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一、教材分析
人体对内外界环境的感知及生命活动的调节时刻都离不开神经系统的作用。在教材中介绍了反射、反射弧、简单反射和复杂反射等基础知识。在本节课中没有出现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这一专有名词,而是以简单反射和复杂反射来表述,这正是以新课标为依据,体现了新课标中的要求──“概述了解”这一层次。在本节中有一个“膝跳反射”的实验和“测定反应速度”的探究活动,通过膝跳反射可引出反射的概念和反射弧的组成。“测定反应速度”的探究活动,不需要任何复杂的实验仪器和设备,只是需要2到3人一组,相互配合来完成,从而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充满情趣。
本节课在新课程标准中要求用两课时完成,经过对教材的重新整合,只利用了一课时就完成了教学任务。把文章中大段的反射分类的文字叙述变成学生亲身体验“吃梅”、“望梅”和“谈梅”环节;探究实验部分可以将其整理成不完整的实验报告,教给学生课后完成,既减轻学生的负担,又使课堂的容量增大、效率提高,使课堂上要讲的内容可以更直观的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乐趣,在轻松的课堂环境中提升课堂效率。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小,上课时注意力不能够长时间集中,生活经验不是很丰富,但是对生活有极强的好奇心,乐于探索。在知识储备方面,由于本节课的内容较难,而且相对来说很抽象。对七年级的孩子要求不宜过高,能理解着回答定义和反射的分类,能够举出例子即可。年龄较小的孩子往往更喜欢与人合作,所以适当安排小组讨论和探究是非常必要的。
三、教学目标
(一) 知识目标
1.知道反射是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明白反射的概念。
2.描述反射弧的结构,并举例简单的反射和复杂的反射。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实践,学生会做膝跳反射实验,并掌握要领。
2.在分析反射弧结构过程中学会分析资料,逐步提升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3.通过测定反应速度的探究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探究的一般过程,重点突出,实验中变量的设置对照和记录的方法及重要性。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在膝跳反射实验中,学生通过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形成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反射的概念、反射弧、反射类型
(二)教学难点
反射的概念、反射弧的结构
五、教学方法
分组教学、讲授法、探究法、问题导学法、小组讨论法、比较法、归纳法等
六、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师生互动游戏“做相反的动作”
【教师】
游戏中同学们听到口令,一般情况下都会做出相应的动作。这是靠什么系统来调节的?
神经系统是如何调节我们的生命活动的呢!这与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有关。请同学们翻开教材91页,预习该节内容。
【板书】第三节 神经调节的节本方式
【教师】通过预习,谁能告诉我,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什么呢?
【教师】什么是反射呢!
学生听口令,做游戏。
学生回答:
神经系统。
通过“做相反的动作”互动游戏,激发学生学习该节内容的兴趣。
一、反射的概念 【教师】刚才我们同学听口令做动作就是一种反射活动,生活中反射活动很多,我们来体验一个典型的反射活动—膝跳反射。
【多媒体展示】膝跳反射的实验步骤。
教师通过在台上展示的同学,强调做之前的注意事项
自然放松
找准叩击部位:膝盖下面的韧带
【教师】通过实验,你观察了什么现象,有什么感受?
意义:医生常用膝跳反射检测人体神经系统对刺激发生反应的状况。
【多媒体展示】通过感受和认知膝跳反射后,请分析并回答有关膝跳反射的几个问题。
总结归纳出:膝跳反射需要的条件:
神经系统的参与;
对刺激作出反应。
根据膝跳反射的发生条件,归纳什么是反射。
【多媒体展示】反射的概念
【板书】一、反射的概念
课堂练习:判断哪些实例是反射,哪些不是反射
全班同学两两为一组,体验膝跳反射。
学生:
小腿不自主上抬现象。
思考、分析导学案【学生活动一】
学生回答问题。
学生完善导学案第1页
反射的概念
以膝跳反射为引子,逐步提炼出反射的要点,更利于对概念的学习。
二、
反射弧
【教师】反射活动究竟是如何发生的呢?
