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2020—2021学年八下第六单元检测题(Word版,共9页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2020—2021学年八下第六单元检测题(Word版,共9页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4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5-19 19:03: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检测题
(时间:120分钟 总分:120分)
一、积累·运用 (30分)
1.下面诗句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改正后用正楷字将整个句子抄写在方格中。(2分)
老骥伏励,志在千里。烈士幕年,壮心不已。



















根据语境,给下面一段话中加点的字注音。(2分)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茅屋为秋风所破,杜甫振臂高呼:“大庇( )天下寒士俱欢颜”!
3.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请循其本 循:追溯。
B.女有归 归:归宿。
C.水击三千里 水击:水流拍打。
?D.不以千里称 称:著称。
4.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2分)
? A.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C.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D.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5.依次填入下面横线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文化影响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调节人与世界的关系。在一个文化厚实的社会里, ; ; 。这样,人才能实现从“小我”向“大我”的转变,成为一个有文化、有教养的人。
①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生命
②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位
③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
A.②①③???B.②③①???C.③②①???D.③①②
6.请找出下面句子的主干。(2分)
这些优秀的古诗文表现了古人的哲思和情怀。

7.下列诗句中,使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B.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C.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D.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8.名著阅读。(2分)
《名人传》中的名人都是世界级的艺术大师。他们的人生丰富多彩,他们的作品精深宏博,他们的影响历经时代而不衰。作者紧紧把握住这三位拥有各自领域的艺术家的共同之处,着力刻画了他们 心路历程,以感人肺腑的笔墨,写出了他们与命运抗争的崇高勇气和担荷全人类苦难的伟大情怀。
9.诗文默写。(每空1分,共6分)
① ,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②《送友人》中借马鸣犹作别离之声,衬托离情别绪的诗句是:挥手自兹去, 。 (李白《送友人》)
③《虽有嘉肴》在论述时先以“ ”作比,继而引入“至道弗学不知其善”,进而又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 ”这个结论。
④《大道之行也》中体现人才得到重用,社会成员间和睦相处的句子是: , 。
10.口语交际。(2分)
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活动中,学校积极响应号召,人人动手,净化校园。李明看到你在拾废纸很不以为然,说:“这样的小事没什么意思。”
你对李明说:???????????????????????????????????????????????? ????????

11.中国文化崇尚“和”,有关“和”的思想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和”既被视为诞育万物的本原,也被看作修德养性的关键,还被认为是社会交往的准绳,更被尊奉为国家共处的原则。我校开展“以和为贵”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6分)
【写“和”的名言】“将相和”中的“和”可理解 为议和、和解、和好、和气、和睦、和乐、和衷、和平、和谐等、请写出有关与上述“和”意思相关的名言、谚语各一条。(2分)

【讲“和”的故事】战国时有“将相和”的美谈,清朝康熙年间又有“六尺巷”的故事,请写出你搜集到的古今中外“以和为贵”的人物事迹。(以上两个事例除外,语言简洁,2分)

(3)【拟“和”的标题】阅读下面新闻,请根据内容为新闻拟写一个标题。(2分)
7月8日,第二届海峡两岸中华礼仪发展论坛在南昌举行,两岸业界人士集聚一堂,共同探讨中华礼仪发展之道。会上,台湾文化艺术界联合会理事主席陆炳文告诉记者,“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礼仪是为人处事的基本准则,‘礼’字说到底,就是一个‘和’字,‘礼’以‘和’为贵,‘和’又是建立在‘礼’的基础上。”他希望,能搭建起一座桥梁,让海内外同胞常相聚,彼此交流、观摩学习,共同把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如今,年逾古稀的陆炳文仍身兼数职,无论组建哪一个民间社团,他都把“和”字作为主要宗旨。他一直在两岸间奔波,全力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交流传播。他说:“‘和’字当头,中华民族将在‘一路一带’的大战略中再次崛起,血脉相连的大陆与台湾也会更加和平稳定。”

