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22《伟大的悲剧》课件(6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22《伟大的悲剧》课件(6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5-20 16:25: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68张PPT)
你了解南极吗?
冰雪覆盖的南极
南极气候:
科学家曾测得
-88.3
C的平均最低气温。
(酷寒)
世上风力最大风暴最多的.
每年约有2/3的时间刮大风。有过每秒92.5米的风速。(烈风)
在南极漫长的极昼或极夜,常会出现一种鲜艳的光现象,这被称为极光。五彩缤纷、变化无穷的极光实际上是地球周围的一种巨大的放电现象。
神秘的南极
南极冰山不仅数量多,而且体积巨大。冰山大多在春夏两季内形成,每年仅从格陵兰西部冰川产生的冰山就有约1万座之多

南极毛海狮,俗名海狼,海豹的一种。它的体长两米左右,体重150—200公斤。主要食物为南极磷虾。不喜群居,一般为3—5头在一起。
企鹅在地球上最恶劣的生存环境——南极洲的冰山上繁衍生息。它们常常彼此紧紧地挤在一起,背部向外,抵御时速超过160公里的刺骨寒风。
贼鸥是企鹅的天敌,它体长约0.7米左右,有着一只长而带钩的利嘴,还有着一对强有力的翅膀。这种鸟既不营巢,又不下海捕鱼,专门抢别的鸟巢,掠夺食物。
你知道设立在南极南纬90度的科学实验站的名字吗?它是为了纪念谁而命名的?
它是阿蒙森-斯科特站
当年,他们各自率领一支探险队,为“争夺第一个揭开冥顽的地球的秘密的荣誉”而进行激烈的竞争。结果阿蒙森队捷足先登,比斯科特队早5个星期到达南极,并顺利班师,而斯科特等5人却永远长眠在茫茫冰雪之中。
阿蒙森——斯科特站
南极站的阿蒙森
—斯科特纪念碑
(奥地利)
茨威格
3,字词积累
拽(

