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教案
教学目的:掌握生字生词;学习记叙的顺序和结构;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中心意思。
教学重点:从上下文意中去掌握字词的含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你了解哪些有关“狼” 的成语、歇后语、诗句?
成语:狼狈不堪 狼狈为奸 狼吞虎咽 杯盘狼藉 狼子野心 鬼哭狼嚎
狼烟四起 如狼似虎 狼心狗肺 狼贪鼠窃 狼心狗行 狼奔豕突
谚语:狗行千里要吃屎,狼行千里要吃人。 可怜狼的牧人,羊群不会增多。
披着羊皮的狼。 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
不开猎枪,打不住狼。 前怕狼,后怕虎。
歇后语:饿狼吃羊羔——生吞活剥。 恶狼捉老鼠——饥不择食。
恶狼吞泥土——没有人味。 恶狼落陷阱——作恶到头了。
恶狼学狗叫——没怀好意。 恶狼和疯狗作伴——坏到一块了。
恶狼口里夺骨头——好大的胆。
二、介绍作者蒲松龄、《聊斋志异》。
1、作者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清朝文学家。他自幼勤学、聪敏,但一生考场不利,自学成才,在家乡设馆教书,创作了许多鬼怪故事,后来汇编成书,就是《聊斋志异》。
2、《聊斋志异》是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通过谈狐说鬼,讽刺当时社会的黑暗、官场的腐败、科举制度的腐朽。作品的艺术成就很高,具有现实意义,故事曲折离奇,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很多篇目已改编成电影电视,为大家所熟悉。
三、整体感知。
1、注意读准字音和停顿。
2、学生自读课文。要求参看注解,划出生字生词;试通文句,弄清内容大意;
常用字词:
缀:连接,紧跟。惧:恐惧。 从:跟随。 故:原来(一样)。 驱;追赶。
止有剩骨:“止”通“只”;一狼得骨止:停止。
窘:困窘,处境危急。 恐:恐怕。 敌:攻击。 顾:回头看。 苫蔽:覆盖。
倚:靠。弛:原意是放松,文意是卸下。
径:径直。瞑:闭眼。 暴:突然。 毙:杀死。股:大腿。 洞:打洞。隧:钻洞。
寐:睡觉。 盖:原来是。 黠:狡猾。
语句:
并驱如故: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屠户就跑过去靠在柴草堆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刀。
其一犬坐于前:其中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
目似瞑,意暇甚:眼睛好像闭起来,神情悠闲得很。
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一只狼在柴草堆中打洞,想钻过去攻击屠户的后面。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四、布置作业:
1.按照记叙的顺序,看看本文叙述的故事可分成几部分,用一个词概括每个部分内容。
2.用现代汉语翻译最后一个自然段。
3.思考练习一。
4.做练习二、三,答案做在书上。
第二课时
一、理清叙事顺序与结构。
1、课文开篇(第1节)向我们交代了几大要素?分别是什么?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遇狼”
“缀行甚远”可看出狼的什么特点 凶狠。
2、第2节,屠夫急中生智想出了一个什么办法
投以骨(缓兵之策,体现了屠夫的智谋)。———“惧狼”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体现了狼的什么品性? 狡猾。
“并驱如故”可看出狼的什么特点 贪婪。
3、第3节,请指出描写屠夫心理的句子。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他采取了怎样的行动? 奔倚其下,弛担持刀。———“御狼”
狼的表现呢 眈眈相向。
4、第4节,请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两狼的计谋:一狼径去,一狼假寐(前后夹击屠夫)。
前狼假寐的姿势:犬坐于前;神态:目似瞑,意暇甚;目的:诱敌。
后狼径去的目的:意将隧入以攻其后。
此节表现了狼的什么特点 阴险狡诈,愚蠢。
请找出屠夫杀前狼经过的句子,从中可以看出屠夫的什么特点?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勇敢果断)。———“杀狼”
请找出屠夫杀后狼经过的句子,现屠夫的什么特点?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勇敢机智且细心)。
5、朗读最后一段,作者的感叹是怎样的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评狼”
本文前四段与第5段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不同?
前四段是记叙,第5段是议论;前四段是讲故事,第5段是评故事。
二、合作探究
1、本文从整体倾向看,主要写的是人呢,还是狼?即本文的主体是人,还是狼?
