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人教版高考历史三轮冲刺复习综合测试 思想文明史(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届人教版高考历史三轮冲刺复习综合测试 思想文明史(word版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5-20 13:21: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思想文明史
一、选择题
1.
荀子的政治思想是在人性恶的认识基础上建立的。他认为:人生而有各种欲望,性好利因此人性恶;所以要改造人性,通过自我改造和社会改造,人皆可以为尧舜;社会改造在于强化礼与法。这说明当时
A.
当时出现了思想学说相互融合的现象
B.
荀子在儒家思想基础上开创了法家学派
C.
儒法并用逐渐成为统治者的治国思想
D.
儒家学派与法家学派之间结成了利益同盟
2.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孟子提倡“德治”“仁政”,墨子倡导“非攻”“尚贤”,庄子提出“无为而治”,韩非主张法、术、势三者相结合。他们共同的着眼点在于
A.
创建全新思想体系
B.
顺应时代变革潮流
C.
谋划政治统治策略
D.
争夺思想学术阵地
3.
董仲舒认为,天意要大一统。政治关系上,皇帝受命于天;各封国的王侯又受命于皇帝;大臣受命于国君。家庭关系上,儿子受命于父亲;妻子受命于丈夫。这一思想
A.
强化了男尊女卑观念
B.
体现了宗法分封原则
C.
体现了敬天法祖观念
D.
服务于专制集权制度
4.
学者李泽厚认为:后代的人们,由其现实的利益和要求出发,各取所需,或夸扬其(孔子)保守的方面,或强调其合理的因素,来重新解说、建造和评价他们,以服务于当时阶级的、时代的需要。于是,有董仲舒的孔子,有朱熹的孔子……。“朱熹的孔子”是指
A.
先气后理的思想
B
存天理,灭人欲
C.
君权神授
D.
天人感应
5.
有学者认为,将长幼有序、男女有别、恪守本分等生活理念,以及遵守国籍法令等教育内容推广到全社会每一个家庭,是理学的功劳。这里所说的“理学的功劳”主要指
A.
儒学的普及和世俗化
B.
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
C.
先秦宗法制度得以重建
D.
儒学原则真正深入社会
6.
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怀种族之奇耻,究兴亡之要因,于是排斥夷狄,批评专制”。这一观点表面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A.
从明亡中反省君主专制
B.
认识到改朝换代的必要性
C.
主张民主,反对君主专制
D.
反对排斥夷狄的落后思想
7.
著名古希腊研究专家邦纳说:“全部希腊文明的出发点和对象是人,它从人的需要出发,它注意的是人的利益和进步,它同时既探索世界也探索人,通过一方探索另一方。”下列思想可以反映这一观点的是
A.“知识就是力量”
B.“人是万物的尺度”
C.“真理是时间的产物”
D.“经验是一切可靠知识的母亲”
8.
在14世纪欧洲的鼠疫期间,“由于宗教在血腥的死亡面前显得那样苍白无力,一种新的怀疑论开始兴起……”人们需要找到新的教义来对这些苦难做出解释.当时这种情况
A.
动摇了基督教的统治地位
B.
促进了思想领域的变革
C.
推动了欧洲的信仰自由
D.
揭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9.
路德认为,“上帝是全能的,但是,信者就是上帝”。“上帝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他使他的意念服从于我们的意志。”上述观点
A.
培育了精神生活中的个人自由倾向
B.
树立起了躬行勤俭的个人神职观念
C.
以人的无上价值否定了上帝的存在
D.
强调依赖上帝获得救赎的信仰原则
10.
在卢梭看来,人类社会所共有的自由是人性的产物,人性的首要法则是要维护自身的安全与生存,故为了人类社会安全的缘故,人们将部分权利让渡给另一些人。由此看来,卢梭认为
A.
权利转让体现了个体自由
B.
社会应由自由的个体组成
C.
自由需要社会契约来约束
D
社会应提倡生而自由精神
11.
凸面镜早在唐代就作为小儿玩物出现于长安街市,而西方人在13世纪末制成了眼镜。明朝时眼镜传入中国并很快流行,但人们除了用来读四书五经外,对其本身研究仍毫无进展。这反映了中国传统科技
A.
