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天津一中2021届高三下学期第五次月考(5月)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天津市天津一中2021届高三下学期第五次月考(5月)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8.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5-20 10:56: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天津一中 2020—2021 学年度高三年级五月考历史学科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 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5 分。在每小题给出第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淮南子》载:“禹之时,以五音听治。悬钟鼓磬铎,置鞀,以待四方之士,为号 曰:教寡人以道者击鼓,谕寡人以义者击钟,告寡人以事者振铎,语寡人以忧者击磬, 有狱讼者摇鞀。”这主要表明,禹( )
A.制定了完备的礼乐制度 B.注意倾听民众的声音 C.利用宗法思想进行统治 D.建立了森严的等级制度
2.下表是秦汉时期铸币情况表(部分),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发行时间
名称
重量
币面文字
是否垄断发行
自秦延续
秦半两
半两
半两

文帝五年(前 175 年)
四铢钱
四铢
半两

武帝建元元年(前 140 年)
三铢钱
三铢
三铢
不准私铸
武帝元狩五年(前 118 年)
郡国五

五铢
五铢
由郡国垄断
武帝元鼎二年(前 115 年)
赤侧五

五铢
五铢(带红色镶边)
由中央垄断
A . 汉承秦制有所损益 B . 王国问题渐趋严重
C . 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D . 铸币制度日臻完善
王夫之认为,“天下惟器而已矣”,“未有弓矢而无射道,未有车马而无御道……故无其 器则无其道”;“三代以后,文与武固不可合矣,犹田之不可复井,刑之不可复肉 矣……汉以后之天下, 以汉以后之法治之”。王夫之关于社会发展的基本看法是 A.道随器变,法因时改 B.崇尚实学,反对空谈
C.主张法治,反对人治 D.道在器先,重道轻器
4.鸦片战争中,道光帝给前线官员发密旨称,“该逆如果真心求和,于通商而外别无妄 求,朕亦何乐而不罢兵?即令仅止求给□□一处栖止贸易,或该国船只偶至闽、浙口岸, 暂时停泊,售卖货物,旋即驶去,虽非旧例,然随时变通”。文中□□位于图中
A.① B.② C.③ D.④
16992604845055.下表为“1881—1911 年中国商办、官办企业发展数量统计表”。这一现象的重要影 响是
A . 形成了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B . 促进了新兴阶级的力量壮大 C . 压制了外国资本的优势地位 D . 巩固了当时政府的政治统治
6.《新青年》杂志第一期第一号封面人物是美国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陈独秀撰文指 出,中国国民“不能食力者,必食他人之食,不思创业者,自绝生利之途”,造成“民 德由之堕落,国力由之衰微”。由此可见陈独秀主张
A.建立美国式的民主共和政体 B.培养拼搏进取的新国民精神 C.走振兴工业的实业救国道路 D.组织工人阶级建立工人政党
7.上海法租界巡捕房在 1927 年 2 月 12 日记录,蒋介石最近禁止上海居民进行反对外国 人的示威游行。1927 年 3 月 25 日,陈独秀召集 500 名共产党员在上海湖州会馆举行 秘密会议决定,第三次工人总罢工之后用武力夺回上海所有租界,在两年半内组建一支
5 万人的工人武装。由此可见
A.国共对峙局面不断加剧 B.法国租界巡捕房支持蒋介石 C.统一战线面临破裂危机 D.右倾机会主义脱离中国实际
8.对比下面两图,可知
1933 年中共党员主要成分比例 1938 年中共党员主要成分比例
A.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 B.中共党员人数激增 C.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转移 D.国共两党走向合作
9.1956 年全国先进生产者代表会议上,4703 人被授予全国先进生产者称号。此次劳模 评选的主要标准是“提前完成五年计划规定指标”“达到优等质量指标”“在学习与推 广先进经验或在掌握先进技术试制新产品方面有成就”“在节约方面有优良成绩”等。 这次评选表彰活动
A . 折射出新中国国民经济恢复任务的完成 B . 有利于构建崇尚劳动和技术的社会氛围 C . 旨在推动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顺利进行 D . 反映了广大民众对新生政权认同感增强
10.下表反映了 1978-1988 年政府财政收入与用于企业的财政补贴变化情况。同时,这 一时期中国职工平均支出增长速度高于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1984—1988 年货币供 应量年均增长速度大于 5.73%。由此可推知,在 20 世纪 80 年代末,中国( )
时间
1978 年
1988 年
财政收入
1121.12 亿元
2628.02 亿元
财政补贴
135.99 亿元
763.28 亿元
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完成 B.现代企业制度亟待建立
C.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 D.社会贫富差距有所拉大
11.下面是关于古雅典官员任职资格审查的案例,由此可知,古代雅典( )
案 例 1
被 告 曾 在 三 十 僭 主 的 骑 兵 队 中 服 役 , 没 有 出 任 议 员 的 资 格
案 例 2
被 告 被 指 控 在 三 十 僭 主 时 期 参 与 了 颠 覆 民 主 政 体 的 活 动 , 不 能 出 任 执 政

案 例 3