二、阅读·欣赏 (40分)
(一)古诗赏析(4分)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
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2.此诗作者抒发的情怀与_è??????·?_的《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抒发的情怀基本一致。也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2分)
13.诗的第一节描绘了风雨肆虐情景。诗人为什么要作这样的描绘?(2分)


(二)文言文阅读(10分)
养鱼记
欧阳修
折檐①之前有隙地,方四五丈,直对非非堂②。修竹环绕荫映,未尝植物,因洿③以为池。不方不圆,任其地形;不甃不筑④,全其自然。纵锸⑤以浚之,汲井以盈之。湛乎汪洋,晶乎清明,微风而波,无波而平,若星若月,精彩下入。予偃息⑥其上,潜形于毫芒⑦;循漪沿岸,渺然有江潮千里之想。斯足以舒忧隘而娱穷独⑧也。
乃求渔者之罟⑨,市数十鱼,童子养之乎其中。童子以为斗斛之水不能广其容,盖活其小者而弃其大者。怪而问之,且以是对。嗟乎!其童子无乃嚚昏而无识矣乎⑩!予观巨鱼枯涸在旁不得其所,而群小鱼游戏乎浅狭之间,有若自足焉。感之而作《养鱼记》。
----(选自《居士外集》)
【注释】①折檐: 屋檐下的回廊②非非堂: 作者刚刚出仕,在洛阳做留守推官时所建在衙厅西侧③洿(wū):地势低洼的地方。④甃(zhōu)砌池壁。筑:夯底土。⑤锸(chā)铁锹。浚:挖沟疏通水路。⑥偃息:休息⑦潜形于毫芒:在毫末之中隐藏了自己的身体⑧舒忧隘而娱穷独:释放忧愁郁闷的心情,在困厄孤独中快乐起来。⑨罟(gǔ):渔网。⑩无乃……乎:相当于现代汉语的“难道不是……吗”“恐怕……吧”。 嚚(yín)昏:愚蠢糊涂。
1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
⑴修竹环绕荫映未尝植物
⑵纵锸以浚之,汲井以盈之
15. 请用“∕”划出下面语句的停顿,限两处。(2分)
童 子 以 为 斗 斛 之 水 不 能 广 其 容
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而群小鱼游戏乎浅狭之间,有若自足焉。

17.下列六个句子分成为四组,全部描写鱼池的一组是( )(2分)
①修竹环绕荫映,未尝植物
②纵锸以浚之,汲井以盈之
③湛乎汪洋,晶乎清明
④微风而波,无波而平
⑤若星若月,精彩下入
⑥循漪沿岸,渺然有江潮千里之想.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③④⑤ D.②④⑥
18.文章结尾,作者“感之而作《养鱼记》”,请结合全文,谈谈作者有怎样的感想。(2分)