对西方科技发明有影响
B.
曾经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
C.
发展步伐落后于西方国家
D.
满足于初级的实际应用
12.
中国现存最早的目录学文献《汉书·艺文志》罗列了当时著作有14994卷,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四部目录》载书有64582卷,与《汉书·艺文志》相较,书籍卷数增加4.3倍。与这一变化关系最为密切的发明是
A.
造纸术
B.
雕版印刷术
C.
活字印刷术
D.
转轮排字盘
13.
西周实行“采诗观风”制度,设有专职采诗官负责巡游各地,采集民间歌谣,以体察民俗风情、政治得失。该制度有利于
A.
加强中央集权
B.
推动文化传承
C.
巩固宗法制度
D
避免官员贪腐
14.
宋人郭若虚在论述当时画坛与前代画坛的区别时指出:“若论人物,则今不如昔;若论山水,则昔不如今。”这反映出
A.
宋代山水画有较大发展
B.
宋以前的绘画以人物画为主
C.
山水画在宋代已发展到顶峰
D.
中国绘画在宋代发生了转型
15.
《红楼梦》中贾府四位小姐的名字分别为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其谐音为“原应叹息”;第五回中有茶名为“千红一窟”、有酒名为“万艳同杯”,其谐音为“千红一哭”“万艳同悲”。这种创作风格反映了该作品属于
A.
爱国主义
B.
浪漫主义
C.
现实主义
D.
理想主义
16.
“京剧的形成是有清以来最为重要的文化现象。清代戏曲一方面是各种声腔纷纷兴起,互相争胜;另一方面又彼此交流,实行新的综合。没有新的综合,就不会有曲调丰富、艺术表现力强大的大型新剧种的出现。”材料反映了京剧
A.
是戏曲融合演变的成果
B.
已成为“百戏之祖”
C.
标志着古代戏曲的成熟
D.
是古代戏曲的高峰
19.
1821—1850年,清代史籍著述出现重大变化:由校勘古籍转向研究本朝掌故,寻求经世之道;随着边患加剧,着意边疆地理研究;伴随西方殖民者东来,重视研究外国史地,译介西方书刊。这种变化主要反映了人们
A.
关注社会现实及世界形势
B.
改变了传统治史方法
C.
转向对本朝边疆史地研究
D.
挣脱了文字狱的枷锁
20.
张之洞在《劝学篇》中指出,“若强中御外之策,惟有以忠义为号召,合天下心,以朝廷威灵,合九州之力,乃天经地义之道,古今中外不易之理”。对此理解正确的是,他
A.
轻视人民群众的作用
B.
固守中体西用的传统理念
C.
重视国家资源的整合
D.
未能直面西方文明的冲击
21.
1920年,一些人撰文批评工读互助等社会改良活动,认为“零零碎碎的救济”“无补大局”,主张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走进工厂,深入工人群众。这表明当时
A.
民主与科学观念广泛传播
B.
实业救国运动如火如荼
C.
马克思主义影响日益增强
D.
批判传统礼教成为共识
22.
1940年,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指出,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产阶级还具有一定的革命性,这是中国与俄国的不同之点,在俄国“无产阶级的任务,是反对资产阶级,而不是联合它”。毛泽东的分析意在
A.
借鉴俄国革命的经验
B.
扩大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
C.
阐释中国革命的性质
D.
批判右倾错误的危害
23.
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逐步摆脱贫穷、摆脱落后的阶段。这样,不仅明确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方位和主要任务,也进一步明确了邓小平所说“中国式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科学内涵。这表明中国所处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
A.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基础
B.
实现现代化的必经发展阶段
C.
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表现
D.
对邓小平理论的创新与超越
24.
1956年,中国文化部召开了第一次全国戏曲剧目工作会议,会后不仅许多传统剧目经整理加工后重新上演,而且这年秋天,北京还自解放后第一次上演了莎士比亚的著名悲剧《柔密政与幽雨叶》(当时的译名)。由此可知,这次工作会议
A.
贯彻了“百花齐放”的方针
B.