被 告 在 三 十 僭 主 乱 政 时 逃 离 了 雅 典 , 没 有 和 雅 典 民 众 一 起 抵 制 僭 主 的 暴
力 , 没 有 出 任 议 事 会 议 员 的 资 格
A.强化民众责任意识 B.重视官员政治立场
C.培育官员权利观念 D.民主主体范围狭小
12.有学者认为,就宗教改革的直接遗产而言,不管教会是仍坚持天主教教义,还是拥护 新教信仰的一个派别,都是世俗当局控制着神职人员的任命和教会的财务。这一论述 可用于说明宗教改革 ( )
A.使社会各阶层有了共同目标 B.瓦解了西欧民众的传统信仰 C.有利于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 D.否定了西欧的封建专制制度
13.1840 年英国的丝棉织品由英船运到印度仅付关税 3.5%,毛织品只付 2%。而输往英
国的印度棉织品则要付 10%的关税,印度丝织和毛织品则要分别付 20%和 30%的关 税……1814 年印度向英国输出棉布品 127 万码,21 年后缩减了四分之三以上。英国 此举
A.促使自由贸易成为主流 B.迎合了工业资产阶级需求 C.阻碍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D.推动了印度的工业化进程
14.20 世纪 70 年代,不结盟国家决定建立原料生产出口协会理事会和资助发展中国家出 口原料和初级产品的特别基金,到 80 年代初,各类原料生产和出口国组织达到 22 个。这些组织和基金的设立( )
A.消除了不结盟国家内部的摩擦 B.阻碍了经济全球化的纵深发展 C.启动了新兴经济体的团结合作 D.有利于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权益
15.如果你准备写一本关于海湾战争的书,至少你要体现海湾战争的哪些特点?
①海湾战争是一场高科技战争,冲击了传统的战争观念
②海湾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参战国家最多的一次局部战争
③加速了苏联解体和两极格局的结束
④海湾战争使中东的局势稳定了下来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共 3 小题,总分 55 分)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 分)
材料一 两千多年来,中国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但到了 1895 年,中国经济 受甲午战争战败的拖累,这个位置被美国所取代。……甲午战争时,中国的 GDP 大约是日 本的 5 倍,没想到日军却打了胜仗。
材料二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美国 GDP 的发展与国内市场的不断扩大密切相关。 二战后,美国又占据了广阔的国际市场,有力地推动了美国经济的发展。1945—1969 年,美国 GDP 翻了一番还多。
材料三 1937 年,苏联的工业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二位。二战后,苏联 GDP 长时 间稳居世界第二,直至 20 世纪 80 年代,苏联的 GDP 被日本超过。对苏联 GDP 排名的 升跌,有人感慨:“真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对苏联和日本 GDP 排名的易位,有人 说:“看看两国政府的财政支出,就能明白其原因。”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促成“两千多年来,中国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 体”的原因;有学者认为“中国工业化的进程远比日本缓慢是中国节节失利的经济原 因”,请结合中国近代史实说明该说法的理由;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日甲午战争对中 国经济发展的危害。(9 分)
(2)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美国扩大国内市场,迅速发展经济的政治前提是什么?二战后 美国是如何占据广阔的国际市场的? (5 分)
(3)材料三中的“萧何”指的是什么?中国后来是如何解决好这个问题的?请说明苏联
和日本的财政支出的用途对 GDP 增长的不同影响。(6 分)
17.毛泽东指出,“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主要法宝之 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 分)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为了打倒势力强大的帝国主义 和封建主义,中国共产党联合一切可能的同盟者,同国民党实行了第一次合作,掀起第一 次大革命的高潮。在土地革命时期,党紧紧依靠农民这个革命主要同盟军,建立和巩固工 农民主统一战线,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 路。当日本侵略者发动侵华战争,民族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之时,中国共产党以民族 大义为重,在瓦窑堡会议上提出新的政治主张。西安事变,特别是全国抗战的爆发,促进 了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掀起了全民族抗战的新高潮。
——据中共中央统战部编著《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史》整理
材料二
时间
重要事件
1945 年 8 月-
10 月
毛泽东赴重庆谈判。谈判期间,毛泽东、周恩来等充分利用合法斗争的 时机,广泛地与国民党上层人士、爱国民主人士及各界人士接触,争取了许 多朋友,大大加强了人民民主力量。
1947 年 10 月
中国共产党提出“联合工农兵学商各被压迫阶级、各人民团体、各民主 党派、各少数民族、各地华侨和其他爱国分子,组成民族统一战线,打倒蒋 介石独裁政府,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政治纲领。
1948 年 4 月
