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导学案(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导学案(无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77.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5-20 10:32: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瑞星中学九年级下册
历史
导学案
授课人:
课型:新授课
课时:一课时
时间:
课题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1.通过表格对比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树立实事求是,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
2.通过史料结合教材,理解苏联的建立,苏联的工业化,苏联农业集体化的基本史实,分析和评价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培养阐释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能力。
3.通过对列宁和斯大林的人物讨论,培养全面、客观、辩证地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重点难点
新经济政策、苏联的成立、苏联工业化的实施、苏联农业集体化
任务一:日测及作业讲解,积分奖励
模块一:自主学习(按照选择题做题步骤,独立完成日测纠错,解决个性问题)
选择题答题步骤:
读题审题选题三部分
读题审题:
(1)看时间空间(2)看肯定否定(3)划出关键词
2、选题:
(1)选项特别绝对的,要警惕(2)选项本身错误不选(与史实不符)
(3)选项与题无关(没有逻辑关系)(4)与题高度一致一定选
(5)相信第一感觉,没有十足把握,不要轻易改答案
材料分析题的答题步骤:
先查看这道题有几大问题?有几则材料?分值情况?
2、先读第一大问题,分解出小问题,看清分值,以便于按分值答题;限定问题的答案要从哪段材料分析,并与所学知识有效结合。
3、根据问题,在材料中划出关键词,确定考察的知识点;(有时候涉及的知识点是多个)
4、罗列知识点5、组织语言,书写答案(注意书写规范)
模块二:合作探究(小组内成员把自己的错题,与其他成员进行讨论,解决共性问题)
任务二:新课学习
新课导入:根据材料分析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影响,引入本课学习。
二、解读目标(齐读)
模块一:自主学习
学习要求:阅读课本p47-51,完成下列基础知识内容。要求坐姿端正、独立完成、在书上用彩色笔勾画重点内容,书写工整)
知识点一:新经济政策
1、背景:经历了数年战争的苏维埃俄国,满目疮痍,经济异常困难,社会矛盾加剧;列宁在调查后认为,只有改变
才能恢复和发展生产。
2.时间、领导人:1921年春,

3内容:以征收
代替余粮征集制;允许使用雇劳动力和出租土地,农民可以自由买卖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实行自由贸易;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实行按劳取酬的

4.作用:从苏维埃俄国的国情出发,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知识点二:苏联的工业化
1.成立:1922年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
”。
2.苏联的工业化建设
(1)提出:1925年,斯大林提出实现
的设想。
(2)开始:
年,苏联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3)发展:
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由落后的
变成了强大的

(4)特点:在高度集中的
下完成。
(5)影响: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一方面使苏联在短时期内,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实现
;另一方面,这种排斥市场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模式逐步被固定下来,致使后来苏联的经济日益僵化。
知识点三:农业集体化
背景1927年年底至1928年年初,苏联发生了严重的粮食收购危机。斯大林决心用行政手段加快
进程,解决粮食问题开始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农业集体化运动主要
内容开展了消灭富农运动;政府也从多方面支持
内容建设,加快组建拖拉机站,为集体农庄提供机械服务,监督集体农庄执行国家的生产计划
知识点四:苏联模式
1.形成原因: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实现,使苏联的