(三)记叙文阅读。(13分)
守着花一样的芬芳
  ①我在一个雨天走近它。墙角处,它红得清纯、干净而又安静。小小的,饱满的头颅昂扬在细细的草茎上,风一吹,沾着的雨水轻轻滑落,花骨朵柔韧地颤动几下。它的好看,不是惊鸿一瞥,也不是富贵斗艳,它的好看是淡淡的,不求人看到,却如大地的篱笆、乡村的炊烟,默默地、自然地,却又生命力非凡地在那平凡世界里盛开。
  ②这花儿,倒让我想起那个常来我们小区收废品的人。她娇小、瘦削,五十多岁的样子,声音倒很洪亮,常骑着三轮车来我们小区转悠吆喝。那天,我把车库里堆放的水果箱、牛奶箱之类杂物一股脑儿往外扔,她说六毛钱一斤,我说你收去吧。我的本意是你拿走好了,她却很细心地把纸箱都拆了折叠好,找来一条尼龙绳四角缚住,杆秤钩子拉起这叠纸板。女人已经把脚踮得很高了,她的手臂拼命地往上提,脖子跟着吊起来,伸着头去看像是很遥远的“秤花”,等整个身子稳住了,似乎看到她为了平衡屏了一会气,本来不大的眼睛眯得更细了,很快,她响亮地说出“七块八”,紧接着,她又说:“给你八块钱吧!”我忖度了一下,估计钱是一定要给我的,我便说那就七元吧!她迅疾地补了一句:“都已经是七块八了”,似乎觉得把八毛钱省去了很不好意思,又一边说“你人真好”,一边从三轮车的底座下取出钱来。我接过钱的一刹那,突然有一种异样的滋味从心头生起,手掌上,棱角坚挺的五元纸币和两个锃亮的硬币静躺着,此时传递着我的手温,我显得笨拙极了,不知道该安放何处?
  ③我迟疑的片刻,她又与我聊起我妈。我妈七十多岁了,隔三岔五要来屋边的一片菜畦里耕种,也不知是什么时候,她们就聊上了,很熟络的样子,有时,我在书房里,就传来两个女人絮絮叨叨、家长里短的腔音,一个是吴越老媪,一个是河南妇人,语言的交流上却一点没有沟壑。我突然想起“醉里吴音相媚好”的诗句,感觉那么温馨,那么投缘。她们究竟聊了啥,我没听清,但我听得出,每一次与我妈聊,她都很爽朗开心。在别处的城市、陌生的人群里,女人知道,除了三轮车上自己的吆喝声,她大多数时间是寂寞的,只是一个人穿行在城市的小区,在别家的灯火中念想着自己的家人,念想着幸福团聚的日子。所以,女人见我妈的身影没有在菜园里晃动,她就惦记起我妈来了。她说我妈身骨子真健,很善良,人好。在她眼里,我妈是她恩人似的,她说这话时,满心的喜悦写在脸上,仿佛有一阵又一阵的幸福掠过来。我莫名被眼前这样一个直性子女人感染,转眼又瞥见那朵墙角的无名花,灿灿然,润湿,光洁,红晕在娇小的花瓣上荡漾着,那么透亮。
  ④夜色渐渐笼罩过来,女人已经把一天的收获都高高地堆向三轮车,她习惯地环顾一下“营地”,俯下身,拾捡起草缝和石隙间的断绳、纸屑和破塑料瓶,甚至不是她扔的一个烟蒂……日暮苍山下,一个早已被纸板淹没的女人渐行渐远。
⑤我想,我们每个人都会有梦,大多数人都在为自己的梦竭尽全力。尽管有时候并不招人注意,但坚守着花一样的芬芳和情操,不迷失不低落,自有生动摇曳之美。
《 人民日报 》( 2017年12月11日 24 版)
19.标题“守着花一样的芬芳”有怎样的含义?(2分)


20.简析第①段划线句的景物描写并说说在文中有何作用?(3分)


21.结合语境,揣摩第②段划线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2分)
我接过钱的一刹那,突然有一种异样的滋味从心头生起,手掌上,棱角坚挺的五元纸币和两个锃亮的硬币静躺着,此时传递着我的手温,我显得笨拙极了,不知道该安放何处?


22.文中收废品的女人娇小、瘦削,我却被她感染。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文章相关内容简要分析。(3分)


23.文中的她并不招人注意,但却坚守着花一样的芬芳和情操,不迷失不低落,散发着生动摇曳的美。请举出生活中这样的人和事。(3分)