中国共产党发布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号召“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 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 成立民主联合政府。”这一口号得到他们的拥护和响应,形成了一场“新政协 运动”。
1949 年 3 月
中共中央举行七届二中全会,会议批准了中央政治局关于召开没有反动 分子参加的新的政治协商会议,以及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建议。
1949 年 9 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中南海怀仁堂隆重开幕。
——据中共中央统战部编著《统一战线知识手册》整

材料三 中国无产阶级要推翻强大而又凶恶的敌人,单凭自己一个阶级的力量是不行
的,必须建立一个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组织起浩浩荡荡的革命大军,才能夺取革命的胜 利。毛泽东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初期就深刻阐明了统一战线的重要地位与作用,指出, 中国过去一切革命斗争成效甚少,其基本原因就是因为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 的敌人。28 年的民主革命历史再一次证明了这一点。
——据王德华、侯远长主编《中国统战论纲》整理
(1)根据材料一,分别写出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实行两次合作时统一战线的名称,结合
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这两条统一战线的必要性。(6 分)
(2)解放战争时期,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得到充分发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其重要 的组织形式。根据材料二,概括这一时期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发展的主要历程,结合所 学,简要列举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主要内容。(9 分)
(3)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在统一战线方面有哪些新的举措?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 知识,概括统一战线的历史作用。(5 分)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 分):
1
9 世 纪
经济领域
政治领域
思想文化领域
欧洲:
1814 年 , 史 蒂 芬 孙 发 明 蒸 汽 机 车。1840 年前后英国完成工业革 命,成为“世界工厂”19 世纪 70 年代后电力工业开始出现,电灯, 电报等相继问世。
中国:
1845 年,英商约翰·柯拜在广州创 办柯拜船坞。1863 年英国人赫德 出任清政府海关总税务司。1872 年 , 李 鸿 章 在 上 海 创 办 轮 船 招 商 局,同年华侨陈启源在广东创办继 昌隆缫丝厂。1898 年创办大生纱 厂。
欧洲:
1832 年 英国 议会 改 革;1861 年 俄 国 废 除 农 奴 制 ;
1871 年 巴黎 公社 成 立;1871 年 德 意志统一。
中国:
1840 年 中英 鸦片 战 争 爆 发 ; 《 南 京 条 约 》 签 订 。
1851 年 太平 天国 运 动 爆 发 ; 1856 年 英 法 联 合 发 动 第 二 次 鸦 片 战 争 。1895 年 康有 为 等 人 发 起 “ 公 车上书”。
欧洲:
1832 年英国浪漫主义诗 人 拜 伦 完 成 组 诗 《 唐 璜》;1848 年《共产党 宣言》发表;1859 年达 尔文发表《物种起源》, 同年,英国自由主义大师 约 翰 · 密 尔 发 表 《 论 自 由》。
中国:
1842 年《海国图志》成 书。1861 年京师同文馆 开办。1894 年郑观应编 成 《 盛 世 危 言 》 。 1897 年严复在天津创办《国闻 报》。
——据人民版高中历史教材等资料整理
上表为 19 世纪中国和欧洲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领域发生的部分历史事件。从表 中提取两项或两项以上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 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历史术语准确)
参考答案
1—15 BCACB BCABB BCBDA
16.(1)原因:政治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长时段存在(或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长期发 展),为经济发展提供相对稳定的制度保障和外在环境;经济上,长期稳定、自给自足的小 农经济为经济基础,手工业、商业繁荣,丝绸、瓷器、茶叶等产品大量出口,享誉世界, 对外贸易长期保持出超地位;思想上,统治者具有“重农”意识;其他方面:人口众多, 物产丰富,人民勤劳智慧(任意 3 点 3 分)理由:洋务企业“中体西用”,诸多弊端制约 了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夹缝中发展缓慢;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 位;(3 分) 危害:巨额战争赔款使国家财政不堪重负,不得不举借外债;新通商口岸的开辟,使列强 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允许外国在华投资设厂有利于列强对华资本输出,严重阻碍了中 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3 分)
