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实高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德州实高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PDF版含答案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05-19 18:32: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9 级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3.上图中耕地质量最优的地区是( )
一、单项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5分) A.黄土高原区 B.江南区 C.四川盆地区 D.长江中下游区
图1为我国某绿洲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4.为提高以下地区的耕地质量,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
A.黄淮海区——治酸控污,退耕恢复植被
B.长江中下游区——节水灌溉,全部使用农家肥
C.黄土高原区——退耕还林,修建水平梯田
D.四川盆地区——大规模更换表土,防治次生盐碱化
大气污染可以跨国界传输,使周围国家受害,引起国际纠纷,影响国家安全。酸雨是一种跨越
图1 我国某绿洲示意 国境的污染,污染物可以随大气转移到1000千米以外甚至更远的地区。读图3,完成5—6题。
1.该绿洲修建水库的主要作用及其强化的自然环境服务功能对应正确的是( )
A.防范暴雨洪涝——调节功能 B.蓄水灌溉农田——供给功能
C.发展绿洲旅游——文化功能 D.发展水产养殖——支撑功能
2.图中各区域的农业生产活动与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组合正确的是( )
A.山地修建梯田——水土流失 B.洪积扇种植粮棉——土地盐碱化
C.沿河种植甘蔗——生物多样性减少 D.戈壁放牧牛羊——石漠化
根据中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成果,将中国耕地划分为1—15等,1等地质量最好,15等 图3 欧洲造成酸雨的主要工业废气排放扩散示意
地质量最差。图2是我国部分地区耕地质量等级图,据此完成3—4题。 5.北欧曾经深受酸雨的危害,其主要原因是( )
A.北欧的污染物排放量大 B.受中纬西风影响,污染物输入
C.盆地地形,污染物不易扩散 D.温带大陆性气候,干燥少雨
6.为了有效防治酸雨,欧洲可采取的科学合理措施是( )
①使用风能、水能、生物能等清洁能源
②使用废气净化设备,减少酸性物排放
③加强国际交流,提供资金、技术支持
④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减少使用私家车
图2 我国部分地区耕地质量等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
玛曲湿地位于甘肃甘南西南部、青藏高原东端,是青藏高原上最大的高寒沼泽湿地,黄河流经
此处,被誉为“黄河蓄水池”。近年来,由于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影响,玛曲湿地大面积干涸和
萎缩,湿地功能退化,制约了牧区的经济发展,直接威胁黄河流域的生态安全。结合图文资料,完
成7—9题。
图5 我国某区域循环经济产业链示意
10.图中①②③分别代表( )
A.产品流、废弃物流、再生资源流 B.废弃物流、产品流、再生资源流
C.产品流、再生资源流、废弃物流 D.再生资源流、废弃物流、产品流
11.下列关于区域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使资源与能源在该区域内不断循环使用B.垃圾分类是循环经济产业链的重要环节
图4 玛曲湿地的位置
C.改变农业耕作制度,有效地利用土地资源D.实现以经济效益为核心的区域可持续发展
7.玛曲湿地形成的原因是( )
近年来我国开始实施油气进口多元化战略,原油进口“四面八方”格局初现,且进口量持续攀
①地势周高中低,排水不畅 ②地下冻土阻碍地表水下渗
升。图6是我国石油进口通道示意图。读图,完成12—13题。
③地处高纬地区,蒸发微弱 ④河道弯曲,支流、湖泊众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玛曲湿地萎缩破坏,造成的影响是( )
①涵养水源能力下降 ②加快水体净化的速度
③生物多样性锐减 ④调节气候的能力下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9.为了保护湿地资源,恢复黄河上游的生态环境,下列措施最合理的是( )
图6 我国石油进口通道示意
A.停止一切人类活动 B.建立自然保护区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C.加大对污染的治理 D.草方格沙障治沙
①东北通道沿线沼泽面积大,不利于施工
图5为我国某区域循环经济产业链示意图。读图,完成10—11题。
②西南油气通道沿线地势平坦,利于施工
2
③海上通道必须经过马六甲海峡,安全性差 二、综合题(共4个小题,55分)
1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3分)
④西北通道跨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和温带季风气候区
