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王维诗四首——观猎》课件+素材(30张PPT)—2020-2021学年粤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王维诗四首——观猎》课件+素材(30张PPT)—2020-2021学年粤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5-20 09:33:26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观猎》
王维
1.吟咏诵读诗作,感知诗歌内容。
2.感受本诗炼字之美、品鉴人物形象。
3.了解这首诗的表现手法及作者的情感。
一、学习目标
二、问题导学
1.本诗分别写了什么内容?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将军形象?
2.颔联“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中的“疾”可否改为“锐”,“轻”可否改为“快”?
3.鉴赏尾联中包含的手法及情感。
《观猎》
(王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观看将军打猎
渭城:今咸阳,太初元年(前104),分长安以东为京兆尹,渭城以西为右扶风
还:一说“旋”,很快意
新丰市:古地名,其地盛产美酒
细柳营:是汉代名将周亚夫的屯兵之地
射雕:北齐斛律光精通武艺,曾射中一雕,人称“射雕都督”。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思考1:参考“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分析首联写法上的特点。
点拨精讲
思考1:分析首联写法上的特点。
【答案示例】首句“风劲角弓鸣”未写人,先写其声。风声、弦鸣相应,风声由弦之震响而听得,弦声由风劲疾而震耳。次句“将军猎渭城”才写射猎的主人,起到了先声夺人,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效果。
引出下文打猎场景的盛大,以及将军的神勇和箭法高超。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思考2:颔联“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中的“疾”可否改为“锐”,“轻”可否改为“快”?
(6分)
点拨精讲
颔联中的“疾”“锐”,可否改为“轻”“快”?
(6分)
【答案示例】不可以。“疾”为“快”“迅速”之意,平原草枯,积雪消尽。“鹰眼”因“草枯”而能更准确、快速地发现猎物,猎物无从逃脱,突出鹰的凶猛、眼力的敏锐,
“锐”只是单纯的“锐利”之意,表达不出上述特点;“轻”意为“轻捷”、“轻松”,写出了“马蹄”因“雪尽”而轻捷无阻,策马追赶的迅捷,这是“快”无法表现的。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
还归细柳营。
思考3:颈联“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6分)
新丰市:即今西安临潼县。新丰起于汉代,因盛产美酒而闻名,亦是豪侠之士聚集之地。唐代王维《少年行四首》云“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细柳营:是汉代名将周亚夫的屯兵之地,周亚夫治军严肃,军令威严,军纪严明,恪尽职守,治军有方,刚正不阿,尽职尽责,不畏强权,汉文帝称赞他是“真将军”。新丰市、细柳营相距七十里地。
思考3:颈联“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6分)
点拨精讲
颈联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6分)
【答案示例】运典(1分)使诗句增加知识性、趣味性、生动性。(1分)。运用新丰市、细柳营的典故,一则言将军猎队行动速度之迅猛,赞美其勇猛。(2分)二则新丰市暗赞赏将军潇洒和豪迈的豪侠之气;引用细柳营,暗示将军像周亚夫一样,纪律严明、能征善战、战功显赫。(2分)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思考4:尾联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收束全篇,有什么好处?(6分)
点拨精讲
尾联收束全篇,有什么好处?
【答案示例】(1)尾联“回看射雕处”,以北齐“射雕都督”斛律光精通武艺的典故,来赞美将军的武艺高超,使诗文增加文学内涵。(2)“千里暮云平”与开篇“风劲角弓鸣”遥相呼应,形成鲜明对比:射猎时风劲云涌,气氛激烈,猎后风定云平,满载而归。(3)尾联总结全文,既写出了将军心情悠然自得、踌躇满志,又突出了将军的神勇、箭术高明。使全文前后呼应。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课堂小结
首联“风劲角弓鸣,
将军猎渭城。”未见其人先闻其声。风声、弦鸣相应,风疾而弦声震耳。再以“将军猎渭城”引出射猎之主。首联起到
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颔联“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疾”为“迅速”、“快”之意,平原草枯,积雪消尽。“鹰眼”因“草枯”而能更准确、快速地发现猎物,突出鹰的凶猛、眼力的敏锐,“轻”意为“轻捷”、“轻松”,写出了“马蹄”因“雪尽”而轻捷无阻,策马追赶的迅捷,用词准确,形象生动。
颈联“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新丰市与细柳营相距七十公里,既写将军猎队行动速度之迅猛,既赞美其勇猛,又暗赞赏将军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尾联“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与开头遥相呼应,形成鲜明对比:射猎时风劲云涌,气氛激烈;猎后风定云平,满载而归,心情悠然自得,突出了将军的神勇、箭术高明。
潇洒和豪迈的豪侠之气、纪律严明、能征善战、战功显赫?
