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实高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合格考)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广东省广实高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合格考)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8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5-20 13:07:25

文档简介

广东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下)高一级期中考试(合格性考试)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7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6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卷上。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卷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收回。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8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据考古新成果,用“满天星斗”来形容中国远古文明的“多元发生”是无可非议的,但
持“满天星斗”论者难以解释中国古代各族政权千古共谱、万姓同宗等复杂现象。这表
明(

A.考古证实中华远古文明由一处发源
B.中华远古各文明之间缺乏相互交流
C.中华远古传说影响原始文明的研究
D.中华远古文明多元一体的发展特点
2.老子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追求天人合一。孔子主张“仁”,
主张统治者顺应民心,“为政以德”。两者思想都(

A.主张无为而治
B.倡导战胜自然
C.蕴含和谐理念
D.提出仁者爱人
3.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宰:
县令)……此其所以为得也。”柳宗元这段话实际上(

A.肯定了秦朝的郡县制
B.肯定了三公九卿制度
C.肯定了秦统一货币的制度
D.肯定了秦统一文字的政策
4.汉武帝时期,由尚书、中书、侍中等组成的“中朝”成为实际的决策机关,而以丞相为
首的“外朝”官,逐渐成为执行政务的机关了。汉武帝之所以采用该制度是因为此制度
有助于(

A.控制地方
B.终结相权
C.恢复经济
D.加强皇权
5.公元前60年,西汉在乌垒城设置的管理西域的军政机构是(

A.北庭都护府
B.安西都护府
C.西域都护府
D.澎湖巡检司
6.西汉时期,关于土地买卖的记载十分常见,达官贵人、豪强地主的土地大多由买卖而来,
大商人和民间致富者所增加的土地更是由买卖而来的。据此可知,西汉时期(

A.均田制遭到破坏
B.中央集权日益弱化
C.自耕农经济衰退
D.农业生产效率提高
7.淝水之战是东晋十六国时期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向南方东晋发起的侵略吞并的一系列战
役中的战役。这场战役(

A.奠定了南北方对峙的局面
B.前秦政权在之后迅速崩溃
C.东晋迅速强大并统一北方
D.鲜卑族自此之后由盛转衰
8.魏晋时期,在九品中正制下,中正只有品评权,没有任用权。中正只是把自己的品评意见
提供给政府,作为政府用人的依据,官吏的任用由中央决定。这表明魏晋时期(

A.官僚政治走向成熟
B.九品中正制被废除
C.士族势力逐渐衰退
D.选官权向中央集中
9.为解决财政困难,唐朝实施“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人丁为本”即改变自战国以来以人丁
为主的赋税制度,该制度是(

A.租调制
B.两税法
C.租庸调制
D.均田制
10.东晋画家顾恺之强调绘画要“以形写意”,其代表作是(

A.《步辇图》
B.《游春图》
C.《洛神赋图》
D.《清明上河图》
11.“澶渊之盟”签订后,北宋每年要向辽送一笔钱物,称为(

A.岁赐
B.岁币
C.岁贡
D.岁钱
12.有史籍在介绍中国古代“某机构”的前身时说,“朝廷立总制院,管领佛教僧徒及吐蕃
境内事务,仍以‘帝师’八思巴统领之。”题中的“某机构”指的是(

A.秦朝的典客制
B.宋代的枢密院
C.清朝的理藩院
D.元代的宣政院
13.元朝诗人杨维桢的《盐商行》曰:“人生不愿万户侯,但愿盐利淮西头。人生不愿万金
宅,但愿盐商千料舶……盐商本是贱家子,独与王家埒富豪。”这反映出元朝(

A.盐业发展促进经济结构变动
B.商人地位堪比王侯将相
C.商业发展促使门第观念淡化
D.盐铁专卖政策最终取消
高一历史合格考
第2页
共7页
14.理学家认为,“理”是世界的本原,是天下万物都要遵循的普遍原则。但对于如何求
“理”却有着不同的主张。一种主张“格物致知”,一种主张“致良知”。这两种主张
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A.王守仁、陆九渊
B.朱熹、王守仁
C.朱熹、程颢
D.陆九渊、程颢
15.中国古代某机构“其制无公署,大小无专官”,其属官都是皇帝宠眷的亲信,他们“只
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该机构是(