山西平陆三湾黄河湿地河湾较多,浅水漫滩,背风向阳,气候温和,植被丰富,湿地总面积达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6600余公顷。大天鹅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每年12月下旬到次年2月,近万只大天鹅在湿地玩闹
13.我国目前原油进口“四面八方”格局的初现有利于( ) 嬉戏。为了能给大天鹅提供足够的越冬食物,当地群众在湿地里种植了一些黄豆,为白天鹅觅食提
①缓解能源供需矛盾 ②改善能源消费结构 供便利。此外,为确保冬季白天鹅都有充足的食物来源,平陆县政府还储备三万多斤玉米和白菜,
③提高大气环境质量 ④增强能源供应安全 供这些“西伯利亚来客”越冬食用。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下图7显示1870年以来人类累计碳排放与全球升温幅度的关系,可作为制订未来减缓气候变
化行为的依据。图中阴影区域为根据不同模式计算的全球二氧化碳累计排放总量对应的升温幅度范
(1)说明三湾湿地对当地自然环境的影响。(3分)
围。据此完成14-15题。
(2)分析三湾湿地成为大天鹅越冬地的原因。(6分)
(3)为了实现三湾湿地的可持续发展,请提出合理化建议。(4分)
1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全世界里程最长、投资最多、施工难度大的跨海桥梁——港珠澳大桥于2018年10月24日建
成通车。大桥跨越珠江口海域,临近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乃至世界沿海航线最密
集、船舶密度最大的水域之一。桥端附近有香港国际机场、珠海机场和澳门国际机场等。
港珠澳大桥的桥梁路段整体看起来都是曲线而不是直线形式。主体工程隧道的东、西两端各设
置一个海中人工岛,以衔接桥梁和海底隧道。承建方在世界范围内首次提出深插式钢圆筒快速岛技
14.结合上图,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
术,用120个巨型钢筒直接固定在海床上插入到海底,然后在中间填土形成人工岛。这种锁定结构
A.累计排放量越大,升温幅度一定越大
可以固定钢筒填埋的泥沙,也不用移走海量的淤泥。
B.累计排放2万亿吨时,温度可以升高2℃
C.累计排放3万亿吨的升温幅度一定大于1万亿吨的升温幅度
D.累计排放2万亿吨的升温幅度一定小于4万亿吨的升温幅度
15.能有效降低升温幅度的措施是 ( )
①农田开垦 ②征收碳税 ③采用低碳排放策略 ④增加碳汇 (1)说明港珠澳大桥采用桥岛隧相结合方式建造的主要原因。(6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简述钢圆筒快速成岛过程可能面临的不利自然条件。(4分)
(3)港珠澳大桥被修建成曲线而不是直线,试分析其原因。(4分)
3
18.污染密集型产业是指在生产过程中若不加以治理就会直接或间接产生大量污染物,或者在生 19.读我国油气资源供应体系的三个战略安全区示意图及我国某年成品油产量和市场缺口预测
产过程中使公众的安全和健康受到威胁或明显受到影响的那些产业。读 2000-2011 年中国四大区 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域及区域间污染密集型产业转移路径表,回答下列问题。(16分)
地区 省区范围 转入产业 转出产业
塑料、原煤、硫酸、
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
西部 原油、纯碱、水泥、
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 无
地区 乙烯、天然气、化学
内蒙古、新疆
农药、化肥
东北 Ⅰ
辽宁、吉林、黑龙江 无 除水泥外所有产品 第 汽油(万吨) 煤油(万吨) 柴油(万吨)
地区 安全区 生产量 消费量 生产量 消费量 生产量 消费量
中部 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 天然气、塑料、原油、
纯碱、化肥、水泥 华北区 290 757 54 187 545 995
地区 湖南 平板玻璃、生铁 东北区 0 444 0 55 0 881
东部 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 平板玻璃、生铁、粗 原煤、天然气、硫酸、 华东区 1309 1173 401 245 2438 3360
地区 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 钢 化肥、水泥、纯碱 中南区 789 1039 270 276 1438 2243
(1)归纳我国国内污染密集型产业转移路径的特征。(6分) 西南区 0 365 0 121 0 459
(2)简析西部地区“吸引”大量污染密集型产业转入的原因。(6分)
西北区 0 400 0 91 0 704
(3)简述污染密集型产业增加对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4分) (1)根据资料,分析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主要特点。(4分)
(2)第Ⅲ安全区中,资源前景最好的地区和制度风险最大的地区分别是什么地区?(2分)
(3)除拓宽国际能源渠道外,我国为解决能源问题,还可采取哪些措施?(6分)
4
2019 级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答案 地区,错误。该地区蒸发微弱,是因为海拔高,气温低。①②④正确,故选项B正确。
8.C
1.B
解析:湿地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水体、改善水质、保护生物多样性、调节局地气候
解析:图示地区为气候干旱的荒漠绿洲,降水稀少,水库的作用主要是蓄水调配,保证农业灌