本文的中心线索是屠夫,但表现的主体却是狼。
根据:①标题。以“狼”为题,体现出作者的着眼点。
②行文。通过屠夫的种种情态变化来反映狼的贪婪、狡诈。每段描写均落在狼上。
③结尾。作者直接评论“狼性”及其结局,表明落脚点是在“狼”。
屠夫在文中的出现,是作为表现狼的对立面,其用意并不仅仅在赞扬屠夫的机智勇敢。
2、狼是本文的主角,请从文中找出作者对狼评价的一个词。哪些句子表现了狼的这一特点?
缀行甚远:试探虚实;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补充体能;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保存实力,采用车轮战; 两狼之并驱如故:加快速度;
眈眈相向:对峙,仔细观察,想最佳的方案,也告诉屠户,我们不怕你;
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等待时机;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诱敌;
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主动出击,运用前后夹攻的方法。
狼------黠(狡猾)
3、“止增笑耳”的仅仅是恶狼吗?你从中获得怎样的启发?
狼在此实际上是恶人的化身,代表的是那种贪婪、凶狠、狡诈、愚蠢的恶人、恶势力。
中心意思:本文表明狼无论怎样狡诈、欺骗,在勇敢机智的人的面前终究是要失败的。
4、作者对这件事有什么议论?想通过这件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A、狼再狡猾,终将被勇敢机智的人战胜。
B、讽喻像狼一样的人,不管怎样狡诈,终要失败。
C、对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妥协、让步,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
取得胜利。
5、面对着这两只狼,屠户有过怎样的心理?哪些语句也是为了表现屠户的智勇吗?
惧─→窘 惧之下,马上想出应付方法,也增加了作品的真实性。
投以骨 (缓兵之计,能够脱身)
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急中生智,强占有利地形,拿起武器,准备出击)
暴起,劈狼首 (勇敢果断)
转视积薪后 (细心周全,机智沉着)
断其股,亦毙之 (智杀两狼)
屠户:智勇
三、变换角度,思维创新。
1、改变角度,仔细揣摩,试着从狼的角度描述狼的心态。
缀行甚远 并驱如故 眈眈相向 径去/犬坐
假寐诱敌 隧入攻后 ———狼的心计
2、不妨也换一种角度:在你的知识积累中,“狼”是否都象征着阴险、卑鄙、狡猾?
你是怎样看待和评价“狼”的?
推荐:毕淑敏《母狼的智慧》、肖潇《母爱的较量》、贾平凹《怀念狼》
狼就咬死一只动物,把那动物的胃吹足了气,再用牙齿 牢牢咬住蒂处,让它胀鼓鼓的好似一只皮筏,它把所有的小狼背负在身上,借着那救生圈 的浮力,全家过河。
那只母狼,为了保护它的幼崽,先是用爬坡延迟了我的速度,赢得了隐藏儿女的时间,又从容地用自己的尾巴抹平痕迹,并用全力向相反的方向奔跑,以一死换回孩子的生。
共同特点:聪明,智慧。
不同特点:课文:狡猾、贪婪、凶狠;选文:充满母爱。
虽然,过去狼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是“凶猛、狡猾、贪婪”,但是今天狼的形象却在悄悄起着变化,人们将它的形象转变成为“野性、团结、激情、坚忍、挑战”的新形象。于是,企业以狼作为形象代言。
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世界里,我们通过对狼的性格剖析,教育我们的孩子要成为强者。
狼的专题告诉我们:狼毕竟是一种动物,它有它的自然属性,我们不能过多地苛求,不能因为 它捕食动物就说它贪婪,凶狠;狼身上也有一些优点值得我们人类借鉴:面对困难的冷静、面对逆境的坚韧、团结等等。
板书:
遇狼 狼:缀行——狡
屠:投骨——惧
狼:并驱如故——贪
惧狼 屠:窘,恐
倚薪,弛担持刀——智
杀狼 前狼:犬坐于前——狡
后狼:径去,洞其中——黠
屠:暴起,刀劈——勇敢
嘲笑了玩弄阴谋,自食其果的恶狼,赞扬了屠户的机智勇敢,教育人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敌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