毛骨悚(


怏怏(
)不乐
毋(
)宁
吞噬(

羸(
)弱
告罄(

癫(
)狂
凛冽(

步履(

姗姗(
)来迟 
忧心忡忡(

疲惫(
)(
)不堪
zhuài
sǒng
yàng

shì
léi
qìng
diān
lǐn

shān
chōng

bèi
?
角逐
  销蚀
?
?
?
?
?
?
?
?
jué
xiāo
shí
曳出来   毛骨竖然   快快不乐
母宁   吞巫   赢弱
告馨   颠狂   步复
耀舞洋威   珊珊来迟   语无论次
忧心仲仲   削蚀   疲备不堪
无银
 找出错别字,并改正:
毛骨悚然:
形容十分恐惧。
悚然,恐惧的样子。
怏怏不乐:
形容不满意或不高兴的神情。
语无伦次:
形容话讲得很乱,没有条理。
毋宁:
不如。
吞噬:
吞食。
羸弱:
瘦弱。
告罄:
指财物用完。
词语解释
茨威格(1881—1942年)奥地利作家。他的文学活动从诗歌创作开始,但主要成就在传记文学和小说创作方面,
传记作品
《人类命运攸关的时刻》
《三位大师》等,
小说集《最初的经历》等。
1910年6月1日,斯科特带领探险队离开英国,前往南极。1911年10月,他们在新西兰的埃文斯角附近登陆,准备在当年12月至第二年的1月左右征服南极点。可是就在这时候,他们得到消息说,挪威人阿蒙森率领另外一支探险队正向南极进发,要和他争夺“第一个揭开冥顽的地球的秘密的荣誉”!于是,斯科特一行于11月1日匆忙出发,“去争取国家的荣誉”。
背景介绍
茨威格写作的依据
这篇传记是作者根据斯科特遗留下来的一些底片、电影胶卷、书信和遗书,发挥他天才的文学想像而写成的。
自主学习(初读抢答)
1
文中的故事发生在哪一年?
1912
2
斯科特探险队是哪个国家的探险队?
英国
3
这个探险队共有几个人?分别是谁?
5个,斯科特(海军上校)、鲍尔斯(身份不明)、威尔逊(科研博士)、埃文斯(英国海军军士)、奥茨(英国皇家禁卫军骑兵上尉)、
4、先期到达极点的探险队是哪个国家的?
挪威
5、斯科特到达南极点后,在南极点看见了什么?
一面黑旗在滑雪杆上
6、斯科特探险队返回基地的途中他们遇到的主要危险是什么?
恶劣的风雪天气和资源的短缺。
一.
速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课文主要写了斯科特一行探险队历经艰险,即将到达南极点时,却悲哀地发现他们竞争对手已经捷足先登了,只好丧气地踏上归途,归途中,由于遭受到突然到来的恶劣气候,饥寒交迫,体力不支,最后一个一个悲壮的死去?。
时间
地点
人物及事件
1912.1.16
白色雪原
1912.1.18
南极点
1912.2.17
埃文斯死
1912.3.2
1912.3.21
无法离开帐篷
1912.3.29
帐篷里
1912.10.29
1912.11.12
发现自己晚到了一个月
到达极点,伤心并要作证
屠宰场营地
贮藏点
四人感到可怕的绝望
帐篷里
等待死神来临并写书信
营地
一探险队出发寻找他们
帐篷
发现尸体并垒了石墓
二、完成下表:
三、故事情节
奔向南极点
绝望而归
带信作证
归途遇险
悲壮覆灭
悲剧
一、(1-3)斯科特探险队在南极极点的所见所感。
二、(4-13)探险队在归途中与严寒和死神搏斗,最终全队覆没的经过。
(4-7):第一个队友(埃文斯)死去了。
(8-10):第二个队友(奥茨)也死去了。
(11-13):剩下的三人全冻死在帐篷里了。
四、课文结构
三(14-15):七个月后,队友找回了他们的
遗体,英王跪拜悼念。
四(16):点明中心。
 作者茨威格用什么词语来形容斯科特一行人的经历的?
伟大的
悲剧
合作探究:你认为“悲剧”之所以“悲”,体现在斯科特一行南极之行的哪几个方面?从文中哪些文字可以看出?
——失败之悲
1、他们认为:“对于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什么也不是”,你怎样理解这句话?你同意这个说法吗?
因为他们后到达南极。在人类的伟大事业中,这些探险队员代表的是国家,是民族的荣誉,他们把荣誉看得比生命更重要,斯科特一行因为后到达南极,所以,他们认为自己失败了,感到了“悲”。
——作证之悲
“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
斯科特他们除了后到达南极外,还不得不为阿蒙森一行胜利者带信作证。所以,我想,斯科特他们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悲”。
——死亡之悲
1.艾文斯精神失常,死了。
2.奥茨像一位英雄似的向死神走去。
3.
羸弱的三个人决定骄傲地在帐篷里等待死神的来临。而且始终没向世界哀叹过自己最后遭遇到的种种苦难。
他们在归途中全都牺牲了!
——世人之悲
在英国国家主教堂里,国王跪下来悼念这几位英雄。
2002年,安妮公主登上南极,悼念斯科特他们南极探险90周年。
世人对他们的怀念和对他们离去的悲痛。
概括起来就有“四悲”:“死亡之悲”“失败之悲”“作证之悲”“世人之悲”。这里的“悲”,你们认为是“悲壮”还是“悲哀”?为什么?
悲壮。因为虽然他们上演了一幕“悲剧”,但作者也认为他们是“伟大的”。
遭到毁灭的,仅仅是斯科特一行人的肉体、生命,而他们的精神却是“有价值的”,是“伟大的”。所以文章充满了悲壮的情感。那么大家现在就讨论一下,从文中找出斯科特一行的“伟大”之处,有感情地朗读出来,并简单分析。
1、第10自然段很感人。因为这个自然段使我看到了奥茨是一个英雄,正是他的英雄气魄感动了我。
从表面上看,奥茨是受不了寒冷才去自杀的,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他之所以选择自杀这条道路就是不想拖累他的战友们,想使他的战友们没有负担,他选择生命的自我完结是为了成就整个探险事业。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别人,主动选择了死亡,也就是选择了高尚和尊严