A.唐朝的政事堂
B.明朝的内阁
C.清朝的南书房
D.清朝的军机处
16.随着市镇“丝行”“布庄”的发展,以至于明代后期嘉湖地区出现改良田种桑的现象;
双林镇“俗皆织绢,四方之商贾咸集以贸易”,其特色产品包头绢“通用于天下”。这
反映了明清时期(

A.专业市镇开始兴起
B.贸易网络非常发达
C.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D.商品经济较快发展
17.京剧脸谱各具特色,悲剧人物西楚霸王项羽,眼角下斜,嘴角下撇,虽不失庄重,却也
预示着兵败垓下,自刎乌江的命运;关羽“面如重枣”,自然画红脸;包拯“铁面无
私”则黑脸非他莫属。由此可知,京剧脸谱(

A.注重人物性格的多变
B.客观评判了历史人物
C.渗透人们的价值取向
D.艺术加工无史料价值
18.明代一条鞭法将赋役对象侧重于田地而疏于丁户,又以银代役。农民在交纳赋税后可以
比较容易地离开土地,去从事各种行业的生产活动;工商业者则因无田而免役。这反映
出明朝(

A.改变了重农抑商政策
B.减轻了人民生活负担
C.白银成为主要的货币
D.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弛
19.“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夷者,外夷制之”这种思想最早出现在什么著作(

A.《瀛寰志略》
B.《孔子改制考》
C.《海国图志》
D.《资政新篇》
20.魏源应用《易经》里的“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观点来解释客观世界,说明社会历
史的变易和进化。他还把历史进化的客观趋势和“便民”联系起来,认为“租庸调变而为
两税,两税变而为编(指一条鞭法),变古愈尽,便民愈甚”。这些主张旨在(

A.从理论上说明社会改革的必要性
B.宣传“师夷长技”的思想
C.批判清政府墨守陈规的守旧思想
D.希望政府减轻人民的负担
21.李鸿章说:“中国积弱,由于患贫。必须先求富,而后才能自强。”以下企业体现这一
思想的是(

A.江南制造总局
B.轮船招商局
C.安庆内军械所
D.发昌机器厂
22.下表为近代不同时期,西方列强在华设立企业的相关内容。这种变化反映出(

A.列强加紧对华商品输出
B.外资企业垄断重要行业
C.中国民族企业陷入绝境
D.列强资本扩张更加凸显
23.1900年6月,清王朝向外国列强宣战,东南地区的张之洞、刘坤一等督抚出于各自利
益,谋求维护东南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与英国等列强达成《东南互保章程》,规定上海
租界归各国公使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督抚保护。这一事件表明(

A.中外联合镇压义和团运动
B.列强采取分而治之政策
C.清朝统治根基已严重动摇
D.清政府已成为洋人朝廷
24.《中国年鉴》记载1914年8月前注册的工业公司共146个,而自1914年8月至1920年
新注册的公司就有272个,涉及行业更多,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经济的瓦解
B.清政府放松了控制
C.辛亥革命的推动
D.西方列强忙于欧战
25.“北京大学发行杂志多种,专以提倡过激派伪说。平时教授学生亦本此旨。此次罢学风
潮,近因虽由政治问题发生,而其远因,未始不由此种学说有以致之……审察学生举动
几类俄国过激派之所为。”结合所学,对此材料解读不正确的是(

A.“杂志”包括《新青年》、《革命军》等
B.“过激派”包括陈独秀、李大钊等
C.政治问题是指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D.此学潮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26.1918年以后,知识界和报界积极关注劳工问题,他们改造劳工形象、开展劳工调查、组
织劳工教育,并思考“劳工解放”的根本性问题,乃至要让劳工“成为世界的主人”。这反
映出(