【教师】让我们再回过头来想想我们刚刚所亲身经历过这个反射活动:膝跳反射
这个反射活动分别需要身体的哪些部位参与,以及各个部位在完成反射活动中具有什么功能呢?
请小组为单位,完成导学案第1 页的【学生活动二】
各小组积极展示合作作学习后的成果。
【教师】
我们敲击的部位是哪里,起什么作用?
我们看到的现象是什么?这是哪个部位做出的反应?
这个反应时小腿抬起,谁发出的指令?
什么结构来传到这些信息?
【教师】感受刺激的部位,所以我们命了一个统一的名称叫“感受器”,作出反应的部位叫“效应器”,感受器感受到的刺激必须要通过神经系统的中枢部位才能在效应器形成反应。而且感受器感受刺激产生的神经冲动,要通过“传入神经”才能到达神经中枢,神经中枢又要将神经冲动通过“传出神经”才能到达效应器,最终引起反应。我们把这五个部分形成的完整传递路线,叫反射弧。
【教师】提问缩手反射是不是也有类似的结构呢?
【提问】
这个缩手反射是如何发生的?(结合反射弧的五部分以及对应的身体部位进行回答)
2、这个过程中,是先缩手还是先产生痛觉?
【板书】二、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学生根据亲身经历,以及导学案提示,小组合作完成【学生活动二】填空。
学生回答:
(教师PPT呈现答案)
学生结合PPT展示,认真听讲,理解。
学生完善导学案第1页
反射弧的结构
学生
【看图分析,并积极回答】
通过问题导入,并列表分析与比较,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通过体验过的反射实例逐步归纳出理论知识—反射弧的结构,再通过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分析缩手反射的发生过程。
实例回归到理论,再由理论解释实例,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能力。
锻炼学生的口通表达能力。
三、反射的类型
【教师】通过这几个反射活动的分析,虽然它们都具有统一的结构基础—反射弧,但它们之间也存在差异,比如说它们的神经中枢部位。
分析三个反射活动的神经中枢,完成导学案第3页的学生活动三,并尝试分析它们的反射类型。
【教师】其实我们在对它们进行分类的时候,也就将反射活动分成了两大类,像膝跳反射、缩手反射这样生来就有,大脑来不急思考就作出了的反射属于简单反射;而像接直尺这种后天训练而成的,需要大脑参与的属于复杂反射。
【板书】三、反射的类型
【学以致用】
【多媒体展示】8个反射实例,判断它们哪些是简单反射,哪些是复杂反射?
【教师】特别指出,在复杂反射中,由语言或文字刺激所引起的反射是人类特有的反射,因为只有人类才能理解文字和语言。
【重返接直尺】体验复杂反射的建立过程。
启发:复杂反射可以通过后天不断训练,强化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系,从而提高反应能力。
【教师】学习知识就是一个复杂反射,所以需要我们不断的训练巩固,才能提高反应能力;同理中国女排队员们敏捷的反应不是天生的,中国女排的胜利也不是偶然的,而是源于她们平常坚持不懈的训练。
学生对比分析,完成导学案
【学生活动三】吃梅,望梅,谈梅
学生理解反射类型后,分析实例,回答问题。
通过对比分析,找出这些反射的差异性,自主构建反射分为简单反射和复杂反射的新知识。
首尾呼应,使整堂课完整有体系。
课堂小结 利用“4个填空题”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也借助这“4个填空题”进行了本堂课的课堂小结。
反馈练习
“一站到底”游戏完成课堂选择题。
学生反馈
回顾课堂知识,使所学知识系统化,强化重点知识。
七、板书设计
第三节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反射
一、反射的概念
二、反射的结构基础 反射弧
传入神经 传出神经
感受器 神经中枢 效应器
三、反射的类型
简单反射
复杂反射
1