(四)说明文阅读。(13分)
古代就有高速公路
?? ①李白诗云:“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在今天看来,日行千里,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一条普通的高速公路就能达到。但是,要在古时候实现“千里江陵一日还”,不禁让人猜想:难道古代也有高速公路?
???? ②你还别说,古代真有高速公路,并且早在2000多年前的秦朝就已经出现了,这便是著名的“秦直道”。秦直道又称“皇上路”“圣人条”,是公元前212年,秦始皇命蒙恬监修的一条重要军事要道。“秦直道”南起京都咸阳军事要地云阳林光宫(今淳化县凉武帝村),北至九原郡(今内蒙古包头市西南孟家湾村),穿越了14个县,共计700余公里。
???? ③“秦直道”有多宽呢?按我们现在的标准计算,以双向六车道为例,一条车道大概有3.5米,六条车道就是21米,再加上两边的应急车道和中间的绿化带,最多也不过30来米。而“秦直道”最宽的地方竟达到了60米,最窄的地方也不少于20米,南北直向,几乎没有什么大的弯道,堪称名副其实的古代高速公路。
??? ④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除了加强中央集权外,还策划了两件惊天动地的大事:一是修筑万里长城;二是修建秦直道。大约在公元前212年,秦始皇动用了数十万军工、民工修筑“秦直道”,可以说是举全国之人力和物力,这条国防大道历时五年之久,于秦二世三年方才竣工。
⑤在修建“秦直道”的同时,秦始皇还做了另外一件事,就是统一全国车辆的尺寸,即“车同轨”。在秦始皇统一中原之前,各国车辆并没有统一的尺寸,各地的马车大小都不一样,车道也有宽有窄。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秦时的路都是土路,车轮反复碾压之后就会形成与车轮宽度相同的两条硬地车道。如果车宽了或窄了,都无法在车道上行驶,这就增加了畜力消耗和车轴磨损。为了解决这一矛盾,秦始皇规定,车辆上两个轮子之间的距离一律改为六尺,这样马车的宽度就有了统一标准,往来的车辆就方便多了。
???? ⑥至于秦始皇为什么要修“秦直道”,学术界有几种说法:其一,是为了防御和征讨匈奴。“秦直道”直抵九原郡,一旦边境发生战事,可以迅速从咸阳出兵,有利于战机的把握和物资的补给;其二,是为了加强六国旧地的管理。虽然秦始皇灭了六国,但那些地方还存在不稳定的因素,如果有一条直通六国的“高速路”,即便出现叛乱,也可以迅速作出反应,并在最短的时间内平定叛乱;其三,修“秦直道”是为了方便秦始皇出巡。据《史记·蒙恬列传》记载:“始皇欲游天下,道九原,直抵甘泉,乃使蒙恬通道。自九原抵甘泉,堑山堙谷,千八百里。”无论出于什么原因,在科技水平和机械设备并不发达的古代,要修建这样一条宽阔笔直的道路是相当不容易的。
??? ?⑦除“秦直道”外,秦国还有另外几条著名的“高速公路”。如秦栈道、上郡道、临晋道、东方道、武关道、西方道等。这些驰道以咸阳为中心,向四面八方扩散开来,形成了一个高效的公路网络,既有利于军事行动,又有利于百姓出行。
??? ?⑧今天,当我们再次来到秦直道,依然能够感受到它的恢弘气势,以及秦帝国的强大与辉煌。
24.本文以李白的诗句开头,有何作用?(2分)

25.第③段中加点的“几乎”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26.研读文章要注意在结构上起上下勾连作用的关键句子。找到它们,文章的脉络就会清晰起来,请在本文中找出三句有这种作用的关键句子。(3分)



27.第⑤段中“为了解决这一矛盾”中的“这”指代的内容是什么?(2分)
                                        
28.说说第④段划线句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并简要分析其作用。(3分)


三、写作·表达 (50分)
29.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题一:展开这份试卷,你静静阅读,慢慢思考,细细回答。或许,你已经发现字里行间似乎悬着一面镜子。尼采说人生是一面镜子,赫拉利要以历史为镜,杜甫的诗是镜,杜甫的心也是镜,英雄是镜,凡人亦是镜……当我们善于寻找一面镜子,当我们拥有一面镜子,我们可以照见我们的所有我们的所缺,可以照见人心的幽微人性的深邃……
请以“镜子”为话题,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题二:“人是奇怪的,有些对别人无所谓的事物,于己却珍贵无比且美好得不可思议。”请把这句话作为开头,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不少于600字。































































