旨在恢复传统的戏曲剧目
C.
促进了文艺创作意识形态化
D.
根除了“左”的文艺路线
25.
1919年5月29日,英国皇家学会科考队在几内亚湾普林西比岛拍摄的日蚀照片和随后的计算证实了如下观点:引力是因质量的存在而引起的时空连续场的弯曲。本次科考活动支持了
A.
经典力学
B.
相对论
C.
进化论
D.
量子论
26.
正如以往哥白尼的天文学体系废除了地球在宇宙中的中心地位样达尔文主义似乎废黜了人类在地球历史上的中心地位。二者共同作用是
A.
奠定资本扩张理论基础
B.
开启近代科学大门
C.
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D.
突破神学思想束缚
27.
有学者指出,“二战”后的美国政治是“双城记”,一城是华盛顿特区,另一城是好莱坞影城。华盛顿特区为政策、权力运作之所:好莱坞则供给政治理念,给美国政治文化提供思想资源。据此可知,美国在“二战”后
A.
政府对电影企业的直接控制加强
B.
政治类影片成为影视作品的主流
C.
政治运作模式发生了重大变化
D.
影视艺术渗透了官方意识形态
二、非选择题
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哲学家们在晚周(注:春秋战国)时期大动乱的形势下,力图提出稳定社会、安抚人心的原则。
——[美]伯恩斯等《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其实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两汉400余年,它渐渐由孔孟时期的原始儒学衍化为掺杂了诸子思想和古代迷信的庞杂思想体系……与其说儒家思想征服了汉代学者,不如讲是汉代学者改造了儒家思想。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材料三 黄宗羲认为“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提出要“以天下为主,君为客”,立“天下之法”,废“一家之法”。“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又说:“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时期,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被许多人称为17世纪中国的“民权宣言”。
——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1)依据所学知识,指出晚周时期儒家学者提出了哪些“稳定社会、安抚人心的原则”。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汉代学者是如何改造儒家思想并使其获得胜利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夷待访录》被称为17世纪中国的“民权宣言”的原因。
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作为对其所向往的人性的追求,摒弃了宗教教条,将价值取向由“神”转向“人”,但它缺乏“科学”的基础,仍然无法摆脱“神”的羁绊。18世纪的启蒙运动,以对科学知识的张扬,对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的鼓吹,在日后转化为一场旨在充分肯定人的根本价值、强调人的尊严的思想运动。
材料二
科学的人文主义是在保持和广大旧人文主义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给它注入旧人文主义所匮乏的科学要素和科学精神。其新颖之处在于:明白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以此作为安身立命的根基之一;对激进的唯意志论和极端的浪漫主义适当加以节制;依靠科学自身的精神力量和科学衍生的物质力量,促进社会进步和人的自我完善;科学理应是而且必须是为人的和属于人的,为的是人的最高和长远的福祉。没有人文情愫关怀的唯科学主义是盲目的和莽撞的。
——以上材料摘编自马龙闪《近现代科技与思想文化》
(1)据材料一,指出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的差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科学的人文主义”的内容。
(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科学人文主义”。
3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来西洋学者,许多都想输入些东方文明。我仔细想来,我们实在有这个资格。希望我们可爱的青年,第一步要人人存一个尊重、爱护本国文化的诚意;第二步要用那西洋人研究学问的方法去研究他,得他的真相;第三步,把自己的文化综合起来,拿别人的补助他,叫他起一种化合作用,成一个新文化系统;第四步,把这新系统往外扩充,叫人类全体都得着他的好处。
——摘编自梁启超《欧游心影录》(1920)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答案