等作用。湿地萎缩会导致水体净化速度减慢,②错误。故选项C正确。
溉用水,因此水库的建设强化了河流提供水源的供给服务功能。故选项B正确。
9.B
2.B
解析:玛曲湿地为高寒沼泽湿地,生态环境脆弱,湿地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恢复难度较
解析:图示地区主要发展绿洲灌溉农业,当灌溉方式不合理时,结合干旱少雨且蒸发旺盛的气
大,需要建立自然保护区,对其进行整体性生态保护才能起到治理效果。停止一切人类活动、加大
候特点,容易出现土地盐碱化问题。故选项B正确。
对污染的治理或草方格沙障治沙不能从根本上治理当地的生态问题。故选项B正确。
3.D
10.A
解析:读图可知,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优等地、高等地面积最大,因此耕地质量最优。故选项D
解析:读图,指向资源化、无害化处理中心的箭头,应表示废弃物流,对应图中②。由资源化、
正确。
无害化处理中心指出的箭头,表示再生资源流,对应图中③。企业和农户之间的箭头,实线箭头①
4.C
代表产品流。故选项A正确。
解析:黄淮海区耕地的主要治理方式是节水灌溉,增加有机肥,选项A错误;长江中下游地区
11.B
土壤应该治酸控污,选项B错误;四川盆地区没有发生严重的盐碱化问题,不需更换表土,选项D
解析:产业链不可能使资源与能源在该区域内不断循环使用,选项A错误;图示区域循环经济
错误。故选项C正确。
产业链可以构建城市和乡村之间共生的循环经济体系,垃圾分类是循环经济产业链的重要环节,选
5.B
项B正确;区域气候不变,改变农业耕作制度不符合实际,选项C错误;区域循环经济产业链是实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某些西欧国家是工业废气的排放源,北欧为扩散、受影响地区,选项
现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基础的区域可持续发展,选项D错误。故选项B正确。
A错误。北欧主要位于中纬西风带,盛行西南风,西南风把西欧排放的大气污染物吹送到北欧,所
12.B
以造成酸雨污染,选项B正确;北欧并不是盆地地形,气候为温带海洋性气候,选项C、D错。故
解析:东北通道沿线沼泽面积大,不利于施工,①正确。西南油气通道沿线地势起伏大,不利
选项B正确。
于施工,②错误。海上通道必须经过马六甲海峡,安全性差,③正确。西北通道跨温带大陆性气候
6.D
区和温带沙漠气候区,④错误。故选项B正确。
解析:本题考查污染防治的具体措施。酸雨的形成原因是人类活动燃烧了大量矿物燃料。题目
13.C
中的四个选项都是防治酸雨的有效措施。故选项D正确。
解析:我国目前原油进口“四面八方”格局的初现有利于增加进口量,缓解能源供需矛盾,①
7.B
正确。石油大气污染严重,不能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和提高大气环境质量,②③错误。进口渠道增多,
解析:通过地图可知,玛曲湿地位于北纬30°—40°之间,属于中纬度地区,因此③中地处高纬
有利于增强能源供应安全,④正确。故选项C正确。
5
14.C 15.D 2分)
16.答案:(1)①可为当地提供水源,补充地下水;②调节当地局部小气候;③储蓄洪水,减轻 (2)中东、非洲。(每个1分)
洪涝灾害的威胁;④促淤造陆;⑤降解污染;⑥为多种生物提供生存空间,保护生物多样性。(答 (3)加强资源勘探,提高后备储量和产量;积极开发新能源,促进能源消费结构多元化;进行技
对3条得3分) 术革新,提高能源利用率;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低能耗产业;建立石油战略储备基地。(答对3条
(2)①三湾湿地面积大,大天鹅生存空间大;②背风向阳,气候温和,适宜越冬;③湿地内植被 得6分)
丰富,人工种植黄豆,大天鹅食物来源充足;④政府储备投放食物,保证大天鹅安全越冬。(答对3
条得6分)
(3)①建设湿地生态休闲空间,发挥生态与休憩功能;②利用湿地美景,适度发展生态旅游业;
③加强保护湿地和大天鹅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参与的自觉性;④进行协调管理,处理好开发与保
护的关系。(答对2条得4分)
17.答案:(1)地处珠江口最繁忙的主航道,采用海底隧道利于大型船顺利通行;若采用桥梁,
必然是跨径很大、净空很高、桥塔耸立的悬索桥梁,将危及周边机场飞机起降的安全;为了实现桥
梁与隧道之间的转换,故在隧道两端修建人工岛。(每条2分)
(2)海底地形,地质条件复杂,施工难度大;气候条件复杂,易受台风、潮汐、海流等影响;海
水腐蚀性强,对建筑材料的要求高。(答对2条得4分)
(3)曲线形状更稳定,有利于抵御海流和潮汐的冲击;为了避开海底形势险峻、建设难度大的地
形,利于节省时间,节约成本;为了引起司机警惕,提高驾驶安全。(答对2条得4分)
18、答案:(1)西部地区成为污染密集型产业的净转入区;东北地区成为污染密集型产业的净转
出区;东、中部地区成为污染密集型产业的选择性转移区。(每条2分)
(2)①资源分布的地区差异。西部地区拥有丰富的天然气、石油、煤炭等自然资源,是我国天然
的能源与化工基地。
②生产成本地区差异。西部地区劳动力成本、土地价格等相对较低。
③政策因素。西部地区招商引资的环保要求较低,导致大量污染产业转移到西部地区。(每条2
分)
(3)影响:西部生态脆弱,大量污染物排放易导致生态环境出现不可逆转的破坏;西部地区是我
国大江大河的主要发源地,大量污染密集型产业出现威胁全国生态安全;西部地区治理能力较弱,
大量污染密集型产业转入使区域环境风险加剧。(答对2条得4分)
19.答案:(1)生产和消费地区分布不均;大多数地区消费量大于生产量,能源供应紧张。(每条
6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