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10学年度七年级语文期末模拟试卷
命题老师的心愿:同学们,沉着、冷静、快乐地迎接这次期终模拟测试(本卷100分),相信你一定能考出理想的成绩。
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29分)
1、细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拼音填写汉字。(3分)
七年级上学期的语文学习已近尾声了,我们在老师的引领下,徜徉在________ (hào miǎo)的知识海洋里,________ (xié qǔ)了文学宝库中的朵朵浪花。老师的_________(zhūn zhūn)教导更让我铭刻在心:光念几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课外要有计划认认真真读点好书。多读书,读好书,能丰富知识,增添智慧,成为一个志趣高尚的人。
2、下面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请把它们找出来,并订正。(4分)
错误
正确
眼花嘹乱 走投无路 星罗棋布 相提并论
危言耸听 轻飞漫舞 春花秋实 驰聘疆场
3、本学期教材给我们推荐了一部美国作家 写的 。这部作品自1876年问世以来,一直受到人们的青睐,它多次被改编成影视和动画作品。(2分)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盐城被评为“联合国最佳人居环境奖”的称号。
B、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使我们完成了制作班级网页的工作。
C、他的艺术见解独到、深刻,常被邀请到高校演讲,深受学生欢迎。
D、能否做到不闯红灯,是衡量市民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
5、根据语境,在下面的横线处填入合适的句子。(2分)
信念是石,敲击星星之火;信念是火,点燃希望之灯; ; 。
6、口语交际。(2分)
金娜匆匆走进教室,习惯地用卫生纸把自己的座位擦干净,随手将纸团扔在地上。同学张敏看见后说:“你很讲究个人卫生的哩!”金娜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 。”随即将纸团拾起来,扔进了教室外面的垃圾箱。
(1)张敏的话言外之意是:
(2)金娜该怎样说才得体:
7、“腹有诗书气自华”,请填写出下列诗文名句。(8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赤壁》)
(2)海日生残夜,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3)谁作泾的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朱湘《少年歌》)
(4)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叠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冰心《纸船》)
(5)成语“举一反三”源于《论语》中“不愤不启,不悱不发。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卢梅坡在《雪梅》中道出事物各有所长,各有所短道理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7)海纳百川,_______________________;壁立千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登高必自卑。
8、对《十五夜望月》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
十五夜望月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到谁家?
A、首句以 “树栖鸦”绘出鸦雀栖树的情状;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
B、次句以“湿桂花”暗写望月引人深思,把读者带入丰富的联想之中。
C、第三句明点望月,以“人尽望”表达出入骨的相思。
D、尾句直抒胸臆,将诗人对月抒怀的情思表现得深沉而豪迈。
9、名著阅读。(4分)
A 相了相,走到树前,把直裰脱了,用右手向下,把身倒缴着;却把左手扳住上截,把腰只一趁,将那株绿杨树带根拔起.众泼皮见了,一齐拜倒在地,只叫:“师父非是凡人,正是真罗汉!身体无千万斤气力,如何拔得起!”这段文字出自古典名著《 》,文段中的A的姓名是 ;在名著中这个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是 ;请你用简洁的语句写出关于A的另一个故事: 。
二、阅读理解——老师想考查你的阅读能力。(41分)
(一) 阅读下文,然后答题(12分)
幼 时 记 趣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0、解释下列加点字(3分)
(1)徐喷以烟 (2)凹者为壑 (3)常蹲其身
11、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
(2)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12、文章写了童年生活的哪几件“物外之趣”?(3分)
13、“物外之趣”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童心童趣?(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17题。(12分)
现在的网络,蒸蒸日上,颇得人心,想来它最受人们欢迎的无非三点:一为迅速,甲A联赛瞬间的进球、美国总统大选即时统计结果,网络上都随时报告,这种速度是任何一种纸质媒体都无法比拟的;其二为自由,网络上内容的审查机制并不健全,读者可能就是作者,看家也可能是作家,在这里,没有意识形态的约束,没有审美情趣的强制判断,比起纸质媒体的几审比较,网络媒体真是一个相对自由的场所;三曰丰富,网上的信息,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体育的、娱乐的,包罗万象,仿佛大千世界,尽在一网之中。