一、选择题
1.【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所以要改造人性,通过自我改造和社会改造,人皆可以为尧舜;社会改造在于强化礼与法。”可知,当时出现了儒法相互融合的现象。故答案为A项;荀子属于儒家,没有开创法家,排除B项;儒法并用没有成为当时统治者的治国思想,排除C项;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
2.【答案】C
【解析】材料提及的孟子、墨子、庄子和韩非子都是为统治者筹谋划策提供统治方案,C项符合题意,正确。孟子的言论是孔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并非创新,A项排除。春秋战国的时代特征是变革统一,只有韩非子的思想顺应时代潮流,B项排除。D项是其学术目的,不符合题意中的共同点,排除。
3.【答案】D
【解析】材料中论述的是天人感应和三纲五常思想,主要是服务于大一统专制通知的需要,D正确;A中男尊女卑不符合材料主旨;宗法制不符合材料主旨,B错误;C仍属与宗法制内涵。
4.【答案】B
【解析】“朱熹的孔子”即朱熹对儒学的发展,也就是朱熹为服务于阶级、时代需要而提倡的思想学说,朱熹对董仲舒三纲五常进一步发展提出“存天理,灭人欲”思想,故B项正确;
A项是以张载(“北宋五子”之一)为代表的理学中“气学”一派(唯物思想)的思想;C
和D是董仲舒的思想,不符合题意。
5.【答案】A
【解析】劝导民众遵循长幼有序、男女有别恪守本分等生活理念,且推广到全社会的每一个家庭,反映了儒学思想日益社会化和世俗化,A项正确;儒学成为官方正统思想是在汉武帝时期,B项错误;长幼有序、男女有别、恪守本分等生活理念的推广不等于宗法制的重建,排除C;材料提到的是儒学影响下的生活理念,未提及儒学的原则,排除D。
6.【答案】A
【解析】材料反映了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从明朝灭亡、汉族亡国中反思君主专制之害,从而进一步提出了限制君权的各种设想,故A项正确;材料主要说明从明朝灭亡、汉族亡国中反思君主专制之害,并不是强调改朝换代,排除B;三大思想家批判君主专制,而不是反对君主专制,同时没有提出民主思想,排除C;材料反映了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排斥夷狄的思想,并非反对排斥夷狄,D错误。
7.【答案】B
【解析】“它同时既探索世界也探索人,通过一方探索另一方”符合智者运动思想主张,B正确;真理是时间的产物,意思是真理要经过实践来验证。这是理性的体现,不合乎智者学派的观点,故C错误。A、D均属于知识的力量,不是智者运动思想主张,排除。
8.【答案】B
【解析】依据材料“14世纪”“人们需要找到新的教义来对这些苦难做出解释”来看,天主教会的以神为中心的思想受到冲击,新的思想应运而出,表明思想领域出现了变革。B正确;文艺复兴动摇基督教的统治地位,A排除;材料未涉及信仰自由,C排除;16世纪初,马丁·路德开始揭开宗教改革的序幕,D排除。故选B。
9.【答案】A
【解析】材料“上帝是全能的,但是,信者就是上帝”信息强调了个人灵魂得救的自主权,材料“上帝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他使他的意念服从于我们的意志”信息强调个人精神上的自由,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躬行勤俭的个人神职观念,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个人精神上的自由,并没有否定了上帝的存在,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了个人灵魂得救的自主权,没有涉及依赖上帝获得救赎的信仰原则,故D项错误。
10.【答案】C
【解析】符合一定条件的“让渡”即人类社会达成的一些共同意志成为契约,而从此材料中卢梭的主张来看,“权力让渡”的目的在于维护自身的安全与生存,以维护“人类所共同的自由”,故选C;材料的主旨不是强调个体自由,排除A;材料的主旨不是说明社会应由自由的个体组成,排除B;材料不能体现社会应提倡生而自由精神,排除D。
11.
【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可知,古代中国人对事物的认识看重的是现有的实用价值,而不去研究事物的微观结构和原理,不做更深入的探求,故D符合题意;中国传统科技对西方科技发明的影响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中国传统科技的领先地位,排除B;结合所学知识,16世纪以前中国科技发展快于西方,排除C。
12.【答案】A
【解析】西汉我国就有了植物纤维纸,而东汉时期蔡伦改进造纸术,满足了更多的纸张需求,故选A;雕版印刷术发明于隋唐,活字印刷术发明于北宋毕昇,转轮排字盘发明于元代王祯,时间不符,排除BCD。
13.【答案】B
【解析】依据材料可知在西周的“采诗观风”制度下采诗官收集民间歌谣,同时了解民间舆论民情,这有利于古代诗篇的流传和采集,也有利于统治者了解民情,更好地治理,B选项符合题意。西周尚未实现中央集权,故A项错误。该制度和巩固宗法制度无关,故C项错误。该制度不能避免官员贪腐,故D项错误。
14.