100字































































































200字































































































300字































































































400字































































































500字































































































600字































































































700字































































































0字
2018年春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检测题参考答案
一、积累·运用 (30分)
1.枥;暮。(改正确一字0.5分,书写1分,共2分)
2.lán;bì。(2分)
3.C (2分)
4. A (2分)
5. B (2分)
6. 古诗文表现哲思和情怀。(2分)
7.B (2分)
8. 为追求真善美而长期忍受苦难的 (2分)
9.①曲径通幽处 ②萧萧班马鸣 ③佳肴弗食不知其旨;教学相长 ④选贤与能,讲信修睦。(6分)
10. 示例:李明,弯腰事虽然小,但意义重大。只有人人都从小事做起,我们周围的环境才能得到净化。你说对吗?让我们一起来弯腰捡拾起地上的垃圾吧。(2分)
11.(1)示例一: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示例二:家和万事兴,国和民太平。(2分) (2)示例一:唐太宗李世民对魏征不计前仇,重用魏征为国相,君臣和睦,开创“贞观之治”。示例二:邓小平同志首创“一国两制,和平统一”政策,成功实现香港和澳门的和平统一和繁荣昌盛。(2分) (3)陆炳文呼吁以和为贵,共同传播中华优秀文化。(2分)
二、阅读·欣赏 (40分)
(一)诗词赏析 (4分)
12.关心民间疾苦,忧国忧民。(2分)
13. 这样的描绘为后文写屋漏遇雨、自己的的境遇之惨蓄势。(意对即可,2分)
(二)文言文阅读 (10分)
14.⑴种植。 ⑵满,充满。(2分) (2分)
15.童子∕以为斗斛之水∕不能广其容(2分)
16.而那一群小鱼却在又窄又浅的水池沥游玩嬉戏,好像很满足的样子。(2分)
17.C (第①句写空地四周的环境 第②句写疏通水路,引水灌池;第⑥句写作者的自足之感) (2分)
18.作者看到大鱼“不得其所”,而小鱼“有若自足”,一是感到两者命运不公;二是感叹像童子一样的用人者糊涂无知。还感慨自己不能满足于现状,应到更广阔的空间施展才华。(答出一点即可,2分)
(三)记叙文阅读(13分)
19.文中收废品的女人尽管普通平凡,但却坚守着自己的善良、朴实、真诚,在平凡的世界不迷失不低落,为自己的梦执着努力着。(2分)
20.这一句细致地刻画出墙角的无名小花清纯、干净而坚强的特点,喻指下文收废品的女人,同时也为人物的出现作铺垫。(3分)
21.“异样的滋味”指“我”被收废品女人的朴质、真诚所感动,内心感到温暖,对她心生敬意。(2分)
22.善良、朴实、待人真诚、性格爽直、工作认真负责等。从卖废品给她,她不白要,并因少要她钱而她觉得不好意思看出她为人朴实、真诚;从她与母亲闲聊并惦记母亲看出她善良、性格直爽;从她收完废品后收拾“营地”看出她工作认真负责。(3分)
23.示例:小区附近一个修鞋的老人,每天都会准点出现在鞋摊,对人和气,待人真诚,手艺好而且价格实惠,什么时候去修他都很耐心认真。(3分)
(四)说明文阅读(13分)
24.①为文章增添了文学色彩,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1分)②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1分)(共2分)
25.不能删。(1分)“几乎”是“差不多”的意思,说明“秦直道”并不是完全没有大的弯道。若删去,就变成了“秦直道”没有大的弯道,与事实不符。(1分)“几乎”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1分)(共3分)
26.①你还别说,古代真有高速公路,并且早在2000多年前的秦朝就已经出现了,这便是著名的“秦直道”。 ②至于秦始皇为什么要修“秦直道”,学术界有几种说法: ③除“秦直道”外,秦国还有另外几条著名的“高速公路”。(每点1分,共3分)
27.“这”指代的是车轮宽了或窄了,都无法在因反复碾压形成的两条硬地车道上行驶。(意对即可)(2分)
28.列数字。(1分)运用数字准确具体地说明了修建“秦直道”的不易,有较强的说服力。(2分)(共3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