A.知识精英与劳工形成统一战线
B.民主与科学思想的深入传播
C.知识分子开创中国式革命道路
D.新文化运动主流思想的转变
27.新文化运动期间,易卜生的《娜拉》很受重视,文中主人公不甘心做“丈夫的奴隶”而离
家出走。鲁迅在《娜拉走后怎样》中指出:“从事理上推想起来,娜拉或者也实在只有两
条路:不是堕落,就是回来……如果经济制度真改革了,那上文当然完全是废话”。这说
明实现女性解放的根本途径是(

A.破除封建旧礼教
B.进行社会变革
C.提倡民主与科学
D.倡导个性解放
28.1929年4月,红四军到达兴国县,在那里制定和颁发了《兴国土地法》。30年代初,仅有
23万人口的兴国县,参加红军的青壮年,就高达9.3万余人。这主要得益于中共实行(

A.平均地权
B.土地革命
C.财产公有
D.民主改革
29.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其会师地点在(

A.遵义
B.瑞金
C.会宁
D.吴起镇
30.1923年,中国共产党一份议决案中指出:“依中国社会的现状,宜有一个势力集中的党
为国民革命运动之大本营,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革命的党……”。中
国共产党的这一认识(

A.标志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B.推动了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
C.实际提出新三民主义的主张
D.导致国民革命运动最终失败
31.民主革命时期,有人宣扬“一次革命论”。有些民族资产阶级代表人物,企图在国共两
党的政治主张之外另谋一条道路,想在中国建立欧美式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甚至在共产
党和革命队伍内部,也有一些人对中国民主革命的性质和前途存在一些模糊认识。基于
此,毛泽东写了(

A.《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B.《论持久战》
C.《新民主主义论》
D.《论联合政府》
32.1935年12月,清华大学救国会在《告全国民众书》中急呼:“华北之大,却已经安放
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与这一事件直接有关的是(

A.西安事变
B.大生产运动
C.七七事变
D.华北自治运动
33.从1922到1935年,中国共产党人一直以建立苏维埃政权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1935年
到1937年,中国共产党人先后提出了“国防政府”“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等口号。这
一变化表明中国共产党(

A.放弃了民主革命的领导权
B.主动适应民族战争的需要
C.实现了国共两党首次合作
D.清除了党内“左”倾错误影响
34.忻口战役是抗战初期太原会战的中心战役。该战役由第二战区司令阎锡山统一指挥,参战
部队包括晋绥军、国民党中央军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共计20余万人。战役历时二
十一天,中国军队伤亡十余万,首创歼敌逾万的纪录。忻口战役突出反映了(

A.中日两国的军事实力对比悬殊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历史作用
C.正面战场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
D.持久抗战方针产生了积极效果
35.1937年,英国记者贝特兰在书中写道:“‘特区’与以前的‘苏区’相比,发生了某些
值得注意的变化。在政治上,这种变化体现为各个阶层现在都有权选举并参加政府。不
再歧视地主,也不没收他们的财产。”当时“特区”实行的政策(

A.促进了工商业经济的发展
B.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加速了国民党政权的灭亡
D.壮大了井冈山根据地力量
36.1949年3月,中共在河北平山西柏坡召开七届二中全会。毛泽东在会上提出了促进革命
取得全国胜利的基本方针,指出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这意味着(

A.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胜利
B.农村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
C.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阶段基本结束
D.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已大规模展开
37.1953年底,美国情报部门的一封电报中写道:“中国外交政策的目标是在周边地区(指
新兴民族独立国家)促进和建立可以作为缓冲的友好国家。”得出这种判断是因为中国
政府提出了(

A.另起炉灶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求同存异
D.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38.下表是“一五”计划时期的规定,这一规定(

A.解决了当时工农业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B.体现了经济发展急躁冒进的政策方针
C.反映了迫切要求改变落后状况的愿望
D.与当时中国工农业的发展状况不相符
39.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应周恩来总理的邀请访华。访华期间,中美双方在上海发
表了《中美联合公报》。这一公报的发表标志(

