个怎样
的场面?
(设计说明: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关注作品,对作品树立初步感官认识。)
2.介绍作品创作时代背景。伴随着《解放区的天》,一边播放土改时期的旧照片,老师一边对当时的历史做简单的介绍。
观察:(1)血衣在画面中起什么作用?
(2)简单说说你看了作品后的感受。
(设计说明:在音乐与旧照片中营造氛围,通过老师对土改历史的简单介绍,让学生走入新中国成立初期那段有历史意义的时光。)
王式廓生平简介?。
(设计说明:了解一副作品除了了解作品背后的历史,还要了解创作作品的人。对画家的认识能让学生更好感受作品的产生的意义及人文情怀。)
作品创作历程介绍。
(设计说明:通过观看画家从初稿到定稿的整个创作过程,让学生感受艺术家借助作品将自己对现实生活的观察和体验,浓缩到小小的画面中。既展现了当时的特定历史事件,又表达了自己的情感。)
观察分析作品中的主要形象,作者在收集素材和最后确定形象之间的差异,感受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精髓在再现性美术作品中的体现。学习老艺术家在艺术创作上的认真、专注、一丝不苟的创作态度。
(设计说明:分析作品中的主要艺术形象,了解艺术家笔下的形象是在大量的农民肖像写生中,经过不断的加工,提练、酝酿而成。进而让学生体会到美术可以再现真实生活。)
二、毕加索《格尔尼卡》?赏析
比较《血衣》和《格尔尼卡》在形象塑造上的异同,认识表现性美术的艺术特点。
(设计说明:通过比较,对中西方艺术的不同表达方式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介绍作品创作背景。
观看《格尔尼卡》3D视频,观察作品形象,感受作品气氛。
(设计说明:通过作品背景介绍及3D视频观看,帮助学生快速理解作品意图。)
分析作品色彩、构图和情绪。
提问:如果画家生活在现在和平美好的年代,能不能创作出这样的作品?
(设计说明:让学生体会到,绘画创作是与画家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画家的真实生活体验,抽象变形的形象只是画家的一种表现手法,而不是单纯的凭空想象。)
5.深度探究:表现性美术的绘画作品是源于生活的吗?
(设计说明:加强学生对美术与生活的认识,了解美术是与生活密不可分的。)
(四)课堂总结:艺术创作与生活的关系?
师生共同总结“艺术创作与生活的关系”,同时课件映示“艺术创作与生活的关系图”。
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生活给艺术家提供了丰富的创作题材和灵感,使艺术家发现了美。生活还给予艺术家以激情,使艺术家凭着感悟创造美。然后他们以各种艺术手段为媒介,再现或表现美。高于生活的艺术作品由此而来。
(设计说明:总结艺术创作与生活的关系,深化教学主题。)
(五)结束语:?
最后我想用伟大领袖毛主席的一段话来结束今天的课程。毛主席说"艺术来源于生活,可是,它并不是生活的翻版和备份,而是生活与艺术的完美融合,是典型生活的艺术化处理。艺术作品比普通的生活更高,更强烈,更具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同学们,让我们擦亮眼睛,到生活中去发现美,用我们的心去体验美,为我们的生活创造美,然后一起享受美吧!?
板书设计: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再现性美术
生 高生
活 于活
表现性美术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学反思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这节课属于美术四个领域中的“欣赏评述”领域,是人教版七下美术第一单元第一课时。在经过了半个学期的美术训练之后,学生对美的含义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对美的欣赏能力还有不足,主要体现在对美术作品的评判标准往往是像与不像,这体现了学生对艺术与生活的关系的一种浅显而朴素的理解 ,其实美术作品所创造的艺术形象与生活中的真实原型不一样,这是为什么学生就说不出道理了,更不知如何评述。欣赏课是相对来说比较难讲的课型,若想吸引学生,真正学有所获,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的确需要教师具备丰厚的文化底蕴备与专业的理论知识,这样才有的放矢有话可说。
  课堂教学学生是主体,学生在教师的引领、组织、参与下,探究生活中的艺术,体验各种艺术手法的魅力,欣赏大自然的美与艺术作品的美。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我采用故事导入,我用绘声绘色的语言讲道:“在很久以前有一个国王,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打下很多疆土。凯旋以后由于受过伤所以一直眼睛瞎了,一条腿瘸了。一天他想找人给自己画像,第一个画家忠实地把他的形象画了下来,看画如见其人,但国王大怒把他杀了,第二个画家把他的双眼画的炯炯有神,腿也不瘸了,国王又大怒,命人把他也杀掉。第三位画家很聪明,他是怎么做的呢?(注意停顿几秒钟给学生思考时间)他画了国王单腿跪地屈膝,眯起一只眼睛拉弓射箭的姿势,结果国王很高兴赏给他很多赏赐。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呢?艺术不是生活的忠实再现,是艺术家能动思考后的结果。其后说明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通过欣赏中外两幅绘画作品,认识生活和艺术创作的关系。因为有了这个生动的故事引导,学生能更快的进入到学习的状态。在整个欣赏教学中我着重抓住情感这条线,让学生通过对作品创作的背景了解,对作品形象的塑造,对色彩的运用,认识到我们所看到的一切都是画家亲身经历,亲眼目睹,感同身受,包含激情的创作结果。在课堂设计上为了让他们上起来不至于感到枯燥,我通过讲故事,放视频,珍贵的资料图片配上音乐和老师的深情并茂的讲述,刺激学生的感知,让他们能全方面的了解作品,认识到艺术创作与生活息息相关,紧密联系。在教学过程中我也注重学生的广泛参与,多给学生发言机会,运用鼓励,激将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学,然后知不足 ”, 有人说:教学是遗憾的艺术。通过这节课,我深切感受到它的含义,也发现了自己有很多的不足。语言不简练,每一个流程之间的衔接过渡也还不够自然。问题的设置目的不清晰,给学生在理解上制造了一定的障碍,以至于很多同学理解不了问题,只能被动的接受而无法主动思考。反思之后,惭愧之余,更多的是努力,既然选择身为人师,我要不断的学习提高,与时俱进,将自己最好的表现呈现在学生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