(舍己为人,牺牲自我)
2、13自然段特别感人。因为可以反映出斯科特超人的毅力,还有他临死还在怀念远方的亲人、朋友和祖国。
在斯科特濒临死亡的时候,他没有一丝后悔,没有一点胆怯,他心中充满着对家人、对朋友、对祖国、对人类的爱,正是这种爱,使他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前途未卜的征程,正是这种爱使他显得更加伟大。
????
无私博爱
3、
第6自然段也很感人。威尔逊博士留下了16公斤重的珍贵的岩石样品,本来南极是一个非常凶险的地方,为了保存自己的性命丢下这些东西也是完全可以的,但是,在他“离死只有寸步之遥的时候”,他也没有扔掉这么沉重的科学研究资料。由此,我们就可以看出斯科特他们探险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争夺第一名,还有一个更为崇高的目的,是什么呢?
献身科学
4、在第2段的最后一句。其实斯科特在这时候可以完全不接受为阿蒙森作证的要求,他甚至可以把挪威的国旗拔掉,换上英国的国旗,但斯科特没有这么做,这体现了他们诚实的高尚品质。
实事求是、诚实守信

公正、伟大。
用“悲在
,而____
伟大”的句式表述。
根据以上认识,谈谈
你是如何理解
课文题目《伟大的悲剧》的?
悲在失败,而冒险精神伟大
悲在为胜利者作证,而诚信的绅士风度伟大
悲在生命的毁灭,而团结无私、献身科学的精神伟大
悲在世人悼念,而人们从中获得精神鼓舞伟大
1、诚信,具有令人敬佩的绅士风度。
2、坚毅执著,为事业而献身的英雄气概。
3、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
4、无私的爱。
你认为斯科特他们伟大吗?说说你的理由。
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鲁迅
思考
同样是南极探险,阿蒙森成功了,斯科特失败了。可是茨威格这位著名的传记作家,为何不给胜利者阿蒙森作传,却充满激情地为失败的斯科特写这悲壮的一幕?在文中,你能找出体现作者对这一事件的态度的句子吗?试着品读分析,谈谈你的看法。
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斯科特的高度赞誉。是主旨句,起点题作用。这句话的意思是:斯科特在与大自然的搏斗中虽然失败了,他的肉体倒下了,但他的心灵经受了考验,变得无比的崇高。
斯科特一行深深打动我们的是他们心中涌动着的博大而深邃的爱:因为爱事业,所以无怨无悔;因为爱公正,所以诚实守信;因为爱朋友,所以甘愿自我牺牲;因为爱家人,所以胸怀宽广;因为爱祖国,所以坦然接受死亡……他们在南极的脊背上为全人类树立了一座爱的丰碑。
让我们永远铭记这五位英雄的名字
探险队成员及身份:
埃文斯——英国海军军士
奥茨——英国皇家禁卫军骑兵上尉
威尔逊——科研博士
斯科特——海军上校
鲍尔斯——身份不明
我们应该记住英雄们的名字,让他们成为我们心里的一个路标,一盏明灯,引导我们也能够为人类伟大的事业贡献自己的智慧甚至是生命!
 