A.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B.中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C.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中美长期敌对状态结束
40.1992年春,邓小平带着对中国改革开放极其优虑、紧迫的心情,开始他一次历史性的南
方之行。他先后视察了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在途中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谈话。
邓小平的南方谈话(

A.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B.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C.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D.对推进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20分)
二、非选择题
41.(20分)望纵横捭阖的百年历史、波澜壮阔的沧桑巨变,瞩目艰苦卓绝的探索奋斗、日益富足的幸福生活,我们就会深刻感受到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所走过的从一穷二白到繁荣昌盛的伟大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进程从19世纪五六十年代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主要经历了被动开放、经济起步(注:现代化的尝试)、政体变革、思想解放四个时期。这是一种社会质变,即社会生活各个领城、各个层面发生了整体性的变革。
——据陈国庆《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研究》
材料二
自1921年中国共产党登上中国的历史舞台,就担负起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使命。在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带领下,中国人民付出诸多努力,最终使中华民族“站起来”了。
——韩疾祥《前线》杂志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近代社会转型四个时期的代表性事件。(8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21—1949年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
和人民解放的重大努力。(12分)实验中
级模块期中考试(合格性考试
2

D
B

4

D

4
答案】D【解析】据材料
满天星斗’来形容
多元发生
者难以解释中
各族政权
万姓同宗等
复杂现象
中华文明有多个源头且有一定的共通
天星斗’来开
多元发生’是无可非议的”可知中华文明是由多
据材
天星斗
者难以解释
代各族政权千古共
复杂现象
各文明之间是有交流的
材料所述是
张尊重自然规律
张顺应
的思想中皆
和谐共生的
选C项;主张“无为而治”的是老子,排除A项;老子主张的是
客观自然规律


答案】A【解析】据材料“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宰
其所以为得
知柳
肯定了秦朝的郡县制加

料提及地方行政制度,而三公九卿为中央行政制度,不符题意,排除
料涉
不符题意,排除C项;材
国家政治制度,没有

解析】汉武帝时期利用“中朝”架空宰相为首的“外朝”,从而加强了皇
权,故选D项;中外
涉及地方
该制度
材料体现的是政治制度的变
汉初经济恢复无关,排除
案】C【解析
前60年”汉
域都护
C项;北庭都护府设
除A项;安西都护
澎湖巡检
直于元
案】C【解析】据材料“土地买卖的记载十分常见”,可知大量土地买卖导致土地
兼并
破产,导致自耕农

期推
题干不符,排除A项;西汊时期中央集权日益强化,排除
土地买卖兼并与生产效率无关

解析】淝水
于内部各族尚未交融
基础脆弱,强

秦政权在战败

解析】据材料
有品评权

央决
选官权
央集中,故选D项;隋唐时期,官僚政治走向成熟,排除A项;隋朝,九
被废除,排除B项;魏晋
排除C项
案】B【解
年唐徳宗接受杨炎的建议,
缴纳
项;魏晋时期实行租调制,排除A项;租庸调制是唐
除C项;北魏时期实行均田制
答案】C【解析】东晋画家顾恺之潜心研究绘
项;《游春图》是隋朝画家展子虔创作的绘画作



嗣后北宋每年送给辽一笔钱
物,史称“岁币”,故选B项;“岁赐”是北宋给西夏的财物,排除A
南宋给金的财物,拥
膻渊之盟”签订后北宋送给辽的财物被称



西藏地区,应是元代
宣政院,故选D项;秦代典客掌管中央对属国的交往事
佛教事务无关,排除
排除B项
理藩院掌管少
族事务,而
答案】C
据材料“人生不愿万户侯,
但愿盐商千料
们追求商
反映出随着商
发展,对商业的传统看法发生改

才料反映的是
商业和商人的看
发生变化,没有涉及经济结构的变动,排除A项;材料“盐商本是贱家子,独与王
家埒富豪”反映的是富商财
王侯相比,但商人的社会地仨
排除B项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