【答案】A
【解析】郭若虚认为宋代的绘画中,山水画明显超越了前代,说明宋代的山水画有较大发展,A正确;题干主旨对宋代和前代绘画成就进行了对比,并不能据此得出宋以前的绘画以人物画为主,排除B;C中的“顶峰”错误,排除;通过题干无法判断绘画发生转型,依然是人物山水,排除D。
15.【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红楼梦》中用贾府四位小姐的名字等暗示了女子的悲剧人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作品的创作风格属于现实主义,C项符合题意;《红楼梦》的创作与爱国主义无关,四位小姐的名字等并没有表达相关人物的感情和想象,更不是追求理想人生的理想主义,ABD三项不符合题意。
16.【答案】A
【解析】由“另一方面又彼此交流,实行新的综合。没有新的综合,就不会有曲调丰富、艺术表现力强大的大型新剧种的出现。”可以京剧的形成与发展是多种艺术融合后而推陈出新。故A正确;“百戏之祖”是昆曲,是京剧形成过程中的剧种,排除B;标志着古代戏曲的成熟的是元杂剧,排除C;材料没有从古代戏曲的高峰角度说明京剧,排除D。故选A。
19.【答案】A
【解析】由材料可知,“寻求经世之道”、“着意边疆地理研究”、“重视研究外国史地、议介西方书刊”这种变化主要是因为“寻求经世之道”“边患危机”“西方殖民者东来”等,这反映了人们关注社会现实和世界形势,故选A。材料中未体现对传统史学之法的改变,排除B项;C项与材料不符。D项在材料中未体现。
20.【答案】C
【解析】由材料“惟有以忠义为号召,合天下心,以朝廷威灵,合九州之力”可以得出,其旨在强调要重视国家资源的整合,故C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人民群众的信息,故A不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中体西用的理念,故B不正确;材料所述即是对西方冲击的回应,故D不正确。
21.【答案】C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工读互助等社会改良活动意义不大,“主张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走进工厂,深入工人群众”。结合该内容及材料时间“1920年”和所学知识可知,马克思主义在各种思潮的斗争中逐渐取胜,影响日益增强,故C符合题意;A是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材料无关;实业救国思潮是近代实业家的救国理念,与材料无关,B不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对“传统礼教”的批判,D不正确。
22.【答案】C
【解析】材料强调中国革命要联合资产阶级以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任务,意在阐释中国革命的性质问题,故选择C;材料中毛泽东认为中国与俄国存在不同之处,可见其意不在借鉴俄国经验,排除A;中国共产党代表无产阶级和整个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联合资产阶级,是出于完成革命的需要并非为了扩大阶级基础,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对右倾错误的批判,且此时党内也并不存在严重的右倾,排除D。
23.【答案】B
【解析】从材料信息来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摆脱贫困和落后的阶段,这是实现“中国式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阶段和必经途径,由此可知,中国所处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经发展阶段,故本题选B项;1992年的“南方谈话”奠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基础,故A错误;材料不涉及国家治理体系,故排除C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述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故D项说法错误。
24.