但网络也有不好的地方,比如说价格不菲,往往一个小时下来,信息是得到了不少,可是口袋里的钱也相应掏出了不少来。再比如说,网络上虽然比较自由,可是谁都在上面写,读者怎么知道哪些是对他有用的,哪些是无用的甚至是有害的呢?还比如说,网络上信息资源虽然丰富,可谁又能分清道听途说、捕风捉影的有多少呢?此外,还有阅读习惯的问题,身体健康的问题。如果要一个人整天坐在电脑面前,通过鼠标翻动页面,在显示屏上一个字一个字地读完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我想可能他还没有成为哲学家,就已经变成一个瞎子了。而在这些方面,纸质媒体恰恰显示了自己的优势。
所以,我们看到了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网络和纸质媒体经常取长补短,有时还相互"利用"。很多作品,先在网络上风靡一时,然后又搬到了纸质媒体上,引起了更广泛的关注。比如小说《第一次亲密接触》和最近风风火火的《悟空传》。
在我看来,目前的网络受制于硬件条件、审查机制以及自身技术的不完善和不健全,还不能完全取代纸质媒体。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纸质媒体发展到今天,应该说,他的繁荣期已经过去,他在技术、策划经营、管理模式上的发展空间已经很小。而网络完全是一个新生事物,谁也无法预料他将发展到什么程度,他将怎样影响我们的阅读和和生活。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革新与进一步发展,加上他对自身弱点的清醒认识与克服,他应该可以在未来取代纸纸媒体。想想电脑排版是如何取代"铅与火"的,这更将坚定我们对网络媒体的信心与期望。
14、这是一篇说明文,它的说明对象是什么?(2分)
答:
15、根据网络的不足,推断纸纸媒体的优势有哪些?(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从全文来看,本文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第3段说明纸纸媒体和网络媒体相互利用时运用了_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2分)
17、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填写与"网络媒体、纸质媒体"并称为现代三大媒体的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8、文中的第4段说"网络还不能完全取代纸质媒体",又说"他应该可以在未来取代纸质媒体",结合你的认识与思考,简要谈谈你的看法。(3分)
答:
(三)阅读《餐桌上的谜底》一文,完成文后问题。(17分)
餐桌上的谜底
①小时候,每晚入黑的时候,我总要瞅准时机,站在自家门口,闻对门邻居餐桌上飘出的肉香。那时我家半个月才吃一次肉,我实在是太馋了。
②每次,闻着邻居家飘出的肉香,我会身不由己地移动脚步,一步一步地 (挪、走、跑)到邻居家门边。
③有一天,我终于问妈妈:“邻居的餐桌上为什么总有鱼和肉?”
④妈妈没有回答我。一个星期天,妈妈喊上我,问:“你今晚想不想吃肉?”我说:“想!做梦都想。”妈妈说:“好吧,你跟我去。”
⑤妈妈带我到一家建筑工地,向工头要了一截土方,工头在土方上画了白灰线,挖完线内的土方,给工钱20元。妈妈说:“挖吧,挖完了,今晚就有肉吃了。”
⑥我只挖了一会儿,手就软了,且磨起了泡。妈妈比划着说:“得两元钱了,挖吧,再挖挖就又两元了。”我 (支撑、支持、坚持)了一会儿,终于挖不动了。妈妈说;“你歇一会儿再干。”我就这样干一会儿歇一会儿,而妈妈总是不停地干。我记得那是初秋,天气依然很热,妈妈的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这么苦,我甚至不想吃。
⑦一天下来,我们终于把土方挖完了。妈妈从工头那里领了20元钱。我连走路的力气都没有了。妈妈背上我,到集市上,问我喜欢吃鱼还是肉,我说都喜欢。
⑧晚上,餐桌上摆了香喷喷的鱼和肉,弟妹们都吃得香极了。妈妈对我说:“孩子,我想你知道邻居餐桌上的谜底了。”
⑨是的,我知道了。
⑩妈妈又对我说:“这叫吃苦,孩子,你知道吗?”面对妈妈,面对餐桌上的鱼和肉,还有吃得正香的弟妹,我哭了。
⑾那年,我11岁。
19第②段和第⑥段的横线上应分别填入的词语是什么?(4分)
答:
20①-②段写小时候“我”很馋,主要用了什么描写手法,有什么作用?(3分)
答:
21“邻居的餐桌上为什么总有鱼和肉?”,面对“我”的提 问,妈妈为什么没有直接回答?(3分)
答:
22 ⑨段写道:“是的,我知道了。”联系上下文,说说“我”到底知道了什么(3分)
答:
23请结合文意简要地写下你对这位母亲的认识、评价。(4分)
答:
三、当场写作———老师想欣赏你精彩的文笔
24、小敏因多读课外书没多做课外练习因而遭到母亲的责备;王军因捐款100元帮助失学儿童而被有的同学说成是“傻子”;工程队挖开刚填上不久的一条路铺设煤气管道而引起过往行人的不满。小敏、王军、工程队做得对还是不对?在家庭、学校、社会生活中,人们常面临着“对与错”的问题。请以“对与错”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⑴这个话题的范围是很宽泛的,作文内容只要与这个话题相关,都符合要求。
⑵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可以记叙自己或他人经历的事情,编述故事,抒发感情。无论用什么文体,都不得围绕上述三个事例作文。写记叙文不得少于500字。
⑶题目自拟。
600
初一语文期末模拟试卷 答案:
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
1、浩淼 撷取 谆谆
2、嘹—缭 漫—曼 花—华 聘—骋
3、马克·吐温 《汤姆·索亚历险记》
4、D
5、例:信念是灯,照亮前进之路;信念是路,引你走向黎明。
6、 (1)你(金娜)只讲究个人卫生,而不讲究公共卫生。(2)例:①谢谢你的提醒。②真不好意思。等等。
7、 (1)东风不与周郎便 (2)江春入旧年 (3)流成渭的清,才不愧我们的真面
(4)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 (5)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6)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7)有容乃大,无欲则刚 (8)行远必自尔