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2.新宪法:1936年公布,宣告确立了
。新宪法也标志着苏联模式的形成。
3.影响:
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促进了苏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也为苏联军民夺取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没有尊重经济规律,随着时间推移,苏联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体制障碍。
模块二:合作探究
活动一: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1.阅读以下两则材料,指出三年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当时所面临的问题:
材料一
1920年底,苏俄农民中流传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
材料二
小说《静静的顿河》中的一位暴动士兵说:“青天白日里就进行疯狂的抢劫!把我们家的粮食全搞走啦,连小石磨都抬走啦,法令上是说这样为劳动人民吗?”
总结实行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原因:
2.阅读课文,用表格的形式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进行比较。思考一下新经济政策新在哪里?
政策内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918—1920年)新经济政策
(1921年)农业余粮收集制(农民除口粮、种子粮以外的一切余粮收归国有)工业大中小型工业一律收归国有(高度集中管理,企业缺乏生产积极性)商业取消自由贸易分配实物配给制
总结:新经济政策的特点:
3.根据材料,分析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起到了怎样的积极作用?启示是?
材料一:
农民踊跃交纳粮食(1922年)
新经济政策积极作用:
启示:
活动二: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1.根据材料说说当时的苏联是什么样的?
材料一:虽然新经济政策使苏联得到复苏,但直到1928年,苏联的工业产值还不到德国的一半,美国的八分之一。全国只有不到三万辆拖拉机,99%的耕种靠畜力、人力完成。
材料二:
由于苏联是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处于敌对的资本主义包围之中。苏联经济技术十分落后,而周围的资本主义国家技术先进,工业发达。如果苏联不能在短时期消灭这种落后性,不发展工业,不建立军事工业,不迅速巩固国防,帝国主义随时可能发动军事干涉和侵略,扼杀苏维埃政权。
2、根据材料说一说斯大林的愿望
材料一: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五十年至一百年。我们必须在10年内跑完这一段距离。或者我们做到这一点,或者我们被人打倒。
——斯大林《论经济工作人员的任务》
材料二:斯大林说:“没有重工业,那我们就不会有一切现代化国防武器,那时我们的地位就会和目前中国所处的地位多少相似:中国没有自己的重工业,没有自己的军事工业,现在只要谁高兴,谁就可以蹂躏它。”
——《大国崛起》
根据材料,分析苏联工业化的成就
材料一:
材料二:
第一个五年计划,建成了1500多个现代化技术装备的大型工业企业,苏联历史上首次出现了拖拉机、飞机制造、汽车、重型机械、机床制造、化学合成工业、精密仪器制造等新兴的工业部门。1932年的工业产值是1913年的234.5%。
其中,机器制造业产值比1913年增加9倍,比1928年增加3倍。苏联的发电量比1913年增加了6倍。苏联的石油、拖拉机、联合收割机产量位居世界第二位,欧洲第一位。农业机器增加了4.5倍。国民经济各部门所需要的装备大部分都能在本国制造了。
总结归纳:苏联工业化建设的具体内容
目的:
时间:
过程:
重点:
结果:
结合工业化建设,简评苏联工业化建设的作用:
2.阅读教材和图文材料,简述苏联农业集体化建设的概况。
情景探究:还有积极性吗?
材料一:实现农业集体化以后,苏联政府采取提高工业品价降低农产品价格的办法,要农民为工业化提供资金……
据统计……从农民手中拿走的粮食,约占其收获量的40%,而粮食收购价远低于生产成本。……一五计划期间,通过这些办法从农民手中得到的资金,在工业化资金中约占1/3
材料二:苏联民间的笑话:集体农庄庄员伊万在河里捉到一条大鱼,高兴地回到家里和老婆说:看,我们有炸鱼吃了!没有油啊。那就煮!没锅。烤鱼!没柴。伊万气死了,走到河边把鱼扔了回去。那鱼在水里划了一个半圆,上身出水,举起右鳍激动地高呼:“斯大林万岁!”。
农业集体化建设原因:
农业集体化建设的目的:
农业集体化建设时间:
国家采取的措施:
农业集体化的评价:
活动三:斯大林模式及其评价
阅读教材,了解1936年新宪法和苏联模式的形成。
总结归纳:
苏联模式:
(1)背景:
(2)确立标志:
2.通过材料分析苏联模式的特点与苏联模式的评价
材料一:
图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示意图
图二蹩脚巨人
材料二:斯大林是一个世上无出其右的最大的独裁者,他接过俄国时,俄国只有木犁,而当他撒手人寰时,俄国已经拥有核武器——英国首相丘吉尔
材料三:“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邓小平
材料四:苏联工业发展很快,1913年~1950年增加12倍。农业却徘徊不前,1953年全苏人均粮食低于1913年。
苏联模式:
(3)特点:
(4)评价:
知识拓展:
1.从我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出发,联系苏联模式谈谈启示?
2.比较列宁与斯大林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特点
项目列宁斯大林政策工业农业影响特点
 
3.比较苏联模式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同?
苏联模式中国特色模式所有制经济体制工业化道路农业发展道路
板书设计
出门测:
1.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例由1913年的42%上升到77%,工业生产水平由1913年的世界第5位、欧洲第4位上升为世界第2位、欧洲第1位。苏联取得这一成就的原因是(

A.
赫鲁晓夫的改革
B.
前两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C.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D.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2.20世纪30年代,继十月革命之后中国知识界出现了新的一轮“苏联热”,以苏联为主题的报刊书籍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新一轮“苏联热”关注的重点可能是(

A.
苏联经济建设的成就
B.
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C.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D.
戈尔巴乔夫改革
3.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标志着(

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基本确立
B.
苏联已经成为工业化强国
苏联已实现社会主义的理想
D.
苏联已成为高度民主的国家
4.经过总结教训,列宁认为,既然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作为小生产和交换的自发产物的资本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不可避免的。为此苏联实施了(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
C.社会主义工业化
D.农业集体化
5.在俄罗斯长篇小说《切温古尔》中有这样一段话:“令人费解的是,(红军来了)分了地,却又把每一粒粮食收走了。你倒是自己去尝尝这样的土地的滋味吧!”为改变这种情况,苏俄开始实施(

A.土地改革政策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新经济政策D.社会主义工业化
6.1932年,苏联的机器设备78%依赖进口,到1937年,机器设备进口不到10%。这说明
苏联(
)
A.优先发展农业B.实现了工业化C.推行市场经济D.发展模式僵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