【答案】A
【解析】1956年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文艺创作呈现繁荣景象,一些传统剧目重新编排上演,莎士比亚的戏剧也上映,故A项符合。
B只是表明现象,不是根本原因,排除。材料未体现文艺创作意识形态化,排除C。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左”的文艺路线逐渐清算,排除D。
25.【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广义相对论认为,物质存在的现实空间不是平坦的,而是弯曲的,空间结构取决于物质的质量及其分布情况,空间弯曲的程度体现为引力场强度,B选项符合题意。经典力学的体现是三大定律,与材料无关,A选项排除。进化论强调的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C选项排除。量子论属于微观物理学,D选项排除。
26.【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和达尔文的进化论都挑战了基督教神学的权威,突破了神学思想的束缚,故选D项;哥白尼的天文学体系与资本扩张理论和解释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无关,故排除AC项;达尔文的进化论出现于近代科学产生以后,故排除B项。
27.【答案】D
【解析】材料“好莱坞则供给政治理念,给美国政治文化提供思想资源”体现的是官方意识形态对影视艺术的影响,D选项符合题意;政府对电影企业的直接控制加强的说法不符合史实,美国强调的是思想自由,A选项排除;政治类影片成为影视作品的主流的说法片面,B选项排除;美国的政治运作模式仍然是三权分立,C选项排除。
二、非选择题
28.【答案】(1)孔子:仁和礼;为政以德。孟子:仁政;民贵君轻。荀子:礼法并施,以礼教为主;君舟民水。
(2)董仲舒融合阴阳家、道家、法家思想改造儒学,提出“大一统”“天人感应”“三纲五常”等学说,顺应了汉代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奠定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3)原因:在《明夷待访录》中,他提出了与近代民权思想类似的主张。政治上,批判君主专制,提出限制君权的设想和主张;主张法治;经济上,主张工商皆本。这些思想对君主专制统治造成了强烈的冲击,带有早期启蒙性质。
【解析】(1)根据所学回答孔子、孟子、荀子的思想主张即可。如孔子:仁和礼;为政以德。孟子:仁政;民贵君轻。荀子:礼法并施,以礼教为主;君舟民水。
(2)根据所学可从董仲舒融合阴阳家、道家、法家思想改造儒学,提出“大一统”“天人感应”“三纲五常”等学说,顺应了汉代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奠定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等方面概括。
(3)原因:根据所学可从黄宗羲的思想主张入手概括。主要体现在他提出了与近代民权思想类似的主张。从政治、经济等方面的主张入手。
29.【答案】(1).差异:文艺复兴:强调人性;未摆脱神学观。
启蒙运动:强调理性;强调科学。
原因: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自然科学的发展。
(2).内容:树立科学的自然观(宇宙观);尊重自然规律和科学法则(反对享乐主义和过分强调人的作用);坚持科学的发展理念;提倡科学的人性化。
(3)评析:消除了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之间的对立;防止滥用科学;赋予科学主义以人文精神(情愫)。
【解析】(1)差异:文艺复兴:根据“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作为对其所向往的人性的追求”“但它缺乏‘科学’的基础,仍然无法摆脱‘神’的羁绊”得出:强调人性;未摆脱神学观。启蒙运动:根据“以对科学知识的张杨”得出:强调理性;强调科学。
原因:根据所学,分别从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和自然科学的发展等方面分析总结。
(2)内容:根据“明白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对激进的唯意志论和极端的浪漫主义适当加以节制”“依靠科学自身的精神力量和科学衍生的物质力量,促进社会进步和人的自我完善”“科学理应是而且必须是为人的和属于人的,为的是人的最高和长远额福祉”概括得出:树立科学的自然观;尊重自然规律和科学法则(反对享乐主义和过分强调人的作用);坚持科学的发展理念;提倡科学的人性化。
(3)评析:根据“给它注入旧人文主义所匮乏的科学要素和科学精神”“对激进的唯意志论和极端的浪漫主义适当加以节制”“没有人文情愫关怀的唯科学主义是盲目的和莽撞的”概括得出:消除了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之间的对立;防止滥用科学;赋予科学主义以人文精神。
30.【答案】示例:论题:要尊重、爱护本国文化。
论述:中国拥有悠久而灿烂的传统文化,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包含有大量的有益因素,对于当今有较强的指导和借鉴作用。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思想基础和根基,尊重和保护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延续和发展。在尊重和爱护本国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应该积极进行对外交流,吸收和借鉴其他文明中的有益成分。
【解析】
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要求学生依据材料提炼出观点,据材料“第一步要人人存一个尊重、爱护本国文化的诚意”可以得出要尊重中国传统文化;据材料“把自己的文化综合起来,拿别人的补助他,叫他起一种化合作用,成一个新文化系统”可以得出要将东西文化融合;也可以从整体上得出如何对待东西方文化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证即可,要做到言之有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