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
         
——茨威格
最伟大的悲剧。
英雄之所以为英雄,并不在于我们颂赞的语言,而在于他们始终以高度的事业心,自尊心和锲而不舍地对神奇而美妙的宇宙进行探索的责任感,去实践真正的生活以至献出生命,我们所能尽力做到的是记住他们的名字。
——里根
重点品析
1、文中说“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
作者在这里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你是怎样理解的?
表达了斯科特角逐失败后极度沮丧、悲哀的心情。
作者为斯科特这个失败者作传,本身就说明作者不同意这个观点。
2、“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
国旗怎么会“耀武扬威”“洋洋得意”?
这里表现出斯科特内心什么样的复杂感情?
这是拟人手法。
在痛苦万分的斯科特眼中,飘扬的挪威国旗就是他的对手、胜利者阿蒙森在耀武扬威、洋洋得意。
3、“它的占领者还在这里留下一封信……他请他把那封信带给挪威的哈康国王。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他要忠实地去完成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
斯科特为什么要接受这项为他人业绩作证的任务?他不接受不行吗?
因为他讲求绅士风度,主张诚信,能勇敢地承认自己的失败。
正因为这一行为,他的人格才显得无比高尚,也赢得了人们的尊敬。
4、但是在这白雪皑皑的荒漠上,只有心中的海市蜃楼,它召来那些由于爱情、忠诚和友谊曾经同他有过联系的各种人的形象,他给所有这些人留下了话。
联系上下文看,“内心中的海市蜃楼”是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要这样比喻?
指斯科特临死前回忆的美好的往事和他对祖国、亲人和朋友的怀想。
海市蜃楼是美好的,却是根本无法实现的。这样比喻更加突出了悲剧效果给人心灵的冲击。
5、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
这话表达的是什么意思?
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斯科特虽然失败了,但他的心灵经受了考验,变得无比高尚。
这句话是主旨句,起点题作用。
6、茨威格为何不给胜利者阿蒙森作传,却充满激情地为失败者斯科特书写这悲壮的一幕?
因为作为一位伟大的作家,茨威格想到的绝不仅是事业的成功者,而是事件背后给人精神上的震撼和启迪。
挑战人类自己
斯科特一行探险的意义何在?
认识自然
给后人以精神鼓舞
实现生命价值
拓展:根据你平时的阅读积累,
整理你所知道的其他探险家的故事.
玄奘是一位前往佛教发源地印度取经的和尚。他从中国出发,旅途历时16年,行程达6·4万千米,途经阿富汗、克什米尔和印度北方等地。他的旅行是秘密进行的,因为当时的皇帝尚不允许中国人跨出国门到外界去旅行。
  玄奘在旅途中多次遇险。危险来自恶劣的天气和高山。玄奘有一次在喝泉水时,差点被箭射死。后来他又在印度北方塔克西拉王国被投入狱中。为了逃命,他几乎冻死。




公元前139年,汉武帝派张骞前往大月氏国。他的使
命是帮助该地区人民起来抵抗侵略者

张骞被匈奴族捉去囚禁了11年,但他获释后再度前往中国以西的地方探险。
他的旅行路线经过阿富汉。当时尚无人到过中国以西这么远的地方。因此,张骞给皇帝带回了中国第一次听到的关于印度、中东以及欧洲诸国的消息。
  张骞
是第一位横穿阿富汗旅行的中国人,后来是中国商人带着丝绸和玉石,沿张骞所经过的路线,翻山越岭来到中国西北并穿过了戈壁沙漠。这条路线后来被称为“丝绸之路”。
麦哲伦



死亡剥夺了麦哲伦成为世界上第一位完成环球航行探险家的荣誉。1519年奉西班牙国王之命,率领探险队寻找到通往东印度群岛的香料群岛这一西行路线,西行横渡大西洋至巴西的一路上风平浪静,但后来情形开始恶化。船队中有一艘船遇风暴失事。接着几名船长密谋
反对他。有一艘船调头返航。麦哲伦将谋
反者中的一名处死,将两名弃留在荒凉的海滩上后,又扬帆启航。
当船队抵达马里亚纳群岛时,当地居民向他们发起了攻击。在一次与菲律宾麦克坦岛上部落的交战中,麦哲伦阵亡。
马可·波罗出身于旅行世家。他的父亲尼科洛和叔叔马泰奥都是威尼斯商人。他俩于13世纪60年代因经商到了中国。1271年,两再度出访,并带年轻的马可一起前往。
  
  
他们到了中国,进宫觐见蒙古族统治者----元世祖忽必烈。他们在中国逗留了24年,经商发了大财。马可·波罗赢得了忽必烈的信任,多次受派遣远行中国各地,并到过印度、缅甸、锡兰(今斯里兰卡)以及东南亚等地。
克里斯托
弗·哥伦布于1451年出生在意大利的热那亚港,14岁时就到海上生活。他通过对地图和书本的学习和研究后确信,向西横越大西洋航行能到达亚洲。
哥伦布的3艘船----“尼纳号”、“平塔号”和“圣马利亚号”正横越大西洋。
  
向所有探险英雄致敬!是他们以过人的胆识和勇气,显示了人类认识和探索世界的魄力。
最后送给大家三句话结束本课:
?
?????自己打败自己是最可悲的失败,?
?????自己战胜自己是最可贵的胜利。
?
?????每个人注定都要经历一番失败的煎熬和痛苦。但只要经历,即使是失败的,也从不会是无益的。?
?????
人可以失败,但不可以被打倒。
斯科特海军上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