8、(D)9、名著阅读:《水浒》或《水浒传》;鲁智深或鲁达;见义勇为或嫉恶如仇;人物故事示例:拳打镇关西、火烧瓦官寺、大闹野猪林、大闹桃花村、二龙山落草等。(共4分,每空1分,有错别字该空不得分。人物故事符合原著即可得分。)
二、阅读理解
语段(一)10、(1)慢慢地(2)山沟(3)自己11、略12、①观蚊如鹤之趣 ②神游山林之趣 ③鞭打蛤蟆之趣 13、反映作者惩罚强暴,同情弱小的纯真的童心和观小为大,想像奇特的童趣。(言之成理即可)
语段(二)14、网络技术。15、价格便宜;信息资源有选择性;无损于身体健康。16、作比较 举例子。17、电视媒体 18、略
语段(三)19挪 支撑
20 动作描写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时候“我”对吃肉的极度渴望。暗示了当时家境的贫寒。为下文写情节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21 因为妈妈知道对我空讲道理是没有用的,还是要亲身体验。
22 知道了餐桌上的秘密,也就是“美好的生活要靠劳动来创造”。
23 这是一位善良的、肯吃苦的、勤劳的好母亲。同时也是一位很会教育孩子的好母亲。她通过与孩子一起亲身体验来教育孩子,方法独到而有效。(两个方面各2分)
PAGE
- 1 -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期末测试
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0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考试形式:闭卷
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29分)
1、细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拼音填写汉字。(3分)
________ (hào miǎo) ________ (xié qǔ) _________(zhūn zhūn)
2、下面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请把它们找出来,并订正。(4分)
错误
正确
3、美国作家 写的 。(2分)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5、(2分) ; 。
6、 (2分)
(1)张敏的话言外之意是:
(2)金娜该怎样说才得体:
7、“腹有诗书气自华”,请填写出下列诗文名句。(8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赤壁》)
(2)海日生残夜,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3)谁作泾的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朱湘《少年歌》)
(4)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叠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冰心《纸船》)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7)海纳百川,_______________________;壁立千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登高必自卑。
8、对《十五夜望月》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
9、名著阅读。(4分)
这段文字出自古典名著《 》,文段中的A的姓名是 ;在名著中这个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是 ;请你用简洁的语句写出关于A的另一个故事: 。
二、阅读理解——老师想考查你的阅读能力。(41分)
(一) 阅读下文,然后答题(12分)幼 时 记 趣
10、解释下列加点字(3分)
(1)徐喷以烟 (2)凹者为壑 (3)常蹲其身
11、翻译下列句子(4分)
(1)
(2)
12、文章写了童年生活的哪几件“物外之趣”?(3分)
13、“物外之趣”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童心童趣?(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17题。(12分)
14、这是一篇说明文,它的说明对象是什么?(2分)
答:
15、根据网络的不足,推断纸纸媒体的优势有哪些?(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从全文来看,本文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第3段说明纸纸媒体和网络媒体相互利用时运用了_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2分)
17、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填写与"网络媒体、纸质媒体"并称为现代三大媒体的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8、文中的第4段说"网络还不能完全取代纸质媒体",又说"他应该可以在未来取代纸质媒体",结合你的认识与思考,简要谈谈你的看法。(3分)
答:
(三)阅读《餐桌上的谜底》一文,完成文后问题。(17分)
19第②段和第⑥段的横线上应分别填入的词语是什么?(4分)
答:
20①-②段写小时候“我”很馋,主要用了什么描写手法,有什么作用?(3分)
答:
21“邻居的餐桌上为什么总有鱼和肉?”,面对“我”的提 问,妈妈为什么没有直接回答?(3分)
答:
22 ⑨段写道:“是的,我知道了。”联系上下文,说说“我”到底知道了什么(3分)
答:
23请结合文意简要地写下你对这位母亲的认识、评价。(4分)
答:
三、当场写作———老师想欣赏你精彩的文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