为下文打猎场景的盛大,将军的神勇和箭法高超铺垫

春夜别友人》(陈子昂)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简要分析“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一联中“隐”“没”两字的表达效果。(6分)
【答案示例】“隐”字在诗中是“隐没(于)”之意(1分),写出高高的树阴遮住了西沉的明月(1分);“没”字在诗中是“淹没(于)”之意(1分),写出了银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点明出天将放晓,自己即将离去,时光匆匆催人离别之意(1分),两字用词准确,形象生动地点明了作者与友人离别时难舍难分的心绪。(2分)
当堂检测
《春夜别友人》(陈子昂)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首联对偶,语言富对称美,也使得眼前景物形象鲜明,在对比中显出色彩美。铺陈宴会隆重热闹场面,烘托出友情的深厚。
B.颔联承首联而引出离别的主题,意境更深远:以琴瑟音韵谐调来比拟情谊深厚,“别路”二字明确地抒写出此时此地惜别情景。
C.颈联通过暗写夜宴持续到
天明的时间之长,衬托别情之深,这种以景衬情的手法,直接为读者呈现了浓浓的离愁别绪。
D.诗人前往洛阳求取功名与友人离别,以“青烟”“长河”“悠悠”等词,奠定了通篇感伤基调。
 
含蓄呈现
略有感伤色彩,但基调总体高昂明快
CD
主备课人:李超
授课时间:4月6日
《观猎》
王维
1.了解并掌握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方法。
2.通读全诗,分析本诗塑造的人物形象,了解并掌握其表现人物的手法。
3.了解这首诗的写作思路及脉络。
一、学习目标
二、问题导学
1.通读全诗,这首诗的写作思路及脉络是怎样的?
2.人物形象的类型有几种?答题格式是怎样的?
3.分析本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观猎》
(王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齐读全诗并思考:本文的写作思路及脉络是怎样的?
齐读全诗并思考:本文的写作思路及脉络是怎样的?
风劲角弓鸣,
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
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
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
千里暮云平。
出猎。点明了狩猎者的身份、狩猎的地点、天气状况。衬托人物的英武勇猛。
射猎。从侧面渲染出了将军追逐猎物时身手敏捷。
猎归。表现出将军豪放潇洒、雷厉风行以及满载而归时的喜悦、悠然自得的心情。
点拨精讲
《观猎》
(王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齐读全诗并思考:本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诗歌考点:鉴赏人物形象
鉴赏人物形象,需分析诗中所塑造的人物的语言、动作、行为、神态、性格、情感、观点、处境等内容,把握人物形象的个性特征。
常见考点:诗中刻画/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艺术形象?试加以分析。
变式考点:(1)试对本诗的主人翁/抒情主体进行分析。
(2)诗中的人物形象具有怎样的特点?试加以概括(或分析)。
(3)请简要概括(或分析)诗中诗人/人物的形象特点。
答题格式:(1)这首诗描写了一位(
)、(
)、(
)(性格/处境/情感/志趣/品质/特点等)的(
)人/东西(身份),(2)文中的(
)(结合诗句)体现了他的(
)(第一个性格),文中的(
)(结合诗句)体现了他的(
)(第二个性格),文中的(
)(结合诗句)体现了他的(
)(第三个性格),(3)表现了XXX(作者/某人)的XXX情感/体现出XXX(主旨)/是XXX、XXX、XXX(3个以上,与上边性格一一对应)的化身/象征(这点有时不下)。
《观猎》(王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射艺高超
身手敏捷
豪放潇洒/能征善战
射艺高超/踌躇满志
答:诗歌塑造了一个射艺高超、身手敏捷、豪放潇洒、能征善战、踌躇满志的将军形象。(1)诗歌通过狩猎的紧张、激烈、迅疾与归猎的淡静、平缓场景描写,形成对比,表现将军的飒爽英姿和踌躇满志;(2)通过“角弓鸣”侧面烘托和“鹰眼疾”、“马蹄轻”“射雕”等细节点染表现将军的身手敏捷;(3)以“新丰市、细柳营”等典故,突出将军的豪放潇洒、能征善战。表达了诗人崇尚英雄,志存高远,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人物形象
例   子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人物形象类型:英雄、美人、羁人、宫女、思妇、隐士、征人、悲士等。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李白淡于富贵、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