(2)政治前提:通过美国内战(南北战争)实现统一与稳定。(1 分) 国际市场:建立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以美国为中心 的国际贸易体系:(4 分)
(3)”萧何”: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4 分)影 响:①苏联:与美国争霸造成军费开支过高,不利于 GDP 的增长;(1 分)
②日本:大量资金投向科教和福利,有利于 GDP 的增长。(1 分)
17.(1)革命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2 分)
革命统一战线建立的必要性:1922-1923 年,中国共产党领导工人运动,出现第一次高 潮,却被北洋军阀和帝国主义残酷镇压,工人运动遭受严重挫折(或中国共产党建党初 期,力量薄弱,需要革命同盟军一起推进革命)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必要性:1935 年,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中华民 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4 分)
(2)主要历程:重庆谈判期间,在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下,大大增强了人民民主的力量; 伴随着人民解放战争的推进和不断胜利,中国共产党提出一系列政治纲领和口号,极大地 促进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发展;七届二中全会批准了新政协的召开,新政协会议成为人 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6 分) 主要内容:对各项会议报告和国名、国旗、国徽、国歌等问题进行充分讨论;决定采用中 华人民共和国国名;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等重要文件;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 委员会。(任意三点 3 分)
(3)举措: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确定为我国基本政治制度之一;
1954 年一届人大后,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
政议政;1956 年,中共与各民主党派倡导“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文革”结束后
重新召开各级人大政协会议,与民主党派倡导“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 共”……(任意三点 3 分)历史作用:成为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战胜敌人的法 宝;推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不断取得胜利;能够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为 实现民族复兴、祖国统一而共同奋斗(任意两点 2 分)
18.【答案】示例一: 工业革命引起了中西方历史发生转折性变化。(2 分)
论述:19 世纪前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法国等其他欧洲国家的工业革命继之而 起。工业革命在经济上推动西方国家社会生产力迅猛发展,工业资本主义崛起;政治上以 英国议会改革和俄国农奴制改革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掀起高潮,资产阶级代 议制(民主政治)不断扩展;思想文化领域出现自由主义、社会主义和浪漫主义思潮,自 然科学突飞猛进。这一切预示资本主义将建立起对整个世界的统治。另一方面,为了开展 工业革命,开辟世界市场,以英国为首的欧洲国家加紧对中国进行殖民侵略,通过鸦片战 争等用武力迫使中国打开国门,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进而造成东方从属西方的 局面。同时,在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也开始了艰难的近代化历程。但如何实现近代化, 是传统且落后的中国面对的重大课题。 (9 分) 总之,工业革命促进西方资本主义迅速崛起;而封建落后的中国则成为西方侵略对象,落 后于世界潮流,中西方差距逐渐拉大。(4 分)
示例二:
西方列强侵略对近代中国社会带来了双重影响。(2 分) 一方面,鸦片战争等侵略战争后,列强通过签订不平等条约,使中国国门洞开,列强
侵略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民族伤害,造成政治经济主权丧失,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会。另一方面,列强侵略在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推动了中 国的近代化。经济上,外商企业、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相继出现,在一定程度上 推动了中国近代的工业化进程;政治上,以维新派为代表的新的阶级力量崛起,提出建立 民主政治要求并付诸实践,很大程度上冲击了旧有的封建制度和统治秩序;思想文化上, 伴随西方思想涌入,向西方学习成为时代主题。抵抗派“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中 体西用”和维新派维新变法的思想在中国近代掀起思想解放的潮流。(9 分)
尽管如此,西方列强入侵中国的主观目的,是为了自身的殖民利益,而决不是为了传 播近代文明、帮助中国成为独立富强的现代化国家。因此,只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 义,中国才能真正走上富强的道路。(4 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