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葡萄架下》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及设计意图:
本课主要教学内容为学唱歌曲《在葡萄架下》,并把学到的音乐技巧运用到歌曲中进行表现。所以我的教学过程设计主要按初步掌握、深化技巧、运用表现三个步骤进行。《在葡萄架下》是一首具有浓郁的新疆民歌风格的歌曲,2/4拍,二段体,D七声宫调式。歌曲中包含的切分节奏、附点节奏一下子就表现出新疆少数民族音乐的节奏特点。歌曲中还包含了渐强、渐慢、换气记号等,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就掌握了的音乐记号,在复习、运用这些记号演唱歌曲的同时还要学习一个新的音乐记号“波音”。波音记号增加了歌曲演唱的难度,学生在辨别和表现方面都会存在难点,所以我设计了四个步骤让学生循序渐进的突破难点、并加入一些流行音乐的元素增加小学高段学生的兴趣,把音乐多元化引入到教学中来。我把常规教学的基本功训练与本课内容高度结合加入了节奏型的训练,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提高学生节奏感知为歌曲学习做下良好的铺垫。又让学生亲自感受新疆少数民族弹拨乐器“冬不拉”特有的音色,对我国多元的民族文化又一次更深的了解,故我专门设计了用冬不拉弹唱导入再用冬不拉带领学生加入到最后的展示活动中让他们亲身体验和感受新疆少数民族音乐带来的美。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用热烈欢快的情绪、活泼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在葡萄架下》。
过程与方法:运用音乐多元化教学,在学习、听辨、感知、运用四个步骤中,逐渐深化本课波音记号的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在歌曲学习中感受到要想得到丰收的果实就必须付出辛勤的汗水。
二、教学重点:
学会演唱《在葡萄架下》,感受新疆音乐特点,能跟着教师一起体验新疆音乐之美。
三、教学难点:
装饰音的学习与运用,学生能主动把装饰音运用到歌曲中进行表现。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冬不拉、维吾尔族头饰。
五、教学过程:
1、情景激情导入
教师提前准备好冬不拉,边弹边唱《掀起你的盖头来》。并及时与学生进行激趣互动。教师要求学生为自己所演唱的歌曲伴奏。教师用风趣的语言调动学生,要求学生完成提前预设好的节奏练习过关后一起去美丽的新疆看看。
2/4 X X X | X X X
节奏练习过关后,教师介绍新疆风土人情。
2、新歌教学
初学阶段
引入课题
板书:在葡萄架下
初听:听教师范唱《在葡萄架下》提出小声跟唱的要求并提出预设问题:
少先队员们在干什么?
少先队的建队日是什么时候?
10月份左右是什么季节?葡萄树怎么样了?
再次聆听、播放示范录音让学生小声学唱。
教学歌曲并处理歌曲难点。
演唱全曲。
升华阶段
复习、学习歌曲中出现的音乐记号。使歌曲的演绎更加完美。提出新的教学内容波音的概念进行教学。
师:老师要请一位特约大明星来跟大家一起探究什么是波音。
教师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教学:
学习 ②听辨 ③感知 ④运用
分小组探究学习在歌曲中适当的加入波音,一起来聆听、表现及感受。在教师的引导下找到最恰当的方式方法。再加入波音的装饰音方式演唱全曲。
教师小结:波音装饰音的一种,类似于我们吃食物的调味品,为了使音乐更有味道,装饰音只要运用得当就会为我们增加听觉效果。
展示阶段
邀请部分同学来做维吾尔族小队员,为我们一起在葡萄架下载歌载舞。在教师的带动下表现全曲。
六、总结:
刚才咱们去了新疆吐鲁番在葡萄架下与维吾尔族小队员一起过了一次队日。请问这首歌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引导学生回答没有辛勤的播种,就不会有丰收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