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单元复习
思维导图
碳的单质
碳的氧化物
碳和碳的氧化物
结构 性质 用途
C60
决定
推知
决定
金刚石
石墨
碳的三种单质
物理性质不同: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补充:木炭、活性炭是由石墨和少量杂质
构成的,具有疏松多孔的
结构,因此具有吸附性
1、碳在常温下化
学性质稳定
2、碳具有可燃性
3、具有还原性。
C + O2 CO2
点燃
2C + O2 2CO
点燃
氧气充足:
氧气不足:
利用碳素墨水书写档案材料
做燃料
冶炼金属
碳的化学性质
碳的用途
决定
体现
C + 2CuO 2Cu + CO2↑
高温
碳的氧化物
CO2
性质
物理性质:______________的气体, ______溶于水,密度比空气______
能
大
化学
性质
a.不燃烧也不__________,不能供给 呼吸
b.与水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与澄清石灰水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2+H2O ══ H2CO3
Ca(OH)2+CO2 ══ CaCO3↓+H2O
支持燃烧
无色、无味
检查装置气密性
CO2
实
验
室
制
法
制
法
液
向上排空气
澄清石灰水
燃着的木条
口
CaCO3+2HCl ══ CaCl2+H2O+CO2↑
CaCO3 ══ CaO+CO2↑
高温
固
碳的氧化物
CO2
CO
化学性质
无
无
难
小
温室效应加剧
2CO+O2 ══ 2CO2
点燃
CO+CuO ══ Cu+CO2
△
用途:灭火、作气体肥料、制汽水等
对环境的影响:空气中CO2含量增多容易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可燃性
气体燃料
2、还原性
冶炼金属
一氧化碳的用途
检验???
易错集训
易错点1 单质碳、无定形碳的性质和用途
1.下列物质的性质和用途不对应的是( )
A.金刚石硬度大——切割玻璃
B.石墨具有金属光泽——制铅笔芯
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作除味剂
D.木炭具有可燃性——作燃料
B
2.学习化学需要结合学科本质去认识和理解世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变化与守恒: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属于物理变化
B.模型与推理:石墨可作电池的电极,说明石墨具有导电性
C.宏观与微观:金刚石和石墨的性质不同,原因是它们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D.探究与创新:向两瓶充满NO2气体(红棕色)的集气瓶(容积相等)中加入等质量的木炭和活性炭,比较木炭和活性炭吸附能力的强弱
A
易错点2 制取CO2时的装置和药品选择
3.可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一组药品是( )
A.大理石、浓盐酸 B.石灰石、稀硫酸
C.碳酸钠、稀盐酸 D.大理石、稀盐酸
D
4.甲、乙、丙是某同学设计的三套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对三套装置分析错误的是( )
A.甲装置此时容器内右侧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
B.此时甲装置中的止水夹M处于关闭状态
C.乙装置N处添加止水夹可以与甲装置具有相同功能
D.甲装置和丙装置具有可控制反应进行或停止的功能
C
5.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时经常用到的仪器,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⑨的名称是__________。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锥形瓶
CaCO3+2HCl ══ CaCl2+H2O+CO2↑
(3)实验室制取较多二氧化碳时,应选择的仪器组合是____________(填序号),该发生装置对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的要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③⑧⑨
反应物是固体与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
易错点3 误认为CO2的所有性质都可用于检验CO2,
混淆CO2的检验和验满
6.鉴别二氧化碳的正确方法是( )
A.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B.观察该气体是否无色无味
C.将气体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
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A
7.检验二氧化碳气体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 )
A.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B.将少量澄清石灰水倒入集气瓶中
C.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D.将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放在集气瓶口
C
8.检验久未开启的菜窖内二氧化碳的浓度是否过大的正确方法是( )
A.放入一杯水
B.放入一盏点燃的油灯或木柴
C.放入一个接通电源的手电筒
D.放入一个盛满澄清石灰水的试管
B
误区警示 检验CO2只能用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是CO2。CO2验满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则证明已集满。检验CO2的浓度是否过大,可利用CO2的多条性质,但需要依据现象明显、检验快速、操作简便等原则选择。
易错点4 CO2和CO的比较
9.下列关于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对比错误的是( )
A.组成:都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氧化物
B.性质: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一氧化碳难溶于水
C.用途: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一氧化碳可作燃料
D.危害:二氧化碳有毒,一氧化碳会导致酸雨的形成
D
易错点5 对CO2的性质分析不准确
10.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里验证二氧化碳的某些性质,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
(1)实验刚开始时,B中无明显现象,C中_________________。写出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O2+Ca(OH)2══ CaCO3↓+H2O
(2)D中蜡烛熄灭,其原因是Ca(OH)2微溶于水,澄清石灰水________(填“能”或“不能”)完全吸收二氧化碳。D中现象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能
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3)一段时间后,B中发生了明显变化,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中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气流会携带一部分水蒸气到B中,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纸花变红
(4)实验结束后,欲使A中反应停止,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关闭弹簧夹后,
生成的二氧化碳无法导出,试管内压强增大,液体被压回长颈漏斗中,固液分离,反应停止
关闭弹簧夹
易错点6 木炭、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
11.一氧化碳、木炭还原氧化铜是初中化学的两个重要实验,请根据所学知识作答。
(1)如图1实验,实验开始时先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填“加热”或“通一氧化碳”),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结束后先撤去酒精灯,继续通入一氧化碳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装置存在的主要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
通一氧化碳
排出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
防止石灰水倒吸入玻璃管,使玻璃管炸裂(或防止灼热的铜
重新被氧化)
没有尾气处理装置
(2)如图2实验,实验开始时先预热,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立即产生气泡,但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开始时排出的是空气
(3)对图2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a.C中的试管口略向下倾斜是为了防止冷凝水倒流
b.实验结束时先熄灭C中的酒精喷灯,再将导管移出D中试管
c.D中增加的质量一定等于C中固体减少的质量
d.实验结束后待C中固体冷却后再倒出粉末,目的是防止灼热的铜重新被氧化
ad
(4)A、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反应中表现出还原性的物质是_________。
(5)对比两个实验的加热仪器可知,图2实验比图1实验所需温度相对要______(填“高”或“低”)。
CO和C
高
CO+CuO══Cu+CO2
△
C+2CuO══ 2Cu+CO2↑
高温
误区警示 (1)C(或CO,或H2)还原CuO的实验中固体的颜色变化为由黑色变为红色。(2)C还原CuO的实验中还需注意C和CuO的质量比,如果C过量,C可能会与生成的CO2反应生成CO,因此排出的气体中还可能存在CO。(3)CO(或H2)还原CuO的过程中需注意两个先后顺序:①反应前,先通气体再加热;②反应后,先停止加热再继续通一段时间气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