不慕权贵、傲岸不羁、豪放洒脱的文士形象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并未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李纲“但愿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文人形象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所愿在优游,州县莫相呼”展现对山林悠闲自得生活的喜爱。
厌倦官场、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
人物形象
例   子
《登幽州台歌》写不见圣贤之君,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悲伤流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未遇明主的形象。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知识分子形象
“铁马秋风大散关”“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的陆游和辛弃疾、李白、王昌龄诗词都反映出他们期望杀敌立功的英雄与情感。
矢志报国、戍守边关、忠心报国的将士形象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塑造了羁旅漂泊、孤独苦闷、思乡怀人的艺术形象。
羁旅漂泊、思乡怀人的游子思妇形象
孤傲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文人形象。
借“举世皆浊我独清,世人皆醉我独醒”“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等,表达一种孤高、超凡脱俗的形象。
课堂小结
从体裁看,本诗是一首__________,其内容只不过是一次普通的狩猎,但作者却把场面细节写得激情洋溢,豪兴遄飞,有力。塑造了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将军形象。表达了诗人对将军的赞美之情,蕴含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分析人物形象应重视整体阅读,通过描写手法,特别是细节描写,分析人物的语言、动作、事例、他人言行,来归纳出人物性格特点、志趣、追求、精神品质等主人公的形象。
五言律诗
射艺高超
身手敏捷
豪放潇洒
能征善战
《感旧》(陆游)
当年书剑揖三公,谈舌如云气吐虹。
十丈战尘孤壮志,一簪华发醉秋风。
梦回松漠榆关外,身老桑村麦野中。
奇士?久埋巴峡骨,灯前慷慨与谁同?
【注】指陆游在巴蜀结识的好友独孤策,此时已故去十年。
诗中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6分)
【答案示例】诗中刻画了一个迟暮悲伤、壮志难酬、孤独寂寞的怀旧老人。(1)诗人年轻时豪迈洒脱,如今仍渴望建功报国,却无奈在“桑村麦野中”中壮志难酬,悲哀老去。(2)颔联以“一簪华发醉秋风”描写白发萧疏的老态,写出了人生暮年的悲苦之情。(3)尾联直接抒发对逝去的友人强烈的思念,表达了苦无知音的孤独寂寞心境。
当堂检测
《感旧》(陆游)
当年书剑揖三公,谈舌如云气吐虹。十丈战尘孤壮志,一簪华发醉秋风梦回松漠榆关外,身老桑村麦野中。奇士?久埋巴峡骨,灯前慷慨与谁同?
【注】指陆游在巴蜀结识的好友独孤策,此时已故去十年。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联回忆当年,紧扣诗题,写自己年轻时很有游士的风貌,极具辩才,有满腔的壮志。
B.颔联在形式上对仗工整,体现了律诗典型的音韵之美;在内容上对比鲜明,收到了很好的表达效果。
C.颈联中诗人写自己在梦中回到昔年纵横驰骋的边塞,借梦寄情,表达了对戎马生涯和塞外奇绝风光的深情怀念。
D.尾联巧用设问,表达了对故友逝去的悲痛感情,同时也让读者感知到慷慨豪迈、卓尔不群的故友形象。
E.本诗整体风格苍凉悲壮,这种风格的形成与全诗所表达的沉痛情感有关,也与诗人所选取的典型形象相关。
CD
没有怀念“塞外风光”
是反问,非设问
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戴叔伦)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
  
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古人写诗讲究“炼字”,“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一联中哪一个字用得最好?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6分)  
 【答案示例】“畏”。“畏”意为“害怕”,作者借自己害怕听到报晓的钟声,因为天亮意味着即将离别,曲折地表达了不忍与朋友分别的心理,含蓄委婉地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漂泊在外的痛楚。
(或言“长”亦可,意即永远沉醉不愿醒来,只有在这样的境界中,才能忘却飘零之苦,暂得欢愉;侧面表现了流离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